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梁萬年:公共衛生體系要與社會治理體系有效協同聯動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中國公共衛生系統在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病原學、流行病學、檢驗檢測、措施和策略、形勢研判上,對中國和世界的疫情防控,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1月26日,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體改司原司長梁萬年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評價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國公共衛生系統發揮的作用。

他進一步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非典防控相比,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依然有著不能忽視的短板和不足,他認為,目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中,醫療和公共衛生之間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還沒有完全做到。這中裂痕導致了我們對疫情的判斷,對防控和防治效果效果的提升都有影響。

「衛生服務在遇到重大疫情的時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這種專業的治理和整個社會、社區層面的治理,如何更進一步打通,更進一步把好的經驗固化下來,這是需要我們今後強化的。」梁萬年說。

為此,他建議,下一步就如何推進防治結合,醫防融合應該進一步明確。同時,疾控和公共衛生系統的人,不僅僅要做群體的防控,更應該群體的防控和個體化防控有機結合,

以下為發言實錄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進入構建現代公共衛生體系,這是一個兼顧當下與未來的環節,一方面隨著國內本土病例的重新湧現,包括疫情又重新牽動人心,這個環節我們有防控疫情的資深人士,也有對疫苗研究的專家,相信他們會對我們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做出判斷和指引。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一些經歷中做出改善,這次疫情的檢驗,凸顯出了我國全面改善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尤其是疾病預防體系的必要性,同時也是對我國社會管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一次全面的檢驗。接下來讓我們首先有請出一位重磅的嘉賓,他在整個防控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請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體改司原司長梁萬年司長。

梁萬年: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談談個人的建議和想法,給我的命題是關於構建現代疾病預防公共衛生體系,我重點講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通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擊,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從建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所取得的成效。第二,談一下公共衛生體系當前存在的主要的短板。第三,下一步公共衛生體系改革和發展有關的建議和思考。

這次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我們現在進入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全國各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特別重要的是公共衛生這個系統,不論是它的組織機構還是相關的人員,在這當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對疫情的研判,形勢的分析,趨勢的判斷,策略和措施的提出,相關的建議,再到具體的科學和技術層面上,從病原的分離、鑑定到診斷試劑的研發上市、使用、質量控制,包括疫苗的研發和抗體的研發。從流行病學上來看,對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各種型別的分類、疾病的傳播力、致病率、毒力、主要傳播途徑、人群的易感狀況等等,這都是公共衛生系統、公共衛生專業人士所做出的努力。

可以說中國的公共衛生系統在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當中,在病原學、流行病學、檢驗檢測、措施和策略、形勢研判上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不僅是對中國的疫情防控,對世界的疫情防控,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主要是我們多年來一直把預防為主作為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預防為主從建國以後一直是我們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所提出來的,對於這個系統,不論從組織機構的建設上,還是在人力資源的配置上,以及在政府的主導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這是第一。

第二,當然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也暴露出我們這個系統所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其實公共衛生體系是一個大的概念,廣義的公共衛生體系,應該是全社會,牽扯到各個部門,甚至牽扯到每一個人,牽扯到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屬於公共衛生體系的範疇,所謂的大衛生、大健康,每個人最終的追求就是要更健康。中央已經明確提出,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我們的發展讓人們生活的更美好,其中健康是人們共同的最高的追求,這是廣義的。新時期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明確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其實是倡導各行各業每一個人都要和健康有關,公共衛生廣義就含了這些。

中觀層面的公共衛生,很可能和衛生健康系統有關的一些部門和系統,比如農業、環境等。還有微觀層面,也就是專業層面,我們常講的衛生健康系統內部的公共衛生,通常說有八大專業公共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採供血機構、婦幼保健、精神衛生、傳染病等等,但現在來看,這個公共衛生的範疇,即使在微觀層面、專業層面,發現我們的醫療機構。理論上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能,公共衛生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在整個疫情防控過程當中,發現在這個系統當中有幾塊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怎麼對新發突發傳染病,尤其是呼吸道的傳染病,怎麼監測,怎麼報告,怎麼儘快預警,然後快速做出判斷和啟動適應的響應,這方面專家討論很多,我這裡就不贅述。因為這一塊是需要進一步強化,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進一步技術規範和操作,再完善。這是形成共識的,這一塊現在著力完善和加強。

與此同時,我以為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公共衛生體系如何和社會治理體系有效協同和聯動,這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2003年非典的防控,我個人感覺最大的區別之一,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比2003年有了極大的提升,專業系統幹的事在專業層面上,大量的工作是落實的四方責任,政府、部門、單位和個人,都在各司其職。無論是早期武漢的疫情防控,到後來北京的新發地,到大連,到青島,包括最近在新疆的喀什,這個社會治理體系對疫情整個預防控制,無論是對病人的追蹤管理,還是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還是對正常醫療和生活的保障,把衛生這一塊的專業醫療衛生服務,已經融入到整個社會治理體系當中。

但是這種衛生服務在遇到重大疫情的時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專業的治理和整個社會、社區層面的治理,如何更進一步打通,更進一步把好的經驗固化下來,這是需要我們今後強化的。可能今後需要拓展的不僅僅是對傳染性疾病,對慢性病的管理,對健康的管理,對健康行為的養成,這種治理機制都是特別重要的,這方面我們有了進步,但還有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

另外,我們在現有衛生的供給體系上,是醫療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兩大供給體系,這兩個體系之間的裂痕還是有的,怎麼把防和治形成有效的結合,甚至融合,尤其在重大疫情防控方面,這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目前我們存在著短板和不足,醫療和公共衛生之間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我們沒有完全做到。這裡面的裂痕就導致了我們對疫情的判斷,對防控和防治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效率都有影響。

下一步就如何推進防、治結合,醫防融合應該進一步明確,比如醫療機構應該明確公共衛生是醫療機構存在的理由,醫療機構不能認為自己做了公共衛生工作是幫了政府的忙,幫了專業機構的忙,不是他們份內的事,應該明晰不同類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的公共衛生職能,把它作為重要的考核標準。在醫療機構內部的組織設計,乃至收入分配、績效考核方面,要配置相應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要讓一批優秀的人做公共衛生工作,一批優秀的人就在醫療機構的前線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利於對疾病的監測、發現、報告,乃至救治。

同樣,疾控和公共衛生系統的人,不僅僅要做群體的防控,更應該群體的防控和個體化防控有機結合,他要了解醫院,了解醫院病人的結構,要對醫院有關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要和醫生形成有效的團隊,甚至這些機構的人員在某些地方做了一些探索,能不能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形成一個有效的聯合體,在平時是打通的,戰時又各司其職,而不僅僅是嚴格的分類,它是開個體處方,做個體的疾病診斷,我是做群體的處方,做群體的公共衛生,應該把這個界限儘量溝通起來,不能讓它這麼明顯的分類,尤其在人員層面上要強化。

另外,要考慮在服務層面上,無論是醫療服務,還是公共衛生服務,服務的理念,服務的方式,服務的模式,都應該更進一步體現醫防融合,防治結合。比如現在我們要求臨床醫生,見到一個病人以後,除了傳統的藥物和手術的處方以外,要開具健康教育處方,這就是一個有效的融合方式等等,這一塊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做。

第三,公共衛生系統因為是多個子系統,最早有八大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在公共衛生系統裡各自的定位,同一個子系統上不同級別的公共衛生機構功能定位怎麼有效區分,這需要進一步明晰。我們的醫療供給系統,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包括村衛生室,這個系統的定位是相對明晰的,而公共衛生系統在不同級別中的定位,並沒有明確的區分,在不同的公共衛生的子系統當中的定位,也沒有完全區分,這一塊要進一步明晰,圍繞這種明晰,要考慮到這個系統人力資源的核心需求,提升他們的核心能力,公共衛生系統人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他的堅持能力、分析和研判能力,是他作為一個決策機構參謀的能力,當然我們的實驗室能力、現場調查能力都是核心競爭力,而不能僅僅拘泥於傳統的實驗室,不能拘泥於傳統的某一個具體的事物,一定要做好參謀,要用宏觀的數據挖掘,更要使用現代化技術,比如信息技術,這塊核心競爭力的塑造特別重要,以區別這類的醫生和專業人員,和醫院的醫生是不一樣的,要具備不可替代性,當然要讓最優秀的人從事公共衛生工作,他的薪酬待遇,他的社會地位,他的職業發展空間,都要做相應的改革和完善,能真正讓最優秀的人在這個崗位上從事公共衛生工作。

我相信中國的公共衛生體系,一定會藉助這次新冠肺炎抗擊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一定會越來越好,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謝謝!

相關焦點

  • 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原司長梁萬年:公共衛生體系要與社會治理體系有效...
    11月26日,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體改司原司長梁萬年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評價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國公共衛生系統發揮的作用。他進一步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非典防控相比,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 清華大學梁萬年:讓最優秀的人從事公衛工作,塑造核心競爭力
    「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也暴露出我們公共衛生體系所存在的短板和不足。」11月26日,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原司長梁萬年如是表示。
  • 如何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習近平強調這些事
    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清醒判斷、著眼根本、謀劃長遠,多次指出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的漏洞和不足,反覆強調抓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如何為14億人民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 【論壇報名】清華大學: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公共治理
    【MBA中國網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對公共治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政府如何找準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如何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如何強化社會治理,都是公共管理研究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 加快構建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明確提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衛生安全已經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並列,成為現代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 王君超:基於公共產品需求的國家治理體系創新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11月20-21日,由人民日報社、清華大學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2020應急管理峰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開幕。
  • 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內容有哪些?
    推進執法行為規範化建設,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完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體系。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探索研究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機制創新。制定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應急救治及公共衛生信息數據等領域相關標準體系。4.加強社會支持。探索構建適應超大型城市的全領域公共衛生社會治理體系構架。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城市公共衛生治理。
  • 清華大學舉行陳馮富珍、梁萬年教授聘任儀式
    清華新聞網9月19日電(記者劉書田 攝影李派)9月17日晚,清華大學在丙所舉行陳馮富珍、梁萬年聘任儀式,聘請陳馮富珍、梁萬年為清華大學萬科講席教授,並聘請陳馮富珍為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院長、梁萬年為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雪亮工程」在加強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整合社會治理資源,防範社會風險,化解社會矛盾,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大數據應用;「雪亮工程」;機遇與挑戰.
  • 構建有效的海洋垃圾治理體系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絕大多數城市尚未實現江海垃圾聯動治理,沿岸地區對河道垃圾清潔不到位,不少垃圾隨著大江流入海洋,產生新的海洋垃圾。二是海洋垃圾,尤其是海面漂浮垃圾容易在風力、海流等因素的影響下,在多區域間流動。這其中涉及多地的管理部門,然而在當前我國各區域聯防聯治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完全破除各區域的分割障礙存在一定難度,勢必會影響海洋垃圾的治理效果。第三、參與主體單一化。
  • 李立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高校應對新冠肺炎危機的內部治理體系建構研究:基於協同理論的視角
    第二,大學內部治理體系是一個開放系統。雖是大學內部治理體系,但要有效實現治理目標,就需要不斷與大學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所以,在當前我國大學內部治理體系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公共性危機的時候,就需要積極與外界進行合作協調,成為一個多方位開放的系統。
  • 優化公共衛生 應急體系策略探討
    編者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考驗一個大型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的試金石,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提醒城市管理者要不斷完善科學合理的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對能力。建立健全大型城市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是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的物質基礎、提升城市應急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保障、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保障性工程。
  • 清華公管:「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公共治理」的論壇
    【MBA中國網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對公共治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政府如何找準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如何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如何強化社會治理,都是公共管理研究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基於此,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將以「邁向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公共治理」為主題,舉辦第二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青年學者論壇。該論壇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評論》共同主辦。
  • 推動雙邊社會治理共通共融,共同構建區域協同治理體系!渝廣政法...
    《合作協議》按照互重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制定了包括信息聯享、宣傳聯抓、幹部聯訓、治安聯防、矛盾聯調、應急聯動、犯罪聯打、平安聯創等8個方面的合作內容,並建立了每半年召開一次區域協同治理聯席會議機制,旨在攜手推動雙邊社會治理共通共融,共同構建區域協同治理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加平安穩定的環境。
  • 我們需要怎樣的公共衛生體系?丨思客問答
    什麼是公共衛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國現有公共衛生體系暴露出哪些短板?我們需要怎樣的公共衛生體系?1什麼是公共衛生?為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防範小病釀成大禍,我國設置了疾病預防控制(下稱「疾控」)體系的防線。疾控的核心功能和看家本領在於監測了解各類疾病的發生、發展態勢,研判地方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並制定優先幹預重點、評估幹預措施的成本和效果。這些核心功能落實得好,就能有效減少甚至避免小病釀成大禍。
  • 王東峰:深化「四醫聯動」改革 完善基層公共醫療服務體系 紮實推進...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深化「四醫聯動」改革,健全完善基層公共醫療服務體系,紮實推進醫療衛生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王東峰首先來到石家莊市第四醫院,實地查看掛號窗口、急診室、醫院藥房和候診大廳,與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進行互動交流。
  • 現代社會治理體系的五種基本構成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 「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的建設目標,對各主要公共權力主體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具體定位:要轉變黨的執政、領導方式,改進黨內領導體制,強化黨的建設,鑄就黨的權威,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要進一步明確各級黨委、政府的權力與責任,進一步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地界定各公共權力主體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關係,突出黨委總攬全局和協調統籌的領導地位,突出政府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 華東師大|國家治理④ 疫情防範社會應急治理體系完善之策
    2003年的非典疫情,深深觸動並引發了中國公共應急治理體制的改革,也喚醒了國人的公共衛生意識。時隔17年之後,武漢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更加兇猛,防範形勢異常嚴峻。如何應對以疫情為代表的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將是新時代國家治理或社會治理的常態化工作,也是一項緊迫的基本制度建設任務。
  • 重慶市九龍坡區構建三級聯動協同體系
    【落實「六穩」「六保」一線見聞】家住重慶市九龍坡區銅罐驛鎮黃金堡村的羅仁,在辦理2021年醫保參保時發現了一個新變化:以前查詢參保信息要拿著社保卡一步一步操作,現在只需刷一下臉就全部完成了。重慶市九龍坡區積極探索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六大行動」,構建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級聯動協同體系,將黨的創新理論「講」到群眾心坎上,將各項便民惠民利民政策「做」到群眾心窩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聯動協同工作體系,也成為宣傳和推動「六穩」「六保」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