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2020-12-17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生物科技企業往往存在產品研發周期長、新藥獲批生產前幾乎無收入等現象,但同時其又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研發投入,因此海外資本市場設立了一定機制,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上市。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澤璟製藥、君實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神州細胞、艾力斯、百奧泰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此前,美股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其上市標準的最大特點就是靈活變通,設置了三個難度的市場層級,任何一個層級都給予了企業虧損上市的可能,企業只要在盈利、淨資產規模、資產規模、市值規模、運營時間等指標中有部分指標較為理想,即有機會申請上市,不用做到面面俱到。

自港交所2018年修改《上市規則》引入18A章,允許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以來,已有超過20家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登陸港交所。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目前港交所規定,生物科技企業不需要盈利和業務記錄,只要有一批藥物通過一期臨床、不反對進入二期臨床、上市時的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等條件就可以申請上市。

去年,科創板宣布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IPO。科創板的第五套上市標準的特點是放棄了營業收入、利潤與現金流的硬性要求,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今年1月,澤璟製藥在科創板上市,為未盈利企業叩開A股市場的「大門」,其選擇的就是第五條上市標準。澤璟生物的特殊體現在公司沒有營業收入且在未來將會有持續研發投入,也就是說即便上市了公司還將持續虧損。

今年中,創業板對未盈利企業給出了明確的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而這一標準明顯高於科創板對於未盈利企業的門檻要求——在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的同等條件下,科創板的上市門檻為市值不低於30億元。不過,創業板目前的上市標準中並沒有無營收公司。

從目前看,與港交所相比,科創板指標(市值-營收、市值-營收-現金流)略高於港股,而15億元標準(市值-營收指標)中則加入了「研發投入佔比」考量。此外,不管是科創板還是創業板,對於未盈利企業的市值指標均高於港股。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對記者稱,「生物科技企業需要具有強大的融資能力才可以生存下去,未來如果科創板和創業板對於生物科技企業的市值、營收等標準下調,將會有更多的生物科技公司登陸A股。」

深圳一位熟悉醫藥的私募高管表示,「創新藥從研發到上市周期一般橫跨7到10年,投入一般在在5到10億元之間,是否有持續資金投入,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生物醫藥企業創新藥研發的成敗。當然,支持相關生物醫藥企業上市,其研發或推出的產品必須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否則其風險很大。」

審讀:譚錄崗

相關焦點

  • 12月藥企上市動態:2家登陸科創板、1家登陸深交所,多家排隊中
    【製藥網 行業動態】強調科技創新屬性和「硬科技定位」、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的科創板正成為我國醫藥生物公司上市的選擇。12月以來,多家藥企敲鐘上市,其中有2家登陸科創板、1家登陸深交所,還有多家排隊中。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億元,淨利潤1.05億元。科興製藥登陸科創板12月14日,科興製藥登陸科創板。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藥物和微生態製劑的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
  • 百濟神州要來了 科創板吸睛生物醫藥企業
    原標題:百濟神州要來了 科創板「吸睛」生物醫藥企業 來源:東方財富網科創板對創新生物製藥公司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繼多家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陸續「回A」後,已在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百濟神州,近日宣布即將踏上科創板徵程。
  • 安信證券諸海濱:新三板已向科創板輸送近50家上市公司
    來源:陸家嘴雜誌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第一批25家企業上市交易,一年後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擴容至132家,總市值規模突破2.5萬億。近期《陸家嘴》雜誌就科創板一周年這一主題採訪了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
  • 未盈利生物醫藥港股及科創板公司將成新標的
    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其中提到加快香港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條件下納入「互聯互通」。這意味著未來境外投資者可以投資科創板上的標的,另一方面境內投資者可以實現對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投資。
  • 科創板日報:杭華股份首日收漲174.30% 中科微至闖關科創板
    熱點聚焦:  從科創板到創業板 註冊制改革星火燎原  經過兩年的探索,註冊制從增量到存量穩步推進,成果令人矚目:截至2020年12月9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達200家,一批硬科技企業脫穎而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企業已上市54家,另有超過400家等待臨門一腳。
  • 除了科創板 科技企業還能去哪上市?
    來源:第一財經除了科創板 科技企業還能去哪上市?作者: 楊倩雯科創板開板交易迄今已有兩個多月,市場交投及估值逐漸趨於平穩和理性,與此同時,近日大洋彼岸的美國納斯達克更改上市規則、放緩審批速度收緊中國小企業上市的消息引起市場關注。
  • 微芯生物:「天真」科學家與遲到18年的「納斯達克」|科創板一周年
    再看 2004 年設立的中小板,對於尚處於研發階段的微芯生物來說,過高的盈利門檻將其擋在門外。同時,又因微芯生物股東含有國資背景,導致他們不可能選擇到美國上市。很久以來,他們若想尋求在中國上市,必須填平未彌補虧損,而這對一家持續高投入研發的初創公司來講簡直是天方夜譚。創業四年後,公司遊走在破產清算的邊緣。
  • 科創板迎來「周歲禮」,市值突破3.1萬億元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2019年7月22日,籌劃259天的科創板正式落地。今天,已平穩運行一年的科創板正式迎來「周歲禮」。開市一年來,133家科技企業成功上市,截至7月21日收盤,科創板企業市值突破3.1萬億元大關。
  • 科創板日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尚處虧損狀態
    中牧股份擬分拆子公司登陸科創板  分拆上市再現新案例。  雲從科技遞交科創板招股書 年均增長率358.47%  12月3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遞交了科創板招股書。據相關文件顯示,此次公開募股的融資規模預計為37.50億元。據云從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在2017、2018和2019年期間,其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經營虧損分別是6789.25 萬元、2.71億元和5.06億元。
  • 科創板早報|科創板今迎第五套標準上市第一股 潔特生物澄清:難以...
    《科創板日報》(上海,米婭)訊,今日科創板早報主要內容有:32家科創板公司去年業績預喜;科創板今迎第五套標準上市第一股;潔特生物董事長不當發言澄清:難以完成200萬個口罩的供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華大基因。
  • 近百隻影子股攀親科創板 直接參股的上市公司不到10家
    一位投資者在股吧中評價個別上市公司與科創板後備軍企業的股權關係。  截至4月8日,已有52家企業進入科創板受理名單,「沾親帶故」的A股影子股約百隻。但如上述投資者感嘆的,不少上市公司是經過多層股權關係間接持有受理企業股權,一個合夥型股權投資基金背後有三個以上上市公司的情況也不鮮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直接持股科創板受理企業的影子股不足10隻,超八成影子股實際參股比例低於5%。
  • 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商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市
    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企業石頭科技(北京石頭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天正式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 688169。該公司成為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其也是繼華米和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
  • 科創板第七周交易大復盤:新鮮事有趣事創紀錄的事一應俱全
    28家科創公司研發費用佔收入比平均為13%,遠高於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顯示出鮮明的「科創底色」。5家公司研發費用佔比超過20%,研發費用佔收入比例最高的3家公司為虹軟科技、航天宏圖、微芯生物,分別達到34%、32%、27%。
  • 正奇金融戰略投資企業聖湘生物登陸科創板
    8月28日,聖湘生物(688289.SZ)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在業績與實力雙引擎驅動下,上市首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接近130%,總市值超過46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聖湘生物投資方安徽志道投資為聯想控股成員企業正奇金融的全資子公司,此次公開發行後其持股比例為10.76%。
  • 一年6家企業登陸科創板 「合肥軍團」異軍突起!
    11月18日上午,隨著上市鐘聲的敲響,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這是今年合肥市第十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也是第六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登陸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 哪些生物醫藥公司能上科創板?這些上市公司投資它們
    來源:數據寶科創板上市企業標準落地,哪些生物製藥公司符合科創板條件,並且未正式提交香港或海外上市申請?科創板參照香港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標準,放寬了醫藥行業企業上市條件,只要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即使沒有盈利也可申請上市。
  • 新三板「頭牌」成大生物要奔科創板 會是最佳選擇嗎?
    傳聞已久要去科創板的成大生物(831550)今日正式宣布,為了優化資本結構、提升發展能力和實現戰略發展等幾大目標,決定籌劃科創板上市。自從千億市值的九鼎集團、中科招商折戟新三板後,成大生物就成為新三板少數「頭牌」公司。憑藉著生物製藥概念和較強的盈利能力,成大生物決心要投奔科創板後,剩下來的事情只要按部就班推進就行。
  • 科創板為何這麼火?IPO數量最多、高價股扎堆、科研人員成富豪,螞蟻...
    第一年就完成IPO140家,創下了A股市場最高紀錄(主板第一年IPO:滬市8家,深市6家;中小板第一年IPO46家,創業板第一年135家。)據中金公司統計,科創板已成為A股IPO的主力軍,自去年7月份以來,科創板新股佔比高達46%。目前,科創板發行儲備企業還有227家,預計2020全年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有望達到100~120家。
  • AI獨角獸依圖科技擬發行CDR登陸科創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AI獨角獸依圖科技擬發行CDR登陸科創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AI獨角獸依圖科技日前正式向上交所申請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擬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募集75.05億元資金,主要投向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研發等項目。公司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
  • 科創板2019年年報預約披露時間出爐
    上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上交所披露滬市科創板股票累計成交1.2萬億元,截至12月24日發稿,上交所披露滬市科創板上市企業數已達68家。其中,江浙滬「包郵區」科創企業已達34家,佔據科創板半壁江山。  滬市科創板股票累計成交1.2萬億元  今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