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底料加罌粟殼 湖北警方公布食品打假典型案例

2020-12-17 大眾網

  火鍋底料添加罌粟殼招攬食客

  湖北警方公布食品打假十大典型案例

  本報記者   劉志月

  報實習生 劉  歡

  近日,湖北省公安廳發布2018年食品打假「利劍」專項行動成果暨十大典型案例。去年以來,湖北全省公安機關共破獲食品違法犯罪案件915起,其中公安部督辦重特大案件40起,抓獲涉案人員951名。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湖北警方通報的食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集中於製售假酒、假煙,引進、屠宰、銷售不合格牲畜及肉製品等。

  鄂豫邊界制假酒

  2018年8月,湖北省公安廳接到公安部提供的線索,顯示隨州市隨縣山區可能存在製售假酒窩點。省公安廳立即指定江漢油田公安局對此線索進行核查偵辦。

  民警偵查發現,隨縣小林鎮農村確有人製造出售假冒名酒,製販窩點位於鄂豫邊界的農村小院落和小倉庫內,交通不便,位置極為隱蔽。據了解,主要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同一家族成員,彼此關係穩固,以製售假酒為業。有的拉攏鄰居共同製作假酒,然後收回售賣,呈現職業化製售假酒的形態。

  經過艱苦工作,警方挖掘出主要犯罪嫌疑人張某,以此順藤摸瓜,全面掌握了製販假酒團夥的其他成員信息。由於此案涉案人員多、窩點分散,銷售假酒數量較大,2018年12月20日,公安部將此案列為督辦案件。

  今年1月17日,在湖北省公安廳的統一指揮下,江漢油田公安局會同襄陽、隨州特警200多名警力,對隨縣小林鎮製售假酒集中地區進行全面收網,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打掉生產、儲存假酒、假包裝材料「黑窩點」23個,查扣品牌假酒830餘件、假酒包裝材料和防偽晶片30多萬套、噴碼機等制假設備15套,涉案價值1.6億元,搗毀一個集生產、儲存、販賣一條龍的「家族式」犯罪團夥。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製造的假酒大部分用幾十元一瓶的低端白酒灌裝到高檔品牌酒瓶裡,再包裝出售,以次充好;少數低價酒則用食用酒精、食用香精調配,達到改善口感、以假亂真的目的。 

  菜餚鮮美靠罌粟

  位於襄陽市襄城北街的「鮮香魚飯店」因味美而著稱,吸引四方饕客。

  2018年1月,襄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這家飯店菜品的味道很不正常,吃過之後讓人上癮。警方隨即介入調查,將其菜品及火鍋底料送往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驗,檢測出有毒有害的不合格罌粟鹼。

  經審訊,飯店老闆方某明交代了自己多次從襄陽市高新區四季青乾菜城成某平經營的小成調料大料批發店購買香料及罌粟殼,製成火鍋底料投入餐桌食用以及進行銷售的違法事實。

  取得方某明的口供後,襄城治安大隊聯合襄陽市食品藥品綜合執法支隊迅速對小成調料大料批發店進行突擊檢查,於此店1樓及2樓之間的夾層裡查獲罌粟殼12公斤。

  經查,2016年以來,方某明多次從成某平處購買香料及罌粟殼,混合加工粉碎後秘製成火鍋底料,投入自己經營的餐館使用,並銷往襄陽周邊、湖南、四川、重慶等地。2018年11月5日,經襄陽市襄城區人民法院審理,方某明、成某平被判處有期徒6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

  售賣病豬牟暴利

  2018年7月4日0時40分許,夜已深沉。枝江市馬家店屠戶王某江和往常一樣,在燈光下將豬肉屠宰、分割,隨後搬運到三輪車上,準備送往王某文的豬肉銷售攤位。

  但這一次,王某江不如以往「走運」。枝江市動物衛生監督局對已被屠宰、分割的豬肉製品進行了現場取樣。同日,宜昌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對其進行鑑定,鑑定結論為此鮮豬肉樣品系不合格肉食品。

  隨後,枝江市公安局聯合動物檢疫部門抓獲王某華、王某文、王某江等3人,現場查扣已屠宰的病死豬兩頭。

  經查,2018年7月3日18時許,王某華收購了一頭已無法行走的病豬,並電話聯繫王某文,欲將其出售給王某文。隨後,王某文電話聯繫王某江,要求王某江將這頭病豬屠宰、分割後運送至其位於枝江市某市場內的豬肉銷售攤位。3人長期收購病死豬屠宰後對外銷售,牟取非法利益。

  經枝江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王某華、王某文、王某江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最終,王某華被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王某文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4000元;王某江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3000元。

相關焦點

  • 火鍋底料中加罌粟殼 宜賓屏山一火鍋店被依法查處
    涉事火鍋店(屏山警方供圖)查扣的原料(屏山警方供圖)  四川新聞網宜賓10月15日訊(記者 李春雨)為招攬生意,往火鍋底料中添加罌粟殼。近日,宜賓市屏山縣一火鍋店因往火鍋底料中添加罌粟殼被公安機關和食藥部門依法查處,抓獲犯罪嫌疑人兩名,扣押火鍋底料57斤,收繳罌粟乾果2500克。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已被逮捕,犯罪嫌疑人李某被取保候審。  今年6月,屏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新縣城光華街、濱江路片區火鍋店進行抽樣檢測,發現一家名為「五味軒魚莊」的火鍋底料中含有罌粟鹼、嗎啡、那可丁、可待因、蒂巴因等有毒有害成分。
  • 自製火鍋底料公開難在哪?
    但記者調查發現,淘寶中一些商家以「櫻慄回味膏」、「大殼香粉」等名義公開售賣罌粟。    罌粟入料究竟有何危害?哪裡能尋到老百姓放心的火鍋?大河報記者進行了走訪和調查。    信陽一火鍋店底料檢測出罌粟鹼,此類新聞屢屢曝光    近日,河南省食藥監部門公布信陽市溮河區牛滋味鮮毛肚火鍋底料中檢出罌粟鹼、嗎啡、那可丁罌粟成分,同批次公布的還有新鄉縣小冀鎮常記米皮店的麻辣燙底料中,檢出了罌粟鹼、嗎啡和那可丁。該事曝光後,引來不少網友討論。
  • 老闆火鍋底料中摻罌粟殼被判刑 如今市場上仍有貨源
    近日,九龍坡區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刑事判決書,被告鄒某和餘某因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並判處兩萬元罰款。而鄒某和餘某製作的有害毒品,就是重慶人耳熟能詳的「罌粟殼火鍋」。
  • 大學生自主創業開飯館 在火鍋底料裡放罌粟
    大學生自主創業開飯館 在火鍋底料裡放罌粟 2015-09-30 14:36:59參與互動    昨天,市食藥監局通報了4起食品安全違法案例
  • 黃石公布食品藥品違法案例 火鍋底料竟加入嗎啡
    3月11日,黃石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社會公布2013年食品藥品十大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中,有火鍋店在自製底料中非法添加罌粟殼、嗎啡,有藥店將假藥堂而皇之擺上櫃檯,有醫生私自購買使用終止妊娠藥品……這些案例的社會影響大、危害嚴重,涉事者都受到了嚴厲的處罰。這些案例的公布,將對各種食品藥品違法行為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
  • 火鍋添加罌粟殼,獲刑6個月罰款7萬!
    同時判處牛某支付價款10倍懲罰性賠償金70000元,禁止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相關活動,並在國家級媒體上公開道歉。  2018年12月28日,灌南縣公安局民警和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縣內餐飲行業進行檢查時發現,牛某在自己經營的火鍋店內火鍋底料中添加罌粟殼。
  • 竟然在火鍋中添加罌粟粉!這個飯店老闆獲刑10個月
    可有的小飯館裡的火鍋總是吃了還想吃,對於這種加料火鍋,市民可得提高警惕了。因為會有無良商家在火鍋底料中非法添加罌粟粉末。這不,江都法院近期就審理了一起飯館內製售含有非法添加罌粟粉末火鍋底料的案件。據他介紹,「我做的是小本生意,主要擅長小炒等菜餚,火鍋類的生意始終不如隔壁幾家店。」為了拓展生意,短期內多賺錢,宋某動起了歪腦筋。去年秋天,宋某經人介紹,通過網絡購買等方式,進了一批特殊的火鍋底料。  這批火鍋底料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其實,宋某心知肚明,這些火鍋底料中含有非法添加的罌粟粉末,顧客一旦食用,很有可能吃上癮,過段時間還想來吃,這樣回頭客就源源不斷了。
  • 火鍋裡加罌粟,好吃不上癮?警惕美味的背後是對身體的傷害
    火鍋店的老闆,為了吸引客源,在炒制火鍋底料的過程中加了罌粟殼。經過查實取證,山西省澤州縣人民法院將火鍋店老闆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3000元,同時通過媒體進行賠禮道歉。罌粟和火鍋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呢?
  • 崑山4家餐飲店涉嫌添加罌粟殼被查處!
    崑山4家餐飲店涉嫌添加罌粟殼被查處!,將火鍋底料、湯料作為重點抽檢品種。罌粟殼含嗎啡 久服會成癮,罌粟殼,又名「御米殼」,俗稱「米殼」。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在火鍋、麻辣燙、牛肉粉等的湯料和輔料中添加罌粟殼及其水浸物,使食物味道鮮美、香濃,也容易讓人上癮。殊不知,罌粟殼含有嗎啡等物質,易使人體產生依賴性,對人體肝臟、心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 火鍋底料中藥材成分重新劃定 用罌粟殼將被查處
    火鍋底料裡的中藥材成分將重新劃定  選火鍋底料可要悠著點  新聞背景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餐飲消費環節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其中,在火鍋中使用罌粟殼及用甲醛處理黃喉、血豆腐等火鍋原料,在鮮榨果汁中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將成為打擊重點。此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將制定傳統習慣中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未在目錄範圍內的中藥材將不允許作為烹調食材或調味品。
  • 食品打假不手軟!貴州警方發布食品犯罪典型案例
    2018年以來,貴州省各級公安機關持續深入推進食品打假「利劍」行動,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6月18日,在貴州省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上,貴州警方公布了近年來破獲的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典型案例。
  • 火鍋這麼好吃有沒有加「東西」?
    昨天,為了嚴厲打擊食品中違法添加罌粟殼等非食用物質的違法行為,杭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上城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聯合相關部門,對杭州市部分火鍋底料添加罌粟的情況和場所涉毒情況開展了突擊檢查。食物中非法添加罌粟殼屢屢發生2015年,杭州拱墅區一家烤魚店的湯料裡被檢出嗎啡成分,後經民警確認使用了罌粟殼。不少非法商家為了牟利,在食物中添加罌粟殼,特別是火鍋底料中違法添加罌粟殼的事情屢屢發生。
  • 為拉回頭客 餐館老闆辣椒油裡加罌粟殼獲刑半年
    在眾多證據面前,女老闆李某承認,自己是在一周前熬製辣椒油時,往裡面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有害原料罌粟殼,熬製好的辣椒油用來加到米線中。「李某當時聲稱,這些罌粟殼是從濟寧老家帶來的,之所以添加罌粟殼,就是為了改善米線口感,吸引顧客來吃飯。」湯兵說。
  • 紹興「川妹子火鍋」自製底料被抽檢出罌粟殼
    食品藥監系統在全省打響安全保衛戰,僅在藥品醫療器械領域——兩個月,端了86家 涉案金額2.1億元有毒的河豚魚,加了罌粟殼的火鍋底,含有中樞神經抑制劑的減肥藥……全省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動以來,食品、藥品
  • 泉州市場上現「粟油火鍋底料」 要買先報熟客電話[1]- 中國在線
    罌粟殼火鍋:危險的美味  火鍋各種口味 都可以調出來  近日記者來到市區新門街幾間專賣火鍋底料的店鋪走訪調查。在一家店鋪,有羊肉味、牛肉味、雞肉味、大骨白湯等不同的口味,還有肉香王、高湯王、麻辣香膏、全紅湯鍋底等調色調味的火鍋添加劑,粗略估算可能有幾十種不同口味的火鍋底料和添加劑。  記者以火鍋店老闆的身份和店主攀談起來。
  • 麻辣燙底料加入罌粟殼賣進學校食堂 檢方訴10倍賠償
    來源:法制日報麻辣燙底料加入罌粟殼賣進學校食堂淮北檢方提起公益訴訟訴請10倍懲罰性賠償近日,經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李某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由相山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
  • 火鍋底料公示難在哪
    本報記者  柯珊  火鍋,因其鮮香麻辣的口味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在店家秘制的湯底裡,任意「涮」上自己愛吃的菜,即可享受一場味覺的盛宴。但就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很少人會去關注火鍋底料的食品安全問題。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宣布,要求火鍋餐飲行業主動公示底料中的添加劑。
  • 你們愛吃的網紅火鍋、麻辣燙店、拉麵有沒有添加罌粟殼?專項檢查來...
    「我們對骨頭湯、拉麵湯、食醋、味精汁、蒜泥汁、芥末汁等7批次進行快檢,未發現違法添加罌粟殼的行為。」銀川市市場監管局食品藥品質量快檢中心負責人說。今年以來,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日常監督檢查的基礎上,開展餐飲服務環節違法添加罌粟殼非食用物質專項監督檢查,以市轄三區的火鍋店、麻辣燙店、拉麵館等「網紅店」「人氣店」為重點場所,紮實開展罌粟殼專項快速檢測。
  • 重慶查獲萬斤染色毒花椒部分製成火鍋底料
    重慶查獲萬斤染色毒花椒震驚:送檢底料查出「有毒」3月25日,九龍坡區質監局從重慶火鍋研究所食品生產基地送檢的某品牌火鍋底料、麻辣魚底料中,檢驗出均含有害物質「羅丹明B」。「羅丹明B」,俗稱「大紅粉」,呈紅色粉末狀,部分不良商販將其作為蘇丹紅替代品,屬於非食品原料,會導致人體皮下組織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變性。
  • 泰州警方通報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9月21日,2020年泰州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正式啟動。泰州警方通報4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二  非法添加罌粟案  2019年底至2020年初,針對天氣轉涼羊肉及羊肉周邊食品大量上市的情況,泰州、靖江兩級公安機關聯合行政執法部門,通過快檢快偵,偵辦了15起羊肉湯中非法添加罌粟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搗毀窩點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