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不敢分房睡,《黑夜裡的怪物》帶你分清恐懼,針對性處理

2020-08-28 奶寶育兒堂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黑夜裡的怪物》繪本,想給大家推薦一下,特別適合給小朋友分房睡閱讀。

故事情節很簡單,小蚯蚓和小兔子被邀請去小熊家過夜,大家一起對抗恐懼。

吃過晚飯後,三個好朋友都很興奮,開始了飯後遊戲。小兔、小熊用舊亞麻布把自己扮成幽靈,讓蚯蚓當燈光師,拿著電筒在房間裡照射。

手電筒的光忽明忽暗,看著面前的兩個「幽靈」,蚯蚓心裡其實挺害怕的,但它要面子,沒明說,而是建議:「好了,好了,不玩了,該刷牙了!」

小兔子也有點玩累了,但它說的是:「換睡衣吧!」

小蚯蚓和小兔子複雜的心理活動,作者幾句話就描述得很到位,很貼近孩子的狀態。原來,在別人家過夜,即便害怕也不能說。

之後,小熊讓爸爸講了個長長的故事後,它們就準備睡覺了,可關燈後,它們居然看到房門上有影子,嚇得大叫「爸爸媽媽,怪物!」

聲音驚動了熊爸爸和熊媽媽,打開門後才發現是門口的盆栽,耐心解釋了一通,並問孩子們要不要送他們回家。

兩個大人對它們恐懼的重視和耐心,最終讓小朋友們放下了恐懼,安心睡下。

然而,當熊爸爸邀請兔子和蚯蚓下次再來時,小熊說了句「不要帶盆栽」,你看,這就是孩子對影子的印象。

不過它們最終還是排解了自己的恐懼,開始了解客觀存在的事物。

如果孩子怕黑,不敢分房睡,《黑夜裡的怪物》可以帶你分清恐懼,並針對性地合理解決。

01孩子恐懼黑暗實屬正常

1、泛靈心理作怪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害怕黑夜,這與泛靈心理有關,這個觀點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

泛靈心理,指的是幼兒時期的孩子,尤其是三四歲時,把身邊所有事物都視為有生命的存在,會進行有意向的溝通,並產生心理依賴的現象。

比如,孩子常跟玩偶講話,把它當成自己的玩伴。

在泛靈心理的影響下,孩子會認為那些未知的事物,都是存在危險性的,妖怪、魔鬼更是可以真實存在的,他們還沒有能力區分虛擬事物和真實事物。

當孩子一個人在房間時,外面一有聲響,就會有反應,孩子會對燈光發呆,小腦瓜裡不知道在想什麼,然後突然冒出那句:害怕。

有時他們並不是真的害怕,而是正在琢磨自己聽見的、看見的到底是什麼。與其說孩子是對黑暗的恐懼,不如說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這種恐懼不僅孩子有,大人也會在一些情況下出現。

2、白天積累的焦慮晚上被放大

朋友說,有次他的孩子上美術班時,不小心碰灑了同班級孩子的調色盤,那孩子突然大喊一聲:哎呀,你是臭雞蛋呀?灑了!

這一說不要緊,朋友家孩子直接楞在那裡,眼睛都直了。朋友見狀,就把他帶出教室安撫了一會,才繼續回去上課。

一切好像風平浪靜,那節課的作品也畫的不錯,可沒想到,晚上睡覺前孩子問她:明天還上美術課嗎?

她勸解說「沒有了,下周再上」,可關上燈後孩子還是哭喊著「屋子裡有臭雞蛋」。

這就是白天的情緒沒有釋放,在安靜的夜裡像放電影一般重現,自然就會害怕。

3、以前的糟糕體驗帶來心理暗示

有些小事當時覺得微乎其微,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潛意識的。

群裡有位寶媽說,自己和愛人的關係不是很好,有次爭吵雙方都很激動,就摔了杯子。

這一幕剛好被孩子看見了,婆婆趕緊把他抱走了,當時沒哭沒鬧。後來有次她哄睡,孩子突然問:「媽媽,有杯子碎了嗎?」

當然沒想到為什麼這樣問,就簡單回應了,接著過了幾天,婆婆哄睡時,孩子又問:「爸爸媽媽呢?他們摔杯子嗎?」

她這才意識到,為什麼孩子快3歲一直都要哄睡的原因,這種糟糕體驗讓他時不時想起,夜晚也會感到恐懼

02如何消除孩子的睡前恐懼?

總的來說,怕黑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的心理成長階段,表現形式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是對著玩偶說話,有的孩子是極度害怕睡覺。

但家長要知道的,孩子的泛靈心理是今後區分真實與虛幻、現實與夢想的基礎,不能逃避只能引導,如此孩子才會更好地認知自己,發揮優勢。

那麼,家長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1、藉助繪本積極引導

比如上文推薦的《黑夜裡的怪物》,如果孩子出現了睡前焦慮的情況,可以給孩子讀類似的繪本。

閱讀時主要以小動物們的表現出發,不要誇大,也不要總詢問孩子為什麼不敢自己睡,只要給孩子留有遐想的空間就好了。

與此同時,還要告訴孩子:「慢慢的自己能獨立睡覺,就是勇敢」。

說出真實的感受,結合實際,和孩子交流,別否認和打擊孩子的恐懼。

2、接納孩子的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雖是負面情緒,但家長也要接納,並及時給孩子安全感。

儘量保持安靜,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叫做「恐懼」,睡不著可以閉著眼睛想一想,自己要做點什麼。

不要強迫孩子在恐懼心理下入睡,可以聽聽繪本,或者講講白天快樂的事情,甚至簡單規劃一下明天要做什麼,去幼兒園要和老師說點什麼。

家長要客觀地了解孩子到底害怕什麼,不要詢問要觀察,是聲響?還是影子?

用簡單準確的語言告訴孩子,你看見的是誰的影子,你聽見的是什麼聲音,不要渲染環境,而是延伸出哪些事物還可能發出聲響,怎麼能讓它安靜。

在孩子狀態好的情況下交流,慢慢增加認知,孩子更容易接受。

3、黑暗裡的有趣遊戲

家長還可以在家帶著孩子把燈關掉,來一個黑暗裡的派對,讓孩子尋找哪些事物可以照亮黑暗,哪些可以在黑暗裡產生影子。

比如和孩子一起在黑暗裡玩手影遊戲,研究投影,如何表達,怎樣變小。

不僅如此,還可以帶著孩子看看外面的夜空,找找天上的星星,在黑夜裡冥想,放鬆心情,緩解白天的疲憊。

這樣能讓孩子接受黑暗,感受黑夜的神奇。

鼓勵孩子在黑夜裡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走開,大怪物」,如何走開可參考《走開,綠色大怪物》繪本。

這些都是遊戲,但玩耍的過程中,家長不要暗示孩子黑夜的感覺,讓他自己感受就好了。如果孩子實在接受不了,也不要勉強嘗試。

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適應到掌握,每一步都需要時間,你靜靜陪伴就好了。

留給孩子探索的時間,知道他在哪個階段出現哪些心理,用科學專業的方式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就是最好的教育。

相關焦點

  • 孩子怕黑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12個方法讓孩子大膽一個人睡
    ,怕黑,怕衣櫃裡有怪物,怕床底有巫婆......這樣類似的經歷呢? 這些話不但不能起到緩解恐懼的作用,反而會加重孩子對黑暗的恐懼。理解孩子的感受 除了不要責罵孩子怕黑這件事,更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例如可以說:「媽媽跟你這麼大的時候也怕黑的。但是慢慢的媽媽長大了就不害怕了。」
  • 孩子怕黑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12個方法讓孩子大膽一個人睡
    爸爸:「你怎麼這麼膽小!黑有什麼好害怕的呀!」貝貝:「衣櫃裡有怪物會爬出來的!嗚嗚......」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遇到過貝貝家的情況,孩子不肯獨自睡,怕黑,怕衣櫃裡有怪物,怕床底有巫婆......這樣類似的經歷呢?
  • 娃兒怕黑、不敢自己睡,原來是「白天累積的焦慮」惹的禍!
    但是到了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幹擾到他們發散的思維了,這時候,即使平時非常自信膽大的孩子也可能變得沒有安全感。這會讓他在面對黑夜時產生恐懼心理,表現出來就是怕黑、不敢關燈、要媽媽陪,等等。有些娃兒平常睡眠比較好,但會因為某次特殊經歷之後,晚上突然會變得得黏人、不願意自己睡,甚至半夜驚醒。
  • 必買書單:該分床睡了,可是孩子不敢一個人睡、怕黑怎麼辦?
    不過,一些繪本真的能很好地幫助孩子戰勝恐懼,在睡覺前和孩子一起讀讀這些繪本,孩子說不定哪一天就突然變得勇敢起來,用自己的方式克服恐懼。「繪本奧斯卡」和「父母在線」專業挑書團聯合推薦的關於克服「怕黑」的繪本,有需求的家長收藏好了。
  • 孩子夜晚不敢獨處怕黑怎麼辦?分析孩子的怕黑心理
    對孩子來說,有「怕黑」心理太正常不過,但是很多家長也會遇到這樣一個煩惱,孩子大了,想讓他學著一個人睡覺,可是他總說夜晚太黑,不敢自己睡...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辦?這個階段孩子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而同時又缺乏區分幻想與現實的能力,在大部分的孩子,尤其是認知能力和想像力瘋狂生長的學齡前兒童看來,當夜幕降臨,窗外、床底就是另一個陌生、未知,讓人畏縮的恐怖世界。孩子怕黑還源於分離焦慮,他們認為自己睡著了,就會掉進沉沉的黑夜裡,擔心會不會就此和父母分開了。
  •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恐懼時,父母的回答很重要,不要敷衍
    朋友家的孩子叫小小,是一個特別怕黑的小男孩兒,沒有開燈的屋子他自己一個人不敢進,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開著一盞夜燈。爸爸媽媽安慰了他很多次,不要害怕黑夜,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小小仍然沒有越過心理障礙。相反,如果家長能夠在那種情況下和孩子待在一起,反倒有可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孩子在小的時候怕黑是很正常的現象小的時候孩子們完全區分不開現實和想像,有的時候童話故事當中的妖魔鬼怪,他們認為這都是是現實存在的。比如家長有的時候會問孩子剛剛有一隻張開獠牙的魔鬼出現在我們家裡,你看到了嗎?
  • 《黑夜裡的怪物》:通過繪本故事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前幾天因為玩的太晚了便去姐姐家住了一晚上,因為家裡房間比較多,所以便安排了我一個人睡一個房間。本來說的好好的,誰知道到晚上準備睡覺的時候姐姐突然被一個電話叫走了,家裡只剩下我和姐姐的孩子在。本來孩子抑制是跟姐姐睡一間房的,偶爾會自己睡一間房,但是這樣會讓他很不安穩。所以他雖然有自己的房間,但是並不是經常獨自一個人睡覺。
  • 《黑夜裡的怪物》:通過繪本故事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本來就是三四歲的小孩子,不敢一個人睡挺正常的。第二天吃飯的時候直接回來,我倆聊起這個話題,姐姐說她好多同事的孩子即便到了七八歲,也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當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總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感覺房間裡各種擺設都是妖魔鬼怪,都想要吃掉他。
  • 《聽說你家有怪物》:教孩子用想像力克服恐懼,比安撫有用
    但一到晚上,盧克依然恐懼到不敢入睡,甚至從恐懼火災發展到恐懼強盜。面對孩子的恐懼,保羅和艾莉只是不停安撫,企圖驅除孩子的恐懼,卻沒有幫他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恐懼。這和我最近解決孩子怕黑是一個套路。我家孩子最近一到晚上,就說會有怪物吃她,所以不敢閉眼睡覺。
  • 怕黑的孩子在怕什麼?原來是想像力在作怪
    孩子怕黑怎麼辦?孩子怕黑不自己睡覺該如何引導?育兒路上,孩子怕黑是很多家長要面對的棘手課題。之所以說棘手,是因為,到了分房睡的年齡,孩子因為怕黑卻遲遲不能獨立關燈睡覺,總擔心影響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這些家長往往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怕黑,才難以正確引導。
  • 孩子什麼時候分房睡更合適
    01一大早,好友就跟我吐槽,說4歲的女兒昨天第一天分房睡,可沒想到徹夜未眠的居然是她老公:「半夜她哭醒怎麼辦?會不會害怕?」「你確定4歲就要開始分房睡嗎?」結果,女兒睡到半夜果然哭醒了,死活要回大床睡,還哀怨地問:「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好友心疼得要命,不知該如何是好。
  • 跟孩子分房睡,怎樣才能把痛苦減到最小?只要看這一篇就夠了!
    孩子在這一夜中,承受了多少恐懼和心理傷害也難以估量。跟所有的孩子一樣,已經滿五周歲的ALEX同學也要面臨分房睡的問題。我不想讓他用那種撕心裂肺的方式分房,小小年紀就要體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無助。我試圖尋找到一種,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不受傷,或少受傷的分房方式。專家對分房睡的建議對於分房睡,專家們首先給出了大量的建議。
  • 「媽媽,我不敢一個人睡」,孩子怕黑,跟你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導讀:「媽媽,我不敢一個人睡」,孩子怕黑,跟你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不敢一個人睡」,孩子怕黑,跟你的教育有很大關係!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分房睡年齡期限害人不淺!界定孩子能否分房睡的從不是年齡
    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有沒有聽過孩子這樣對你說:「媽媽,為什么爸爸能和你睡,我就不行了?」「媽媽,我不敢一個人睡,我怕有鬼,還怕黑。」「媽媽,對不起我錯了,白天我騙你說我能自己睡,其實我不敢。」「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所以不讓我跟你一起睡?」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是否讓孩子和自己分房睡,逐漸成了父母心中的一個大問題。孩子到底該不該和父母分房睡?幾歲分房才最合適?
  • 孩子怕黑,在黑暗中怕的是什麼,只跟孩子說「不怕」是沒有效果的
    小華6歲了,晚上怕黑,不讓關燈,說床底下住著一個小怪獸。媽媽抱著小華說,&34;。然後盯著小華的眼睛,認真的說「我知道你很害怕,能告訴媽媽小怪獸的樣子麼」。媽媽的同理心,讓小華覺得很溫暖。小華告訴媽媽說,小怪獸在床底下。媽媽對著床底下,用魔法棒揮動了幾下,假裝把怪獸變小並趕走了。然後媽媽抱著她,輕拍著把她哄睡。
  • 孩子怕黑因為膽小嗎?孩子怕黑背後這些原因,我們要明白
    很多小孩子都怕黑,麗麗也是一樣。 晚上,媽媽讓她去廚房拿水果,雖然廚房的燈沒有開,但是客廳的燈光是可以照到廚房,可麗麗就是不敢,說自己怕黑。晚上睡覺的時候,麗麗總是要媽媽開著燈,麗麗媽媽也總是以開燈對眼睛不好而不讓,燈是關了,可是麗麗卻不讓媽媽離開,總要緊緊地抱著媽媽才能入睡。
  • 孩子睡覺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
    「我家孩子今年7歲了,特別怕黑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安慰都不行,睡覺不讓關燈關門,一丁點聲音就害怕的不行,怎麼辦呢?我都快愁死了」這是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近日來的困擾。
  • 那個說「我不行,我不敢」的孩子,在害怕什麼?
    漫漫帶娃路你是否興致勃勃地準備帶孩子嘗試一下新事物卻被孩子的一句「我不行」澆了一頭冷水?你是否經歷過臨近上場時孩子卻跟你說:「媽媽,我不敢去」?你又是否在屢次嘗試和孩子分房睡時因為孩子的「我害怕」而以失敗告終?
  • 孩子如果說"媽媽,我怕黑",父母這樣回答,孩子恐懼感加倍
    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後,爹媽就會發現,孩子出現了怕黑的現象。有時候讓孩子自己一個屋子睡覺,他們可能就會磨磨蹭蹭找各種藉口和爹媽睡,就是因為自己睡怕黑。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孩子怕黑的問題。但是從讓她自己一個人獨自睡覺之後,孩子經常會半夜跑過來說怕黑。我以為她就是耍賴不想自己睡覺,就問她說&34;,然後硬是把她趕到她自己屋子睡。沒想到慢慢我就發現,她經常會做噩夢哭著醒來,醒過來就說害怕,我才知道她是真的怕黑。
  •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家長如何回應有講究,別讓你的話傷害了孩子!
    但那一晚峰峰並沒有睡著,而是坐在床上瑟瑟發抖,翻來覆去就是沒有辦法安心睡覺,被無盡的黑夜侵佔了一整晚。從此以後,他更加抗拒分房睡,也更加害怕黑夜。>就像文中例子,在峰峰說自己怕黑時,媽媽並沒有站在峰峰的角度上理解他,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身上,認為黑夜沒有什麼可怕的,逼迫孩子面對他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