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入程氏大家庭
無論你在哪,只要你姓程;請您先點擊上面「程氏大家族」,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程氏大家庭。程氏考中進士者(包括文、武進士)從搜集到的各種資料上來統計,自隋至清代大約有五百多名(其中高中狀元者五六名)。
為更好的了解「程氏進士榜」,特簡略介紹一下有關科舉方面的一些知識。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年間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
元代開始,蒙古人統治中原,科舉考試進入中落時期,但以四書試士,卻是元代所開的先例。 程氏宗親點擊進入全球程氏群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凡經過本省各級考試進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生員資格的入學考試叫童試,也叫小考、小試。童生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學政又名提督學院,故稱這級考試為院試。院試合格者稱生員,然後分別分往府、州、縣學學習。生員分三等,有廩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給膳食的稱廩膳生員,簡稱廩生;定員以外增加的稱增廣生員,科稱增生;於廩生、增生外再增名額,附於諸生之末,稱為附學生員,科稱附生。考取生員,是功名的起點。一方面、各府、州、縣學中的生員選拔出來為貢生,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學官舉行歲考、科考兩級考試,按成績分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科舉生員。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干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於鄉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由於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比鄉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等官,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考中的稱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會師後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經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者歷史上大約共計十幾名而已。殿試之後,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進士經過考試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考試合格者,分別授予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以知縣優先委用,稱為散館。
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舉制逐漸消亡。
進士名單:
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士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賜
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春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希偃
永樂九年(1411年)辛卯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靜
永樂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鑑(第5名)
永樂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鍅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虎
永樂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道興
宣德二年(1427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通
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憲(第5名)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敬
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式
正統元年(1436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璥
正統七年(1442年)壬戌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信
正統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昊
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宗
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景雲(第3名)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泰
天順元年(145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萬裡
成化二年(146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程敏政(榜眼)
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普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廷珙
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文(第2名)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文(37名
成化二十年(1484年)甲辰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嵩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溫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楷(第1名)
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忠顯
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琯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材
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誥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銈
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文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昌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鵬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資
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輅
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旦(第16名)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緒
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霆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程文德(榜眼)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烈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尚寧
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秀民
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良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殿試金榜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嗣功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程 金
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程 熟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1556)
第二甲程大賓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
第二甲 程學博 程道東
第三甲程光甸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1562)
第三甲程文著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
第三甲程
隆慶二年戊辰科(1568)
第三甲程拱宸
隆慶五年辛未科(1571)
第三甲程正誼
萬曆二年甲戌科(1574)
第三甲程有守
萬曆五年丁丑科(1577)
第三甲程
萬曆十一年癸未科(1583)
第三甲程德良
萬曆十四年丙戌科(1586)
第三甲程子釴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1589)
第三甲程
萬曆二十三年乙未科(1595)
第三甲程可文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1598)
第二甲
第三甲程希道 程嘉賓 程克顯 程再伊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1601)
第三甲程子鏊 程啟南 程大猷
萬曆三十二年甲辰科(1604)
第三甲程國祥
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1607)
第二甲程應龍
第三甲程正色① ①碑作:程正已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1610)
第三甲程 策 程 註
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科(1613)
第二甲程玉潤
第三甲程紹南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①(1616)
第二甲程光陽
天啟二年壬戌科(1622)
第三甲程宇龍
天啟五年乙丑科(1625)
第三甲程
崇禎元年戊辰科(1628)
第二甲程世培
第三甲程子鐸 程近信 程九萬
崇禎四年辛未科(1631)
第二甲程正葵 (碑《湖廣通志》作:程正揆) 程世昌
崇禎七年甲戌科(1634)
第二甲程
崇禎十六年癸未科①(1643)
第三甲程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