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姓和名,為何古人卻有姓、氏、名、字?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0-12-11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符號,這便是一個人的姓名。類似於一個人的名片,正是有了這種名片,日常生活中大家才能正常交流。姓名是我國歷史文化血脈相承的定數,是中華民族社會人文的一種標識。現代人的姓名比較簡單,由姓和名組成,姓代表自己所屬的那個族群,名是屬於自己的一種特定符號。在這點上,古人和現代人還是保持一致的,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姓是隨父親的,而名也是他們賦予我們的一種標籤。

與現代人的姓、名不同的是,古人通常都有姓、氏、名、字。比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嬴政,嬴是他的姓,趙是他的氏,政才是他的名,所以秦始皇既可以叫嬴政亦可以叫趙政。楚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王的楚武王熊通,熊是他的姓,羋是他的氏,通是他的名,所以楚武王既可以叫熊通亦可以叫羋通。

三國時期的曹孟德曾經發出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慨,孟德是曹操的字,仲謀是孫權的字。那麼問題來了,中華歷史文化血脈相承,為什麼古人有姓、氏、名、字,而現代人卻只有姓、名呢?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追溯到姓名的起源。姓大概起源于氏族公社時期,那時候部落的人們崇拜圖騰,後來慢慢演變為整個部落的「名片」。

早期的姓只是用作種族的稱號、代號,亦稱作族號,只是為了區別種族,並不用在個人之上。隨著時間的變遷,部族人口的發展,許多大部落中又衍生出許多的小部落來。這些小部落任然以母部落為姓,但是為了方便區分,所以「氏」便應運而生了。說得明白一點,其實「姓」就是一棵參天大樹,而「氏」就是這棵樹的分枝。

區分「姓」和「氏」的區別是,後者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而「姓」不會變。夏商周時期有上古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這些「姓」後來演變出諸多的「氏」。有以國名為氏的,如戰國時期的趙國的「氏」便是趙。也有以官職為氏的,例如「司馬」、「太史」、「上官」。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之間的關係變得模糊起來,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姓」和「氏」便融合了。

「名」和「字」就比較好理解了,不同於代表部族的「姓」、「氏」,「名」和」字」都是代表個人,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符號。通常情況下,古人是在孩子滿月之後又父親替其取「名」,成年之後由本人自己取「字」。古代人的「名」非常講究,君王貴族的「名」基本上都是一個字,而尋常百姓的「名」基本上都是兩個字。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一些儒家的繁文縟節越來越多,人們在彼此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直呼其名是不夠尊敬的做法,呼對方的「字」,是為了表示尊敬,所以古人們平日裡都是稱呼對方的字的,如武則天就稱呼狄仁傑為狄懷英(懷英是狄仁傑的「字」)。古人的「字」含義就比較多了,有些人的「字」代表兄弟之間的排行,即「伯仲叔季」。

如三國時期那位斬殺華雄的名將孫堅,他的大兒子孫策,字伯符,二兒子孫權、字仲謀,三兒子孫翊,字叔弼,四兒子孫匡,字季佐。也有不少古人,他們的「名」和「字」是相互襯託的。如李白,字太白,白和太白一個意義;嶽飛,字鵬程,飛和鵬程萬裡一個意義。名與字是什麼關係呢?

可以這麼理解,「字」是「名」的含義的詮釋,也可以是「名」的內涵的發揮。現在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姓」是一個大家族或者大部族的符號,「氏」指他們中的一個分支,就如同集團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係。「姓」和「氏」在秦朝之前有區別,秦朝之後便合二為一。「名」和「字」,「名」是正式書信中稱呼的,「字」是朋友之間日常口語稱呼的。

因為古人覺得直接稱名字是不夠尊敬對方,稱呼「字」就比較尊敬,也顯得親密一些。「名」和「字」之外民國之前有區別,民國之後便合二為一。現在我們可以解釋為什麼古代人有姓、氏、名、字,而現代人只有姓、名的問題了。「姓」起源的時間最早,象徵整個部族整體,「名」又是這個部落整體中每個成員、個體的符號,所以姓和名是非常重要的。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氏」是「姓」的分支,「字」是「名」的分支,既然是分出來的,那完全可以融合起來使用。況且,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姓」,基本上從炎帝和皇帝的「姓」所衍生出來的「氏」。《國語·晉語》記載:炎帝以姜水成,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姓,炎帝為姜姓。

我們現代人幾乎所有的姓氏都是從黃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所衍生出來的,所以說我們是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也正是這個原因。況且到了近代,不少人認為應該拋棄古代的繁文縟節,「姓氏」和「名字」也逐漸正式融合成了現在的「姓名」。正是這些原因,所以古人有姓、氏、名、字,而現代人只有姓、名。

參考資料:《禮記》、《國語·晉語》、《百家姓》等

相關焦點

  • 姓、氏、名、字你分的清嗎?
    下面的這些中國歷史冷知識,你知道嗎?本期的這些知識,都是小編總結出來大家的迷惑點,大家耐心往下看吧!有很多同學說,在閱讀古文時,尤其是在看人物傳的時候,人物之間一會兒稱其名,一會兒稱其字,分不清誰到底是誰。那麼古人的姓、氏、名、字、號都有什麼區別呢?稱呼的時候又該注意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一下。
  • 關於古人的名字,他們為什麼有姓、氏、名、字、號這麼多講究
    但是通過對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與我們如今簡單構成的姓名不同,古人的名字是有很多講究的,「姓」、「氏」、「名」、「字」、「號」一個都不能少,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氏」在早期和姓是兩個概念,姓說的是血緣親族,氏說的就是生活的族群部落了,此時的社會已經過渡到了父系,部落群居不再以之前的同一血緣同一部落的形式,而是隨著各部之間的遷徙通婚,一個聚集地會出現不同的姓,這時候人們會以居住的地名、官職名稱或者通過皇帝賞賜而得到氏,比如軒轅氏,就是以地名所起。但是在秦漢以後,姓氏就被合到一起,成為一個概念了。
  • 姓,氏,名,字,號,說說名字文化
    然而現在與先古時期姓和氏的意義並不相同 ,那麼在古代姓,氏,名,字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姓氏文化。姓氏起源我國的姓氏產生於原始社會 。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以數字為姓的,如萬,丁。以崇拜動物為姓的,如馬,牛,羊等。古代姓氏是反映一定階級關係。先秦時期只有貴族才有姓,平民不能有姓。到了漢代以後,平民才開始逐漸有姓。名古人的名,大都是在嬰兒出生三個月後 , 由父親命名的 。
  • 姓、氏、名、字、號,古人到底有多少稱謂,為什麼會這麼繁瑣?
    在中國,起名字是一種文化,名字從來不是一個代號那麼簡單,因為那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盼與滿滿的祝福,現代人的名字很簡潔,就是「姓氏+名字」兩到四個字,而在古代卻複雜得多,因為在今天意思相同的「姓與氏」 ,「名與字」在古代都是截然不同的意思,這裡縱橫就來聊聊古人名字的那些事。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閒來無事看下古人的姓/氏/名/字,萬一穿越回去也不會喊錯名字
    姓/氏如今姓氏合一了,但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單獨開的。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簡單點,姓在傳承過程中不會變,用於區分祖宗。而氏則用於區分宗族來源,氏可能源於官職,也可能源於居住地。一個姓可以對應多個氏。
  • 家譜資訊:古人是如何取名的?中國古代姓、氏、名、字、號詳解
    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氏」,下面就來介紹「氏」。
  • 中國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
    我們國家舉行重大會議,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擔任同樣職務,或其他場合如書的編者、作者為多人時,排順序往往是「以姓氏筆劃為序」。那麼什麼是姓氏?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名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看古書,、古典戲劇時往往會碰到同一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號的情況,有時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這又是怎麼回事。
  • 乾貨 中國古代姓、氏、名、字、號的區別
    氏、名、字、號的區別平時我們碰到一個陌生人,要想與之溝通,總要問「您貴姓?」我們國家舉行重大會議,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擔任同樣職務,或其他場合如書的編者、作者為多人時,排順序往往是「以姓氏筆劃為序」。那麼什麼是姓氏?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名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看古書,古典戲劇時往往會碰到同一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號的情況,有時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這又是怎麼回事。
  • ✎【姓名易學】姓、氏、名、字、號的區別
    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定,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一,統稱為姓。最明顯的標誌是《史記》,根據現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面提到過,帶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贏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長的名姓稱號。
  • 中國古代的姓、名、氏、字、號、諡號有什麼區別?
    姓氏,名,字,號是人人都有的,死去皇帝賜的叫諡號。姓氏,氏為族,姓為母。貴族都有氏,無名氏指的就是沒有身份的草民。姓是隨母親的,可以區分是誰所生,後父系社會代替母系,姓就是區分父親是誰的作用。如呂尚,是指呂氏家族,姓姜,證明他的母親姓姜。
  • 說文解字:中國古代姓、氏、名、字、號詳解!
    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氏」,下面就來介紹「氏」。
  • 古人的姓、氏、名、字、號都是什麼意思?訪寶寶起名老師紀中石
    在古代,並非一開始就使用姓名,而是先有姓氏,後才有名、字很多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現在都是有名無姓的。「姓」字為左右結構,左從「女」右為「生」,從「女」而生,表明姓起於母系。在母系社會裡,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母姓為後代惟一能確定的尊親,是一個家族的標識。姓是整個氏族的族號,每個成員都以該族號為自己的姓。
  • 姓、氏、名、字都是什麼?姓氏合一及名字中的價值觀
    姓的起源中華民族姓的歷史十分悠久,關于姓的起源,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最初可能與圖騰和領地有關。一般認為是起源於母系社會,」姓」字本身就包含」女」字,古人姓中也多含」女」字。次子昌意,封於若水,建若國,開」若(婼、鄀)」姓。另外二十五子中有十四人受封十二個姓,為:姬、酋、祁、已、滕、葴、任、荀、僖、儇、衣。庶民大多沒有姓,這種賜姓制度沿用到商朝。氏的由來氏的起源要比姓晚一些。在三皇五帝之前,無正式的帝號,稱呼上一般是以名為氏。如: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等,到了周代就不直稱其名了。
  • 貴姓尊名:姓、氏、名的「前世今生」
    中國人的姓、氏、名從何而來?又是怎樣不斷豐富演變的?一、「名」的產生要說明白「姓、氏」是怎樣產生的,首先應弄清楚「名」是怎麼來的。名的產生遠遠早于姓的產生。「名」是由「夕」和「口」組成的。我國第一部字典東漢時的《說文解字》上說:「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黑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說,晚上天黑了,互相看不清面孔,因此用口自己報名,讓對方知道。《說文解字》從字形上對「名」進行分析,從而推測「名」的產生。人類社會的歷史是以幾十萬、幾百萬年計算的,而文字的產生才不過幾千年,在此之前的事,是沒有文字記載的。
  •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孔子到底姓什麼?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也許你會說是姓孔,但孔是孔子之氏,而非孔子之姓。要想弄明白孔子姓什麼,就必須先辨析姓與氏之區別。姓先于氏出現,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已經有「同姓而婚,其生不蕃」的說法。「姓者所以別婚姻,氏者所以別貴賤」、「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何以知之?
  • 屈原的姓名是羋平,老子不姓老?一起來認識下先秦時期的姓與氏
    一般來說,如今每個人被法律認可的名字只有一個,「姓」來源於父親,「名」是長輩所取的,中古時期的人,有名、字、號,雖然多卻不複雜,稍加了解便能夠輕易的區分,然而先秦時期的「姓氏名字」,相對來說,讓人難以理解。
  • 姓和氏相比,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姓和氏相比,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姓和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都代指一個人的身份來源屬於一個血緣關係的組織,說明他是哪裡的人或哪個家族的人。姓和氏相比,主要有起源時間、概念含義、功能作用和人群範圍等四個方面不同。一、起源時間。1.姓,源於母系氏族時期,代表母系血統。在母系社會,人們因血緣關係過著群居的部落生活,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人們為了區分不同部落的人,就以圖騰為姓。
  • 很多人都搞不清的「姓」和「氏」,到底有什麼區別,該怎樣區分?
    在起名這門藝術中,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比中國人造詣更高的了,因為中國古人,特別是有一定文化和地位的人,除了有姓、氏、名,還有字、號,這樣算下來,一個中國人能有好幾個稱呼,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我們既可以稱其為蘇軾、也可叫他蘇子瞻、還可以稱蘇東坡,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的序中,為了避免中國人複雜的姓名字號,就費盡了心思,他淘汰了不重要人物的名字,儘量保證書中出現的人物前後只用一個名字
  •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時間:2020-07-16 15: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屈原其實姓什麼名什麼字?屈原姓屈還是姓羋姓氏名字介紹 我國歷史上的 愛國詩人屈原其實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