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最能代表春天氣息的當屬柳樹,柳樹是春天的信使,萬物還在沉睡,柳樹最先感知到春天的訊息,最先醒來,揮舞著婀娜的身姿,搖曳起春天的舞曲。古代的詩人喜歡寫柳樹,因為它的形態,也因為它的意象。在眾多寫柳樹的詩詞中,最著名、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柳樹因為婀娜多姿,常常被人形容成美女,在賀知章的筆下,柳樹成了一位美人,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個描寫十分高超。
「碧玉」是指「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繫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第三句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絛一般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當然是萬能的春風了。通過「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春風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徵。這就是春天的生機勃勃。
這首詩就是通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先用一問話句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後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託無限的美感。
這首詩讀來朗朗上口,簡單易懂,像是一首兒歌。然而詩人賀知章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86歲高齡了,賀知章是個性情中人,也是一位老頑童,他曾經不惜「金龜換酒」與李白豪飲,如今又在告老還鄉之後,寫下了這首詩,可見賀知章的內心依然保持著赤誠與純真。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春風拂面,楊柳依依,在婀娜多姿的柳樹下,看著平靜的湖面,感受著春天的溫暖。這首詩很多人小時候都學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次讀來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看似是簡單的描寫植物,其實這也是人生的一種認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中孕育著無限可能和希望,春風可以吹紅了花朵,也能裁剪樹葉,還能吹來萬物的復甦,這就是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