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宇的存在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廟宇所供奉的佛像不同,所蘊涵的歷史意義也不同。所以大多是寺廟香火年復一年,有許多祈福者把自己的心願寄托在此,在國內有許多著名的寺院,那麼今天要提到的就是一座非常低調的寺廟,位於內蒙古,不僅非常有靈氣,而且自古就對佛教文化的傳播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就是位於內蒙古的五當召。
五當召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其中「五當」以柳樹為代表,「五當」則以寺院為代表,這裡自然資源豐富,山水宜人,五當是格魯派的佛教寺院,其前身是羅布桑加拉措,是他主持修建的雛形寺院,五當是乾隆皇帝親筆賜給廣覺寺的,並隨著歷代的發展不斷修繕和擴建。
歷史上因五當召而流傳甚廣的名人軼事和神秘傳說,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乳化白蓮」,傳說古代有一位僧人來到內蒙,途中發現有一個人提著一壺牛奶,可惜被旁邊的牛撞到,灑了一地,牛奶灑及之處都生出一朵朵絢麗的白蓮,再加上蓮花在佛教中象徵吉祥,便認為這是風水寶地,於是將寺廟建起。
「五當」之所以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它不僅是供人們燒香拜佛的禮佛之所,也是佛教文化中最具文化底蘊的寺院,是寺院中的高等學府,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地位,更為佛教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再加上「五當」在此充分融合了天文、地理等學科與佛學,因此有許多僧人來此學習。
五當召被稱為「大山深處的小布達拉宮」,主要得益於其建築風格,寺院周圍並未建石牆,因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還是傳統文化中的「迦藍七堂」的建築風格,該建築大多以淺白色為主色調,再加上多種雕刻技法相配,仿佛置身於一座充滿藝術文化的殿堂,其中大殿約有2000多個,而大殿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格魯派殿宇,也是我國珍貴文物。
五噹噹召的建築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蘇古沁獨宮,武當山內規模最大的殿堂,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還是當地最大的佛像,整座建築都由八十一根石柱支撐,每一根石柱上都包著幾條彩線,是一個罕見的「六噹噹當殿三府」組合,充滿了地方文化色彩,畫上了一些龍紋,這裡還是舉辦重大法會活動的地方。
內蒙古多年來的大草原給許多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五當召無疑是這片草原上最珍貴的珍品,再加上充滿地域風情的西藏風格的建築風格,讓很多人流連忘返,而且,五當召還帶著濃鬱的民族風味和小吃,你怎麼看呢?能不能到這兒來看看?請您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