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雙邊社會治理共通共融,共同構建區域協同治理體系!渝廣政法...

2020-12-20 上遊新聞

▲會議現場

9月1日,渝廣政法合作第一次聯席會議暨渝廣政法交流合作會議籤字儀式在四川省廣安市舉行,重慶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錢永培、四川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李世成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重慶市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垻區、九龍坡區、南岸區、渝北區、長壽區、合川區、墊江縣等10個區縣黨委政法委分別與四川省廣安市委政法委籤署了《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政法交流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合作協議》按照互重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制定了包括信息聯享、宣傳聯抓、幹部聯訓、治安聯防、矛盾聯調、應急聯動、犯罪聯打、平安聯創等8個方面的合作內容,並建立了每半年召開一次區域協同治理聯席會議機制,旨在攜手推動雙邊社會治理共通共融,共同構建區域協同治理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加平安穩定的環境。

錢永培表示,渝廣兩地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經濟同體,經濟往來源遠流長、人員交往十分頻繁。近期,四川廣安市與重慶12個區縣籤訂了共建黨建先鋒區協議,目前正與合川、長壽聯合打造「環重慶主城都市區經濟協同發展示範區」,迫切需要渝廣兩地政法系統融入大局,為更高質量協同發展保駕護航。希望四川廣安與重慶相關區縣堅持互信互利,不斷夯實合作共贏基礎;堅持走深走實,完善執法司法協作機制;堅持落細落小,創建區域社會治理體系;堅持共建共享,加強政法人才交流培養,推動渝廣政法合作邁上新臺階。

李世成表示,重慶、四川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廣安市是四川與重慶接壤最多、交流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與重慶有關區縣攜手創造了有目共睹的協作成績。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按下「啟動鍵」以來,兩地手越握越緊,溝通協作不斷深入、交流互動更加頻繁,為政法機關更好地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希望四川廣安和重慶相關區縣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落實務實舉措,強化互學互鑑。同時,作為川渝兩地市縣合作協作的先行者,要加強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為川渝相關市縣協作提供有益借鑑。

重慶市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垻區、九龍坡區、南岸區、渝北區、長壽區、墊江縣等區縣黨委政法委領導,四川省廣安市領導以及渝中區、合川區黨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四川法制報通訊員周妤錚 丁國勝 記者 雍劍波

相關焦點

  • 多元參與 協同共治——「微笑烏鎮」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2017年,組建了「烏鎮管家聯動中心」,線上整合各部門信息平臺,線下成立「烏鎮管家」聯動隊,初步實現城鎮治理「互聯互動、共享共治」。2019 年,立足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聚焦鎮域社會治理智慧化提升,烏鎮形成了智慧城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在整合原有信息系統、升級硬體設施的基礎上,集成22個智慧系統,打造了集「一張圖、四專題、五系統、百應用」於一體的「雲享烏鎮」城鎮大腦,實現了向智慧城鎮建設2.0的轉變。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總的來看,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指,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多元治理主體共同打造社會事業的平臺,治理社會事務、提供公共產品。
  • 努力實現婺城共建共享共融共同富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新要求,充分認識「十四五」是婺城「彎道超車」的機遇期,必須只爭朝夕,搶抓機遇,加快制度創新、體制創新、思維創新,提升現代化競爭力,下非常之力,用非常之功,實現共建共享共融共同富裕,不斷開創婺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就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和明年經濟社會發展,蔡豔強調四點要求:  一要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社會共治:共青團參與基層治理的新命題
    對此,應將多元主體合作的社會共治理論引入群團組織轉型研究中,進而以更新的時代視角看待群團組織的發展,用更為創新的行動邏輯拓展其政治生活空間和社會活動領域,通過組織行為邏輯轉型實現共同治理目標。例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逐漸成為政府職能轉移和回應社會需求的重要方式。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福利供給模式由政府安排向政府委託採購的轉變,促進了多主體協同治理模式的形成。在外部政策形勢和內部服務困境的推動下,共青團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成為落實改革要求、提高服務能力的關鍵切入點。
  • 國家治理現代化場景下協同治理理論框架的構建
    〔4〕該理論框架提出了影響協同治理的關鍵要素,但主要分析狹義的政府與社會協同治理,理論框架對分析政府內部協同治理具有局限性。  第三,協同型公共管理、協同政府的理論框架。2012年,亞利桑那大學教授Kirk Emerson、錫拉丘茲大學Tina Nabatchi教授等提出了一個協同治理的整合性框架。〔7〕該理論框架將協同治理相關的概念(跨部門協同、網絡治理等相近的理論)進行了整合,提出了協同治理體系(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Regime),並構建了從協同系統情境、驅動因素到協作行動、影響和適應的過程性理論框架。
  • 福州: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開新局
    近年來,福州圍繞「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的時代命題,加快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治理答卷,並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第一次交流會上進行交流。
  • 區塊鏈嵌入社會治理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區塊鏈技術的多重特性與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數位化、再組織化等發展目標具有高度的嵌入性和擬合度。推動區塊鏈技術在基層社會治理場域下的多元嵌入與應用,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路徑的內在要求和策略選擇。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昆明市五華區:打造智慧治理新平臺 構建多元共治「服務圈」
    五華區以城市基層黨建為引領,主動響應新形勢下智慧型社會治理新要求,依託信息技術手段打造五華區「黨建引領、智慧眾治、志願圈圈」社會治理信息平臺,探索實行「五華金豆」服務激勵機制,積極構建多元共治「服務圈」。
  • 海滄興旺社區打造黨建共同體 推動社會治理共治共享
    在廈門海滄,區委根據中央、省、市部署,以「四化一提升」工作機制為載體,堅持問題導向,打出創新工作思路的「組合拳」,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增強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即日起,本報記者將走進海滄,聚焦城市基層黨建亮點,分享黨建工作經驗,敬請關注。
  • 構建共同利益實現機制破解治理難題 廣東肇慶探索「一地一策」社會...
    肇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哲介紹說,今年以來,針對以往改革點少面窄、複製推廣難度大等基層治理難題,肇慶部署推行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突出共同利益實現過程中的溝通、協商等集體行動機制,激發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熱情,因地制宜地採取「一地一策」建立「多元共治」機制的方式,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提供源源不斷的治理智慧,為廣東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走在全國前列提供高質量的
  • 線上線下群眾路線連民心聚民意 融媒體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的臨沂實踐
    去年以來,臨沂市把加強政法融媒體高質量發展作為事關政法工作全局和長遠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以融媒體推動政法工作跨越發展,加強基層「微治理」,走出一條具有臨沂特色的融媒體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雲聚民意、網連民心。
  • 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
    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新華社成都11月26日電 題: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都探索」新華社記者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辯證認識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區域治理現代化的關係
    原標題:辯證認識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區域治理現代化的關係 今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一步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按照中央部署,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那麼,如何推進區域(省、自治區、直轄市)治理現代化?如何處理好區域治理現代化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 智庫專家視野中的社會治理現代化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培林研究員認為,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凸顯我國社區治理優勢,從快速有效地深入基層的全民社會動員,到形成嚴格防控的集體意識和社會共識,再到科學動態的基層社區治理分級防控體制,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治理主體共同參與、各種傳統和現代治理機制共同發揮作用、社會成員共同享有治理成果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 構建有效的海洋垃圾治理體系
    海洋垃圾治理面臨挑戰儘管國內各界有關機構開始著力解決海洋垃圾問題,但依然面臨一些挑戰:第一、管理機制碎片化。受到海洋垃圾所處位置、具體類別、治理辦法等因素影響,在治理時,會涉及環保、海洋漁業、海事等部門。由於不同部門之間各自管理目標等方面的差異性,容易產生部分職能重疊,出現部分治理盲區,導致整體治理效率低下。第二、區域治理分割化。
  • 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今日推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點問答。如何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意義?(一)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 善治共治法治精治,激發教育治理活力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對教育領域產生了系統、深刻、持久的影響,同時也對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提出新挑戰。日前,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政策研究與法制工作處的領導和支持下,首都師範大學與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分會共同舉辦了「疫情下的教育治理:問題聚焦與政策應對」線上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達成共識:必須通過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來提升治理能力。
  • 農村社會呼喚多元主體協同治理
    【摘要】為解決當前農村社會治理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必須推進多元主體協同治理長效機制的構建。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機制可以通過良性的互動協作機制、人力保障機制和動力機制來實現,其中,優化制度環境、集合內外部力量是增強協同治理長效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