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百上千條像蜈蚣一樣的蟲子爬上馬路,太嚇人了,看得人頭皮直發麻。」昨(18)日一大早,家住經開區的鄧先生外出辦事,在路過塘汛鎮公租房旁一條暫未命名的街道時,發現路邊上、牆角下有大量黑色的蟲子在蠕動,路面上更是布滿了被汽車碾壓後留下的蟲子屍體。
據專家介紹,這種黑色的蟲子俗稱「千足蟲」,出現如此大規模集體「壓馬路」的情況,可能和最近氣溫變化有關。
現場:
黑蟲成群上路外形酷似蜈蚣
上午10時許,記者驅車來到鄧先生所說的那條街道。剛剛打開車門,就看見地面上有三條黑色的蟲子正在蠕動,下車後仔細查看,發現長達一公裡的馬路上,隨處可見這些蟲子,它們有的排成一列順著路沿前進,有的爬在隔離帶的牆面上,有的在馬路中間爬動。這些蟲子外形看上去黑乎乎毛茸茸的,像小蜈蚣一樣。而在馬路中央,有大量被車輛碾死的蟲子,散發出一種難聞的氣味。
「太多了,就是最近兩天出來的,而且只有這條路上有,其他地方沒有發現。」附近居民李先生告訴記者,由於突然出現這麼多的蟲子,周圍的居民們都很擔心,一些老人和小孩都不敢從這條路上經過。
專家:
俗稱「千足蟲」 對人無直接傷害
記者仔細觀察後發現,這種蟲子爬行速度較快,最小的有一釐米長,最長的大約有三釐米,呈黑褐色,身體底部呈黃色,長有很多略顯黃色的腳。頭部有兩個黑色的觸角,呈倒八字形。
附近一位環衛工人告訴記者,去年這條馬路上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而且蟲子的數量更多。而當記者追問是否知道這是什麼蟲時,環衛工人表示,應該不是蜈蚣,而是千足蟲。
為了弄清這種黑蟲究竟為何種生物,記者諮詢了市城市綠化中心植保專家覃模昌。覃模昌認真觀察圖片後表示,這種黑色的蟲子並不是蜈蚣,而是馬陸,也稱「千足蟲」。馬陸觸角長、行動敏捷,最大的特點是每一體節有兩對腳,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種蟲本身不會直接對作物和人產生危害,所以市民不必過於擔心。」
分析:
大量出現或與近期氣溫有關
採訪過程中,很多路過的行人紛紛表示,大家最擔心的是為何會突然出現這麼多蟲子?
對此,覃模昌分析說,突然出現如此大量的馬陸聚集,可能和最近氣溫變化有關。據介紹,昆蟲的繁殖有積溫期,而當外界環境達到適宜溫度時,繁殖就會加快,當蟲子密度集聚到一定數量,就可能會出現突然爆發的情況。「由於外形的原因,這種蟲看上去有些瘮人,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它們可能會慢慢死去,但生命周期內還是會繼續繁殖。」覃模昌說。
覃模昌表示,馬陸在平時並不常見,雖然其主要是在地上爬,不上樹,但還是會影響環境美觀,所以建議園林部門採取措施防治。而防治辦法也很簡單,將一般的殺蟲劑如敵敵畏等按照1:1000倍的比例兌水噴殺即可奏效。
◎新聞連結
多地均發生過類似情況
馬陸,俗稱「千足蟲」,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層、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不會蜇人,但在身體兩側有臭腺,分泌的化學物質氣味難聞,接觸後會使皮膚輕微變黃,而且人類誤食馬陸會導致口唇過敏性水腫等。資料顯示,馬陸還是一種中藥材,只是由於使用量小,目前極少有部門收購。
而記者通過網上查詢了解到,在成都、重慶、彭州等地,都曾出現過馬陸集中爆發的情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因為這種蟲子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並且有群居的習慣,若在家中發現馬陸,應注重環境衛生,及時清除室內外碎石、垃圾等,並保持室內乾燥。(楊瑤 鄧勇 賴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