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賣鴨血粉絲湯的攤子星羅棋布,從路邊的小吃攤,到成規模的連鎖店。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吃過南京的鴨血粉絲就等於沒來過南京 精明的攤主預先將鴨血煮熟,切成小塊放在鍋中,見有遊客來,便撈出鴨血裝在白瓷碗裡,然後澆上一勺滾燙的鮮湯,滴上數滴香油,撒上一撮蝦米和鴨肝鴨腸衣等,再點上一撮香菜。愛吃辣的客人,還可以再加上些辣椒油或胡椒,又香、又辣、可口的味
外脆裡嫩、餡足汁多、鹹中帶甜是南京牛肉鍋貼的最大特色。因為汁多,老主顧都把吃湯包的用到了這鍋貼上。第一口咬大了汁會漏;咬猛了汁會噴;咬太小又不過癮。 一說鍋貼,老南京都會脫口而出「七家灣」!上百年的經營,七家灣地區的幾十家清真店老闆已經將這個普通地名打造成了清真食品共有的大品牌。由於區劃調整和拆遷,不少老字號的清真飲食店陸續搬離了原址,在其他地方「另起爐灶」
要問到南京最值得吃的是什麼,十個南京人中十個會告訴你是鹽水鴨,而一講到南京菜,就必講鴨,生活在山清水秀裡的南京鴨子宰殺過以後,重量一般控制在三斤八兩到四斤重,並且要求沒有破損,沒有瘀血,沒有斑癤。之後製作步驟要求也很高,把熱鹽填入鴨腹並用熱鹽擦遍鴨身。除了鹽水鴨之外,還有板鴨、金陵叉烤鴨、黃燜鴨、燒鴨、醬鴨、香酥鴨、茄汁鴨、松子鴨卷、八寶珍珠鴨等
赤豆元宵雖然哪裡都有,但是南京土著卻對這碗平常的赤豆元宵格外有感情,最有名的莫過於蓮湖糕團店,這家店雖然名字叫糕團店,但最受歡迎的卻是這蓮子赤豆元宵,濃濃稠稠的一大碗,用紅豆沙煮小元宵和蓮子,再用藕粉勾芡,用「軟糯香甜」形容真是當之無愧!所有進店的人,幾乎都會先來碗赤豆元宵,然後再點些湯麵,或者鍋貼糕團
桂花糖芋苗是南京一道出名的甜點,和"桂花蜜汁藕、梅花糕、赤豆酒釀小圓子」一同被譽為金陵南京四大最有人情味街頭小食。口感潤滑爽口、香甜酥軟,湯汁呈醬紅色鮮亮誘人,散發著濃鬱的桂花香,吃後唇齒留香。舊時的老南京城中,小販挑擔走街穿巷叫賣於街頭巷尾,到叫賣聲,大人們便會拿個碗或小鋁鍋,小孩子跟著大人後面,小販嫻熟地接鍋、掀蓋、取勺、下舀、入鍋、接錢、找零,一絲不亂
在南京,除了秦淮八絕之外,還有更好吃的——雞汁湯包。一籠一般有6-8個湯包,揭開蒸籠,你會發現湯包皮閃著亮光,晶瑩剔透,特別小巧可愛。湯包與一般包子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多,吃時先在盤子裡倒一些醋,然後輕輕地夾起包子,慢慢地提到嘴邊,等包子冷卻後再咬一個小口子,把裡面的湯汁全部吸完。
燒餅常人視燒餅為大路貨,而南京的鴨油酥燒餅卻不同凡響。這種用鴨油和制的酥燒餅,其選料、製作、火功、質量均很講究,燒餅層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餘味久存。雖然每天上午應市不少,但購者仍需排隊才能買到。是南京夫子廟的傳統名點。
皮肚面是南京獨有的面,湯料充盈,酷似於大雜燴,十幾樣東西,皮肚、豬肝、香腸、肉絲、西紅柿、雞蛋、青菜、木耳……一鍋燴。
梅花糕源於蘇州,歷史悠久。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行經蘇州時(微服私訪),在集市偶然見到該糕點,色澤誘人,狀如梅花,煞是誘人,當即品嘗,入口感覺甜爾不膩,噴香鬆軟,回味無窮,絕口稱讚,乾隆皇帝一時興起,賜名「梅花糕「。經乾隆皇帝金口賜名後梅花糕紅極一時,「梅花糕「的名字也沿用到今。此糕呈金黃色,形如梅花,鬆軟可口,老少皆宜,造型逼真,鮮甜爽口,乃小吃中之佳品。
豆腐澇也叫豆腐腦、豆腐花,南京話又稱「都不老」。 這道小吃全國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澇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樣,除了一樣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澇講究一個佐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餘種佐料,不光是顏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濃、香、鮮、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