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0名觀護員助力青少年司法保護

2020-12-24 法制網

□ 法制網記者 徐偉倫

□ 法制網實習生 鄧雲枝

「作為一名社會觀護員,我通過耐心持久的觀護工作,使那些隔絕一年、兩年甚至8年的母子能夠親情團聚;一對對離異夫妻能夠靜心協商實現法律意義的親子探視;一個又一個孩子的養育、教育得到了保障。我看到了太多的淚如雨下,太多的深情擁抱,也深受教育,充滿感動和鼓舞。」社會觀護員餘海燕談及這幾年的工作感慨頗多。

餘海燕今年60歲,是一名退休檢察官,也是北京法院系統70名社會觀護員隊伍中的一員。自2016年5月起,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為貫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少年法庭工作的意見》及家事審判改革要求,聯合團市委、北京市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務所等各界力量,嘗試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成功經驗,運用到未成年人民事權益保護領域,在撫養、探望、監護權等家事案件中,引入社會力量,開展社會觀護工作,觀護員隊伍中包括56名志願者和14名專業司法社工。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18家法院在141件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中開展社會觀護工作,審結的120件案件調撤率達53.1%。

退休後的餘海燕,開始以社會觀護員的特殊身份參與法院的庭審。她的職責,是在撫養、探望、監護權等家事案件中,對涉訴未成年人的背景進行調查,對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情況及時幹預,同時參與案件調解,回訪考察生效裁判文書執行,以協助法院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發揮家事審判在修復家庭關係、治癒情感、為未成年人提供妥善監護方面的職能作用。

「在18家法院、141件涉未成年人家事案件中,經當事人同意,法院第一時間與社工組織對接,由社工組織指派符合條件的司法社工與志願者,組成觀護小組協同開展工作。」北京高院副院長藍向東介紹,每起案件中,均由一名司法社工與一名志願者組成觀護小組,協同開展工作。司法社工主要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通過個案訪談、家庭走訪等方式,全面調查未成年人成長經歷、個人意願以及監護人監護能力等,為法院裁判提供參考;志願者通過發揮法學、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的專業優勢和豐富閱歷,協助社工與當事人建立情感聯繫,幫助當事人釋放負面情緒,修復情感創傷,與法官、社工、當事人形成「四方調解」合力,「在已審結的120件案件中,判決56件、調解36件、撤訴28件,調撤率為53.1%」。

在法庭調查時,觀護員作為第三方,會通過聽取未成年人、監護人及重要家庭成員意見,走訪社區、學校等方式,全面調查案件背景情況,並對監護人撫養條件進行客觀評估,為法院裁判提供了重要參考。在一起撤銷監護人資格案中,觀護員走訪村委會,與監護人、重要關係人訪談,全面了解被監護人性格特點、個人意願及父母撫養能力等情況,並對相關監護風險等級進行評估,認為被監護人父母的監護能力為高危,亟需解決被監護人撫養和教育問題。最終,法院將上述意見作為重要參考,結合案件情況,判決撤銷被監護人父母的監護權,指定祖父母為監護人。

此外,在延伸觀護中,觀護員還會跟蹤了解未成年人生活學習情況,對存在偏差行為的,及時做好違法犯罪預防工作,已成功幫助多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園。對存在溺愛、冷漠、暴力等不當教養行為的監護人,管護員會給予家庭教育建議,以改善親子關係,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

「在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也發現社會觀護還存在立法不夠完善、後續經費保障不足、配套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藍向東說,目前有關社會觀護的規範性文件效力層級不高,對社會觀護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確規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事人對該項工作的認知度、接納度。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北京青少年社會工作研究院執行院長席小華建議,應設立多部門協作的制度保障,進一步推進家事審判制度改革創新,提升社會工作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並構建多元社會支持體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袁慧認為,未來涉未家事觀護最主要的是實現規範化、制度化和普遍化,推動各級法院把社會觀護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來開展,有效維護涉訴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四川瀘州龍馬潭:「龍情」行動觀護未成年人成長
    該行動既包括了對涉罪未成年人的觀護幫教,也涵蓋了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司法救助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工作。創建觀護基地近年來,龍馬潭區檢察院積極探索對涉罪未成年人的矯正工作。但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對非在校生的社區矯正有時監管不力,流於形式。這部分未成年人亟待有固定的場所和專業的人員對其進行幫教。
  • 湟中區上新庄司法所開展青少年權益保護法治講座
    為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法治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自我保護意識,全面提高轄區內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引導其健康成長,10月26日,上新庄司法所聯合籤約法律顧問李律師在上新莊小學開展青少年權益保護法治講座。講座中,李律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明白的法律常識,以及需要養成的良好的生活習慣等方面內容,並結合案例,講解了青少年的每個階段會遇到的法律問題,讓青少年認識到法治的重要性,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蓬溪:70名中學生參加旁聽毒品庭審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周昶名 遂寧報導)為進一步做好禁毒普法宣傳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觀念,珍惜生命,遠離毒品,11月27日上午,四川省蓬溪縣人民法院組織蓬溪實驗中學、蓬溪縣中職校70餘名學生代表走進蓬溪縣人民法院審判庭,參加了旁聽毒品案件庭審。
  • 上海近5000名青少年社工照亮「隱秘的角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上海究竟有多少名青少年事務社工?他們究竟在做些什麼事?日前,在第五屆上海青少年社工節上,社工們正在做的事兒被拿到了檯面上對外發布。社工節由上海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團市委、市民政局、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等主辦。據悉,截至2020年10月底,上海共有青少年社工機構85家,青少年社工人數近5000人,已建立起一批具有青少年社會工作崗位培訓功能的機構和青少年社會工作重點實訓基地。未來,上海將在青少年社會工作標準化示範方面進行更多探索和創新。
  • 觀護「失足」 維權「弱勢」208家維權崗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
    未滿18歲的失足少年帥帥剛從拘留所出來,就被北侖區志願者協會的幾名觀護員接到其表弟家暫住,隨後又幫助他到某大型製衣廠做操作工,有了穩定收入,生活也正常了。這是北侖不良青少年社會觀護項目中的一個成功案例。
  • 知產法院與知產保護中心聯合舉辦「智慧財產權行政和司法協同保護」座談會
    2020年8月14日上午,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審判第二庭與北京市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聯合舉辦了>「智慧財產權行政和司法協同保護」主題座談會,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宋魚水,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新勝出席座談會。
  • 鯉城法院織密海絲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網
    這是鯉城法院貫徹落實福建高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的十項措施》和泉州中院《關於為泉州文化遺產保護提供精準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的一項重大舉措。海絲法庭的成立,使鯉城法院得以更有效集中審判力量,培養一支精通文物保護法律政策的專業審判隊伍,為加強全市文物資源保護利用及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 鄭州市經八路街道司法所:助力平安成長 撐起法治綠蔭
    大河網訊 為強化在校師生法治宣傳教育,切實維護未成年的合法權益,培養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11月4日,鄭州市金水區經八路街道司法所聯合河南綠城律師事務所走進鄭州經緯中學,為同學們舉辦了一場法律知識課堂,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從源頭上預防未成年違法犯罪,正確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增強法治校園建設的實效性。
  • 湟中區上新庄司法所開展青少年法治講座
    學法知法以法育人 用法守法依法維權上新庄司法所開展青少年法治講座為進一步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幫助青少年提高安全防範能力,2020年12月24日,上新庄司法所聯合鎮林業管護隊、多巴鎮中心法律服務所王律師在上新莊初級中學開展了以
  • 整版|向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高地邁進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主體日益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事先保護和戰略布局,通過專利和商標授權確權佔據優勢競爭地位。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專屬管轄智慧財產權授權確權行政一審案件是對全國範圍內專利和商標能否註冊或授權以及效力的司法裁決,直接關係到我國智慧財產權授權確權的質量和標準。隨著商標註冊和專利申請數量的增加,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的數量也將保持同比增加態勢。
  • 助力少年蛻變,廣州市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案例大賽收官
    案例大賽旨在提升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的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的氛圍。經過前期的徵集工作,大賽共收到196份案例申報材料,共有50家廣州市從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的服務機構參與。經過專家初評,個案、小組、社區每個組別排名前3名的案例進入決賽。
  • NSDA | 刑事司法系統的辯論焦點?青少年CJS與成年人CJS的區別?
    第一種思考方式是根據actors,也就是刑事司法中涉及到的人。誠然用1位法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加快開庭的進度,減少未成年人在開庭前被拘留(in custody)的時間。但1名法官,很難避免法官個人的偏見。法官常常在正式開庭前,就在聽證會或者其他環節中接觸到inadmissible evidence(不被承認的證據,比如未經過合法程序得到的證據,例如用黑客獲得你的聊天記錄LOL)。
  • 法刊要目:《青少年犯罪問題》2020年第1期要目
    關鍵詞:少年司法功能;少年司法社會支持體系;社會工作者 6.「全民觸網」時代兒童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路徑作者:張旭;朱笑延(吉林大學) 內容提要:「全面觸網」時代兒童個人信息面臨的主要安全風險是信息洩露、信息交易和信息濫用。
  • 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首都藝術青年成長成才 2020北京...
    12月8日下午,在通惠河畔文創園的辦公大廳裡展覽著五十多幅來自北京市青少年的美術作品,作品主題圍繞時代特色展開,涵蓋了抗擊疫情、助力冬奧、脫貧攻堅等系列。據悉,這是以「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首都藝術青年成長成才」為主題的2020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巡展啟動儀式現場,活動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主辦,北京青少年服務中心、北京青年宮、北京青年藝術發展促進會承辦,中國國家畫院青年藝術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 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在北京三中院召開
    「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11月5日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舉辦,活動圍繞北京冬奧會特許商品消費者權益保護進行主題發言及深度對話,助力北京冬奧會特許經營計劃順利實施,保障北京冬奧會及冬帕運會成功舉辦。
  • 用悠久國學助力新媒體時代的青少年
    用悠久國學助力新媒體時代的青少年  孔子學堂讀書會舉辦「新媒體與國學傳播」論壇比如有人用孔子之名去搞孔子和平獎的評選,這不是傳播傳統文化。文化在這種變態的傳播中,被貶值了、汙名化了。「孔子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誌,你有資格使用孔子的標誌,做幾個人的私活嗎?」 鮑鵬山質疑道。  鮑鵬山說:「我們要對傳統文化心存敬畏。
  • 以司法力量助力區域發展
    人民法院要在發揮作用中找準角色定位,主動作為、靠前服務,進一步發揮好司法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司法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改革創新,加強機制探索,不斷提升司法服務保障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水平。
  • 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的發展路徑與前景展望
    例如,以少年司法的程序為依據,可以分為傳統司法體系內服務和超司法體系服務,或狹義司法服務和廣義司法服務。狹義的司法服務包括偵查、檢察、審判、監所服務,廣義的司法服務包括犯罪預防和社會觀護、社區矯正服務、調解(刑事調解、家庭調解、社區調解)等服務。我國少年司法社會工作還處於探索發展階段。近年來,隨著國家重視程度的提高和司法制度的不斷完善,少年司法社會工作也漸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