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功名是古代很多讀書人的夢想,科舉考試之後,朝廷會在都城張貼出進士的公告榜,清代科舉後的金榜在北京城東長安門外發布張貼。
對於這個公告榜,從古到今有三種說法,分別是金榜、黃榜、皇榜,三「榜」有異同?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三「榜」的來龍去脈。

一、說文解字「金榜」之溯源
唐代李宣古《和主司王起》:恩光忽逐曉春生,金榜前頭忝姓名。(恩光:皇帝的恩澤。忝:有愧於,謙詞)。意思是:聖上恩德驟然伴隨著明媚的春天降生,金榜之上忝列自已的姓名
又見南宋洪邁《容齋詩話》:舊傳有詩四句,誦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鄉見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掛名時。
「金榜題名」中的金榜就是科舉時代皇帝在朝廷親自考試後揭曉的榜,指科舉考試得中;又泛指考中或名字上榜。
至少在宋代,「金榜題名」還可以說成「金榜掛名」,說明「金榜題名」是宋代以後才產生的成語。

二、說文解字「黃榜」之溯源
錄取進士的公告榜叫「黃榜」,是因為該榜用黃紙書寫的緣故,而黃色,自唐以後就是專用於帝王的顏色。宋人王楙《野客叢書》「禁用黃」條說:「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黃袍因此成了皇位的象徵。
趙匡胤陳橋兵變,就有以黃袍加身的說法。因為黃色是皇帝專用的顏色,所以用皇帝名義發布的錄取進士的公告榜,就叫了黃榜。
黃榜也叫金榜,且有大小之分。小金榜由奏事處進呈於內,大金榜則由內閣學士加蓋「皇帝之寶」的大印後張掛於外。大金榜就是通常所說的黃榜。
黃榜一詞始見於文獻,當在宋代,如蘇軾《與潘彥明書》:「不見黃榜,未敢馳賀,想必高捷也。」宋以後,除科舉公告外,凡以皇帝名義發布的公告也都叫黃榜。

三、說文解字「皇榜」之溯源
金榜;也叫皇榜,即科舉時代殿試揭曉的榜。現在有時詼諧風趣地比喻考取(學校)。「皇榜」是目前報刊和螢屏上常見的一個古文化詞,以為加蓋了皇帝大印的公告榜就叫「皇榜」。
這只是一種現代的文化現象,有據可查的,最早用皇榜來表示金榜的說法,就是黃梅戲了,黃梅戲是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發展並廣泛傳播的一種戲曲音樂形式,黃梅戲經典唱段黃梅歌《誰料皇榜中狀元》就使用了「皇榜」這個詞彙來表示金榜。

四、說文解字:三「榜」異同
(一)「榜」字的主要含義
(1)「榜」字就是張貼出來的名單。 比如榜首,榜眼,榜頭。
(2) 古代指文告。例如榜文,榜示,榜帖。
(二)說文解字:三「榜」異同
金榜題名,金榜是「黃榜」還是皇榜,事實上取決於這個公告「榜」是何意?「榜」字就是張貼出來的名單,因為是用黃紙張貼的名單所以稱「黃榜」,又因為是皇帝的文告所以也稱皇榜,所以金榜可以說是「黃榜」,也可以說是皇榜。

三「榜」強調的重點不同,看中皇帝的權威性的人,往往喜歡用皇榜來揭示進士公告榜的權威性,看中進士出身帶來的巨大利益的人,往往喜歡用金榜和黃榜來揭示進士公告榜的功名利祿。
金榜、黃榜、皇榜三個詞彙特指張貼出來的進士名單的說法,出現的時間先後也不同,金榜的說法產生於唐代,黃榜的說法產生於宋代,皇榜的說法產生於民間,應該比較晚一些。總之三種說法都存在著合理性,只是使用的場合不盡相同。但三「榜」都是指新科進士的公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