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家打造共享單車的企業,摩拜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其中還有緊隨其後的市場新秀。「我們希望更快地實現產品迭代,保持自身優勢,這方面不存在競爭,但我覺得至少在自行車回歸城市的這股潮流中,摩拜已經做得很好了。」 摩拜單車(Mobike)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在11月8日的TechCrunch2016大會上分享了公司的產品理念和技術特點。
TechCrunch大會,摩拜單車(Mobike)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接受TechNode記者訪問
用創新打造技術壁壘
掃描二維碼,一步解鎖,運用車聯網技術,摩拜實現了更佳的用戶體驗, 而對於解鎖時間的偏差問題,摩拜在不斷地迭代產品。
摩拜單車在國內外約有30項專利。模仿只是一方面,摩拜只有在產品上持續革新,才能創造更多的技術壁壘,摩拜的專利壁壘已建成,作為創業企業,摩拜最為關注的快速創新的途徑,旨在創造出更多的優秀專利。
對於同領域裡的市場競爭,摩拜希望讓自行車回歸城市。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證明企業所做的事情是成功的,帶動了自行車回歸城市的潮流。
迎合用戶需求,注重細節
摩拜現已在北、上、廣、深4個城市投放市場。大城市交通擁堵現象集中,對單車騎行的需求更大,從地鐵趕到公司,這最後一公裡有時變得尤為重要。大城市具備相對比較友好的自行車環境,自行車專屬車道很清晰,適合騎行。
在海外,摩拜單車的投放已經伸向新加坡。關於海外市場策略,夏一平表示公司創立之初,就有一顆全球化的心,在做產品的時候,就關注了很多早期的細節。進入新加坡市場,新加坡的城市比較小,交通面臨變革,需要自行車這樣的騎行工具,政府有這樣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加坡的環境很適合騎行,所以選擇花園般的國際化城市來開啟海外市場。摩拜團隊具有Uber的背景,將汽車製造的經驗運用到單車領域,他說道:」確實有很多的經驗,我們不管是從自行車的設計上,智能鎖的開發,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很多的技術源於早期做汽車行業的經驗,比如說汽車的早期設計師,重新定義了自行車的設計,採用非標準化設計,考慮到可維護性,從生產到組裝的便利性,真正對自行車這樣的產品徹頭徹尾地變革了。「
助力綠色出行,讓自行車回歸城市
摩拜在城市的某一個點得投放車輛數量是不同的,摩拜以技術為驅動,很多數據不管是運營中的還是投放層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廣州摩拜單車騎行一日熱力圖,體現了摩拜大規模的市場投放量
夏一平:「我們在地圖上把所有的軌跡按照時間疊加在地圖上,大家可以看到,在不同時段,包括整個騎行的密度其實是有變化的。基於這樣的數據,可以非常高效的來決定我們怎麼樣去投放自行車以及分布版圖。我們知道什麼時候,或者在這個城市的某個區域內為什麼要放這麼多自行車?因為可以時時知道用戶有多少需求。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我們運營中的效率問題。
談到這些數據的價值,摩拜為構建智能城市,與政府各交通規劃部門合作。其次,很多的城市在早年規劃的時候,取消了自行車車道,通過這樣一個數據,摩拜幫助政府在做城市規劃的同時更多地考慮自行車車道的建設,讓自行車回歸城市,數據能夠真正被政府所用,為社會創造價值。
對於大眾關心的違停問題,摩拜希望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進行判斷,通過分析用戶不正規停車的行為,直接由系統來判斷這個用戶是否違規。同時他表示,做自行車出行,目的很簡單,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進行綠色的出行方式。至於像Uber那樣根據時段和用車需求而定價的商業手段,屬於長遠問題,現在暫且不去考慮。而涉及到GPS定位不準的問題,摩拜會在硬體方面加強,此外,不斷通過後臺基於大數據算法做深入研究。任何一款導航現在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提高定位精度的全新功能將會在下一階段推出。
摩拜新車是通過騎行發電的,嘗試不同的充電方式,利用更強的電池技術,提供更持久的電源,容量更大,摩拜在不斷的創新和嘗試。下一階段,摩拜將推出升級版本,包括在現在的經典版基礎上的不斷優化,更好地貼合用戶需求,騎行體驗將大幅提升。
「我們在北京偷偷地投放了20臺改進版自行車,用於測試,看大家運氣好不好,能不能騎到,包括自動座椅的提升等在設計方式上改變很多,騎行體驗會更好。」
共享單車除了最後一公裡以外,用戶通過體驗摩拜,更多地關注城市綠色出行,很多用戶甚至選擇購買自行車作為代步,摩拜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公共運輸,公交地鐵然後可以選擇單車完成這最後一公裡,出行效率的大幅提升就是市場最好的檢驗。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摩拜單車(Mobike):助力綠色出行,讓自行車回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