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已經被確診為肝區疾病的患者由於對醫療衛生知識的不了解,每當覺得自己肝區疼痛的時候就會提心弔膽的認為自己肯定是肝臟出大問題(很多都認為已經朝向肝癌轉變了),導致在生活中過度緊張以至於無法正常的工作了,那麼肝區疼痛真的如此嚴重嗎,真實的情況是如何呢?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
有很多醫生稱在門診的時候有很多患者稱自己右肝區非常不舒服,特別是已經被確診為患上B肝/C肝的患者,最容易想到是肝癌的早期表現等等,緊張到飯都吃不下,其實右肝區不適產生的病因有很多種,在沒有經過專業的確診前胡思亂想無疑是對自己情緒上的打擊。
肝區疼痛是怎麼回事
1、肝炎的發作: 是右側季肋部的自發性疼痛,主要是急性肝炎或者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患者由於肝臟充血、腫脹、滲出和肝細胞壞死,肝包膜受到刺激神經後產生腫痛、鈍痛或針刺樣痛疼,體檢時患者常訴有觸壓或叩擊痛。
2、慢性肝病或者肝硬化:藥物或者毒物誘發的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膿腫、阿米巴肝病、肝癌等。
3、膽道系統病變:膽石症、膽系感染(包括細菌,真菌,寄生蟲,結石,代謝產物等)、膽管癌等。
4、非肝膽系統能夠疾病
1、胸壁病變:如右季肋部的肌肉局部損傷、肋骨骨折、胸壁挫傷、肋軟骨炎,骨髓炎,帶狀皰疹、肋間神經炎、胸壁結核等。
2、胸膜及肺組織病變:如右側結核性胸膜炎、氣胸、膿胸、血胸、肺炎、支氣管肺癌、肺栓塞等。
3、其它:如膈下膿腫等。
主要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不同的人群身體情況,肝病病人在肝區上的表現也是不盡一樣的,誘發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說經常會覺得肝區產生針刺一樣的痛感,亦或者有時候會悶悶不樂,時有時無的的那種感覺,好像有異物粘附在上面一般,給人的心理感覺就是「怪怪的」
當然也會有極少一些的肝病患者明顯覺得肝區痛感很強,比較劇烈的疼痛一般就不會是因為慢性肝病而引起的不適了,比如在右上腹部位的疼痛或者是觸痛,那往往會發生於肝病的急性期,肝區疼的形成基本時候一般多見於肝病的急性期,比如急性病毒性肝炎。
肝區疼痛是肝區有炎症,刺激神經系統的一種預警機制。眾所周知,肝臟內並沒有神經系統,因此肝內血管瘤,囊腫,鈣化灶,肝內結節等都不會誘發疼痛的表現。有神經系統覆蓋主要是肝臟被膜和膽囊,由於神經系統的神經組織相互交叉,造成肝區疼痛部位不一定局限,因此只有當炎症,機械梗阻,腫瘤增大等因素刺激肝臟被膜或者膽管膽囊系統才會有疼痛的感覺。
肝區疼痛的病因檢測
1、影像學檢測 彩超是檢測肝區疼痛,進行鑑別診斷最簡單的方法,有利於鑑別膽囊炎,膽結石,血管瘤等,當然對肝癌診斷也不錯。當然MRI效果更好,包括SCT,但價格昂貴,不利於常規體檢。胃鏡對於區別胃炎和其他炎症也有較高的價值。
2、生物化學檢測 肝功能,AFP,CEA檢測非常實用,便宜有效,有利於鑑別有無腫瘤和肝炎的發生。
3、血尿常規檢測 容易判斷是否有細菌,病毒感染,是否合併其他疾病等。
並非所有肝區痛都是肝病發作或者肝癌
肝區痛是臨床相當常見的主訴症狀,但肝區痛決非肝病的「專利」。在臨床遇到以肝區痛為主訴的患者時,一般原則考慮到如下疾病,即從最常見到少見病的基本原則入手。
1、膽道疾病最常見,包括膽石症、膽道系統感染(腫瘤,細菌或者非細菌炎症,寄生蟲等),膽囊炎或者膽囊(膽道)術後併發症等,其中以膽囊炎最為主要原因,因為80%的慢性肝病患者都合併膽囊炎,因此肝區疼痛它最常見。再由於解剖位置緊貼於肝,自然常有「肝區痛」。比較明顯膽囊炎疼痛部位多固定,局限,呈鈍痛或絞痛發作,B超多能診斷,即B超提示膽囊炎性變,但輕度膽囊炎只有輕微症狀,稍有不適,B超不易查出;但也有不少B超提示膽囊炎性變,沒有臨床症狀。
2、肝性胃病胃炎 慢性肝病患者常合併胃炎,佔總比例的70%左右,有時也反應在肝區或者右季肋區不適,除疼痛感覺外,常伴飽脹不適,噯氣感。
3、右側膈胸膜病變,少見。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合併胸膜炎,一般為結核或非結核的炎症粘連。病史中可以表達,胸片可示病變跡象,肝功檢查及肝臟B超檢查無異常。此種粘連所致「肝區痛」,多為隱痛或鈍痛。
4、右下胸肋緣疾病,多見。多見於肋軟骨炎。這類疾患局部有明顯壓痛點,典型的有肋軟骨隆起。咳嗽、深呼吸時疼痛加劇,如果在體檢時不被疏忽,是不應遺漏的。當然,肝功能及肝臟B超均正常。
5、右上腹直肌段勞損,多見,常見於駕駛員和伏案工作者等致使腹直肌右上段處於收縮疲勞狀態。其體徵以表面壓痛,且彎腰時更為明顯,與內臟痛完全不同
6、肝細胞肝癌或者膽囊(膽管)癌,少見。早期肝細胞肝癌(膽管癌)由於位於肝臟內,並沒有任何臨床表象,也不會誘發肝區疼痛。只有中晚期肝癌由於體積較大,觸及肝臟被膜後才會疼痛。腫瘤位於接近肝包膜的部位的話在腫瘤較小時,肝區疼痛也多比較輕微或不出現肝區疼痛,隨著腫瘤的長大,肝區疼痛越來越劇烈,後期往往疼痛難忍,而且持續時間較長。B超很容易鑑別。
肝區疼痛的治療
基本原則:先檢查,後治病,注意調理,減少用藥。
1、肝病時肝區疼痛一般不必服用止痛藥。完善前述檢查之後,確定病因後大部分通過休息、合理營養和適當治療,隨著肝病好轉而逐漸消失。 因此還是強調「三分治,七分養」。
2、疼痛還和每個人個體敏感性不同有關,因此並不見得所有的肝區疼痛都需要治療,應根據具體情況請教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除外其他疾病。當感到肝區疼痛明顯,影響工作和學習的,也可以針對不同的病因進行對因處理,包括膽囊炎的清肝利膽的藥物,胃炎的質子泵抑制劑,促進消化動力藥等;必要時諮詢相應專科醫師進行處理。
3、肝區痛在部分肝病恢復期或其後仍可出現,表現為間歇性或陣發性,為「肝病後症候群」的一個表現,這也是功能性損傷之一,可以在醫生的疏導調理後逐步得以減輕緩解,有肝區痛不要只想到肝病,應根據具體情況諮詢專科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除外其他疾病。
總結:有時候身體上的感覺也是會騙人的,也有可能會受到諸多比如環境,工作壓力甚至是心理因素的影響。當覺得自己身上隱痛的時候,沉著穩定,抽出時間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檢查才是最正確的做法,不能因為怕麻煩而對它不聞不問,也不應該因為過度擔心而影響生活狀態,以平常心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