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2020-12-25 中國環境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明確提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全面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衛生安全已經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並列,成為現代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離不開法治的有力支撐,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迫切需要。

  我國公共衛生立法面臨的問題

  我國的公共衛生立法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包括30餘部法律在內的公共衛生法律保障框架。其中的綜合性立法包括《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物安全法》《動物防疫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還有十餘部與公共衛生相關的專門法律,如《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此外,在有關法律中還涉及諸多的公共衛生法律條款。過去30多年,這一制度體系在傳染病防治、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新發疾病和突發重大疫情的出現,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也暴露出了不適應性和滯後性,亟待完善。

  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涉及面廣,內容龐雜,層次繁多。其內容涉及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和傳染病防控、慢性病和職業病防治、重點人群保健、院前急救和精神衛生等多個領域;其表現形式除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外,還有國務院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範性文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技術規範以及我國參加的國際公共衛生公約等。長期以來,公共衛生法學處於法學和醫學兩大學科的邊緣領域,理論研究比較薄弱,很多方面還有待形成共識。在立法方面也缺乏一部起統領作用的公共衛生基本法,對公共衛生事業的目標宗旨,機構的職責權限、功能定位、人才隊伍建設、基礎設施保障等基本內容予以明確,這制約影響了公共衛生領域的法治進程。

  我國公共衛生法律數量較多,但立法的前瞻性、系統性還不強,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立法現象,導致法律體系內部缺乏協調統一,交叉重複、相互牴觸的情形時有發生。例如,《傳染病防治法》與《突發事件應對法》在信息收集主體、信息研判與評估、信息發布、預警機制、應急機制啟動、應急措施、「疫區」或「危險區域」劃定、防控措施相對人等方面的規定均存在不一致甚至衝突之處。以應急響應為例,《突發事件應對法》確立的是自下而上的應急模式,明確地方政府是防止危機擴散的第一責任人,賦予其迅速啟動應急響應的權力。而《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是自上而下的應急模式,地方人民政府無權自主啟動應急響應,必須接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出的傳染病預警後,方可啟動。此外,對於信息發布權主體,相關法律法規也存在不一致之處。

  我國現行公共衛生領域的法律法規存在滯後現象,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規定過於原則,缺乏可操作性,難以滿足新時代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現實需求。以《傳染病防治法》為例,該法主要適用於法定傳染病,對新發突發傳染病,只有在需要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時,才能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此外,《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事件應對法》中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規定也比較模糊,有關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主體、權限、內容、程序等方面的規定不夠明確,行政裁量權過大,容易引發糾紛。

  完善我國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的路徑

  當前,全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進入高發期,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提升公共衛生治理能力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應遵循人民至上、預防為主的理念,按照立法修法與體制機制改革同步推進的思路,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規劃,統籌布局,堅持立改廢釋並舉,有序推動立法修法進程,儘快形成內在協調、結構嚴密、門類齊全、運行有效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

  一是完善框架體系。加強公共衛生法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衛生法治理論,適時出臺我國公共衛生基本法,作為統領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的母法,明確規定公共衛生的功能性質、基本方針、政策原則、組織機構、體制機制等基本內容。在此基礎上,構建針對公共衛生服務、醫療保障、健康促進、公共衛生監督、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和國際公共衛生等在內的「多維一體」公共衛生法律法規體系。當前,應將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突發事件應對作為「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中「公共衛生、國家安全、應急管理」三個維度的法律支撐,重點予以建設完善。

  二是加強內部協調。法律制度的衝突,有許多需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解決,要重點改革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的跨部門、跨區域協調機制以及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的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在疫情預警信息的批准、發布決策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健康監督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組織機構都被賦予了一定的職能,到底是由誰主導還存在爭議,可由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和相關負責人、相關知名專家組成國家流行病防治指導委員會,最終負責重大傳染病的報告審核、批准和對外發布。在改革公共衛生體制時,要提升決策的專業性,增強部門間的協調,並及時將適用可行的改革舉措以法律法規形式固定下來,化解制度間的矛盾衝突。

  三是優化制度設計。為高效靈活地應對公共衛生危機,應當從疫情預警、信息發布、開展防控、社會面管控等方面,明確相應職權範圍和有關要求,並在相關法律中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決策權,以便其機動靈活採取措施;增加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公共衛生治理的條款,推動建立「群防群治」長效機制。例如,今年9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經調查核實的,予以獎勵,對非惡意的不實報告不予追究責任,體現了靈活務實的立法理念;對於公共衛生法律制度中關鍵條款過於原則、抽象導致的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要及時配套實施細則,增加實效性、可操作性,並適當強化法律責任條款。

相關焦點

  • 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他強調,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 如何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習近平強調這些事
    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清醒判斷、著眼根本、謀劃長遠,多次指出要清醒看到疫情防控的漏洞和不足,反覆強調抓緊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如何為14億人民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 我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新疆新聞在線網12月25日消息(新疆臺記者高夢輝):我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最近,烏魯木齊市民張曉鵬來到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法律援助窗口,就自己公司與合作方的結算金額分配不均問題尋求法律援助。
  • 2020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保證人民...
    2020山東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保證人民群眾健康 申論考試是山東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之一,想要在山東省考申論中取得好成績,日常的積累是必不可少。
  • 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為加快推進我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近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我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 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中醫提倡預防為主,並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養生為一體,其提倡「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後防復」的「三防」思想,完全契合健康中國行動的理念,也是構建「預防為主」公共衛生體系的內容和路徑。筆者認為,應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 深圳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放管結合構建綜合監管新格局為加快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深圳構建綜合監管新格局,創新準入機制,推動醫療服務供給增加,做到「放」和「管」兩手抓。一方面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動員更多社會資本參與供給,充分發揮醫療服務市場的供給潛力;另一方面創新監管體制,實施放管結合,在保證醫療服務供給增加的同時兼顧質量和效益。
  • 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知多少?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很多領域,也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
  • 習近平: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習近平: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 2020年02月06日 00:25 來源:新華社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
  •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
    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市衛計委黨委書記方來英認為,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12個字: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健全公共衛生體系要堅持整體謀劃,尤其不能遺漏基層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要高度關注傳染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傳染病監測網的問題,壓縮傳輸環節,避免傳輸信息失真,真正實現直報系統對傳染病預防監測的「吹哨」作用。
  • 民生智庫 | 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意見》強調,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加強電商和快遞規範管理,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培育循環包裝新型模式,加快建立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 構建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快把深圳打造成醫療衛生高地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綦偉)7月17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偉中主持召開市醫改領導小組會議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加快構建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人民需求相適應、健康深圳相適應的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我國出臺一系列配套法規文件構建網絡安全制度體系
    原標題:我國出臺一系列配套法規文件構建網絡安全制度體系   12月24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網絡安全法、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的執法檢查報告介紹,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網絡安全和網絡信息保護工作,法律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 《條例》是應急管理法律體系中安全生產領域的配套法規
    【應急管理部政策法規司司長 王宛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推動作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應急部自2018年4月組建以來,高度重視應急管理法律體系建設,部黨組書記黃明同志明確指出,要適應新體制新要求,必須加快創建新的制度,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方面的重要論述和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法律制度體系,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
  • ...人大三次會議共收到506件議案 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類佔四分之一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秘書處議案組組長郭振華介紹說,今年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關於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的代表議案數量多,大體佔議案總數的四分之一。圍繞加快構建疫情防控法律體系,提出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加大對瞞報傳染病、妨礙防疫工作及非法獵殺、銷售、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的處罰力度,修改中醫藥法、執業醫師法、獻血法,以及制定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圍繞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出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法、價格法、慈善法,制定社會救助法以及戰略物資儲備、行政徵用、信息公開、社區應急管理、現場救護等方面的法律。
  • 清華大學梁萬年:公共衛生體系要與社會治理體系有效協同聯動
    同時,疾控和公共衛生系統的人,不僅僅要做群體的防控,更應該群體的防控和個體化防控有機結合,以下為發言實錄主持人:接下來我們進入構建現代公共衛生體系,這是一個兼顧當下與未來的環節,一方面隨著國內本土病例的重新湧現,包括疫情又重新牽動人心,這個環節我們有防控疫情的資深人士,也有對疫苗研究的專家,相信他們會對我們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做出判斷和指引。
  • 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內容有哪些?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本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與水平,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制定本行動計劃。
  • 優化公共衛生 應急體系策略探討
    建立健全大型城市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是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的物質基礎、提升城市應急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保障、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保障性工程。通過加大公共衛生建設投入、完善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儲備企業應急產能、落實應急採購渠道、規範應急醫療物資科學管理、創建統一管理信息平臺、加強應急醫療物資啟用演練等一系列措施來完善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提升大型城市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應對能力,保障人民群眾人身安全。本期文萃對不同學者關於「優化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研究進行了彙編,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這一主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 如何建設權威有效的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
    加快建設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已經列入2016年12月發布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抓緊建設一個全面、權威、有效的國家法律法規資料庫,向全社會提供一個看得見、找得著、用得上的法律公共產品,為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打好數位化基礎,意義重大,任務緊迫。
  • 黨內法規體系概念的演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不斷提速,有規可依的任務基本實現,但是黨內法規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還不夠,需要按照黨中央對新形勢下黨內法規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系統安排,加快構建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進一步提高黨內法規制定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