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深圳》《視野》——深圳文化學者吳俊忠、姜維勇兩部新書為深圳四十年獻禮

2021-02-08 前海總裁俱樂部

鳳凰網廣東綜合


2020年10月 24日下午,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和深圳大學城市文化研究所、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訓學院、「深圳之窗」聯合舉辦的深圳文化學者吳俊忠、姜維勇新書品讀會,在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訓學院報告廳舉行。



中山大學出版社社長王天琪在致詞中指出:2020年選題策劃推出《視野》和《讀懂深圳》這兩本書,一是為了紀念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二是為了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發揮文化推動作用。

新書品讀會由深圳大學城市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於曉峰博士主持。與會嘉賓在品讀發言中普遍認為:姜維勇的《視野——深圳四十年掠影》,以作者自己的小視角,觀察深圳特區四十年的大變遷,視野開闊,立意深遠,內容豐富,文風生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對於了解深圳歷史、觀察深圳現實、總結深圳發展成就,有著重要的史鑑和傳播作用,稱得上是「講好深圳故事的範本」。

吳俊忠的《讀懂深圳——四十年四十個視點》,充分體現出一個文化學者對深圳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理性思考,全書四十個視點生動地回答了「深圳怎樣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先行示範深圳為什麼行?」等一系列社會大眾普遍關注的現實問題,堪稱是一把「開啟深圳寶庫的鑰匙」。

《視野》和《讀懂深圳》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先後推出,是深圳文化界和社會科學界的喜事和大事,也是中山大學出版社的一個突出亮點。

深圳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家喜、原深圳法制報總編輯,市司法局副巡視員宋良毅、寧夏駐廣東辦事處副主任郎武、業務處韓鵬副處長、深圳書城新華書業連鎖總部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重人、商務印書館深圳分館苑容宏總經理、南方科技大學邱成峰教授,以及中共深圳市委講師團團長史學正、深圳市老齡服務事業產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老齡健康》執行總編李忠林、深圳大學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鬱龍餘教授、產業轉型專家陳磊研究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於愛成、文化學者,福田圖書館一間書房主編郝紀柳、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陳長治、任珺教授、文化學者,歷史作家扶欄客、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訓學院院長助理東方俊賀博士、深圳市數學科普學會秘書長羅莫、教育學者,作家葛桂斌、前海總裁俱樂部副主席,作家羅亞平、寧夏大學廣東校友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歡歡、張海東律師、讀者代表李雯昊以及寶安圖書館信息服務部許詠梅、招商集團譚四紅、捷易檢測服務公司肖劍平副總經理等嘉賓蒞臨現場並分別發言。

來自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市委黨校、深圳市社科院、深圳特區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市公共管理學院的領導、教授,深圳書城、福田圖書館、寶安圖書館等文化單位的專家,以及有關政府部門、企業家、讀書愛好者等50餘人參會。

(攝影:褚文銘  容玉鵬 谷蘊龍)

相關焦點

  • 第二十一屆深圳讀書月「聽閱讀的聲音」暨「三代人的深圳,三本書...
    此次由南山圖書館、深圳之窗聯合舉辦的活動為深圳讀書月主題活動之一,重點向讀者推薦了3部由深圳本土作家創作的深圳四十年主題出版讀物。從2000年11月深圳舉辦首屆讀書月以來,21年來,深圳持之以恆推動全民閱讀,為這座青春之城注入沁人心脾的詩書之氣。閱讀已經成為深圳一個重要的文化標識和精神符號,為涵養城市文明、激發創新潛能注入了活力。
  • 「深圳文學40年研討會暨《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
    11月29日,「深圳文學40年研討會暨《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圖書館舉行。新書揭幕本次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指導,深圳圖書館、深圳市作家協會主辦。
  • 《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新書發布,首卷收錄深圳作品...
    【深圳商報訊】(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11月29日,深圳文學40年研討會暨《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圖書館舉行。20位專家學者與作家代表圍繞「深圳文學的昨天、今天與明天」的主題深入研討。
  • 《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新書發布,深圖舉行「深圳...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通訊員 陳頊顥/文 韓墨/圖11月29日,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文聯指導,深圳圖書館和深圳市作家協會主辦的深圳文學40年研討會暨《深圳文獻·深圳人著作目錄》(文學卷)新書發布會在深圳圖書館舉行
  • 深圳特區四十年 | 這,就是深圳學前教育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從小漁村到大都市、從經濟特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40年,深圳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的40年,是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大踏步前進的40年,深圳教育的最大特徵就是體量大、質量優、後勁足。
  • 2020深圳設計周圓滿收官 書寫深圳設計四十年青春華章
    設計盛宴綻放鵬城。作為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的獻禮,本屆深圳設計周特別策劃「深圳設計40年:時代的力量」展,圍繞輝煌成就(展覽)、卌年徵程(訪談)和深圳價值(文獻)三大板塊,論述「時代賦予深圳以使命,深圳賦予設計以力量」。「卌年徵程」訪談中收錄50位設計師的深度訪談,訪談對象有年逾70的第一批深圳拓荒者,也有90後嶄露頭角的新生力量,50個視頻合在一起,匯集成一部生動的深圳設計演進史。
  • 從白手起家走到人生巔峰,在《追夢》裡回憶深圳四十年
    但是沒關係,平時不好追的夢,現在可以跟著深圳衛視「追夢」呀!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11月23日,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發展為創作原型的現實主義史詩大劇《追夢》首播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市前岸國際酒店盛大舉行。這麼重大的日子,必須得出篇稿子才行!瑞思拜!
  • 深圳特區40年|李津逵:四十年,廣東和深圳做對了什麼?
    文/李津逵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實踐不僅證明對外開放的方向正確,同時也證明放手讓廣東福建先行一步的正確,前所未有地揭示了閩粵海洋文化巨大的潛力和寶貴的價值。世界舞臺的追光燈正從今日之海的太平洋向明日之海的印度洋緩緩移動,處在兩大洋過渡帶南海中心位置的香港和大灣區又將為中國和世界做出怎樣的貢獻?一、為什麼讓廣東福建「先行一步」?授予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開放中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這是中央之國對閩粵文化的一次特殊授權,是兩千年裡前所未有的舉措。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師生祝福深圳特區四十周年生日快樂!
    歷經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砥礪奮進,深圳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到人口過千萬的國際化大都市,GDP也從1979年的1.79億元增長到了2019年的2.69萬億元,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看來,「深圳的成功離不開開放、包容、年輕、富於活力的特質,以及敢為天下之先的銳氣與勇氣,這是這個城市能夠持續吸引人才,使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願意到這個城市創新及創業的最根本的魅力所在。如果說,四十年前,深圳被時代賦予了不凡的使命,那麼今天,深圳正再次面臨著這樣的時刻,等待我們的是,更加宏偉的藍圖和更令人振奮的事業。
  • 重量級專家學者「築巢」深圳
    來源:讀特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方案》對深圳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作出了表述,其中特別提到吸引人才。近年來,深圳本土高校在人才培育、人才集聚過程中,正彰顯日益強勁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重量級」專家、學者加盟,深圳高校「人才蓄水池」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 觀湖街道再添網紅打卡點,兩大主題綠雕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白冬 通訊員 李飛8月24日,龍華區觀湖街道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主題綠雕「百花齊放」「海闊魚躍」一經亮相,便驚豔市民「朋友圈」,成為觀湖新晉網紅打卡點。驅車行駛在寬闊平坦的人民路上,風光旖旎的城市畫卷在眼前鋪展開來,與有軌電車同行,觀湖街道新增的兩處主題綠雕,成了眾人目光聚集處。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觀湖街道此次新增的兩處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主題綠雕集中在人民路沿線。其中,「百花齊放」綠雕位於瀾景路與人民路交匯處街心公園,緊臨觀瀾河。
  • 深圳大學: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鑄造文化橋梁
    以人為本 用先進文化引領社會思潮   深圳大學作為深圳文化名片之一,在文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16年7月12日,深圳大學成立饒宗頤文化研究院,百歲高齡的國學大師饒宗頤親臨見證。2017年,饒宗頤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
  • 《深圳的腳步》第7期丨馬立安(Mary Ann):25年,我把青春給了深圳……
    1995年開始在深圳從事文化人類學研究,持續關注深圳的建築、城市規劃及人文變遷。曾開設博客「深圳筆記」對改革開放後深圳的城市化發展進行深入探討;曾在深圳白石洲創辦「握手302」藝術空間,旨在以藝術的形式在深圳不同社區探索文化地理的可能性。
  • 深圳四十年丨目睹直播攜手CUTV、壹深圳打造40小時全媒體大直播!
    (原標題:深圳四十年丨目睹直播攜手CUTV、壹深圳打造40小時全媒體大直播!)
  • 深圳四十周年賀禮,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揚帆而上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之際,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這座以重點發展醫科和新型工科為主要辦學特色,擁有綜合性學科優勢的現代化大學園區將正式投入使用。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雙區驅動效應」,發揚一代一代中大人創造和沉澱出來的偉大精神力量,為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 深圳讀書月 | 城市數學文化訪談 龜毛兔角子虛烏有 鳳毛麟角窄門可求
    深圳作為世界「設計之都」,每一片樹葉都透著科學氣息與人文味道,「這裡的握手比較有力」(理性滿滿),「這裡的微笑比較持久」(感性足足),但看得出,引領深圳大步朝前的是科技人,而科技的根在數學在哲學,於是在深圳讀書月的最後一周,「深圳之窗」編輯部安排了一場東西方城市數學文化深度比較的對話,邀請了數論學者羅莫老師和文化學者姜維勇老師,在某書院茶敘了一番。
  • 迎合「深圳口味」書博會出版社為你備足「好貨」
    昨日,晶報記者電話採訪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等幾家參展出版社的負責人,為市民讀者帶來最新的「書博會」文化資訊。時隔22年後,「書博會」再次花落深圳,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本屆「書博會」在深圳舉辦,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既是對中國書業近年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又是改革開放為我國出版業所帶來發展成就的美好縮影。
  • 「票證上的深圳四十年」展覽見證金融變遷_南方網
    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2020年,適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周年、福田區建區三十周年,深圳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組委會與深圳市股票收藏協會聯合舉辦「票證上的深圳四十年」系列展覽,以股票票證的百年歷史變化,多角度、創新性地回顧深圳這座城市證券市場與金融科技的發展及背後蘊含的文化。
  • 國際視野與本土文化的碰撞:深圳地鐵文化藝術創想會在坪山開幕
    本次創想會邀請了來自全球各地的15位著名藝術家、策展人、文化學者及軌道專家,以國際化視角結合深圳地方文化,共同為深圳地鐵量身打造兼具「空間美」與「實用美」的藝術設計方案。創想會以地鐵16號線為藍本,包括著名建築師/坪山美術館館長劉曉都,前紐約城市文化事務部總監Tom Finkelpearl, 國際知名建築師Tobias Putrih,英國新媒體設計團隊Immersive創始人John Munro等在內的藝術家,通過雲上圓桌會對各自的方案和創意進行了展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