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芭蕉扇

2021-02-12 王小二日記

近日,姥娘給我打了兩次電話。

 

一次跟我說,娃,豌豆熟了。一次說豌豆都剝好了,放在了冰箱裡。兩次電話,老人都只說了上半句,而沒有下半句。

 

完整的話應該,豌豆熟了,你啥時候來拿?豌豆熟了,你沒來,我都給剝好了,放在了冰箱裡,你得空來一趟,拿走。

 

事實上,我當初只是隨口說了句,豌豆不錯,蠻好吃的。這話,老人記在了心裡。

 

若不是年齡大了,早都坐票車給我送到市區了。

 

現在行動不便,老爛先生又需要照顧,只好讓我自己回鄉下拿。

 

可是,那下半句,老人斷然不會說的。她知道我忙,不想打擾我的工作和生活。即便,她已經很想念我了。

 

在老人眼裡,只要子女過得好,一切就都妥了,一切就都好了。

 

我姐我妹都在外地,去探望老人的事兒,我得扛起來。這些年,不敢說做得面面俱到,但也敢拍著胸脯說,我盡力了。

 

可是,具象的現實,又不允許我在鄉下常呆著。於是,我總是頭天下午著急趕回去,次日一早,往往飯都不吃,便要回城。

 

就這樣式,一次又一次地往返於鄉下和市區,沒有一絲絲的倦意。

 

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全世界,就俺外孫最疼我,他媽媽都得擱一邊。

 

疼啥?

 

我覺得自己並沒有做什麼。

 

母親節那天,我連個電話都沒給姥娘打。只是給我媽發了個166元的紅包,是個意思,並承諾,房子裝修好之後,我送張床。

 

不送也不行呀,我媽反覆在我跟前嘮叨,恁姐送了個電熱水器,2千塊錢呢..

 

依我看,千把塊錢一個的熱水器,足夠用了,需要買2千多的嗎?

 

給我媽發紅包的時候,起初她不願意要,稱,正生你氣呢,30多歲的人了,喝那麼多酒,心裡沒點數,淨不讓我省心!

 

因為有點忙,我並沒有回覆信息。

 

過了一會,我媽收了紅包,說了句:不收白不收,我憑啥不收?

 

我.

 

都是這麼自導自演的嗎?

 

如此一來一回,算是給我媽慶祝了母親節。起初,我是想給姥娘打個電話的,可是,終歸還是把拿起的手機放在了桌子上。

 

不打了。

 

我姐我妹肯定已經打過了,我就不參與了吧。打了,也不知道說啥,說那些祝福的話,也沒啥用。

 

可能,老人連母親節是啥都不知道。她只知道正月十五,二月二,六月六,八月十五,陽曆年,春節這些節日。

 

早年間,我常常在鄉下呆著,我本就是在村子裡長大的。那時節,一到節日,便可看到老人忙碌的身影。

 

那時的老人幹活是利索的。現如今,則不如從前那般利索了。那時的老爛先生也是利索的,現在,也沒有那麼利索了..

 

兒時的許多事兒,我到現在仍能記起憶起。那時的老爛先生可以把我舉過頭頂,可以把我放在他的脖子上,馱著我去趕南集。

 

現在的老爛先生,自己走路都成了問題。

 

一個人從利索變成不利索,仿佛恍惚之間的事兒,仿佛就是一轉眼的工夫。

 

就在這一轉眼的工夫裡,我從少年走到了而立之年。也是在這一轉眼的工夫裡,老人從老人變成了更老的人,老得不成樣子。

 

老人家有點老物件,據說值點錢。下面的話,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可是,事實確是如此。

 

確實是如此。

 

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惦記過那些物件,腦子壓根就沒有往那方面想,也沒想過讓老人拿出來,觀摩一下。

 

只是依稀記得,前些年,我姐回來探望老人,說是要把那些物件都帶走,帶到上海。

 

我媽當場否定,稱,不行,那都是留給恁弟弟的,看都不讓你看。

 

我很意外,因為,我壓根不知道她們在表達什麼,不知道她們說的到底是什麼。只大概知道是個肥皂盒或是清朝慈禧太后年間宮裡的某個物件。

 

即便如此,我仍沒有繼續問。因為,我的心思從未在那上面過。甚至,一度認為,那所謂的老物件,純屬子虛烏有。

 

而這些年,有一樣物件,我是始終帶在身邊的。

 

一個芭蕉扇。

 

那芭蕉扇是約六七年前的某一天,我從鄉下帶回來的。我對芭蕉扇有著特殊的記憶。

 

兒時的夏天,鄉下連個風扇都沒有。

 

一到傍晚,鄉下人往往就把軟床從屋裡搬到了屋外的打穀場上,軟床上鋪上蘆葦編織的涼蓆,便可美美地睡上一覺。

 

天,自然是炎熱的。姥娘和外爺便會拿起芭蕉扇,一個在床頭,一個在床尾,一面為我扇扇子一面唱著歌謠哄我睡覺。

 

那歌謠唱的是:俺給地主扇扇子,地主是個懶漢子。扇一年,又一年,地主才給俺一分錢。

 

那歌謠在老爛先生嘴裡,則有了另一個版本:俺給地主扇扇子,地主是俺的尿罐子..

 

就這樣式,我在鄉下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炎熱的夏夜。老人是什麼時候入睡的,我並不確切地知曉。

 

只知道,次日早上醒來,他們已經起床忙活著餵羊飲牛了。

 

許多年來,那一個又一個的夏夜,烙印樣烙刻在我的心裡。那芭蕉扇,自然也就成為了美好的記憶。

 

這些年,我兜兜轉轉搬了許多次辦公室或倉庫,該扔的東西,扔了。不該扔的東西,也扔了許多。

 

唯獨那芭蕉扇,無論到哪裡,我都會帶著,擺放在一處顯眼的位置。

 

我時常望著它發呆,有時候,它仿佛忽然有了生命力。

 

原本只是掛在牆上的,忽然會動一下,繼而躍離牆面,在空中漫舞,在我身旁環繞,縷縷清風與絲絲涼意也跟著來了。

 

就像此刻,它已然在空中翩翩起舞,還朝我揮手,望著我笑呢。

 

我仿佛又聽到有人在輕聲唱著那首熟悉的歌謠:俺給地主扇扇子,地主是個懶漢子。扇一年,又一年,地主才給俺一分錢。

 

俺給地主扇扇子,地主是俺的尿罐子..

 

(完)

相關焦點

  • 徐德培 | 芭蕉扇
    芭蕉扇江都   徐德培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孫輩們看到電視裡濟公的形象,往往會追問濟公手中搖來搖去的道具為何物,因為在電扇、空調普及的現代社會,芭蕉扇早已成為歷史陳跡。然而在我們這一代人眼中,芭蕉扇能夠給人詩意的感覺,會勾起人對童年的無限懷念。
  • 讀書筆記:太上老君的金剛琢和芭蕉扇
    老君的幼年,為什麼要煉一個金剛琢呢?這個幼年是身體的幼年嗎?如果是身體的幼年,是講不通的,老君生下來就是個小老頭,怎麼會有幼年?這裡指的是修道開始的階段,稱為幼年。修道時日短,功力不夠,老君才需要一個金剛琢防身。名為金剛,當然就是不可以毀壞的意思,還有就是不管什麼兵器,水火,一概無法傷害。
  • 靈吉菩薩被芭蕉扇扇過嗎?為什麼他給出的風力數據跟牛魔王不一樣?
    西遊記裡靈吉菩薩被芭蕉扇扇過嗎?為什麼他給出的風力數據跟牛魔王不一樣?《西遊記》「火焰山」一回,靈吉菩薩告訴孫悟空,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是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陽之精葉。靈吉菩薩還告訴孫悟空一個消息,芭蕉扇扇著人,要飄八萬四千裡。小須彌山到火焰山,只有五萬餘裡。
  • 86版《西遊記》三調芭蕉扇未按原著拍:紅孩兒借扇、大團圓結局
    在《西遊記》中「三調芭蕉扇」一難可以說是作者濃墨重彩刻畫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有正邪的對峙、有兄弟的決裂、還有家庭的紛爭…… 楊潔導演拍攝《西遊記》的宗旨是「忠於原著,慎於翻新」,單就「三調芭蕉扇」這一情節來看,原劇本和原著還是有些出入的。
  • 西遊芭蕉扇可將仙佛吹飛八萬裡,為何牛魔王寧被砍頭也不使用?
    前面章節我還提到,牛魔王明知大戰將至,卻將芭蕉扇交給鐵扇公主包管。難道他不知道,芭蕉扇一出,三界仙佛闢易,除了已經吃了定風丹的孫悟空,其他仙佛都會吹飛八萬四千裡嗎? 牛魔王為何落到砍頭如切瓜的結局?不就是因為他沒有用出芭蕉扇嗎?若他有芭蕉扇在手,別說哪吒,就是如來佛到場,估計也會吹飛!  牛魔王莫非傻了?明明已經開戰,還不把防身法寶帶上?
  • 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大戰紅孩兒丨西遊記經典故事
    三借芭蕉扇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必經火焰山,火焰山的火必須用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扇滅。孫悟空第一次向鐵扇公主借扇,被一下子扇飛了。第二次借扇,孫悟空變成蟲子飛到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第三次去借扇子,孫悟空能成功借到扇子嗎?
  • 老師要求在樹葉上寫拼音 小學生扛芭蕉扇交作業 網友笑稱神父母
    前幾天幾天,一個小朋友往學校帶"芭蕉扇",著實火了一把。成了新晉"網紅"。這張照片在貼吧、朋友圈隨處可見。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在大街上的回頭率也是百分百啊。小朋友說起當天扛著"芭蕉扇"來學校還有些羞澀,小臉有些泛紅。錢嘉浩是一名一年級的學生,老師留了一項作業是在葉子上面寫上剛學的漢語拼音。
  • 龔蓓苾鐵扇公主造型買咖啡 網友:沒帶芭蕉扇差評
    還有網友因此調侃道:「鐵扇公主沒帶芭蕉扇,差評。」,龔蓓苾則機智的回覆此網友:「芭蕉扇送去乾洗店了。」幽默風趣的回答引來無數網友圍觀。
  • 芭蕉扇口訣中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何要捻第七縷紅絲才能變大?
    (蝸牛看西遊第1574期)文/牽著蝸牛散步 一 我們依然來做一個選擇題,看有多少人知道讓芭蕉扇變化的口訣,有多少人知道為何要將它放在嘴裡。孫悟空一面喊你別這樣你別這樣,一面套問芭蕉扇的下落。 鐵扇公主哪有什麼提防,直接從口中把杏葉兒大小的芭蕉扇遞給了孫悟空。猴子接到手裡,暗想,這麼小的破扇,怎麼能滅火呢?不可能像我一樣是贗品吧?之前他已上過一次當,被偽劣產品搞怕了。
  • 其實除了芭蕉扇外,還有多種方法能降服青牛精,為何老君不用?
    《西遊記》博大精深,裡面很多細節值得我們探討,就拿降服青牛精來說,其實很容易,只要把青牛精的金剛鐲收走,那牛就得乖乖投降,可是太上老君說了這麼一句:如果芭蕉扇也被青牛拿走,那麼我也就沒辦法了。從老君的話中,感覺只有用芭蕉扇才能讓青牛精投降,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 紐約消防員試驗「芭蕉扇」 有望實現借風滅火
    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借芭蕉扇扇滅火焰山大火,得以讓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如今,美國紐約等地的消防專家正在試驗藉助風扇對付高樓火災。他們不指望能把火扇滅,而是希望能減少高樓火災中「噴燈效應」的發生機率,進而減少人員傷亡。
  • 帶你看看韓庚的豪宅,客廳種著一棵芭蕉扇,連裝修都要異於常人
    帶你看看韓庚的豪宅,客廳種著一棵芭蕉扇,連裝修都要異於常人韓庚這個人,對於大家來說應該都不會陌生的,他是一位流行歌手以及一位演員,他很早就出道了,而他作為一位歌手,舞蹈的技藝也不差,很是精湛,而作為一位演員的他,是屬於青春偶像派的實力好演員,有著英俊瀟灑的外表,再加上他唱跳俱佳的才藝
  • 芭蕉枝葉果實,芭蕉扇有何寓意?與佛教又有什麼淵源?
    在我國少數民族中芭蕉有著多種寓意,壯族認為,由於芭蕉果實長在同一根圓莖上因而成為友誼的象徵。苗族中由於芭蕉一年一枯榮,冬死又復生,因而苗族把它看成起死回生的象徵。布依族在走親訪友之時將芭蕉捆綁在一起作為禮物贈送,象徵團結互助,在婚嫁中芭蕉是象徵多生貴子吉祥禮品。此外芭蕉枝大葉子肥,寓意大業。
  • 俳句之外,還有一個散文芭蕉
    關於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戶時代俳諧詩人,生於日本三重縣的伊賀國。十九歲開始俳句創作生涯,曾拜俳句大師北村季吟為師,學習俳句,1861年改稱「芭蕉」。他把俳諧發展成了具有高度藝術性和鮮明個性的庶民詩,至今仍被日本人民奉為「俳聖」。在日本文學史的地位,可與紫式部比肩。芭蕉一生貧寒,酷愛行旅。
  • 人物|松尾芭蕉,三行見眾生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被稱為「俳聖」的松尾芭蕉。就在不久前,兩本松尾芭蕉的俳句集中文版《但願呼我的名為旅人》和《松尾芭蕉俳句選》同時上市,在讀者中掀起一股俳句熱。人們開始重新讀松尾芭蕉,和他一起沉浸在他所營造的那片孤獨寂靜、又蘊含著生命大美的世界中。「俳句就像短刀一樣,一刀刺入,驅散陳腐的空氣,劃開亮麗的美感,穿過亂石蕪雜的心靈。」
  • 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大師算一個業餘詩人,永久的隱者
    我對俳句有一種簡單的理解,那就是把中國某首古詩詞中摘出兩句或三句,就可以視為一個俳句作品。比如說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可以視為一個俳句作品;「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也是個俳句作品;「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是一個;「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也是一個。
  • 湯神手拿芭蕉扇,看到韋德我笑了
    他還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品牌的代言人,這麼受歡迎肯定時常到中國,在上一次到中國的時候,只見湯神手拿「芭蕉扇」扇著自己,因為夏天很炎熱,但是湯神拿蒲扇的時候真的是毫無違和感,接地氣到如此地步,也就湯普森能夠做到了吧,真的算是個北京爺們!
  • 松尾芭蕉的俳句
    松尾芭蕉的俳句俳句是獨特的日本短詩,由和歌、連歌演化而來,是一種「五七五」3句17字音的短詩。松尾芭蕉(1644—1694),是日本的「俳聖」,他一生創作俳句一千餘首,其中有二百首堪稱佳作。他有數百弟子,死時僅五十一歲,但人都尊之為「翁」。
  • 信江韻微詩社(206)—信江韻《芭蕉》同題微詩、微詩評讀、微詩朗誦
    綠扇雨瀝瀝千年寄情  水墨青色今  誰又愁上眉頭   《芭蕉》  文/陽光 寬枝闊葉  隨風搖曳細雨紛飛季節  思念遠方  情人的眼淚 雨打    綠扇     根根泛黃的鄉愁    勾    童心  《芭蕉》文/東方欲曉 倚欄聽雨打拔動的心弦飄過那一抹桃紅
  • 鄉村記憶:羽毛扇
    洪湖羽毛扇與杭扇、川扇、蘇扇並稱我國四大名扇,其毛質柔軟,舒適宜人,造型美觀,精巧輕便,具有送風柔和的特點,最適合老人、產婦和病患者使用,也是戲劇舞臺上理想的道具和珍貴的禮品。羽毛扇品種繁多,豐富多彩。主要有彩扇、掌扇、桃花扇、廣扇、撒扇、京月扇、雕毛扇等48個品種,各具形態,各有風趣,為人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