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羽毛扇

2021-02-13 思鄉遠夢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思鄉遠夢,再點擊關注,這樣就可以繼續免費查看本平臺歷史消息了。謝謝您的讚賞和分享!

  羽毛扇,系荊楚大地著名的傳統工藝品,「庾稚恭為荊州,以毛扇上武帝」,說明了制扇業在江漢平原的歷史悠久。談及羽毛扇,對多鳥的湖區來說,有著天然的優勢,家鄉尤為洪湖新堤生產的毛扇最具盛名。這種羽毛扇選用天鵝、野雁、鷹、鸛鶴、鵝毛等鳥禽之翅、尾毛,按羽毛的自然生長規律,色澤紋理,製成扇面。然後配竹漆、牛骨、塑胎、象牙等材料作為扇骨。扇尾還吊一根絲線結墜作裝飾,十分精巧,為眾多產品中的佼佼者。

  洪湖羽毛扇與杭扇、川扇、蘇扇並稱我國四大名扇,其毛質柔軟,舒適宜人,造型美觀,精巧輕便,具有送風柔和的特點,最適合老人、產婦和病患者使用,也是戲劇舞臺上理想的道具和珍貴的禮品。羽毛扇品種繁多,豐富多彩。主要有彩扇、掌扇、桃花扇、廣扇、撒扇、京月扇、雕毛扇等48個品種,各具形態,各有風趣,為人們所喜愛。

       如形似仙人掌的「孔明扇」深受老年人喜愛;宛如半輪新月的「京月扇」受到年輕女性的偏愛;可以摺疊的「撒扇」非常適合旅遊者攜帶。還有一種精巧別致的絨毛摺扇,專門為舞臺演出而製作,摺疊收攏,恰似一束迎風搖曳的鮮花,舒展開來,便是一把色彩斑斕的絨毛扇。

  洪湖原隸屬老沔陽(今仙桃),扎毛扇藝人的技藝與仙桃是一脈相承的。排湖之濱的範溉關,也是生產羽毛扇產區之一。昔時,農村裡有許多「挑八根系」的人,他們挑著貨郎擔,搖著撥浪鼓,走村串戶,用糖果、小百貨、針頭線腦換購鵝毛、野雞、野雞的羽毛,為範溉關的羽毛工藝品業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材料。鵝毛分白鵝毛、雁鵝毛兩種,因湖裡雁鵝毛稀少,尤其珍貴。

  範溉關老街上靠碧潭水邊有一家扎毛扇的劉師傅,上世紀70年代,我看過他扎毛扇,結婚前端陽送毛扇,也買過他扎的毛扇。走進劉師傅店鋪,只見經過染色後各類長短不一的羽毛,堆滿工作檯,產品扇琳琅滿目,也帶有徒弟。

       扎毛扇看似簡單,但製作技藝卻相當複雜,要經過選毛、洗毛、染色、穿毛、扎線、縫片、裝柄、理片、穿絲、裝絨等多道工序。

  選毛就是選擇冬季獵取的禽鳥翅羽。洗片是雙氧水和羽毛洗滌劑將羽毛洗乾淨,無汙漬,然後在太陽下進行攤曬。染色是用溫水將染料溶化,把羽毛染成不同的顏色。穿毛即拿一根羽毛,從扇柄的左側,把長鐵絲從毛梗部上端的孔中穿出,把短鐵絲從毛梗下端的孔中穿出。再用同樣的方法穿扇柄右側的羽毛。扎線,先把線穿在針上,然後用穿好線地針,從最下端地鐵絲孔穿過,再從第二根和第三根毛梗部的縫隙處穿出。然後繞到左側,從左側的鐵絲孔穿過,拉緊,這樣反覆地繞上幾周,再把線頭塞到毛梗地縫隙中就可以了,最後用剪刀剪掉線頭。縫片是為了使毛片固定地更牢實,即用洋線把每一個毛片連接起來。然後裝柄。理片就是對羽毛進行修理,用剪刀把羽毛下端毛梗剪掉。穿絲是從扇柄的一端開始,把線從第一片扇柄的第一個孔裡穿過,再從第二個孔裡穿出,再連接第二片,按照這種方法,把扇柄的每一片都連起來。裝絨是為了使羽扇顯得更加飽滿,起到遮飾羽毛管接管處痕跡的作用。扎毛扇時,兩邊羽片排列對稱是所有工序中之關鍵。

  扎毛扇生意最好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那時,家家戶戶都有幾把毛扇。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電風扇的普及,毛扇就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肩背東洋傘,手拿鵝毛扇,腳下的鞋子是花緞」,昔日搖扇打扇走親戚的村婦,五裡十鄉也難覓蹤影。

(下圖為偷拍一級演員孫世安老師扇風圖片)

搖扇打扇最閒暇

  「扇子扇涼風,時時在手中,有人來借扇,我也要扇風。」

  這是關於扇子的一句鄉間俗語,可見扇子是夏日人們必備之物。如有人問你,扇子姓什麼,答案是:扇子都姓「搖」,也姓「打」,它的諢名叫「搖扇打扇」。因為在燥熱的盛夏,只有不住地搖動著手中的扇子,才會有涼風徐來;只有不停地用扇子去拍打蒼蠅、蚊子,才不會被害蟲叮咬。習慣成自然,這「打」慣了,有些大人也喜歡用扇子把打小孩,當然,也有用扇子撓癢的。淘氣的孩童才不用它來扇風呢,則用它來捉螢火蟲,用扇子輕輕一扇,螢火蟲就落地了。

  據考證,扇子始於殷代,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扇子的種類很多,農村用到最多的是芭蕉扇、毛扇和摺扇等。

  芭蕉扇簡稱芭扇,又叫蒲扇,葵扇,是用一種棕櫚的葉子做成的。芭扇買回洗淨後,用厚實的木板壓平,然後用布條把扇子緄邊和用雞蛋清塗一遍,這樣,芭扇就會經久耐用。

  芭扇上簡單的題字或做記號、寫姓名,多是用墨筆在扇面上書寫後,拿到煤油燈的玻璃罩子上去燻黑,然後用清水洗淨墨水字跡。但油燈燻黑的痕跡是難以洗掉的,這樣就會顯現出芭扇面的黃底色和煙燻的黑邊框,就能清晰地看出所寫的字跡來。用溶化的蠟燭去書寫,工序更是簡單,蘸蠟燭寫過,即刻凝固,再燻黑後,摳掉蠟燭即可。

  當教師時,我也指導過學生用溶化的蠟燭練過書法,不同的是其內容在白紙上寫好後,用淡墨水將紙張塗黑成底色和邊框,晾乾摳掉蠟燭,一幅漂亮的書法就展現在你面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毛扇即羽毛扇,也叫鵝毛扇。鵝毛分白鵝毛、雁鵝毛兩種,白鵝毛是選擇鵝翅大毛來作為製作毛扇的原料,雁鵝毛則是選擇大雁的翅尾來製作毛扇。因雁毛稀少,故雁毛扇尤為珍貴。

  毛扇的羽毛柔軟而富有光澤,輕巧美觀而又實用。製作毛扇是一項傳統的手工藝,其過程叫做扎毛扇。扎毛扇工序繁多,技術性強,尤其是「串毛」這道工序最為講究。毛扇的形狀多為桃形,也有「鏟子」形和奇形的羽毛扇,其型號分大、中、小號三種。

  毛扇質地輕盈,扇出來的風與芭扇不一樣,非常柔和,特別適宜於老、弱、病人及孕婦使用。江漢平原有個風俗,女兒出嫁的當年,未婚女婿大多會在端午節前節禮,要給女方和親戚家的婦女們送去毛扇。

  普通的摺扇,為竹製的骨架,紙糊的扇面,上面繪有字畫,或詩詞、警句,如唐伯虎的詩《桃花塢》和「寧靜致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或花草,如「梅、蘭、竹、菊」之類。摺扇也叫摺疊扇,因收攏時能夠二頭合一而得名。「舉處隨時消酷暑,動來常伴有清風」。摺扇,多是城中的風物,舊時,一把薄薄的紙摺扇,便可以伴隨市井平民度過一個炎熱的夏季。

  一把小小的扇子,折射出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手執羽扇,每遇難事,搖上三搖,其智謀自來,羽扇成為他智慧和謀略的象徵。蘇東坡的名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更使羽扇變成智慧的化身。文人墨客常隨身攜帶一把扇子,在各種交往場合中行持扇揖讓禮,中規中矩,文質彬彬。此外,還有孫悟空過火焰山用的芭蕉扇,梁山好漢用的鐵扇,不勝枚舉。

  想起兒時,多少個夜晚,母親手裡的芭扇總是不停地搖動著,讓我在習習的涼風中酣然入睡。芭扇,傾注著慈祥的母親全部的精力,一生的關愛。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今年的8月3日,是我勤勞的母親離開了這個世界40周年的日子!緬懷母親,即使是用大地作紙,以長江為墨,也書不完母親的恩情,寫不盡我對母親懷念。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悶熱的夏夜,繁星滿天,月光把家鄉的村子照映得有如一道銀河,樹影婆娑,蟋蟀鳴唱,流螢飛舞,池蓮飄香。河堤上便成了人們納涼的場所,左鄰右舍聚在一起,陣陣歡笑。孩子們你追我趕玩捉迷藏,村婦們的家長裡短,沒完沒了。我喜歡上身赤膊,腳穿一雙木拖鞋,獨自散步。左手拿一個口琴,吹著唱著;右手持一把芭扇,搖著打著,靜靜地享受著夏夜獨有的閒暇與美好。我晃蕩的青春時代和人生的艱苦歲月,就在這偏僻的小村裡度過,桑梓地無處不留下了我的身影與腳印。

  而今,這傳承數千年的扇子已退出舞臺,每當夏夜來臨,人們再也不用費力地去搖扇打扇了。然而,輕搖時光的扇子,給我留下的是美好的回憶,總縈繞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

荊州花鼓戲《寒窯摸包》主演  孫世安

相關焦點

  • 省體羽毛球館為啥不開排氣扇?回應稱風向對球影響大
    6月20日讀者來電:省體育場羽毛球館裡特別熱,卻不知為何有排氣扇不開,窗戶也關得很嚴。此外,該館一小時30元,作為對全民開放的場所,市民覺得收費過高。  6月20日華商報向陝西省體育局發函諮詢。  6月25日收到回函:省體育場羽毛球館收費,是依據體經字【2014】34號文件關於大型體育場館分時段免費低收費精神,對比周邊運動場館收費標準,結合館內設施情況,並在與部分健身會員溝通的基礎上,制定的收費標準。全民健身時段收費10元/小時,平時20元/小時,節假日及晚上尖峰時段30元/小時。硬體設施條件與省體育場羽毛球館相當的社會經營性場館收費標準一般為40至50元每小時。
  • 炎炎暑日至扇子不離手 南京匠人農時種田閒時制扇
    據介紹,南京的制扇工藝原本都集中在城裡,但是由於制扇業季節性強,很多工匠都逐漸轉移到了鄉村,農時種田,閒時制扇。高淳羽毛扇。受訪者供圖古代「高考」書生人手好幾把據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文化遺產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南京的制扇工匠原集中在城裡,由於制扇業季節性強,為維持生計,工匠逐漸移到鄉村,多集中棲霞山石埠橋一帶,匠人農時種田,閒時制扇。
  • 滎陽市京城路街道馮寨村:檔案見證小康之路 村史留住鄉村記憶
    如何既能把鄉村的根留住,又能展示村子發生的巨大變化?答案就在馮寨村村史館,村史館濃縮了馮寨村過去的生產生活記憶,延續了這個有上百年歷史村子的生命,讓它不至於隔斷。村史館面積雖然不算大,但裡面內容豐富,陳設大有講究,除了豐富的圖文資料,更引人注目的就是陳列的傳統農具實物了。所陳列物件也都很具代表性,和馮寨村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息息相關。
  • QQ炫舞蓮落清鳶扇怎麼合成 QQ炫舞蓮落清鳶扇怎麼獲得
    QQ炫舞蓮落清鳶扇怎麼合成?不少炫舞玩家都想知道蓮落清鳶扇要怎麼獲得,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可以來看看哦!  qq炫舞蓮落清鳶扇怎麼合成  12月8日炫舞商城將上架「蓮落清鳶扇珍寶」與「蓮落清鳶扇晶體」,這兩個道具就是合成新神器的重要材料哦
  • 簡單英語小故事:烏鴉的羽毛
    烏鴉非常羨慕天鵝潔白的羽毛。他猜想天鵝一定是經常洗澡,羽毛才變得如此潔白無 瑕。於是,他毅然離開了他賴以生存的祭壇,來到江湖邊。他天天洗刷自己的羽毛,不但一 點都沒洗白,反而因缺少食物飢餓而死。 詞彙學習:Swan 天鵝plumage[ˈpluːmɪdʒ] 鳥類羽毛,翅膀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簡單英語小故事:烏鴉的羽毛」的介紹,聽完了這個故事可嘗試著用英文講述下哦,在愉快的講述過程中更容易加深記憶,另外對於一些不認識的單詞,可及時地通過工具查詢,以上的故事有沒有覺得很有
  • 大漠深處留得住的鄉愁——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
    這是一座收藏光陰貯存記憶的鄉村記憶博物館。走進位於民勤縣三雷鎮新陶村原三雷中學舊址的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內,這裡集藏品展示、情景體驗、民宿文化、文體活動、教育宣傳、旅遊娛樂等功能為一體,設有生活用品館、生產工具館、紡織服飾館、非遺體驗館、民間工藝館、陶瓷器皿館、人民公社館、紅色珍藏館8個展館,共有藏品4200餘件(套)。
  • 探訪晉江東石鎮塔頭劉村百年古厝鄉村記憶館
    目前,這座古厝已被改造為鄉村記憶館,結合鄉村記憶、鄉村文化進行陳列布展,煥發新的生機。  對這座古厝的改造是從去年開始的,今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這座鄉村記憶館的改造盤活了旅遊資源、吸引了眾多遊客,讓年輕一代和外地遊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整個塔頭劉村的歷史和未來的發展規劃,也為村莊增添了一個舉辦文化活動的場所。
  • 清新又建成一鄉村記憶館,虎尾村歷史文化的魅力即將綻放!
    物品的誕生,伴隨著的是記錄當代的文化記憶,鄉村的舊物承載的當然就是鄉村文化發展的歷史。目前,清新區多個鄉村已經建成鄉村記憶館,收有一些村裡古老的農耕用具,以展館的形式向人們展示鄉村的記憶,介紹村子的農耕歷史,也豐富了當地的文化氛圍。
  • 鄉村味道,或許才是記憶中的那些年味兒
    胡蘿蔔兒泯泯甜,看到看到要過年···臨近春節,年的味道越來越濃,每個人那種舌尖上的記憶,在這個美食紛呈的社會,總會不由己主的勾起無盡的念想和留戀,慶幸總有那麼一些小店,在時代的變遷和食客的挑剔之中仍會堅持最初本味,在簡單中給你一道道極致的美食,讓你時時刻刻有過年的味道
  • 東園鎮龍蒼村通過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驗收
    2021年1月泉州市檔案館、中共泉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聯合發文通報泉州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驗收情況。                      臺商區4個村通過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驗收!東園鎮這個村上榜~
  • 心上飄落的一片羽毛 新皮膚時之戀人背景故事
    憑藉記憶中的形象,不斷找尋彼此的蹤跡,一步一步,朝對方「奔去」。 熙攘的街頭,「相遇」而又「錯過」,不同的時空,是否還能再相逢?只要內心的情意足夠堅定,朝心上人用力的奔去,我們終將相遇。 06 一根黑色的羽毛。廣場上黑色的鳥兒剛才被她挨個撈起來比較了一番。
  • 鄉村藝術教育拓荒者
    她把這種教學法總結為:以「書畫同源」為基礎,「語文素養」為核心,囊括文化理解、圖像識讀、心理學、記憶等方面內容,發展學生「美術素養」。王歆在教拼音時發現,16個整體認讀音節的記憶是一個難點,她和學生一起通過諧音、詞組和圖畫融合記憶的方式,歸納成三排:第一排「zhi、chi、shi、ri、zi、ci、si」;第二排:wu yun(烏雲)、yu ye (雨夜)、yuan yue(圓月);第三排:「yi、yin 、ying」。16個整體認讀音節只要記住第二排三個詞語,就可以全部牢牢掌握。
  • 扇文化|圖說中國扇子發展歷程
    中國扇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蘊含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早在虞舜時期就使用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春秋晚期(距今約2500年) 江西靖安縣李洲坳東周墓出土了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扇子實物,有「中華第一扇」之稱。
  • 吹了10年的5片扇葉的風扇,竟被一個無扇葉風扇顛覆了
    科西沒有扇葉的風扇,可以隨意觸摸,可以盡情地造!對於家裡有小朋友和寵物的家庭來說,非常友好!吹出的風很柔軟,久吹不頭疼很多人可能會比較好奇,沒有扇葉風是怎麼出來的呢?把捕夢網掛在杆上沒有加以固定,傳統風扇一打開,捕夢網直接被吹跑,劇烈搖擺的羽毛說明它吹出來的風是真的硬。相比之下,科西無葉風扇即使開到最大檔位,吹出來的風也是很柔和的,羽毛輕輕隨風擺動沒有被吹走。
  • 留住鄉村記憶!杏壇青田鄉建展覽館啟用
    青田鄉村建設展覽館由杏壇鎮人民政府、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榕樹頭村居保育公益基金會、嶺南鄉村建設研究院共建的鄉村振興理論體系和實踐成果的展示中心。該展覽館是以長期展示青田鄉村建設成果而成立的,標誌著青田鄉村建設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高度。
  • The Three Feathers ——三片羽毛
    他將兒子們領到外面,對著三片羽毛吹了一口氣,說:「你們分頭跟著羽毛所指的方向去找吧。」  三片羽毛一片朝東,一片朝西,第三片直著朝上飛了一陣就落在地上了。兩個哥哥對「缺心眼」弟弟嘲笑了一番,因為他只能留在本地,然後他們一東一西去尋找最美麗的地毯去了。  the Simpleton sat down and was sad.
  • 張坂鎮2個村通過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驗收
    龍蒼村「鄉愁記憶館」為臺商區首個村級「鄉村記憶文化館」,於2018年10月建成,由一座建於上世紀60年代、具有閩南建築特色的「番仔樓」改建而成。該記憶館分為黨史館、村史館、文化館、風俗館、孝廉館、農博館等6個館,以鄉愁為主題,多方面展現僑鄉文化,館內展示本村名人及僑胞莊鼎水、莊益順、莊祥慶等人愛國愛鄉事跡以及孝廉文化家風家訓,陳列有老式的農具及木枕、馬燈、雕花筷子籃等家具實物共200多件,全面展示龍蒼村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鄉村記憶文化。該記憶館今年6月被認定為臺商區第三批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蒙山記憶 蒲扇搖過的夏天,記憶深處的感動!
    記憶中的夏季,夜微涼。
  • 扇子除了扇風納涼,還是身份的象徵,漫談古代扇文化
    扇子的起源相傳扇子是舜帝為了求賢人的時候發明的,這個時候的扇子更多的是一種禮儀用具,不是普通人扇風納涼的。——《團扇歌》從材料使用的角度來看,扇子可以分為絲扇,羅扇,紗扇,綾扇,紙扇等;根據扇子的形狀,扇子又可以分為圓扇,長方形扇,扁圓形扇,正方形扇和梅花形扇,以及海棠形扇和葵花形扇……現在常見的摺扇,其實是元代才進入中國的舶來品。
  • 童年記憶中的鄉村醫生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有許多關於鄉村醫生的記憶。第一個醫生是澤民先生。鄉下人對醫生是非常尊敬的,不叫醫生而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