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喝熱水
現在已經成了一句玩笑話
但小超仍要告訴大家
補充水分很重要
尤其對於運動人士而言
倘若飲水習慣不科學
運動計劃很可能堅持不下去
不想被錯誤的喝水方式拖後腿
必須對喝水有深入的了解
只有做到正確喝水
且不做影響自身健康的事情
你的戶外運動才值得堅持
」
不及時補水,分分鐘損害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適當補充水分都很重要。適時適量地喝水能加速血液循環,有利於提升新陳代謝;有助於食物的消化;維持身體器官的正常運行;還能提高人體的抗氧化功能等。
如果你是運動黨,那就更要注重水分的補充。因為在運動過程中,身體會隨著流汗而流失大量的水分,如果不及時補充,不僅會降低我們的運動能力,還會對身體機能造成不利影響。
運動人士該如何補充水分?
水分的補充與你的運動效果密切相關,在運動期間,如果飲水習慣不科學的,你的運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不想愧對運動時辛苦流的汗,那就學會運動前、中、後、過長時間該如何補充水分!
1
運動前
很多人都認為運動前無需補水,否則會影響運動時的發揮,特別是跑步前。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如果你在立刻運動時喝大量的水確實會增加身體負擔,但在運動前2小時適量補充水分,卻能讓身體達到最佳狀態,還能給身體以充足的時間排出多餘水分。
在運動前的2小時,你可以適量補充500毫升左右的水分,分成3-4次飲用。
2
運動中
運動時身體會排出大量的汗水,如果不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就會引起脫水。脫水會使人體的生理機能和運動能力下降,嚴重脫水可能導致體溫過高、昏厥等症狀。
在運動過程中的水分補充大有講究,我們既要預防身體缺水,又要防止因補水過量給身體帶來負擔。那麼,我們該如何掌握這個度呢?
一般而言,建議每15分鐘喝水一次,每次補充110-170毫升的水,保證自己不感到口渴即可。
3
運動後
運動後身體狀態還未恢復至正常,切忌立刻補充大量的水,否則不僅會給腸胃帶來不適感,還會降低血液中鹽的含量,易導致肌肉抽搐、頭疼、嘔吐等症狀。
運動後的補水原則依舊是少量多次,以每5分鐘補充100毫升左右的水分為宜。如果是劇烈運動後,最好只漱口或咽下不超過50毫升的水,待身體逐漸恢復至正常狀態後,再以少量多次的原則補水,每次100毫升左右,間隔大於10分鐘。
4
運動時間過長
若運動時間長,流汗多,需要補充電解質,有必要選擇喝運動飲料來補水。選擇一款合格的運動飲料,注意看成分標示是否含有糖、鈉、鉀。
鉀、鈉是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容易因出汗而丟失;糖能補充能量,但在運動飲料中不是越高越好,運動過程中,喝太甜的東西容易反胃。
一般運動飲料要求糖的濃度不超過6%。這不會讓胃反感,口感也是最好的。有些運動飲料含咖啡因,咖啡因雖能提神,但卻有利尿作用,補水效果遠不如普通飲料好。
運動前、中、後
都要注意正確喝水
只有正確喝水
才能確保運動效果達到更佳
但為了獲得更佳的運動效果
還要注意運動後不能做有損健康的事情
只有正確喝水和正確放鬆
你的運動才更有價值
運動後十大不能做的事
▼
1
運動後最愛立刻坐著
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戶外運動結束後感覺累了,就蹲下或坐下認為能省力和休息,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
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會產生重力性休克。
2
運動後最愛吸菸
運動後吸菸,吸入肺內的空氣混入大量的煙霧。一方面除減少含氧量,不利還清「氧債」,難以消除肌體疲勞;另一方面當人體吸入這樣帶霧空氣,將影響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導致人體在運動後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暈乏力等。
3
運動後喜歡馬上洗浴
許多驢友在戶外運動立即去洗澡,以為這樣既可去汙又可消除疲勞。其實,這種做法並不科學。因為在運動時,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停止運動後,這種情況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這時立即洗熱水澡,就會使血液不足以供應其它重要器官,如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就會感到頭昏、噁心、全身無力,嚴重的還會誘發其它疾病,因此應格外注意。
運動後立即洗冷水澡更是弊多利少。由於運動的時候身體新陳代謝過程加強,皮下血管擴張。運動後馬上洗冷水澡,使體內產生的大量熱不能很好地散發,形成內熱外涼,破壞人體的平衡,這樣容易生病。正確的方法是運動後休息一會兒,等脈搏平穩後再洗澡,洗溫水澡為宜。
4
運動後最愛吃冷飲
運動往往使人大汗淋漓,尤其是天熱,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過後總會有口乾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以年輕人為主,大多喜歡喝一些冷飲解渴。然而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消化功能低下。
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加重胃腸負擔並誘發腸胃道疾病。所以,運動後不要立即貪吃大量冷飲,此時適宜補充少量的白開水或鹽水。
5
運動後最愛大量補充糖分
有的人在高強度運動後覺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為運動後多吃甜食有好處,其實運動後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響體力的恢復。因此,高強度運動後最好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6
運動後喜歡飲酒解乏
戶外運動結束後大家往往都願意喝兩杯解解乏,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人在劇烈運動後身體機能會處於亢奮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甚。
長期如此可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即便是喝啤酒也不好,它會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使關節受到很大的刺激,引發關節炎症。
7
不要「省略」放鬆運動
實踐表明,放鬆性的運動不僅可使運動者的大腦皮層興奮性及較快的心跳、呼吸頻率,通過適宜的放鬆徒手操、步行、放鬆按摩、呼吸節律放鬆操等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而且,還有助於恢復肌肉的疲勞感,減輕酸脹不適。
並可避免戶外運動後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眼花等不良現象。所以,每一次戶外後要充分做好放鬆運動,以利於身體的恢復和鍛鍊效果的提高。
8
運動後不要驟降體溫
戶外運動時肌體表面血管擴張,體溫升高,毛孔舒張,排汗增多。倘若運動後立即走進冷氣空調房間或在風口納涼小憩,或圖涼快用冷水衝頭,都會使皮膚緊縮閉汗而引起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瀉、哮喘等病症。
9
運動後不要立即吃飯
高強度戶外運動時,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
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0-30分鐘後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10
運動後最愛不要大量飲水
運動後如果因渴一次性大量喝水過多,會使血液中鹽的含量降低。天熱汗多,鹽分更易喪失,更易使細胞滲透壓降低,導致鈉代謝平衡失調,發生肌肉抽筋等現象。由於劇烈運動時胃腸血液少、功能差,對水的吸收能力弱。過多的水滲入到細胞和細胞間質中。
一次性喝水過多,胃腸會出現不舒適脹滿之感,若躺下休息更會因擠壓膈肌影響心肺活動。所以劇烈運動後口雖渴也不宜一次性喝水過多,應採用「多次少飲」的方法喝。
看完十大運動後不能做的事
是否在心裡數自己曾經做過幾件
如今知道了這些事
以後出去戶外一定要謹記
切勿再降低自己的運動效果
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正確喝水
放棄掉愛做卻對身體不好的事情
你的戶外人生才能越走越遠
一周
精選
1、看完我再也不敢熬夜了。
20歲小姑娘突發腦溢血病危,40歲的你千萬不要這樣做!!!
2、體驗之後真的讓我眼前一亮!
3、最強戶外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