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女性化的四個對策

2020-12-20 上海奧數網

    網友問:我兒子今年10歲了,一點男子孩子樣也沒有,比女孩子還文靜,讓他跟生人說句話都要扭捏半天,他媽媽還說這樣好,聽話省心,可是我總覺得男孩子這樣不好,請問他這樣正常嗎?我應該怎麼訓練他,我想讓兒子有點男孩樣,哪怕淘點都行。


    孫雲曉答: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並且認為您的觀點是有些道理的。但是,這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採取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兒童教育也需要對症下藥才會有效果。因此,需要分析清楚您兒子「一點男子孩子樣也沒有,比女孩子還文靜」的原因。一般來說,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有三個,如遺傳、環境和教育。如果父母都很文靜,孩子也會比較文靜,這就是遺傳的作用。再看環境,如果孩子主要由母親或女性照料和陪伴,而父親很少與孩子交流,那麼,男孩像女孩就不奇怪了,人是環境的產物嘛。然後就是教育的作用,這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如果讓孩子跟生人說句話都要扭捏半天,他媽媽還說這樣好,聽話省心,這就是一種教育和導向。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男孩的成長特別需要父親的關心和支持。父教缺失對男孩最常見的影響就是「父愛缺乏綜合症」,患有此症的男孩主要特點有:過分怕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少言寡語、不愛集體、厭惡交友、急躁衝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嚴重的還可能上學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喜歡使用暴力。


    德、日兩國的兒童心理疾病治療專家聯合對兩國的3000多名少年兒童進行了一項專題調查,結果發現:缺乏父愛的年齡越小,越容易患上「父愛缺乏綜合症」。而且此症對於男孩的影響更嚴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齡女童高1倍。


    對於父教缺失與男孩犯罪之間的關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這樣解釋: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缺乏對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樣做男人的機會。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沒有父親的指導和帶領,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父親不在到底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羅伊斯.斯託爾茨曾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是嬰兒的兒童進行了研究,當時他們的父親離家作戰。她發現,當孩子4—8歲時,他們與同齡夥伴的關係都較差。關於挪威海員的兒子的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因為挪威水手常常要離家好幾個月,父親經常不在家的男孩不大合群。原因可能是在父教缺失的環境裡,男孩較少有機會習得其他男孩的父子文化。例如,他們往往比較羞澀、膽怯,不願意玩劇烈的遊戲----這些特徵使得他們無法與同伴合群。


    那麼,對於一個男孩氣質不足的孩子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如下:


    一、父母共同引導孩子完成性別角色認同,即引導孩子喜歡自己的性別,模仿同性別的傑出人物,包括對父親或母親榜樣作用的學習。之所以強調父母共同,是因為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的觀念和做法是否一致,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父母一致,則孩子是非分明;父母矛盾,則孩子是非混亂。所以,父母非常需要經常溝通,儘量達成一致或求同存異,因為對於孩子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來說,父母父母的觀念和做法一致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


    二、加強父親的教育。哈佛大學的教授羅斯.派克認為,青少年時期的主要目標是在兩個方面達成統一:一方面是親密性、融合性和聯結性,另一方面是分離性和個體性。女人關注的聯結和親密,而男人關注的則是分離和分化。因此,父母可能互補,為青少年既提供榜樣又提供關係。一些專家在以色列和墨西哥的研究表明,父親比母親更能鼓勵孩子的堅持性和獨立性,父親與孩子的關係更像「同伴關係」,更可能促進平等的交流。父親對男孩的影響是極為關鍵的,對於女孩的智力成就也具有影響,甚至可以改變其智力前景。


    三、男孩教育從體育開始,要鼓勵和帶領孩子在體育運動中強健體魄。在孩子養成運動習慣方面,父親是毫無疑問的第一責任人。體育對於男孩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培養頑強拼搏的氣質,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釋放巨大而難以控制的能量等等。


    四、鼓勵和支持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養成開闊的胸懷和高度的責任感。


    可以相信,只要做到以上4點,男孩子一定會像男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陽光男孩哪裡去了?男孩女性化,小學生跳驚鴻舞
    男孩跳的這個舞,叫驚鴻舞,驚鴻舞是唐代宮廷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寵妃梅妃的成名舞蹈。《甄嬛傳》中,甄嬛跳這一出舞取悅皇上。網友們對小男孩的稱讚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個,舞姿優美到位,妖嬈多姿;第二個方面表情管理滿分,像極了甄嬛;第三,氣質這塊更是拿捏得死死的。
  • 男孩女性化,捕風捉影;增加男教師,無的放矢!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斯澤夫在北京受訪時表示,當前社會存在部分男性「女性化」的問題。他表示,不少孩子都是由女性親屬帶大,幼兒園中的教師也大多為女性,這可能導致男性「女性化」的問題。
  • 防止中國男孩女性化?網友熱議:別再逼男孩陽剛了!
    提案中將這種現象稱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 ,並認為,如果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而教育部在復函中回復道:將從加強體育教師配備、加強學校體育制度頂層設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和加大相關問題的研究四個方面進行改變。
  • 別給孩子買這種文具,可致女孩性早熟,男孩「女性化」…
    馬上開學了,不少家長忙著給孩子買包書膜、包書套,不過,買的時候要多留個心眼,包書皮裡竟然有致癌性和塑化劑!長期接觸,會影響男孩睪丸生長和發育,致使男孩「女性化」;導致女孩性早熟等。下周就要開學了,這兩天,很多家長們正為孩子採購各種文具。
  • 劣質文具可導致女孩性早熟 男孩女性化
    其中,鄰苯二甲酸酯被研究證實發揮著類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可致男孩「女性化」和女孩「性早熟」。  文具質量監管存在空白  本次監測中,承檢單位模擬消費者,在網絡電商、實體店面、生產企業共購買了筆(39批次)、橡皮(31批次)、修正液(30批次)三類文具。
  • 防止男孩女性化,培養「陽剛之氣」?網友熱議:別再逼他們了!
    前幾天,教育部針對一個名為《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給予了復函。這份提案寫道:「我國的青少年男孩子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提案中將這種現象稱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 ,並認為,如果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為防過度女性化 逾60名馬來男孩被送入「男子漢訓練營」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1日報導,為防止一些穆斯林男學生過分女性化,馬來西亞教育部門日前將超過60名13歲到17歲的男學生送入一個名叫「男子漢訓練營」的培訓基地進行「改造」,以幫助這些男孩重拾「陽剛之氣」。馬來西亞教育部門一名官員稱,他們希望通過一些課程來鼓勵這些有女性化傾向的男孩變成男子漢,避免其陷入同性戀。
  • 男孩著裝女性化:中世紀歐洲兒童的著裝為何大有特點?
    年齡更小的男孩或女孩,還會戴上下巴有扣帶的童帽。這種打扮屬於13世紀男子的打扮,用於在勞動時固定他們的髮式。 男孩與成年男性的服裝區別最為明顯。男孩的服裝總是傾向於女性化。5歲之後的男孩會脫掉類似教士長袍的長裙,但此時的他們還不能穿上如成年男性一般的衣服,他們的上半身或許還保留著男性服裝的特點,但成人會將帶花邊的衣領戴在男孩的脖子上。這種花邊的衣領是那個時代女性著裝的特點。甚至一些小男孩下半身還會穿著跟他的姐妹相似的長裙或短裙。法王路易十三就曾因為他的姐姐穿了與他相似的衣服,出於嫉妒將她趕走了。
  •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引熱議,何為「陽剛之氣」?
    復函中,教育部提出,將在加強體育教師配備、加強學校體育制度頂層設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和加大相關問題的研究四個方面進行改變,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的培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現象確實存在,「正常情況下,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 何為「陽剛之氣」 斯澤夫在提案中認為,中國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成因很複雜,可能是獨生子女政策下「嬌生慣養」的伴生現象。
  • 男性「 女性化」怎麼不行了?
    最近,教育部給《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的復函提到將加強體育教師配備和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的培養。起因是去年5月份,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在《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中稱: 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中國青少年的「女性化」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 你的孩子正在女性化
    一位小學老師說道:「為什麼男孩現在越來越不像男孩?越來越娘娘腔?他們不敢說什麼,也不敢做什麼,他們的獨立性很差,他們經常向老師抱怨女孩子虐待他們。」在10年20年前,這種現象很少見,但是近些年來這種現象越發明顯。這種現象確實反映了當今社會非常嚴重的問題:現在,男孩普遍缺乏男性氣質,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傾向。
  • 男孩變得越來越女性化,究竟是誰的問題?看看專家怎麼說
    就拿有的男孩兒女性化這個問題來說,其實是和家長的很多行為有關係的。那麼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會影響到男孩子的成長,而面對這個問題,家長朋友們又應該如何去解決呢?當孩子們長到三歲之後,家長就應該逐漸的給孩子樹立一些性別意識了。因為寶寶在這個階段,會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認知。
  • 上海八中擬建「男子中學」 解決男孩女性化問題
    上海市第八中學校長盧起升表示,「男子中學」旨在應對「男孩危機」,以解決學校「陰盛陽衰」、「男孩女性化」等問題。  據悉,一旦獲批,市八男中將在上海黃浦區政府的支持和華東師範大學專家團隊的幫助下,全程「透明」實踐的進展情況。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局和華東師範大學均贊同並支持上海設立「男子中學」,認為其氛圍有利於男生成長成才,充分發揮「區域—高校」聯動發展的創新機制。
  • 【每日一詞】熱議話題「青少年女性化」用英文怎麼說?
    近日,「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相關詞條衝上微博熱搜,引起熱議。該話題的起因首先是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1月28日,教育部函復該提案,並表示將從加強體育教師配備等方面研究解決問題。
  • 金科院趙丹丹: 試論「男生女性化」
    這樣,男孩容易養成溫順、膽小、退縮、依賴等女性化性格,膽怯、懦弱,缺乏冒險精神和探索意識,幾乎已成為當今男生的通病,則與「陽剛之氣」男性化性格背道而馳。2.父親地位和權利的弱勢在傳統社會中,因為以父權為中心的家族制度的存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起到了一個示範權威的作用。
  • 「男孩女性化」惹千萬網友爭議:養男孩的最高境界,是做到這4點!
    前不久,網友把#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這個話題「吵」上了微博熱搜!家有男孩,他可以堅強也可以柔軟 前不久有個新聞,在浙江金華火車站,一名小男孩獨自一人在車站大廳裡哭泣不止。BBC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短片叫《性別差異:男孩的玩具還是女孩的玩具》。玩具槍、汽車,確實會讓男孩看起來更有「男子氣概」。但男孩在玩娃娃的過程中,也是在照顧娃娃、管理情緒。這樣的行為,也會讓男孩變得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懂得如何表達愛和需求。男孩通常不會像女孩一樣,擅長用身體語言獲得大人第一時間的關注。
  • 軍醫提醒:男性乳房女性化的預防和治療
    您了解有多少男性乳房已經女性化了嗎?    男性乳房肥大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常見病。有文獻報導,青春期男性乳房肥大發病率高達67%,50歲以上的男性發病率也高達57%。記得有一位老教授感慨道:近兩年看到的男性乳房女性化比我前五十年見到的總和還要多!    前幾天,筆者收到一封來自南非塞內加爾的明信片,來自一位靦腆的黑人青年,25歲,在中國讀書兩年。
  • 義大利的「奇葩」法律:名字不夠女性化,那就接受改名吧!
    如果你給男孩取名像女孩,而女孩取名男孩,在中國可能也就讓人「呵呵」了。但如果是在義大利,對不起,你違法了。去年就有一對義大利夫婦給他位的的小女兒取名為布魯。卻被法院責令重新起名,如果不接受,那麼這個小女孩的起名權將被剝奪。
  • 塑料書皮存在有毒物質,專業人員:導致男孩女性化
    這種塑化劑會通過呼吸道以及人體的接觸會直接進入到人的體內,進而影響人體的生殖系統,最明顯的情況就是男孩女性化以及兒童性早熟的情況。「一般就是小學生買成套的比較多」商店老闆說,並且聲稱這種書皮是沒有味道,採用的是環保材料,對學生的健康不會有影響。
  • 男生變得越來越「女性化」?斯澤夫:建議幼兒園小學增加男老師
    文/小何論教育標題:男生變得越來越「女性化」?近期,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斯澤夫在北京受訪時談及部分男性存在女性化問題,他呼籲幼兒園、小學的教師群體應儘量增加一些男性教師,但這樣的方法真的可行嗎?近些年,「男生女性化」的問題一直是熱議話題,有不少人都表示無法接受,在他們看來男人就應該要充滿陽剛之氣,娘裡娘氣的男人讓人感到很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