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天下後,就重用文人,排擠武將,還發出了「與士大夫共天下」的誓言。
文官因此在宋朝的地位遠遠超過了武將。也正因此,經過科舉考試中了進士的讀書人身價倍增。
當宋仁宗時期的宰相韓琦面對開國之後的唯一的戰神狄青說出那句抬高讀書人,貶低武將的話之後,文人更加不可一世。
當時韓琦找了個茬想殺掉狄青的手下焦用,狄青前去求情,韓琦卻不屑一顧。狄青說:焦用是個好男兒。
韓琦嗤之以鼻:東華門外以狀元名唱出者,才是好男兒,這算什麼好男兒?
自此,武將徹底被踩到了腳底下,文官在天上飛得越來越高。
在宋代,讀書人只要名列進士三甲,就可以有官作,前程似錦,俸祿優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宋代科舉考試相對公平,不論出身門第,只要你有真才實學,考中進士後,朝廷都會重用。
像宋代文壇領袖歐陽修、範仲淹等人都出身卑微,但都憑藉真才實學官至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職務。
有這樣的榜樣在,不論是富貴人家還是貧賤子弟都拼命讀書,以求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一人當官後,不僅工資高,賞賜也豐厚,全家都可以免除差役,步入上流社會。
當時流傳著許多勸人讀書的詩歌,比如這首《神童詩》寫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宋真宗也寫詩勸學:「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這些通俗易懂的詩歌充分體現了宋代對讀書的熱衷,對讀書人的器重。
也正因為如此,家裡有兒子的當然要讓他讀書,家裡有女兒的一定要讓他嫁給讀書人,最好是考中進士的讀書人,即使賠上大筆的嫁妝也在所不惜。
為了能找個進士女婿,每三年一次進士考試揭榜的那一天,無數有閨女的富豪就派人在貢院外貼榜文的地方等著,只要看到考中的讀書人,馬上就拽到家裡,許以豐厚的嫁妝。只要男方同意,立刻拜堂成親。
但因為事前調查不足,出現了許多笑話。
一個相貌堂堂的年輕人剛在榜文上看到自己名字,就被十幾個健壯的僕人拉走塞進馬車,帶進了一個富麗堂皇的人家。
隨後一個身穿高貴官服的人出來說:公子,我有個女兒長相端莊,品行良好,想許給公子為妻,我有大筆嫁妝陪嫁,不知公子願意否?
年輕人苦笑一聲:我出身寒微,怕是配不上你家,再說這事我還得跟我妻子商量一下?
那官員馬上傻眼了,人家都有妻子了,這還怎麼結婚呀,讓自己女兒做小,也丟不起這人呢?
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之後還有個名叫韓南的書生中了進士後就有媒人來提親。媒人說完來意後,就問韓南多大年齡了。
韓南不愧是讀書人,張口來了兩句詩:媒人卻問餘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
原來韓南已經七十三歲了,這麼大年紀,還有人來搶著提親,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面對功名利祿的誘惑,有人就跟陳世美一樣休妻另娶了。但也有讀書人堅守自己初心,無論對方官位多高,都不肯趨炎附勢。
宋徽宗時期,最受重用的莫過於奸相蔡京了。蔡京門生故吏遍天下,如果得罪了他,肯定不會有好下場。
蔡京有個女兒,為了女兒,他也去皇榜下選婿了。
他看中了河南人傅察,傅察鄙視蔡京的為人,就婉言謝絕了。讓蔡京老大不痛快,當然蔡京不會一棵樹上吊死,很快就選了另外一個。
宋代文風之盛,是歷代所不能比的,對於宋代的文採風流我們是心嚮往之的,只是一個國家只憑藉文人是不能強大的,只用一條腿走路跟腿有殘疾有什麼區別,這也是宋朝一直被欺負的一個重要原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