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裡的怪物》:通過繪本故事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2020-12-23 徐文聊育兒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天因為玩的太晚了便去姐姐家住了一晚上,因為家裡房間比較多,所以便安排了我一個人睡一個房間。本來說的好好的,誰知道到晚上準備睡覺的時候姐姐突然被一個電話叫走了,家裡只剩下我和姐姐的孩子在。

本來孩子抑制是跟姐姐睡一間房的,偶爾會自己睡一間房,但是這樣會讓他很不安穩。所以他雖然有自己的房間,但是並不是經常獨自一個人睡覺。姐姐走了之後,他就跑過來跟我說,今天晚上想要和我一起睡覺。

本來就是三四歲的小孩子,不敢一個人睡挺正常的。第二天吃飯的時候直接回來,我倆聊起這個話題,姐姐說她好多同事的孩子即便到了七八歲,也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

當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總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感覺房間裡各種擺設都是妖魔鬼怪,都想要吃掉他。即便爸爸媽媽白天怎麼安慰她,怎麼跟她說,她都覺得無所謂,但是一到了晚上,就好像觸發了某種害怕的機關。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害怕一個人睡。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讓他們久久不能入睡。面對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故事《黑夜裡的怪物》來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且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一、《黑夜裡的怪物》——繪本的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一位童書作家達尼拉—庫婁特,作為一位童書作家,他的作品非常吸引人,文字充滿童趣,圖畫,插畫等又引人入勝,並且在閱讀完之後。

我們會發現一些比較淺顯的道理,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理解去認識這些道理。可以說他的繪本故事是相當吸引人的。那麼在《黑夜裡的怪物》這本故事書中又有怎樣的特點來讓人們愛不釋手呢?

1.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直擊兒童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故事的主角都是小動物,但是我們從插畫和文字中卻可以看到這些小動物的內心世界是童真的兒童的內心。在這本故事書裡面三隻小動物想像出來的畫面與我們的現實生活非常相似,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會有很強的代入感。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在這本書中,小動物的家庭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家庭一樣,他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洗臉,刷牙。

並且通過對話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他們的生活,而在這些插畫中,小動物臉上的表情以及語言都能讓孩子有很強的帶入感,去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

2.用小動物的語言去揭示兒童的世界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本身是比較膽小的,當他們面對一些妖魔鬼怪的時候,難免會有害怕退縮等心理,但是這樣複雜的內心世界卻讓作者用寥寥幾筆就表現出來,並且能夠讓讀者有很強的代入感。由此可見,這本故事書的精彩。

我們在閱讀故事的時候,會看到秋穎說幽靈是很害怕的,當燈光師也很可怕,但是蚯蚓怎麼能夠怕幽靈呢?雖然這只是書中的幾句簡短的文字,但是卻從這裡面反映了蚯蚓真實的內心世界。

而和這樣內心世界類似的還有兔子,雖然他自己非常累,但是在面對大家的時候,他並不是。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展示,而是認為兔子是不可以說累的。

這些小動物的內心世界和我們家裡的小孩子的內心非常相似,他們害怕自己被人看不起,害怕有人嘲笑他們,喜歡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殊不知,這點小心思已經被父母看的一點不剩。

二、繪本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

黑夜裡的怪物。這本書主要是跟我們講述的小動物在黑夜裡怕黑,不敢睡覺的故事。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孩子們也經常在晚上胡思亂想不敢睡覺,那麼在閱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們又能夠得到怎樣的教育呢?

1.讓孩子睡覺帶來恐懼的泛靈心理

泛靈心理是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他認為三四歲的孩子這種心理表現非常明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將一切事物都視為是有生命的個體,他們會經常跟自己的玩偶講話,跟自己的玩具車聊天。

正是因為這樣的心理,以及他們平常看動畫片裡受到妖魔鬼怪等的影響,會讓他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胡思亂想。

將一切虛擬事物都看作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事物。所以當他們晚上睡覺的時候,外面的燈光,窗戶上的植物影子都會被想像成各種妖魔鬼怪。

2.學會通過理解和陪伴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作為大人的我們,在得知孩子內心的想法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可笑,甚至嗤之以鼻。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這些事物越來越害怕。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且給予他們相應的陪伴。

雖然有些東西在我們看來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在小孩子眼裡他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例如在這次的繪本故事中,熊媽媽和熊爸爸就非常理解孩子。不僅向他們解釋了外面的事物到底是什麼,而且還安慰他們,甚至提出打電話讓他們的爸爸媽媽來陪伴。

這樣的方法不僅驅除了孩子內心的恐懼,而且讓孩子感受到了大人對他們的理解。這種辦法對於克服孩子的恐懼心理是非常有效的。

三、我們應該怎樣指導孩子閱讀繪本故事?

孩子們在閱讀繪本故事的時候難免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協助閱讀,幫助孩子理解故事。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閱讀前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在閱讀之前,我們需要和孩子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繪本中的故事角色。這樣在閱讀的時候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提前溝通的過程中要讓孩子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先讓他們對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代入,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並且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故事情節,讓孩子在自己心裏面有一定的認知。同時家長在溝通中可以適當的提問來讓孩子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細節閱讀故事

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總是容易忽略一些細節性的東西,特別是在看繪本的時候,一些比較細節的插畫有時候會被忽略。

但往往是這些細節的東西,才會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生動真實。所以,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孩子注意細節的東西。

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通過對細節性插畫以及文字的了解會增加對整個故事的整體認知,也因此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提高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黑夜裡的怪物這個故事中,我們注意細節性的東西就會發現所謂的怪物其實在之前就已經被鋪墊了,那是一盆兔子帶來的植物。

3.巧用泛靈心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泛靈心理的存在正是因為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我們不能一味的一直孩子想像力的發展,但是泛靈心理又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通過刺激的方式反向利用泛靈心理來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通過理解泛靈來認識到虛擬事物與真實事物之間的區別。具體的方法,我們可以做一個燈光師,將房間的燈關掉之後。

利用手電筒的燈光照射出房間裡物品的影子,讓孩子去辨認這是什麼東西。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豐富孩子的想像力,還能夠有效克服恐懼心理。

繪本故事的重要性在於幫助孩子理解道理,認識世界。同時通過故事的趣味性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同時,鍛鍊了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甚至還可以利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發展更好的性格。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黑夜裡的怪物》:通過繪本故事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面對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故事《黑夜裡的怪物》來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且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我們會發現一些比較淺顯的道理,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理解去認識這些道理。可以說他的繪本故事是相當吸引人的。那麼在《黑夜裡的怪物》這本故事書中又有怎樣的特點來讓人們愛不釋手呢?1.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直擊兒童的內心世界這本書故事的主角都是小動物,但是我們從插畫和文字中卻可以看到這些小動物的內心世界是童真的兒童的內心。
  • 孩子怕黑不敢分房睡,《黑夜裡的怪物》帶你分清恐懼,針對性處理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最近看了一本名叫《黑夜裡的怪物》繪本,想給大家推薦一下,特別適合給小朋友分房睡閱讀。故事情節很簡單,小蚯蚓和小兔子被邀請去小熊家過夜,大家一起對抗恐懼。吃過晚飯後,三個好朋友都很興奮,開始了飯後遊戲。小兔、小熊用舊亞麻布把自己扮成幽靈,讓蚯蚓當燈光師,拿著電筒在房間裡照射。
  • 故事大全《討厭的黑夜》兒童故事繪本
    書名《討厭的黑夜》  1、繪本閱讀《討厭的黑夜》兒童故事繪本簡介:  有個小朋友叫豆豆,睡覺的時候不能關燈,關燈就會失眠害怕,結果有一天停電了,燈不亮了,那該怎麼辦吶?  豆豆又想了一個辦法,他在房間裡找到一根棒球棍,他打呀打,想把黑夜打跑,可是還是打不跑黑夜,怎麼辦呢,於是,豆豆又拿出自己的薯片,  他說:「黑夜呀黑夜,我求求你,我把我的薯片給你吃,你快走吧。」
  • 幼兒園大班繪本3-6歲《吃黑夜的大象》讓孩子不再害怕黑夜
    今天,我們要共讀的繪本是——《吃黑夜的大象》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白冰低幼童話經典作品,該故事曾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這是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它講述了育兒當中最常見的主題:孩子們怕黑怎麼辦。作者「請來」孩子都喜歡的大象,大象會怎麼做?它能幫助孩子解決怕黑的煩惱嗎?
  • 7隻小怪物揭開夜晚房間怪物們的大秘密,給孩子獨立睡覺的勇氣
    前幾天朋友送我一本由義大利新銳插畫師埃莉諾拉馬頓的創意繪本《聽說你家有怪物》,內容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講述自己內心的恐懼,腦洞大開,頗有創意,能很好的幫助孩子揭開夜晚房間裡的怪物們的大秘密,用想像力和觀察力破除孩子對黑夜的恐懼。
  • 繪本故事_09《黑夜小王子》解讀 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書
    ,又三觀特別正的健康科普繪本,《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書》,其中包含八個關於孩童應該知道的健康生活習慣。是國內不可多得的故事好繪本。我們正在陸續分享這套繪本。 寶寶的生長發育、神經系統發育、內分泌功能的成熟等都和睡眠息息相關,3-6歲是孩子身體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不但要早睡,而且要保證每天有10-12小時的睡眠時間。對於三歲以內的寶寶,睡眠更是應該每天保持11−13個小時。《黑夜小王子 》正是這樣一本幫助孩子入睡的好繪本。
  • 經典繪本解讀——《討厭黑夜的席奶奶》
    今天繼續為大家推薦經典繪本,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繪本是美國作家凱麗·杜蘭·瑞安的《討厭黑夜的席奶奶》。「怕黑情緒」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童年現象。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對黑暗感到恐怖呢?這是因為幼兒對世界的認識還非常懵懂,不能充分理解周圍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再加上他們也分不清童話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於是黑暗中有魔鬼,有大妖怪、大灰狼的想法自然會佔據他們的頭腦。
  • 繪本《熊爸爸不怕》世上有怪物嗎?屬於孩子和爸爸的逗趣故事!
    爸爸,外面有怪物,我能跟你一起睡嗎?」熊爸爸的三個兒子都說看見了怪物,然後爬上了他的床。可憐的熊爸爸被小傢伙們折騰得再也睡不著了。「世界上根本沒有怪物!」熊爸爸煩躁地叫著。這時,一道閃電划過,窗外立著一個巨大的黑影……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熊爸爸不怕》吧!
  • 繪本圖畫是如何「講故事」的?掌握讀圖要訣,感受繪本的精彩
    在親子閱讀中,家長是如何理解繪本,其內心又是如何享受和描繪故事的,對孩子聽故事時的狀態影響是很大的,因為家長對故事的理解會微妙地反映在讀繪本時的聲音和表情裡。對於故事的內容,優秀的繪本畫家可以不用語言,只用圖畫就描繪出來,這些圖畫也會「講故事」,因為圖畫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用語言來替換。
  • 繪本一大堆,孩子不愛看,如何讓孩子愛上繪本,提升六大能力?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認為對孩子進行了啟蒙教育就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變得順利,啟蒙教育的方式有多種,通過繪本的方式去引導教育孩子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在家裡或者戶外,找個舒適的地方,給孩子講個繪本故事,輕鬆快樂的對寶貝進行啟蒙教育。
  • 《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寒假期間適合2到12歲孩子閱讀的情緒繪本
    在孩子性格成長的關鍵期,情緒管理繪本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和習慣,因為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有它的教育意義,可以讓孩子在故事中感受不同情緒,感受情緒的來源,以及情緒轉變的過程。《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的每個故事,都有明確的主題意義,它包含了孩子真實生活場景中常常會產生的情緒,這些情景你家孩子或許正在經歷。
  • 當孩子說害怕家裡的怪物……
    之前一篇文章《從孩子身上看到了兒時的自己》,我提到了孩子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覺,群友們還一起討論了,其中一位心理諮詢師群友的發言還啟發了我們,讓我們放下與孩子恐懼的對抗。可巧,有人推薦了一本關於這個話題的繪本,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入手了,想著給孩子讀讀,順便以此來和他探討下這個話題。
  • 《聽說你家有怪物》:教孩子用想像力克服恐懼,比安撫有用
    就比如怕黑,即使成年人也會對黑暗有所恐懼,因為當一切黑暗時,我們處於未知,沒辦法掌控自己的方向,對周圍充滿了不確定感,這使得我們內心產生恐懼。而孩子比成年人的想像力要豐富得多,再加上他們無法分辨現實與想像的區別,所以當黑夜來臨時,他們會通過想像,把現實的一些物品聯想成怪物,從而覺得恐懼。
  • 我的孩子,從繪本中學會了理解與關愛,七圓文化
    因為,閱讀繪本能夠調動孩子的思維能力,利用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進行繪本故事的解讀,促使孩子形成認知與理解相關事物的思維模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共情能力。當然,通過繪本閱讀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引導。
  • 我的孩子,從繪本中學會了理解與關愛 七圓文化
    因為,閱讀繪本能夠調動孩子的思維能力,利用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進行繪本故事的解讀,促使孩子形成認知與理解相關事物的思維模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共情能力。當然,通過繪本閱讀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引導。1、孩子如何從引導中認知繪本?
  • 【陽光故事盒】討厭黑夜的席奶奶
    簡介 為了趕走黑夜,而錯過了白天。《討厭黑夜的席奶奶》,這本只有黑、白、黃三種顏色的繪本,詼諧幽默,講述了一個老奶奶因為十分討厭黑夜,異想天開的用了十七種方法趕走黑夜,但是仍然無法把黑夜趕走,而當白天來臨時,她已經累的睜不開眼。通過故事能不著痕跡的讓孩子明白:黑夜趕不走,擋不住,當太陽升起時黑夜會自動消失,從而幫助孩子克服怕黑的情緒。而對於成人,「黑夜」可以是任何你無法改變的事情,與其歇斯底裡,不如坦然接受。以正確的心態享受快樂。
  • 5本睡前繪本故事,讓爸媽享受睡前時光
    睡覺也需要儀式感,而給孩子讀睡前繪本故事會給孩子睡覺帶來滿滿的儀式感,就像我們看到精美的一套餐盤上面擺上了很精緻的經過大廚們精心製作的美食時,即使我們還不餓,我們的大腦還是會不停地發信號給我們,該吃飯了。
  • 繪本-趕走黑夜的小兔子:裝著星星月亮的餅乾盒
    時針已經悄悄走到了九點半,月亮也偷偷打了一個呵欠,夜晚的紗簾輕輕飄進每一個孩子的房間,可是他睜著亮晶晶的眼睛就是不願意沉入甜美的夢鄉,要不給他講個故事吧,一隻趕走黑夜的小兔子的故事。黑夜與白晝相對,白日裡,孩子們快樂玩耍奔跑,黑夜裡,睡在溫暖的被窩裡舒展身體趕走一日的疲憊。白日耕作夜晚安眠,小朋友可不去管白天黑夜的規律,大部分孩子還是懼怕黑夜。曾經的枕邊故事,奶奶輩流傳下來的都是:再不睡覺,馬上虎姑婆就要來找你了之類的。當初的我們也是在膽戰心驚中閉上眼睛,對著黑夜有著莫名的恐懼。
  • 繪本推薦|獻給孩子內心的「愛情故事」
    今天要推薦的繪本便是關於愛的,希望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建立對愛的認知。和許多孩子一樣,艾瑪也很想知道。她問了養花高手媽媽、足球迷爸爸、烘焙能手奶奶和汽車迷爺爺,每個人對愛的看法都不一樣......愛,真的像奶奶、爸爸說的那樣,藏在一塊蛋糕裡或足球場上?還是像爺爺或媽媽說的那樣,像熱烘烘的引擎、慢慢綻放的花朵?愛,顯然遠比艾瑪想像得要麻煩多了……她會找到答案嗎?
  • 繪本故事正確的打開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塑造價值體系
    讀繪本故事,玫瑤老師認為有以下三個好處:故事引領孩子發現自己內心的寶藏,並且療愈自己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有我們所不知道的豐富多彩的世界,而繪本和故事裡的角色、場景會引領孩子探索發現自己。當我們和孩子講故事、讀繪本時,你會發現孩子常常將自己帶入到角色中去。有一次我和孩子讀《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書裡的小女孩貝拉經歷了事事不順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