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北樂村:村民變股東 幹部工資村民定

2020-12-20 搜狐網

  新華網大連5月18日電(記者徐博、徐揚)「入股村裡的養牛場我可後悔了!」大連市北樂村村民孫佩君說,「我只買了兩頭牛,當年就分了2360元,早知道多買幾頭!」

  令孫佩君懊悔不已的是村裡搞的奶牛養殖產業自己投入太少了。

2004年,北樂村村幹部考察發現乳製品銷路很好,為增加村民收入,就投資1000萬元開辦了養牛場。

  「村裡給奶牛都上了保險,肯定不會賠錢。」村民趙淑珍說,「村裡沒錢買牛的農戶,村裡給想辦法,合作社也有小額貸款。」

  村委會主任遲富聲介紹,目前村裡已經養殖奶牛2500多頭,每年純利在750萬元左右,260多戶村民靠養奶牛走上了致富之路。

  而在20年前,這個村固定資產總值只有74萬元,人均年收入僅為349元。北樂村位於大連市金州區三十裡堡的中心地帶,人均土地只有0.021畝,既無礦產資源,也無旅遊收入,唯一有的果樹算下來人均也不到3棵。

  靠地不能發家,靠田不能致富。從1991年開始,北樂村人開動腦筋,利用處於黑大公路、哈大鐵路的區位優勢和本地水果資源豐富的特點,先後辦起當時遼南地區最大的水果、蔬菜批發市場。這樣,農民變成了市場的股東和經銷商,原先零散的土地搞起了規模種植。

  北樂大市場獲得成功後,他們又相繼創辦了果汁、旅遊鞋等生產企業。去年,全村資產總值達到2.9億元,人均收入達到11062元。

  在這些企業紅火起來之後,2005年,北樂村率先實行了以股份制為內容的企業改制工作,將積累的6200萬元資產量化到832名村民身上,每個股民平均獲得7.45萬元的股權資產。

  「村民成了股東,說話算數,風險利益共擔;村裡做到公正、公開、公平,一心為村民著想,這樣經濟發展起來就會形成良性循環。」遲富聲說。

  為此,北樂村不但實行了帳目公開,就連村幹部的工資也由全體村民來評定:每年村幹部都要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述職,村民代表投票評定他們的工資,最高不能超過標準工資的120%,最低卻可以分文不給。

  「我們村的每項重大決定都要由村民代表大會通過。」村民張金容說,「村裡給所有參加集體勞動的村民都上了養老、醫療和家財保險。退休村民不但有養老金,每年還做一次免費體檢……」

  經濟發展了,北樂村修建了圖書館、文化廣場、花園和體育場,組織了鼓樂隊和秧歌隊,引導大家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

  「我們這裡有節必過,趙本山這樣的大牌明星也在我們這裡演出過。」村民殷蓮英說,「如今村裡還成立了『公德教育協會』,搞環境治理,調解鄰裡關係,村裡變得更加和睦了。」

相關焦點

  • 北樂村百姓心裡樂開了花
    這裡99%的農業勞動力從事工商業,去年全村固定資產達到4億元,村級可支配財力達到2500多萬元北樂村百姓心裡樂開了花見習記者王樹霖  十幾年前,金州區三十裡堡鎮北樂村村民宮順才全家五口因地少人多,只好上運煤車廂內撿煤底兒貼補家用。有一次全家有三口人被火車拉走,他們走了兩天兩夜才返回家裡。
  • 「4900歲鼓樂隊」亮相北樂村(圖)
    NEWS.SOHU.COM  2004年09月29日06:23  來源:大連日報  昨天,當記者走進三十裡堡文化中心廣場時,這個高齡「文藝演出團體」在村民們的期待中正式亮相。只見老人們個個「黃袍加身」,高揚鼓槌,在身著一襲紅衫的於大媽的引領下,有板有眼地敲將起來。震耳欲聾的鼓聲,吸引了四裡八村的鄉親們和過路人前來觀陣。人們邊看邊議論:沒想到,這幫老太太還真鼓搗成了,這可是大連一絕啊。沒準還能鼓搗到全國、全世界去呢。
  • 北樂村:建設新農村不僅是富裕
    走進大連市金州區三十裡堡鎮北樂村大樓,迎面一幅「學習、學習再學習」的壁掛直入眼帘,似乎在提醒每個走到這裡的人們,你學習了嗎?學好了嗎?北樂村村委會主任遲福聲告訴記者,多年來,正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北樂村取得經濟全面發展,開始實現走向富足的夢想;也正是學習,讓北樂人眼界寬了。
  • 小草莓走出烏蒙山 讓雲南閘塘村民吃上「定薪丸」
    尹永權 攝中新網會澤9月2日電題:小草莓走出烏蒙山讓雲南閘塘村民吃上「定薪丸」作者 李曉琳 李翕堅 張雯初秋清晨,地處烏蒙山腹地的閘塘村霧氣繚繞,氣溫僅15℃。8點鐘,田間大棚裡已有不少村民在忙著採摘草莓。
  • 北京推進城鄉融合告別「瓦片經濟」 村民變身股東
    張儀村回遷安置小區丰儀家園10棟樓43個樓門全部安裝了外掛電梯,小瓦窯村大成路24號院和吳家村路2號院45部電梯已投入使用,兆豐園三區安裝的38部電梯正在緊張施工……  「現在住的是樓房,出門有超市,樓後有花園,小區的黨群活動服務中心更是每天都有活動,我們村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西局村村民王曉彥高興地說。
  • 2018年村幹部工資待遇調整,工資不得低於村民的2倍
    這些人一般都是德才兼備的人,在村民的眼中都屬於德高望重的一類人。只有他們當選村幹部,才能更好的管理本村事務。在解決糾紛的時候這些人更容易讓村民們信任。但不得不說的是村幹部並不屬於國家的編織工作崗位,職位也只是相對村裡面一級的領頭羊。但村幹部對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一般來說村幹部帶頭帶領大家致富的道路。
  • 【訪惠聚】幹部當老師村民學國語
    原標題:幹部當老師村民學國語 「你的日子過得怎麼樣?」「我的生活過得很如意。」……11月3日,在新疆博湖縣博斯騰湖鄉庫代力克村村民吐爾洪江·吐木爾家的土炕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遊局幹部張建剛正在教吐爾洪江·吐木爾練習寫漢字。
  • 村民監督村事 幹部清爽幹事
    村民監督村事 幹部清爽幹事 發布日期:2020-07-24 09:43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趁這次村裡搞家宴中心建設
  • 大連長海縣:扇貝養殖帶動海島村民致富
    央廣網大連7月20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 張倩文)當前,正是蝦夷扇貝一齡貝的收穫加工季,在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島鎮三官廟村的養殖海域,養殖工人們正忙著將吊上來的扇貝解下來,金國養殖場負責人秦宇賀望著豐收的扇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村民群裡多了一名稅務幹部
    「@稅務幹部小楊,我今天家裡有事,沒能去找你繳社保費,你最近還來嗎?」「@稅務幹部小楊,我最近賣了20頭羊給鎮上的一家企業,對方讓我去稅務局開發票,我想諮詢一下,需要準備什麼資料?」
  • 幹部氣兒不順,涉及村民也不高興……村幹部咋幹?
    說話間,老楊回頭指了指牆上的錦旗說,之前村民為表示感謝有時會送錦旗,幹部們也很高興,「東北寒夜裡執勤很冷、很辛苦,但是抗疫期間,群眾送來的吃喝更讓咱們感覺到心裡熱乎乎的。」記者走訪的村莊中,每個村幹部都能拿出類似的照片和視頻,告訴記者他們找到了幹部群眾魚水情深的感覺。
  • 農村裡的村民小組長工作職責是什麼?有工資嗎?有沒有人願意幹
    我們知道,村民小組長是由本組村民或是村委會直接提名,然後在村委會的主持下,召開本村民小組會議,經過參加會議村民過半數的同意,才能當選。當選村民小組長後,主要工作職責有以下幾個方面:向村民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
  • 幹部長期駐村辦公 村民煩惱就地解決
    幹部長期駐村辦公 村民煩惱就地解決 發布日期:2018-10-21 10:27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村民說事」,管好村裡大小事
    多聽聽村民的想法,辦起事來就順利多了。」一直以來,老莊村的道路、環境問題突出,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困擾。去年,村民通過「村民說事」室將問題明確提出,後經村內多次研究協調,各種難題迎刃而解。目前村內狀況逐步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也越變越美。老莊村黨總支委員孫月淋說:「以前村裡事務繁雜,現在有了『村民說事』,重大事情大家一起協商,一起尋找治理辦法,推進起來也順利得多。」
  • 「聚焦」八仙筒鎮四林筒嘎查:土地變資產、村民變股民
    成立合作社後,目標就對準了無立木林地的造林改造,張喜龍與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幹部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將村裡無人治理荒廢的土地流轉過來,集中管理經營,打造高標準雞心果經濟林基地。「我們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抓好造林工作,搞好綠化,搞好環境治理。」然而,項目實施卻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 沭陽桑墟:村民把好幹部寫到詩裡
    (速新聞記者 高雲龍 通訊員 呂蘭蘭)「萬委員和李書記,熱心為民重情義;我村村民桑某某,情況大家都熟知……」連日來,沭陽縣桑墟鎮薔薇河村,村民王連生寫的這首打油詩在村民中「不脛而走」。讓村民寫詩來誇。原來,1月30日下午,李長鳳突然接到群眾來電,說薔薇河村桑某某一個人站在245省道邊上,看起來很無助,這讓李長鳳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床鋪雖然簡單但絕對溫暖今年28歲的桑某某,家境貧寒,父親已生病去世,他去年跟人到武漢打工。
  • 臨河一校長由正科級降職為一般幹部! 臨河聯豐村村民自來水變汙水?
    臨河一校長由正科級降職為一般幹部  記者昨日從內蒙古紀檢監察網了解到,巴彥淖爾市紀委監察局通報了9起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  1。臨河區第九中學原校長劉獻策違反財經紀律問題。劉獻策受到留黨察看(一年)處分,並被撤銷臨河區第九中學校長職務,由正科級降為一般幹部。  2。臨河區烏蘭圖克鎮紅旗村黨支部書記馬玉清違規套取退耕還林補貼款問題。2005年至2014年期間,馬玉清將村集體所屬的400多畝林地以村民個人的名義套領退耕還林補貼款63.532萬元,用於村集體支出。馬玉清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3。
  • 黨員幹部解難題 興國均村泮溪村民得實惠
    當得知村民劉大勝家前一天晚上發生山體滑坡,劉春文院長焦急地帶上黨員幹部來到他家,和村民家人一起從掩埋的山泥中用手扒開將生活用品挪到乾淨的房間並清洗乾淨,反覆叮囑受災群眾隨後要儘快請建築工人修復好牆壁,以免造成二次災害。  在鄉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劉院長詳細了解他們業務開展情況以及當地群眾看病方面存在的困難。
  • 富源縣清水溝的水變清了,村莊變美了,村民變富了
    村民日常生產生活所用的柴堆、草堆、糞堆、垃圾堆到處可見,堆積成山,人畜混居於一室,千年不變」,很多到過清水溝的人都這樣說。昔日清水溝,叫臭水溝一點也不為過。緣何,清水溝的水變清了,村莊變美了,村民變富了。清水溝是富源縣中安街道海坪社區,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23公裡。
  • 習仲勳曾四到深圳南嶺村 看到村民逃港潸然淚下
    張偉基印象最深刻的是,習仲勳為消除大家怕政策會變的顧慮時對他說的話:「小張,你放心,深圳特區的政策永遠不會變,如果變,只有越變越好!」  初到南嶺村  看到村民逃港潸然淚下  張偉基回憶,習仲勳第一次到南嶺村是在1978年。那時習仲勳復出主政廣東不久,恰逢廣東偷渡外逃最嚴重的時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