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醫藥、消費投資機會的把握與思考|集結令第103期

2020-12-13 格隆匯

中美摩擦鈍化,疫苗發布漸行漸近,中國經濟復甦強勁,事件風險因素已消退……醫藥、消費、屬於長期比較好的賽道,2021年醫藥、消費投資機會在哪呢?

本期格隆匯集結令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龍航資產管理董事長兼投資總監蔡英明先生,蔡總有著18年的專業證券投資研究經驗,作為深度的價值投資者,熟悉資本市場各種金融工具,擅長權益資產估值與投資。

集結令是格隆匯打造的在線分享欄目,定期邀請上市公司、買方投資機構和賣方機構的專業人士給格隆匯會員做一些關於行業或者個股投資邏輯的分享,讓更多投資者深入了解不同行業,分析市場,把握投資機會。

首先,蔡總分享了近幾年在醫藥和消費上做的投資上的一些研究和思考。對醫藥板塊是比較看重的,當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以後,對醫藥行業的需求未來是很大的。雖然最近行業有擾亂的因素,包括藥品降價,集採,這些因素對上市公司的估值影響比較大,尤其針對仿製藥領域、沒有創新力的公司,因為同質化,價格降幅會增大。但對於一些龍頭,真正有創新實力的公司,影響是相對較小的。可能短期情緒上有一些影響,但中長期,這些企業的估值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對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國人均醫保支出還是有差距的,從需求端數據上看,醫保支出每年持續穩定上升。這裡的投資建議更多是規避同質化的醫藥公司,更看好內生增長,研發能力很強,管線又是比較創新的一類公司。

然後,在消費領域,蔡總會挑選具有競爭壁壘的頭部公司,比如白酒裡的茅臺。對於白酒行業,企業運作起來先是龍頭品種提價,然後二三線跟在後面提價,再通過品牌運作。總體上,其他消費品對產品管理層的要求比白酒行業高。

Q1:對於深度價值投資,用絕對估值在實操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A1:重點看企業的長期價值,醫藥行業好的品種長期來說企業的市值空間是有的,隨著整個行業持續的發展,這些企業總歸能夠在市場當中分享紅利,追求相對比較確定的機會。偏向於找競爭力強的企業,通過它的產品梯隊、研發梯隊壓制競爭對手。有一定技術力量、受政策上影響相對較小的企業。

Q2:2021年看好哪些行業?

A2:首先是醫藥消費類,再者是新能源車上遊的產業鏈。

Q3:怎麼看當前港股的消費股與A股消費股之間估值有一定的差異?

A3:港股的消費股品牌力沒有特別強大的,好的消費股像茅臺這些還是在A股裡面。當前白酒的估值也不便宜,因為白酒現在50倍左右市盈率,像瀘州老窖、古井貢等。最近股價上來後,可能有個別白酒類相對還是低一點,30、40倍已經算低的了,但這個市盈率其實是不低的。因為港股和A股的消費股公司不是一類公司,很難用同樣一個PE去比較。

Q4:目前A股醫藥消費龍頭的估值是否透支未來一兩年的成長?

A4:是有一點的,比如茅臺,茅臺其實明年增長20多,原來買的時候估值可能是20多倍,現在到了40多倍,40多倍漲到50多倍其實是比較難的。 所以可能最多就是能分享到這個企業的利潤增長這一部分的錢,很難賺到估值提升的錢。

Q5:怎麼看待長春高新與安科生物的競爭格局?

A5:安科生物跟長春高新還是有差距的,並且沒有那麼容易改善。首先是長效製劑,現在是沒有批出來,即使當前批出來,也是要去醫院推廣,至少兩三年的事件,同時渠道上也沒有那麼快。水針的話,因為技術上面的問題,銷售沒有一下放量,包括注射器,規格上面也是出現了問題。

蔡英明先生之後還接受了線上觀眾的其他提問並詳細回答。通過本次分享會,我們能夠更好地把握2021年醫藥、消費投資機會。

歡迎關注格隆匯集結令,了解未來更多在線分享(添加微信glh-jg)。

相關焦點

  • 2021年醫藥板塊如何走?券商首席:弱化指數變化,強化結構性機會
    賀菊穎:主要的投資機會還是圍繞今年的兩個重要投資事件,一是受益於新冠疫苗商業化的疫苗行業;另一個是政策變化從短期到中長期,受益於院外市場開放的藥店、網際網路醫療、第三方實驗室、民營醫療等行業。最近兩年,醫藥板塊表現十分搶眼,醫藥生物指數2019年上漲34%,2020年上漲52%。當下,投資者對醫藥股2021年會有怎樣的表現,關注度很高。
  • 2021年醫藥投資策略:板塊掘金,尋找高增長的細分賽道
    2021年,我們建議關注集採後的「醫療器械」、「醫療服務+自費消費」、「創新藥產業鏈」等賽道。 2020年回顧:醫藥大年,跌宕起伏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3.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 26.53%,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 29.53%,大部分傳統白馬公司的內生性增長保持穩健。
  • ...首批公募2021年投資策略:賺盈利增長的錢 看好消費、科技、新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發布2021年策略報告的5家基金公司,明年集體看好消費(主要集中在家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此外,看好科技、新能源各有4家基金公司,而看好順周期、金融、新基建、醫藥的各有3家基金公司。
  • 基金早班車:2021年A股會怎麼走?公募看到了哪些投資機會?
    (證券日報)   國際:2021年如何投資?一文覽盡十大投行關於港美股的觀點精華   每年年底,各大投行紛紛發布2021年市場展望。整理了高盛、大摩、中金、中信等國內外十大投行對明年市場的投資觀點,幫助大家更好地備戰2021年的資本市場。
  • 前瞻2021•徐佳熹:醫藥行業分化加劇,投資聚焦龍頭丨全景•卓識
    ,中國資本市場較具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近日,全景·卓識與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醫藥行業第一名、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院副院長、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徐佳熹就市場關注的2021年醫藥行業基本走勢、生物醫藥企業估值、投資機會以及關鍵風險點等問題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
  • 中金醫療健康2021年展望:加大醫藥行業配置,關注三大方向投資機會
    展望2021年,我們依然看好醫藥賽道,建議加大醫藥行業配置。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雖然醫保控費每年都在進行,但我們預計醫保支出未來仍將保持雙位數增長,行業長期成長性無憂。從機構配置角度來看,經歷了2020下半年的調整,機構醫藥持倉都處於低位,隨著創新藥醫保談判的結束,板塊見底,我們預計後續整體配置有望持續提升。
  • 匯添富基金鄭磊:洞察力+大格局,把握醫藥投資的「黃金時代」
    「以過去10年的醫療服務板塊為例,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少數優秀公司能夠保持較高的業績增長,這些公司估值從來不低,但長期來看股價也實現了可觀的漲幅。從長期維度來看,估值並不是考察這種優秀的公司關鍵因素,稀缺才是。」做成長股投資,一定要有大格局。
  • 前瞻2021·閻貴成:把握結構性機會 關注流動性收縮丨全景·卓識
    2020年持續整年的新冠疫情令全球經濟蒙陰,但率先控制疫情,穩健復工復產的中國成為全球資本趨之若鶩的避風港。儘管上證指數表現波瀾不驚,但圍繞醫藥、科技、消費三大主線展開的個股行情,卻頻頻出現漲勢堪稱波瀾壯闊的大牛股。基金爆棚熱銷,也反映出剛剛而立之年的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正在從「散戶化」向「機構化」發生轉變。
  • 2021年醫藥行業年度投資策略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2019 年,我國城鎮、農村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消費支出佔比不斷提升,分別達 8% 和 11%;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速也顯著高於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增速,醫 療保健需求的升級趨勢不言而喻,除必需醫療外,具有消費品屬性的醫藥產品也 受到患者及消費者的青睞。 控費降價政策避風港,防禦屬性突顯投資價值。
  • 新興產業、消費升級帶來投資機會
    交通銀行、中投證券舉辦2019年春季投資策略報告會2019年一季度市場乘「政策春風」持續活躍,兩市總成交量再破萬億,主要指數屢創本輪行情新高,投資者信心得到極大恢復。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投資者該如何投資、合理進行資產配置?交通銀行、中投證券2019年春季投資策略報告會4月13日在濟南舉行,為各界投資者答疑解惑。交通銀行山東省分行高級產品經理臧春蕾首先對財富管理的策略進行了介紹。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可以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帳戶,可以通俗地稱作要花的錢、保命的錢、生錢的錢、保本升值的錢。
  • 醫藥行業 2021年度投資策略:賽道為綱,業績為王,聚焦真成長,維持...
    對於無論是享受較高溢價的政策免疫領域,還是政策承壓但估值亦回落至較低水平的領域,真成長標的均是獲取投資收益的優選。 ? 製藥工業:堅定看好醫藥先進位造業全球崛起,以及國內的創新升級。製藥工業板塊是醫改新政衝擊最直接的領域。經過兩年的洗禮後,目前新的產業升級方向已較清晰呈現,且板塊估值處於較舒適的水平。我們認為 2021 年需進一步強化對製藥工業板塊的重視。
  • 買茅臺等於買黃金、醫藥生物上演賽道為王、生豬牽一髮動全身?2021...
    2021年即將到來,大消費領域還會是投資的黃金標的嗎?高估值的標的還能繼續跟投嗎?如何把握風口下的投資邏輯?在風險與趨勢之間,我們需要專業研究的分析與建議。第十八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入圍名單已經公布,新財富特別精選了入圍分析師研報中的精彩觀點,並按照宏觀及策略、大金融、大消費及大健康、高端製造、科技、周期/能源與新材料等六大部分陸續發布。
  • 2021年 指數該如何投資?
    2021年指數應該怎麼投資,有哪些機會可以把握呢?
  • 醫藥行業「春季躁動期」有望提前到來,這個細分領域被看好_醫藥...
    【製藥網 市場分析】日前,國盛證券研報指出,2021年第 一季度的「春季躁動期」有望提前到來,眼科、醫美、特色專科醫療等醫藥健康消費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眼科板塊漲勢強勁   眼科醫療板塊漲勢強勁,其中愛爾眼科等多隻個股年內漲幅超過100%。
  • 華安基金2021年投資嘉年華:翁啟森、許之彥等為新年布局指點迷津
    作為行業「老五家」之一,華安基金2020年投資成績亮眼,截至12月25日,旗下26隻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率超50%,其中20隻超60%,18隻超70%,10隻超80%。今年投資收官,展望即將到來的2021年,在疫情影響下經濟形勢何去何從,資本市場行情又將如何演繹,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 醫藥板塊怎麼投?新財富獲獎分析師:明年「磨底」+「結構性行情」的...
    明年醫藥板塊又該怎麼投呢?  本文選取了2020年第十八屆新財富獲獎分析師對醫藥板塊最新的投資觀點,僅供參考。  總結來看,分析師普遍認為,2021年醫藥板塊仍有結構性的機會,12月份是醫藥底部布局期,建議重點關注創新藥、醫療器械、疫苗等細分領域投資機會。
  • 紅周刊投資峰會|林園、李曉西、韓廣斌暢談2021年投資,消費和科技...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作者:李壯「價值·新思」2021紅周刊投資峰會在12月20日於北京成功舉辦,在圓桌論壇上,《紅周刊》執行主編謝長豔與《紅周刊》榮譽顧問、深圳市林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園,華泰柏瑞基金副總經理兼基金經理李曉西,深圳市新思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廣斌共話2021年投資方向。
  • 楊德龍:消費和新能源依然是兩大投資主線
    內循環就是指拉動消費,因為現在投資增速已經不高了,主要靠消費來拉動內需。消費白馬股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品種,無論是白酒、醫藥還是食品飲料相關行業的白龍馬股都可以長期持有。我把白酒、醫藥、食品飲料叫做消費三劍客,過去幾年已經有了很好的表現。新能源無疑是經濟轉型最受益的方向,新能源汽車既符合國家政策的支持,又符合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
  • 劉煜輝:通脹是2021年風險,也是大機會
    以上,是天風證券特邀經濟學家劉煜輝和上投摩根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杜猛,在上投摩根主辦的「2021中國權益投資展望」線上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在本次對話中,劉煜輝從中美關係、通貨膨脹等角度出發,全面展望了對於2021年市場投資機會的看法,同時,對於特斯拉、新能源、物聯網等當下熱門話題也進行了分析解讀。
  • 李迅雷:從2021年政策取向看資本市場的分化與投資機會
    諸多的改革、開放和創新舉措,將對2021年中國經濟帶來怎樣影響,資本市場在持續繁榮兩年之後,會有怎樣的格局變化和投資機會?我認為,2021年資本市場將依然保持繁榮,在經濟增速大幅回升、開放力度加大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國內機構投資者的長線資金會進一步增加,外資將繼續流入,A股與港股市場的互聯互通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