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問:我兒子今年10歲了,一點男子孩子樣也沒有,比女孩子還文靜,讓他跟生人說句話都要扭捏半天,他媽媽還說這樣好,聽話省心,可是我總覺得男孩子這樣不好,請問他這樣正常嗎?我應該怎麼訓練他,我想讓兒子有點男孩樣,哪怕淘點都行。
孫雲曉答: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並且認為您的觀點是有些道理的。但是,這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採取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兒童教育也需要對症下藥才會有效果。因此,需要分析清楚您兒子「一點男子孩子樣也沒有,比女孩子還文靜」的原因。一般來說,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有三個,如遺傳、環境和教育。如果父母都很文靜,孩子也會比較文靜,這就是遺傳的作用。再看環境,如果孩子主要由母親或女性照料和陪伴,而父親很少與孩子交流,那麼,男孩像女孩就不奇怪了,人是環境的產物嘛。然後就是教育的作用,這是更為重要的因素。如果讓孩子跟生人說句話都要扭捏半天,他媽媽還說這樣好,聽話省心,這就是一種教育和導向。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男孩的成長特別需要父親的關心和支持。父教缺失對男孩最常見的影響就是「父愛缺乏綜合症」,患有此症的男孩主要特點有:過分怕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少言寡語、不愛集體、厭惡交友、急躁衝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嚴重的還可能上學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喜歡使用暴力。
德、日兩國的兒童心理疾病治療專家聯合對兩國的3000多名少年兒童進行了一項專題調查,結果發現:缺乏父愛的年齡越小,越容易患上「父愛缺乏綜合症」。而且此症對於男孩的影響更嚴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齡女童高1倍。
對於父教缺失與男孩犯罪之間的關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波拉克這樣解釋: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缺乏對孩子的紀律教育和監督,缺乏教育孩子怎樣做男人的機會。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沒有父親的指導和帶領,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父親不在到底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羅伊斯.斯託爾茨曾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是嬰兒的兒童進行了研究,當時他們的父親離家作戰。她發現,當孩子4—8歲時,他們與同齡夥伴的關係都較差。關於挪威海員的兒子的研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因為挪威水手常常要離家好幾個月,父親經常不在家的男孩不大合群。原因可能是在父教缺失的環境裡,男孩較少有機會習得其他男孩的父子文化。例如,他們往往比較羞澀、膽怯,不願意玩劇烈的遊戲----這些特徵使得他們無法與同伴合群。
那麼,對於一個男孩氣質不足的孩子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如下:
一、父母共同引導孩子完成性別角色認同,即引導孩子喜歡自己的性別,模仿同性別的傑出人物,包括對父親或母親榜樣作用的學習。之所以強調父母共同,是因為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的觀念和做法是否一致,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父母一致,則孩子是非分明;父母矛盾,則孩子是非混亂。所以,父母非常需要經常溝通,儘量達成一致或求同存異,因為對於孩子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來說,父母父母的觀念和做法一致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
二、加強父親的教育。哈佛大學的教授羅斯.派克認為,青少年時期的主要目標是在兩個方面達成統一:一方面是親密性、融合性和聯結性,另一方面是分離性和個體性。女人關注的聯結和親密,而男人關注的則是分離和分化。因此,父母可能互補,為青少年既提供榜樣又提供關係。一些專家在以色列和墨西哥的研究表明,父親比母親更能鼓勵孩子的堅持性和獨立性,父親與孩子的關係更像「同伴關係」,更可能促進平等的交流。父親對男孩的影響是極為關鍵的,對於女孩的智力成就也具有影響,甚至可以改變其智力前景。
三、男孩教育從體育開始,要鼓勵和帶領孩子在體育運動中強健體魄。在孩子養成運動習慣方面,父親是毫無疑問的第一責任人。體育對於男孩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培養頑強拼搏的氣質,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釋放巨大而難以控制的能量等等。
四、鼓勵和支持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養成開闊的胸懷和高度的責任感。
可以相信,只要做到以上4點,男孩子一定會像男孩子一樣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