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幾天因為玩的太晚了便去姐姐家住了一晚上,因為家裡房間比較多,所以便安排了我一個人睡一個房間。本來說的好好的,誰知道到晚上準備睡覺的時候姐姐突然被一個電話叫走了,家裡只剩下我和姐姐的孩子在。
本來孩子抑制是跟姐姐睡一間房的,偶爾會自己睡一間房,但是這樣會讓他很不安穩。所以他雖然有自己的房間,但是並不是經常獨自一個人睡覺。姐姐走了之後,他就跑過來跟我說,今天晚上想要和我一起睡覺。
本來就是三四歲的小孩子,不敢一個人睡挺正常的。第二天吃飯的時候直接回來,我倆聊起這個話題,姐姐說她好多同事的孩子即便到了七八歲,也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
當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總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感覺房間裡各種擺設都是妖魔鬼怪,都想要吃掉他。即便爸爸媽媽白天怎麼安慰她,怎麼跟她說,她都覺得無所謂,但是一到了晚上,就好像觸發了某種害怕的機關。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問題,害怕一個人睡。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讓他們久久不能入睡。面對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故事《黑夜裡的怪物》來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且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一、《黑夜裡的怪物》——繪本的故事。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一位童書作家達尼拉—庫婁特,作為一位童書作家,他的作品非常吸引人,文字充滿童趣,圖畫,插畫等又引人入勝,並且在閱讀完之後。
我們會發現一些比較淺顯的道理,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理解去認識這些道理。可以說他的繪本故事是相當吸引人的。那麼在《黑夜裡的怪物》這本故事書中又有怎樣的特點來讓人們愛不釋手呢?
1.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直擊兒童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故事的主角都是小動物,但是我們從插畫和文字中卻可以看到這些小動物的內心世界是童真的兒童的內心。在這本故事書裡面三隻小動物想像出來的畫面與我們的現實生活非常相似,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會有很強的代入感。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在這本書中,小動物的家庭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家庭一樣,他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洗臉,刷牙。
並且通過對話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他們的生活,而在這些插畫中,小動物臉上的表情以及語言都能讓孩子有很強的帶入感,去感受他們的內心世界。
2.用小動物的語言去揭示兒童的世界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本身是比較膽小的,當他們面對一些妖魔鬼怪的時候,難免會有害怕退縮等心理,但是這樣複雜的內心世界卻讓作者用寥寥幾筆就表現出來,並且能夠讓讀者有很強的代入感。由此可見,這本故事書的精彩。
我們在閱讀故事的時候,會看到秋穎說幽靈是很害怕的,當燈光師也很可怕,但是蚯蚓怎麼能夠怕幽靈呢?雖然這只是書中的幾句簡短的文字,但是卻從這裡面反映了蚯蚓真實的內心世界。
而和這樣內心世界類似的還有兔子,雖然他自己非常累,但是在面對大家的時候,他並不是。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展示,而是認為兔子是不可以說累的。
這些小動物的內心世界和我們家裡的小孩子的內心非常相似,他們害怕自己被人看不起,害怕有人嘲笑他們,喜歡掩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殊不知,這點小心思已經被父母看的一點不剩。
二、繪本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育意義
黑夜裡的怪物。這本書主要是跟我們講述的小動物在黑夜裡怕黑,不敢睡覺的故事。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孩子們也經常在晚上胡思亂想不敢睡覺,那麼在閱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們又能夠得到怎樣的教育呢?
1.讓孩子睡覺帶來恐懼的泛靈心理
泛靈心理是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他認為三四歲的孩子這種心理表現非常明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將一切事物都視為是有生命的個體,他們會經常跟自己的玩偶講話,跟自己的玩具車聊天。
正是因為這樣的心理,以及他們平常看動畫片裡受到妖魔鬼怪等的影響,會讓他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胡思亂想。
將一切虛擬事物都看作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事物。所以當他們晚上睡覺的時候,外面的燈光,窗戶上的植物影子都會被想像成各種妖魔鬼怪。
2.學會通過理解和陪伴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作為大人的我們,在得知孩子內心的想法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可笑,甚至嗤之以鼻。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這些事物越來越害怕。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並且給予他們相應的陪伴。
雖然有些東西在我們看來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在小孩子眼裡他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例如在這次的繪本故事中,熊媽媽和熊爸爸就非常理解孩子。不僅向他們解釋了外面的事物到底是什麼,而且還安慰他們,甚至提出打電話讓他們的爸爸媽媽來陪伴。
這樣的方法不僅驅除了孩子內心的恐懼,而且讓孩子感受到了大人對他們的理解。這種辦法對於克服孩子的恐懼心理是非常有效的。
三、我們應該怎樣指導孩子閱讀繪本故事?
孩子們在閱讀繪本故事的時候難免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協助閱讀,幫助孩子理解故事。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1.閱讀前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在閱讀之前,我們需要和孩子進行溝通,讓他們了解繪本中的故事角色。這樣在閱讀的時候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提前溝通的過程中要讓孩子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先讓他們對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代入,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並且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故事情節,讓孩子在自己心裏面有一定的認知。同時家長在溝通中可以適當的提問來讓孩子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細節閱讀故事
我們在看書的時候總是容易忽略一些細節性的東西,特別是在看繪本的時候,一些比較細節的插畫有時候會被忽略。
但往往是這些細節的東西,才會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生動真實。所以,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孩子注意細節的東西。
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通過對細節性插畫以及文字的了解會增加對整個故事的整體認知,也因此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提高了孩子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黑夜裡的怪物這個故事中,我們注意細節性的東西就會發現所謂的怪物其實在之前就已經被鋪墊了,那是一盆兔子帶來的植物。
3.巧用泛靈心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泛靈心理的存在正是因為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我們不能一味的一直孩子想像力的發展,但是泛靈心理又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通過刺激的方式反向利用泛靈心理來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這樣還可以幫助孩子通過理解泛靈來認識到虛擬事物與真實事物之間的區別。具體的方法,我們可以做一個燈光師,將房間的燈關掉之後。
利用手電筒的燈光照射出房間裡物品的影子,讓孩子去辨認這是什麼東西。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豐富孩子的想像力,還能夠有效克服恐懼心理。
繪本故事的重要性在於幫助孩子理解道理,認識世界。同時通過故事的趣味性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同時,鍛鍊了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甚至還可以利用輕鬆愉快的方式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發展更好的性格。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