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步車最早起源於西方,是一種輔助新生兒學習走路的代步工具,雖然學步車可以輔助寶寶學習走路,但是對寶寶也有一定的傷害,尤其是過度依賴學步車,可能會導致以下幾種問題:
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
學步車卡在寶寶的兩腿之間,長期使用會讓寶寶養成八字腳走路的習慣,甚至會形成X形腿和O形腿。
養成錯誤的行走姿勢
由於學步車支撐著寶寶的身體,寶寶經常腳尖觸地,等寶寶離開了學步車也很難做到「腳踏實地」,可能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改正錯誤的行走姿勢。
動作協調性差
寶寶長期依賴學步車來來回回,很少爬行,這就不利於孩子的手、眼、足的自主配合動作,因而導致動作協調性差,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身體的速度和力度,走路不平穩,離開學步車後反而容易摔跤。
可見,讓寶寶頻繁地使用學步車,家長確實能輕鬆幾個月,但是因學步車導致的問題卻要糾正孩子好幾年,所以,寶寶在學會走路前應該避免使用學步車,實在要使用也要注意時長,比如說,家長帶孩子累得直不起腰了,這個時候,可以把寶寶放在學步車裡玩個十幾分鐘。
有人說我一個人帶娃很累怎麼辦呢?寶寶想學走路想到處去探索,我沒有足夠的精力怎麼辦?還有,已經使用了學步車導致寶寶協調性差怎麼挽救呢?
其實解決這些問題有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引導寶寶多爬行。
寶寶多爬有很多好處,可以促進大腦發育、促進骨骼的靈活性、促進感統發育,幫助寶寶學會走路。爬行對於寶寶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促進感統發育。
對於人類來說,所學到的一切運動上的技巧都是憑藉感統來實現的,而感統的培養是從爬行開始的。學習爬行的階段能夠促進內耳前庭的發育,開發寶寶多器官習作能力。爬行期間,能夠感知信號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加強其手、腳、眼等各個身體器官的協調性。
當寶寶六七個月大,已經能夠獨立坐穩了,就代表寶寶開始為爬行做準備了,當寶寶已經有了想爬行的願望,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準備一張大一點的爬行墊,有條件可以買一些安全護欄,或者把四周的危險物品全部清理掉,然後在上面丟一些寶寶感興趣的玩具,讓寶寶爬行去撿,家長做好陪護工作。
剛剛學會爬行的寶寶可能就想站起來學走,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寶寶多爬,必要時可以和寶寶一起爬行,千萬不要為了比較,認為誰家的孩子已經會走了,我家的怎麼還在爬,一般寶寶最晚會在一歲半左右會學路都是正常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錯過寶寶的黃金爬行時期。
如果寶寶已經通過學步車學會走路了,但是動作協調性比較差,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一些道具,跟寶寶玩一些爬行遊戲。比如說過山洞、過隧道、爬樓梯。
最簡單的操作就是家長趴著地方,讓寶寶從身下爬過,或者可以藉助一根矮一點的杆子,讓寶寶從下面爬來爬去。
如果上一個遊戲已經不能吸引寶寶,那麼我們可以動手給寶寶製作一些趣味隧道,這些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買,也可以自己用紙箱子做,長長的隧道,裡面充滿了各種趣味,相信小孩子一定會樂此不疲地在裡面爬來爬去的。
總之,我們要引導寶寶多爬,同時也要明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不可過於心急,保證寶寶不太疲勞,玩得開心也同樣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