如何破譯孩子的恐懼心理?不要小瞧了孩子抱著睡覺的玩具熊

2020-08-26 筱君說育兒

在綜藝《嚮往的生活》裡,張子楓在收拾自己的行李。突然,有一件物品吸引了吳昕注意。吳昕看清是什麼後,微微一笑,感嘆張子楓怕是忘了自己18歲。

原來張子楓的行李箱裡,除了放自己的衣服外,還特意放了一隻玩偶熊。大家都以為這是只有小孩子才會喜歡的物品,沒想到18歲的張子楓還有這麼童心的一面呢。

原來,在蘑菇屋中,在沒有其他女嘉賓來的時候,張子楓經常都是自己睡一個臥室的。但其實她也有害怕一個人的時候,也有面對節目鏡頭不自信的時候,所以這個玩具熊也是她的精神支柱。


18歲的成年人尚且有害怕的時候,玩具熊能安慰他們,鼓舞他們。那麼常常抱著玩具熊入睡的孩子,是不是也常常有屬於童年的恐懼呢?

由於孩子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限制,孩子產生恐懼的心理是正常的,而且他們恐懼對象多種多樣,常常是人們想不到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恐懼的對象主要有:黑暗、動物、雷電、如廁訓練、陌生人、醫生、牙醫、軟蟲、昆蟲、滑梯、電梯、陰影、水、洗澡、壁櫥、噪音、迷路、獨自睡覺、廣場和電視節目等。

比如常見的如廁恐懼症,孩子擔心大便會痛,擔心衝水的聲音,擔心有蟲子,擔心水會溢出來等。還有黑暗恐懼症,孩子害怕獨自睡覺,害怕陰影,害怕床下有東西,害怕怪物,害怕鬼和超自然現象等。不少孩子對聲音很敏感,對一些奇怪的聲音非常恐懼。

孩子產生的恐懼心理,並不是懦弱和無能,而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大部分都是對環境、現狀有較大改變時,產生的一種莫名焦慮、擔心、害怕等情緒反應。

因此,孩子恐懼的時候,有時父母不過分關注,適當予以忽略,反而對孩子消除恐懼心理更有幫助。但如果孩子這種情緒反應過於強烈、反覆出現時,才需要給予幹預。

當孩子產生恐懼的時候,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不管什麼時候,經歷什麼,都有父母作為堅強後盾,父母會一直陪伴著孩子。這會讓他們的恐懼心理降下來。

在這種時候,「玩具熊」的價值也出現了。玩具熊是孩子對父母陪伴的替代品,他們會認為玩具熊會永遠陪在自己身邊。

另外,玩具熊會給孩子充當「英雄」的角色,告訴孩子可以害怕和哭泣,玩具熊會保護你。

很多時候,孩子睡覺時會哭著說害怕怪獸,而父母常常安慰孩子:沒有怪獸的,那是假的。但是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恐懼是真實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玩具熊,告訴他沒事的,小熊會陪著他的。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人們常常鼓勵也被鼓勵要直面困難,因此當無法承受困難時人們會覺得是自己沒用。但玩具熊告訴我們,可以害怕,可以不做超人。


因此,父母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心理,可以從下面角度出發:

1、神奇的安慰品

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神奇的安慰品,如一個可愛的玩具熊,告訴他小熊是專門來保護他的。 ​

在孩子恐懼的時候,戀物是正常的。這也是他們自己擺脫恐懼的過渡品。

我孩子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嚴重的分離焦慮。所以他常常抱著家裡的玩偶不肯放。當他適應環境後,有了自己的夥伴和同學,就沒有再帶玩偶去幼兒園了。

2、理解孩子的情緒

父母和老師千萬不要懲罰或嘲笑孩子,讓孩子知道恐懼是正常的,父母和老師理解他,然後再跟孩子進行溫柔的勸慰解釋。

3、樹立破除恐懼的榜樣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小時候也曾害怕過某些東西,我們是怎麼樣克服困難,戰勝恐懼的。我們告訴孩子一些辦法和技巧,讓孩子知道害怕的不只是他一個人,也讓孩子知道害怕是有辦法解決的。


4、廢除嚇唬孩子的教育方式

嚇唬孩子雖然效果明顯,但是卻有很多後遺症。因此,父母平時不要嚇唬孩子,把大灰狼、小黑屋統統收起來,改變錯誤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心理諮詢師。父母從孩子出生起,就一直陪伴孩子成長,對孩子的經歷、性格、能力和見識等,是了解的最深入、最全面的。因此,當孩子出現恐懼害怕的時候,希望父母可以重視,但是又不要過度關注和驚慌,要給孩子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帶他們走出迷茫和無措。


相關焦點

  • 孩子睡覺「戀物」,一直抱著玩具,家長糾結要不要幹預
    孩子是家長的掌心的寶,有點異常,心裡就慌了,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抱著玩具睡覺是好習慣嗎?對於孩子睡覺抱著玩具這件事,有很多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趕緊矯正過來,並且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總是依戀某個玩具或者某種東西,是「戀物症」的表現,或者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很多家長都對這件事很恐懼,並且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矯正這個問題。
  • 孩子把玩具熊當朋友,父母別急著糾正,尊重孩子「幻想中的朋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去閨蜜家做客的時候,看到孩子圓圓在和一個可愛的玩具熊說話。圓圓對我打完招呼後,就讓他的玩具熊也向我打招呼。閨蜜給我使了一個眼色,說這是孩子新交的一個朋友,它叫「艾莎。」我心裡瞭然,也對圓圓的「玩具熊朋友」打了招呼。
  • 孩子為何會產生恐懼心理
    對想像中的「鬼怪」、死亡、強盜也會產生恐懼,害怕妖魔鬼怪、害怕找不到家、怕一個人睡覺時做惡夢;大多數的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會害怕雷電、狂風和大火等自然界的現象。隨著孩子知識的增長、對世界了解得越來越多,孩子們害怕的自然界的事物就會減少;到了8、9歲,孩子們可能會開始害怕自己考試的成績不好而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批評,總的說來,兒童恐懼的對象隨其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而改變。
  • 孩子戀物,強行戒除有傷害,做好六個方面,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這次因為孩子生病比較嚴重,媽媽才請假趕回來,可是媽媽回來孩子也不要她。這個布娃娃是三年前媽媽臨走時給孩子買的,當時孩子才1歲多,特別喜歡這個布娃娃,每天白天抱著玩、晚上抱著睡。其實,不用奶奶說也能判斷出這個孩子有點戀物癖。
  • 爸媽們擦亮眼:迷戀毛絨玩具的孩子,到底有沒有「病」?
    一個小女孩是毛絨玩具迷,她迷的是一隻毛絨玩具熊。玩耍的時候,她要一手抱著玩具熊,另一隻手玩其他的;吃飯時,玩具熊也要抱在懷裡;當然,她睡覺也一定要抱著玩具熊,否則難以入睡……除此之外,她還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玩她的玩具熊。後來有一天,玩具熊不見了,小女孩哭鬧怎麼也不願睡覺。全家人出動尋找了好久,最後在床底下找到了。
  • 孩子摔跤大哭,奶奶怒打地板不對?其實這是利用泛靈心理教育孩子
    如果你細心觀察身邊的孩子就會發現:我們經常聽到孩子跟枕頭聊天、跟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講話"……那是因為有一個時期寶寶會把一切東西都視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動能力的夥伴。我家孩子從小就喜歡抱著一個枕巾睡覺,就是有所謂的「戀物情結」,每次睡覺還會跟枕巾說「晚安」。
  •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的恐懼心理?
    核心提示:聽見牙鑽「吱吱」地在牙齒上來回磨動的聲音,很多孩子的確很恐慌,有的孩子在牙椅上坐立不安,極其不配合,家長常常要好說歹說,最後甚至要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   聽見牙鑽「吱吱」地在牙齒上來回磨動的聲音,很多孩子的確很恐慌,有的孩子在牙椅上坐立不安,極其不配合,家長常常要好說歹說,最後甚至要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害怕恐懼的心理作怪。看牙醫就是一個習慣問題,看得少、不了解也是產生恐懼心理的因素之一。
  • 孩子總是說害怕,理解孩子恐懼情緒的產生,發現心理成長的意義
    孩子總會對一些事情產生莫名的恐懼,只是我們成年人不理解,為什麼在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事情上,孩子也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比如,對陌生人的恐懼和,對洗衣機或馬桶發出聲音的恐懼,還有的孩子看到可愛的小狗,也會覺得害怕。想讓孩子遠離這些恐懼感,我們就需要了解孩子恐懼心理的產生。
  • 父母按照這「3步走」,幫孩子養成獨立睡覺的習慣並不難
    很多孩子最初都不太適應自己獨自面對黑暗,可能會在半夜就抱著枕頭去找媽媽,如果這個時候門是上鎖的,對於孩子來講,可能會增加對於獨自睡覺的恐懼。,但是孩子的心理建設是重中之重。很多孩子會對著娃娃、植物、玩具說話,這是因為孩子此時的思維其實分不清現實和想像,所以孩子會把腦子裡想像出來的怪物,比如柜子裡的妖怪當成真事兒,從而更加恐懼。
  • 寶寶害怕聲音,家長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但是,寶寶還是很害怕,怎麼都不要這個玩具了。小朋友真的是一張白紙,大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寶寶對於一個新事物最初的認知。媽媽希望你能成為一個勇敢的孩子。可惜,媽媽一個人的影響力實在太有限了!寶寶害怕聲音,家長該如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1、 耐心陪伴消除恐懼當幼兒感覺害怕時,家長多陪陪寶寶,做好安撫。可馨育兒說,若幼兒入睡時害怕,家長可能床邊上陪著Ta,並講一些小故事、唱唱歌、讓寶寶輕鬆、甜美的進入夢想。
  • 《埃迪與大熊》讓孩子克服恐懼,交到好朋友
    熊自古以來都給人一種勇猛、憨厚的感覺,沒想到這次卻遇到了一隻膽小的熊,而且它還和很多小朋友一樣,有一隻泰迪熊陪它睡覺。這套繪本故事教會孩子克服恐懼交到好朋友手裡拿著一個很小的泰迪熊,埃迪找到的這個這居然是一頭大熊的玩具,一大一小兩個泰迪一模一樣實在太巧合了。
  • 給女兒買了個700元的玩具,孩子看後卻說害怕,網友:我也怕
    肖然以為,女兒可以在睡覺的時候抱著她。女兒看到它後,她感到非常高興,把洋娃娃帶回房間,放在床上,在平日抱著她睡覺一些恐怖電影給人偶帶來了可怕的印象,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人偶時容易聯想到人,因此,女兒對人偶的恐懼不僅限於兒童。人們通常有這種心理。許多網民說:「我也害怕這樣的機器人和玩偶。」
  • 遊戲中哪個角色會讓你感到恐懼,玩具熊帶來的恐懼你還記得嗎?
    玩具熊《玩具熊的五夜後宮》對於很多玩家來說都是一款記憶猶新的遊戲,這也是讓很多玩家們留下了悔恨的眼淚,當時年少輕狂,以為這是一款很普通的遊戲,但是遊玩之後,帶來的恐懼感至今難忘。在該遊戲中,玩家將扮演「Freddy Fazbear’s Pizza」這家披薩店的夜間巡邏員Mike,負責店內的一切事物安全。
  • 孩子怕黑怎麼辦?家長學會這幾招,幫助孩子擺脫恐懼心理
    當人面對一個黑暗的山洞想要伸手去探索時,內心會有一種對未知情況的恐懼心理,孩子怕黑也是如此,孩子處身於黑暗中時,他的內心也有這種心理,因為對黑暗的不理解不確定,往往會出現害怕的心理。雖然怕黑是人們的正常心理反應,但是有的孩子對黑暗的恐懼感特別明顯而有些孩子卻相對較輕。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特別怕黑呢?
  • 5歲孩子被木偶玩具嚇哭,這4種玩具不適合孩子
    白天和娃娃一起過家家,晚上摟著娃娃睡覺。突然有天半夜,沫沫跑到媽媽床前一邊發抖一邊哭著說,麼,木偶娃娃大半夜不閉眼睛睡覺,一直瞪著她,嚇死人了。媽媽看到女兒情況後,意識到木偶娃娃過於逼真,導致女兒分不清真假,從而產生了害怕的心裡,趕緊安撫了孩子並把木偶娃娃收拾起來。有些玩具會對孩子的身體或者心理造成傷害,不適合給孩子玩耍。那麼,家長在選購玩具的時候應該如何避免失手防止採坑?
  • 孩子怕黑不敢分房睡,《黑夜裡的怪物》帶你分清恐懼,針對性處理
    之後,小熊讓爸爸講了個長長的故事後,它們就準備睡覺了,可關燈後,它們居然看到房門上有影子,嚇得大叫「爸爸媽媽,怪物!」聲音驚動了熊爸爸和熊媽媽,打開門後才發現是門口的盆栽,耐心解釋了一通,並問孩子們要不要送他們回家。
  • 認識孩子情緒的發展,幫助孩子克服兒童期常見的恐懼
    到了4歲後才逐漸理解觀念如何引發行為並了解到內心狀態如何引起情緒反應。幼兒還能預測同伴表現出特定情緒之後會有什麼行為反應。4歲兒童知道,生氣的孩子可能會打人,高興的小孩就可能與別人分享東西。他們甚至能使用有效方式來緩解他人的消極情緒,如給人一個擁抱。
  • 恐懼,讓很多孩子錯過了人生的最佳成長期
    三、受到強烈威脅孩子受到威脅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嚴重影響。比如,很多學生會受到校外小混混的威脅後,心理會產生巨大變化;再比如,鄰居家有一條咬人的大狗,每當狗叫的時候,孩子就會加深恐懼的心理,這種暗示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 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別急著剝奪,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體現
    每個小孩子的小時候都至少會擁有一個毛絨玩具,那個玩具就像是他們的小夥伴一樣,可以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但是有的孩子卻會一整天都抱著玩具不撒手,這就讓父母有些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戀物情結了。到最後因為他不能接受放下自己的寶貝毛絨玩具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其他小朋友的邀約。她的媽媽跟我一樣待在監護區,看著自己家的孩子寧願抱著毛絨玩具在那裡坐著看別的孩子玩水也不願意下水的情況,深深的嘆了口氣。因為都是孩子父母,所以我們很快的就聊了起來。
  • 孩子不敢一個人睡覺,與「泛靈心理」有關,4招教你事半功倍
    很多寶媽私下聊天時,都會吐槽自己的孩子,10歲了還不敢一個人睡覺。其實這種恐懼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恐懼害怕。孩子的想像力豐富多彩,他們會覺得晚上有「鬼」或者「怪獸」來抓他們,甚至一些孩子還會害怕陌生人。這些都讓家長煩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