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證上的深圳四十年」展覽見證金融變遷_南方網

2020-12-22 南方網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2020年,適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福田區建區三十周年,深圳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組委會與深圳市股票收藏協會聯合舉辦「票證上的深圳四十年」系列展覽,以股票票證的百年歷史變化,多角度、創新性地回顧深圳這座城市證券市場與金融科技的發展及背後蘊含的文化。

  展覽首站,由四個展覽部分組成 :

  第一部分關於歷史。在我國,證券的發展是從晚清開始「被動萌芽的金融意識」到新中國成立後「主動尋求市場經濟發展」的歷程,是另一個角度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真實記錄。展覽將在此展出「中國近兩百年近代證券歷史事紀」和「關於證券你必須要知道的10個知識」,帶你正式步入票證文化。

  第二部分關於設計。股票票據的設計在不同時代下反映不一樣的設計語言與美學價值。展覽在此區域將拆解、對比傳統票據與現代股票的設計元素,同時提供動手區,你可以選擇喜歡的元素設計出自己的「紀念股」。風格繁簡不同的股票設計反映了時代文化及審美取向。

  第三部分關於創新。作為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地方,深圳在金融發展上同樣保持著創新精神,並創建了全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深交所。展覽將透過巨幅插畫與實物體驗結合的方式,帶你身臨其境的感受、觸摸到隨著時代向前,證券行業逐步進入全新的現代化高科技運作模式的歷程。

  第四部分關於深圳精神。福田區,作為金融核心區,就沉澱了深圳這座城市資本市場起飛的無價記憶,也凝結了深圳精神。展覽將在此部分鋪開福田區從1990年到2020年三十年間的發展大事記,同時為大家介紹中國股市從無到有的見證人、深圳證券交易所創始人——禹國剛的故事。

  從1847年留存至今的中國第一家外資銀行麗如銀行的股票、中國近代史保路運動的「見證者」粵漢鐵路股票、到南京臨時政府唯一一次發行的債券中華民國軍需公債、再到深圳老五股之一的深萬科股票,珍貴的歷史真跡及複製品將真實地展現在你眼前。

  以歷史上股票交易大廳為原型,結合長達十五米的證券主題插畫和實物場景,展示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前後的股票運作、交易方式的演變。展覽科技感滿滿,現代化的視覺效果強烈,能帶來沉浸式的展覽互動與體驗。

能帶來沉浸式的展覽互動與體驗。

  展覽特別打造了「集寶庫」這一超大型陳列裝置,裝置高2.5米,寬0.6米,通過模仿股票檔案的保存形式,採用兩側可抽拉式的方式將多達近百張的股票集中展示,最大規模將珍貴展品充分展示。

  展覽:票證上的深圳四十年

  展期:2020年8月17日—12月31日

  開放時間:10:00 — 12:00 15:00 — 17:00(需預約)

  地點:深圳市福田區梅林街道梅坳2路4號二樓展覽廳

相關焦點

  • 一場「眾籌」展 12月11日成都博物館與你一起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30日訊(記者 李慧穎)2018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一場屬於所有人的展覽:「好雨時節——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展,將於12月11日在成都博物館一層特展廳正式與公眾見面,展覽將持續到2019年1月3日,全程免費對公眾開放。
  •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2019-09-20 07:47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曆的記憶,見證濟寧四十年時代變遷
    以往每到年關,各式各樣的日曆、掛曆伴隨著各類年貨紛紛上架,是每個家庭不可缺少的物件。近幾年,隨著手機電子日曆和文創日曆的興起,傳統的舊掛曆、老懷歷銷量下滑,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作為曾經的必備物品,日曆的變遷也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
  • 從憑票排隊到手機下單:「開張飯」見證中國人生活變遷
    新華社深圳2月7日電題:從憑票排隊到手機下單:「開張飯」見證中國人生活變遷  新華社記者王曉丹  蓮藕排骨湯、剁椒蒸魚頭、藜蒿炒臘肉、清炒紅菜薹……這是在深圳過年的湖北人劉金鳳為農曆新年「開張飯」準備的菜餚。按照她家鄉的年俗,把年飯的剩菜吃完後,要準備一頓新鮮「大餐」,以圖新年有個好的開端。
  • 四十年深圳變遷:「奇蹟之城」處處展現改革創新魅力
    這座城市就是深圳,它的勃興,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見證;它的勃興,是符號,是歷史,是開拓創新、敢闖敢試的精神寫照。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點,日前啟動的「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廣東行第一站就來到了深圳,來自中央及地方的30多家媒體記者深入走訪,近距離感受最真實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蹟」。
  •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四十年深圳變遷:「奇蹟之城」處處展現...
    這座城市就是深圳,它的勃興,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見證;它的勃興,是符號,是歷史,是開拓創新、敢闖敢試的精神寫照。  站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點,日前啟動的「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廣東行第一站就來到了深圳,來自中央及地方的30多家媒體記者深入走訪,近距離感受最真實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蹟」。
  • 從白手起家走到人生巔峰,在《追夢》裡回憶深圳四十年
    全劇講述了王雷(飾魏東曉)、劉濤(飾杜芳)夫婦白手起家拼搏的創業故事,再現了深圳建設者和第一代創業者的熱血拼搏經歷,致敬「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廣東省廣電局局長劉小毅、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黨組書記及總裁嶽川江、廣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及臺長蔡伏青出席了發布會。
  • 2020深圳設計周圓滿收官 書寫深圳設計四十年青春華章
    設計盛宴綻放鵬城。作為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的獻禮,本屆深圳設計周特別策劃「深圳設計40年:時代的力量」展,圍繞輝煌成就(展覽)、卌年徵程(訪談)和深圳價值(文獻)三大板塊,論述「時代賦予深圳以使命,深圳賦予設計以力量」。「卌年徵程」訪談中收錄50位設計師的深度訪談,訪談對象有年逾70的第一批深圳拓荒者,也有90後嶄露頭角的新生力量,50個視頻合在一起,匯集成一部生動的深圳設計演進史。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祝福深圳特區四十周年生日快樂!
    歷經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砥礪奮進,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到人口過千萬的國際化大都市,GDP也從1979年的1.79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2.69萬億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叢2年前的暑假來到深圳,此前他在香港任教9年,又在上海2年。在他看來,深圳是幾個城市中最有朝氣活力的城市,反映在學生身上,也比香港的學生更加活躍。
  • 深圳有座歷史古城,見證「深圳速度」的發展變遷,一起去看看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以短短40餘載的「深圳速度」奔跑,從一個小漁村一躍發展成為現代國際化大都市,令世界矚目!就在深圳第一大道-「深南大道」邊上有一座歷經千年的古城,見證了它的歷史變遷和發展,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
  • 重溫改革開放四十年記憶,《此間的奮鬥》以小人物奮鬥照見大時代變遷
    時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節目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奮鬥故事,勾連起不同時代政策、經濟、生活等各方面的變化,將人們帶回到改革開放40年的時代浪潮中,不僅全景展現出國家四十年來發展的波瀾壯闊,更以五位時代楷模的榜樣力量激人奮進。
  • 千張門票票證入藏長城博物館
    此次向社會徵集的部分長城票證。  這次徵集收藏的長城門票、票證等藏品時間跨度長、數量大、種類多、保存完好、信息豐富、歷史文化價值較大,面值從1角、5角、20元、40元到100元不等,既有一人券、兩人券,也有學生票等優惠票,通覽這些票證,仿佛走過40年歷史長河。
  • 《圖鑑中國》跨越時間的定格見證改革開放巨變
    從跨越時間的兩張定格出發,看改革開放中國巨變探班會還上演了趣味橫生的互動,主持人和嘉賓現場展示地標變化,從數十年來深圳金融中心的巨變開始,管中窺豹,見證跨越數十載的兩次定格中改革開放大中國和每一個小人物所經歷的變遷。
  • 深圳衛視經典對比照分享節目《圖鑑中國》誠意獻禮改革開放40年
    共同見證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祖國的巨變、社會的變遷和個人的成長。見證深圳飛速發展的最高地標——平安金融大廈作為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節目,《圖鑑中國》另闢蹊徑找到了全新的模式眼節目通過新聞式的立意,在故事選題上下足功夫,立足深圳,放眼全國,選擇了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對比圖片
  • 蘇州81歲老人近五十載精心收藏「三花」藏品見證歷史變遷
    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裡,「三花」藏品以各自不同的手法展現《紅樓夢》中的人物、場景和情節,極具觀賞價值的同時,它們面值、內容和材質的變化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能進藝術館辦展,也是我多年來的心願」,很多人不知道,展覽背後的藏家其實是一位81歲的普通市民。
  • 6人高價倒賣故宮展覽入場票證,北京警方:已刑拘
    據@平安東城 消息,近日,北京警方接群眾反映線索,在故宮博物院舉辦「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主題展覽期間,相關入場票證在網絡平臺被高價倒賣。對此,警方迅速開展調查。經工作,警方陸續將郭某升(男,49歲)等6名涉案人員抓獲,當場起獲部分門票和交易現金,查實了網絡平臺交易帳號、流水等證據。經審查,犯罪嫌疑人對高價倒賣票證從中牟利的行為供認不諱。
  • 中國電子第一街,見證「深圳奇蹟」的誕生
    、深圳改革開放和中國電子行業發展相關的故事,以人文、科技、時尚、互動等多元呈現方式,打造「不一樣的博物館」。華強北是「深圳奇蹟」的精彩縮影,華強北博物館遴選珍貴歷史史料和實物,以濃厚的人文精神貫穿展覽全過程,再現了華強北敢闖、敢創、敢幹的精神品質和逐夢歷程。
  • 他用山寨銀行本票騙哥哥,涉嫌偽造金融票證被判刑
    2016年10月起,阿華和哥哥阿偉相約合夥做生意,當時阿華還成立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兄弟倆商量好,哥哥投入資金,不佔股份,但是參與分紅,經營利潤的三成歸哥哥所有。「這些年哥哥一直默默扶持我,前後四次借錢給我。」阿華回憶,2016年時哥哥借給他一百多萬,2017年借了二百多萬,2018年時借了五六十萬,2019年借了二十多萬。對於這些款項的用處,阿華向哥哥做了詳細說明。
  • 一組新老照片見證蘭州西站變遷
    「從20幾歲到如今年近六旬,我目睹了蘭州西站的發展和變遷。這一組照片(6張照片)見證著蘭州西站的崛起。」攝影人杜津參加本次大賽的作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蘭州西站的歷程》記錄的是蘭州西站的發展變遷。杜津是蘭州本地人,也是蘭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他精挑細選的這一組照片共6幅作品,其中3幅黑白照片拍攝於2011年秋天,「那時的西站陳舊寒酸,看起來毫不起眼。」
  • 《讀懂深圳》《視野》——深圳文化學者吳俊忠、姜維勇兩部新書為深圳四十年獻禮
    鳳凰網廣東綜合2020年10月 24日下午,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和深圳大學城市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