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其實也跟女孩一樣,有敏感的情緒感應。
有時候糙點沒關係,但有時候也需要花很多心思去關注他。
當我們不逼他一定要堅強,他反而能更快地茁壯起來。
雖然,老觀點覺得男孩要「粗養」,但「粗養」也是很講究方法的。
——凱叔
前不久,網友把#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這個話題「吵」上了微博熱搜!
但,關於男孩「陽剛氣不足」的爭論,其實並不始於現在。
曾經就有一個媽媽在網上提問:
我的兒子最近在玩娃娃。
我總是阻止他,我很擔心男孩子變成這樣真的好嗎?
她們覺得,這一切好像與男孩這個詞所代表的含義相差甚遠。家有男孩,他可以堅強也可以柔軟
前不久有個新聞,在浙江金華火車站,一名小男孩獨自一人在車站大廳裡哭泣不止。
巡邏的民警看見情況有些不對,便上前詢問孩子情況。
原來,這個小男孩由於性格一直比較膽小,不怎麼愛和人交流。他的爸爸想讓他練練膽,於是便將孩子獨自一人 「扔」在了火車站。在我們身邊,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奉行「兇兒子、寵女兒」的教育理念。「什麼你就哭?你一個男孩子,遇到地震有什麼好哭的?!」所以,他們也最容易要求兒子從小就要做到別人眼中「男子漢」的樣子。BBC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短片叫《性別差異:男孩的玩具還是女孩的玩具》。玩具槍、汽車,確實會讓男孩看起來更有「男子氣概」。男孩的擔當與責任,出自於恰當的愛
《都挺好》裡的蘇明成是一個媽寶男,也不太能擔責任。
他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啃老嗎?
因為我媽就我一個兒子在身邊,她就想天天看著我,管著我。
我也不想混成這樣啊!」
隨著母親的離開,生活的悲劇也隨之而來。
在父母的溺愛和一手包辦中長大的男孩,缺少適當的挫折,也缺乏面對複雜生活的能力。
其實,父母的過度嚴格專制,都會讓男孩比較膽小、怕事。
藥家鑫案件曾經鬧得沸沸揚揚。
一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開車撞了人,本不嚴重,可他直接舉刀滅口。
從眾多媒體信息裡,我們可以看到,藥家鑫的父母親非常嚴格。
因為練琴或者學習,他會經常受到打罵。
父母的本意,當然也不是想坑害自己的孩子,是想讓孩子更加優秀。可父母長期以來的苛刻、體罰,卻製造出了一個心理已經開始扭曲的孩子。真到犯了錯誤的時候,更是不知怎麼面對,也不敢面對。太過嚴厲和太過溺愛的家庭,都不可能培養出有擔當、有責任的孩子。真正有教養的男孩,很大部分是因為其家庭給予了充足又有原則的愛。一個14歲男孩在書店偷了一本書,便被扭送進了派出所。
父親趕到後,兒子很害怕,可父親卻並沒罵他,而是對老闆說:「他一定十分喜歡這本書,只是因為沒有帶足錢才這樣做的。「人這一輩子都會犯錯誤。記住它,忘記它。
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心理學對家庭教育的研究發現,真正優秀的男孩,大都出生於權威民主型家庭。
何謂民主,那就是:
既有規範和引導,又有飽滿的愛。
有嚴父的時候,就有慈母,有松有馳。
用「愛」來打底,孩子才會有溫暖且健康的人格底色。
男孩的擔當與責任,來自於父親
精神分析學有一個說法,是說:
一個男孩要成長為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向自己的父親認同。
從對父親的仰視、崇拜、敬畏,到打敗父親、超越父親,是男孩必不可少的成長方式。
在新疆,一個常年不在家的長途車司機,經常利用寒暑假帶著兒子一起出車。
冬天翻越天山時,路滑難行,天空滿是雪花。
路況不好,得下來叫人推車,車壞了,還得趴地上修車。
父親總是告訴孩子:
「你記住,人生就是這樣。
關鍵時候就得咬著牙往前衝,衝上去就能看到霞光萬丈。」
即便這位父親只有小學文化,但是他卻用成熟男人的姿態為兒子樹立榜樣。
後來,男孩考上了重點大學,走向了廣闊的世界。
《獅子王》這部電影很清晰地說明了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影響。
影片中最大的看點,莫過於老獅子王木法沙和獅子王辛巴之間的父子情。
辛巴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父親就告訴他:
「世間的萬物是和諧共存的,我們就要理解這樣的平衡,而且要尊重所有的生命」。
父親給辛巴的愛,不是具體的關懷,而是帶著更大的指導性和期待性。
當辛巴變得貪玩,想要無拘無束地活著時。
他想到了父親的叮囑:
「要記住你是誰,你是我的兒子,也是真正的國王。」
於是,他選擇去戰鬥,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
他知道這是他的責任,也是必須遵守的規則。
從家庭系統來說:
如果父親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敢於冒險等各種個性特徵。
孩子就能在不斷的交往中能相互學習、模仿,習得父親的能量。
小辛巴最後成了不畏困難、勇於擔當的森林之王。
這一切,和父親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有重要關係。
男孩的擔當與責任,來自於母親的適當示弱
在美國,一直都有讓男孩參與集體體育活動的教育方式。因為,橄欖球一般都是對抗而激烈的,帶有競爭性,需要發揮極大的力量和勇氣。德國有教育學家指出,男孩最大的夢想是:自由,友誼和探險。不但可以幫助男孩增強力量,還可以鍛鍊孩子面對競爭和紛爭的能力。有個男生,母親是一位非常強勢的女性,父親在家庭裡並沒有什麼地位。從小到大,他上什麼興趣班、讀什麼學校,都是媽媽來決定。"像你一樣,學文科?看看你自己,現在過得什麼樣子,你想兒子以後像你一樣沒出息嗎?「於是,這個男生性格一直有些「軟」,在學校裡從小就很沉默內向。一個家庭中,假如母親比較富有權威性,兒子就會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因為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對母親的恭順,變得討好且軟弱。男孩的弱,是因為母親太強。
演員海清就提出過自己獨特的育兒方法: 通過適當的示弱來逐漸培養兒子的獨立意識。在家庭裡,母親學會適當示弱,父親上前給予力量,兒子才有了發展陽剛之氣的關鍵。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礎上,幫助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力量。作者:任平生。自由撰稿人,沿著路走,直到把自己變成路。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處理,郵箱tougao@ksj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