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神州要來了 科創板吸睛生物醫藥企業

2020-12-17 新浪財經

原標題:百濟神州要來了 科創板「吸睛」生物醫藥企業 來源:東方財富網

科創板對創新生物製藥公司的吸引力與日俱增。繼多家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陸續「回A」後,已在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百濟神州,近日宣布即將踏上科創板徵程。

據百濟神州公告,公司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並將該等股份於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並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我國腫瘤創新藥的領軍者,百濟神州「回A」具有標誌性意義。一方面,科創板的包容性制度設計增強了板塊的吸引力,為未盈利的創新藥巨頭暢通了回歸通道,生物醫藥板塊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若百濟神州順利在科創板上市,公司將成為首個從納斯達克市場回歸科創板的中概股,並由此開啟「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的模式。

科創板包容性迎「新藥」

百濟神州2010年創立於北京,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一路成長為一家全球性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研究、開發、生產以及商業化創新性藥物。目前,公司擁有2款自主研發藥物,BTK抑制劑百悅澤(澤布替尼膠囊)、抗PD-1抗體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正在美國和中國市場進行銷售。

儘管產品已進入商業化階段,但百濟神州仍處於有營收未盈利的狀態,斥重金打造的創新藥研發管線無疑是公司「含金量」所在。據悉,百濟神州已有3款新藥進入上市申報階段。已上市的澤布替尼和替雷利珠單抗均在申報新的適應症,另有PARP抑制劑帕米帕利膠囊已提交上市申請。此外,公司還有多個產品處於早期臨床開發階段。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2.69億美元、6.79億美元、9.2億美元,成為我國研發投入最高的醫藥企業。

2016年,受限於A股和H股對企業IPO設有盈利指標,因此百濟神州優先選擇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港交所對生物科技公司推行IPO新政,百濟神州又登陸港交所上市。公司最新市值已突破1933億港元。

2019年,科創板包容性的制度設計消除了傳統IPO對盈利指標的門檻,在第5套上市標準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創新藥企業踴躍「報考」科創板。百濟神州應聲而來,無疑將進一步增強科創板生物醫藥板塊集聚效應。

從生物醫藥板塊整體規模來看,科創板已經集聚了一批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科創藥企。據統計,自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以來,已有41家生物產業企業登陸科創板。其中生物醫藥公司18家,澤璟製藥、百奧泰等6家公司為未盈利的創新藥企業。在獲受理隊伍中,還有9家選擇第5套上市標準的新藥企業正在積極「備考」。

板塊集聚效應與日俱增

此前,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創新醫療技術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2018年香港生物科技板為這些企業提供了第二上市目的地,2019年科創板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給國內創新醫療技術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通道。如何在納斯達克、香港生物科技板、上交所科創板中選擇上市成為眾多創新醫療技術企業,特別是創新藥企業關心的重點。

對此,德同資本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納斯達克在制度層面、投資人的成熟程度、創新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數量等方面都是全球標杆,但在信息披露、減持、退市、融資成本等方面有更嚴格的要求。

「科創板在國內具有明確的定位,為創新生物醫藥企業的上市融資建立了明確的制度保障,其戰略意義、市場熱度等前所未有。」德同資本負責人同時表示,科創板在投資人的成熟程度、市場波動性、境外投資人參與度等方面還有待提升。而香港生物科技板則介於納斯達克和科創板之間。

板塊定位明確,差異化優勢凸顯,創新藥企業IPO路徑更加清晰。天士力分拆子公司天士生物上市就不再捨近求遠,選擇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今年9月,天士生物進入科創板「考場」,公司擬募資24.26億元。由於尚未盈利,天士生物此次選擇第5套上市標準,目前處於首輪問詢階段。

今年1月,澤璟製藥在科創板上市,為未盈利企業叩開A股市場的「大門」。澤璟製藥董事長、總經理盛澤林接受採訪稱,科創板為企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助力,能夠讓公司認認真真做研發,靜下心來搞科研。「通過科創板上市融資,公司獲得了發展急需的資金,加速推動了公司產品線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上市10個月,科創板已為公司帶來明顯變化。公司抗腫瘤新藥甲苯磺酸多納非尼片已納入優先審評審批名單,獲批上市指日可待。

在「趕考」科創板途中,百奧泰第一個產品、自主研發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格樂立獲批上市。公司董事長易賢忠告訴記者,格樂立只是百奧泰邁出的第一步。伴隨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資本市場將為公司新藥研發注入強大動力,百奧泰的產品線會更加「新」意盎然。

「A+H」或成創新藥優選

在科創板的上市隊伍中,有一批熟悉的「新生」,它們就是來自港交所的創新藥公司。今年以來,君實生物、康希諾、復旦張江等一批港交所創新藥企業先後登陸科創板,開啟「A+H」兩地上市模式。與此同時,科創板上市公司百奧泰透露,將開啟證券化新徵程,第二上市地是港交所。創新藥企業紛紛開啟多平臺上市背後透露了怎樣的信號?

「企業選擇上市地主要考量上市難易程度和前期投資者退出通道的通暢程度、估值水平、國際化需求及監管環境等。」上海信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江濛向記者表示。

針對不少創新藥企業選擇兩地甚至多地上市,江濛說:「這是因為不少企業有業務拓展的需求,有多元投融資需求,所以H股仍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地。『科創板+H股』應該是今後一段時間的主流趨勢。」

百奧泰正是出於此邏輯,在科創板上市4個月後,今年6月迅速籌劃H股上市。談及背後的戰略深意,百奧泰CEO李勝峰告訴記者:「公司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是藥品創新研發需要資本的支持,通過港股上市,可以獲得新的融資平臺;二是港股市場的法規及企業構成與A股不同,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平臺獲得不同監管機構的評估認可,同時能更快地走出去,與國際化的公司展開合作。」若順利完成,百奧泰將成為科創板首家啟動H股上市、開啟「A+H」雙平臺運作的上市公司。

相關焦點

  • 百濟神州:力壓恆瑞的創新藥研發投入之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PD-1產品之外,百濟神州另一款治療淋巴瘤的新藥澤布替尼同樣談判成功,這一全球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BTK抑制劑國內市場潛力同樣值得期待。作為國內最受關注的創新藥研發企業,百濟神州自成立以來研發投入已經接近200億元,近兩年來研發投入更是力壓恆瑞醫藥位居國內第一,並擁有著全球臨床試驗最多的研發管線。
  • 【融資中國】高瓴8輪加持,科創板或將迎來第一家三地上市創新藥企
    此次再次衝擊科創板,意味著百濟神州或將成為第一家在納斯達克、港交所以及科創板三地掛牌上市的中國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10年,百濟神州還未賺過一分錢,根據2020年三季報,百濟神州在前三季度淨虧損1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8億元。
  • 生物醫藥研發再現變現「回血」 百濟神州13.93億美元轉讓在研藥...
    生物醫藥研發再現變現「回血」 百濟神州13.93億美元轉讓在研藥部分權益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29
  • 2018年度中國生物醫藥企業20強:百濟神州/長春高新/信達生物排名前三
    中商情報網訊:7月15日,2019全國藥店周暨中國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在山東濟南正式開幕。會上發布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共計260家企業上榜。在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顯示:揚子江藥業、修正藥業和廣州白雲山三大醫藥企業分別位列榜單前三位。
  • 「智造」賦能,百濟神州生物製藥產能與生產工藝雙升級
    中國財富網訊(雨天)12月16日,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以下簡稱「廣州基地」)第二工廠正式竣工,第三工廠建設同步啟動。這一階段性成果是廣州生產基地在產能和生產工藝上的又一次重要升級,標誌著百濟神州生物藥「智造」能力邁入全新階段。
  • 一大波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正在衝刺科創板!
    自2019年7月22日開市以來,科創板迅速成為全球範圍內生物醫藥企業IPO數量第二、IPO融資額第三的市場板塊。根據張通社Link資料庫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7日,按照一級行業劃分,累計有43家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遠高於同期港交所(27家)、境內主板(6家)和創業板(8家)的IPO數量,成為生物醫藥企業全球範圍內僅次於納斯達克的第二大上市地。上海也有一大波生物醫藥企業正款款走向科創板。
  • 200億元研發投入背後的創與新——訪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
    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高瑜靜採寫繼登陸納斯達克、港交所後,百濟神州(06160.HK,BGNE.US)對A股科創板發起衝刺,意指三地上市,而這或將首開全球資本市場先河。作為一家中國本土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主攻抗癌藥的創新研發,其自主研發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已在全球多地遞交新藥上市申請,改寫了中國抗癌藥長期以來「只進不出」的局面。
  • 廣州崛起千億生物醫藥產業群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通訊員葉國、郭哲涵、李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初現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重點打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等創新性產業集群,百濟神州是極具全球視野和創新力的生物醫藥企業,它的落戶將極大提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和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澤璟製藥、君實生物、康希諾、前沿生物、神州細胞、艾力斯、百奧泰等7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此前,美股納斯達克市場是中國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最主要的上市通道。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目前港交所規定,生物科技企業不需要盈利和業務記錄,只要有一批藥物通過一期臨床、不反對進入二期臨床、上市時的預期市值不少於15億港元等條件就可以申請上市。去年,科創板宣布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IPO。
  •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劉建:中國生物製藥發展有三大利好,兩大瓶頸
    今年,EmTech China 2020 繼續以技術與商業的結合為主線,數十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海內外院士、商業領袖、科創精英將蒞臨現場,探討新興科技發展現狀及其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此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 家聰明公司」 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發布。會上,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生物製藥負責人劉建在現場分享了《中國生物醫藥的產業之路》主題演講。
  • 科創板「青睞」創新藥械上海聯影醫療、微芯生物等浮出水面
    科創板對尚未盈利的創新型藥企持「開放態度」,《徵求意見稿》明確,「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這樣的藥企就滿足上市條件。
  • 哪些生物醫藥公司能上科創板?這些上市公司投資它們
    來源:數據寶科創板上市企業標準落地,哪些生物製藥公司符合科創板條件,並且未正式提交香港或海外上市申請?科創板參照香港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標準,放寬了醫藥行業企業上市條件,只要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即使沒有盈利也可申請上市。
  • 安進/百濟神州提交的AMG 910臨床申請獲CDE受理|君實生物|百濟神州...
    本文來源於《財經天下》周刊合作夥伴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安進/百濟神州CD3/CLDN18.2雙特異性抗體在中國申報臨床7月1日,安進/百濟神州提交的AMG 910臨床申請獲得CDE受理。
  • 兩支赴美新股普漲50%,生物醫藥突圍中概股
    根據行業相關機構測算,美股生物醫藥中概股一共有十幾家,與傳奇生物可以類比的公司是百濟神州。成立於2010年的百濟神州,其業務範圍為癌症治療的創新型分子靶向藥物和腫瘤免疫藥物的研發、生產。2016年2月3日在美國IPO,並於4月21日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日總市值達到7.2億美元。
  • 新三板「頭牌」成大生物要奔科創板 會是最佳選擇嗎?
    傳聞已久要去科創板的成大生物(831550)今日正式宣布,為了優化資本結構、提升發展能力和實現戰略發展等幾大目標,決定籌劃科創板上市。自從千億市值的九鼎集團、中科招商折戟新三板後,成大生物就成為新三板少數「頭牌」公司。憑藉著生物製藥概念和較強的盈利能力,成大生物決心要投奔科創板後,剩下來的事情只要按部就班推進就行。
  • 百濟神州廣州生產基地第二工廠竣工
    據悉,隨著第二工廠落成,目前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已有24000升生物藥產能,而未來第三工廠完工後,總產能有望達到64000升,或將成為中國產能最大的本土創新藥企自有生物藥生產基地之一。短短一年生物藥產能翻三倍作為國內生物藥企業中的生力軍,百濟神州長期致力於提高我國生物製藥產業發展水平。
  • 54家明星企業坐鎮,黃埔開啟全國首場生物醫藥「雲招聘」
    4月10日下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推出全國首場針對生物醫藥行業的專場「雲招聘」活動。百濟神州、諾誠健華、金域醫學等54家明星企業線上發出「英雄帖」,開放近350個崗位、1700多人的招聘需求,南方醫科大學、瀋陽藥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12所知名高校參與其中,吸引約30萬人「屏對屏」尋找心儀職位。
  • 解碼百濟神州:從本土走向國際化,PD-1和BTK僅是「冰山一角」
    來源:動脈網初遇百濟神州是在2016年的一次生物醫藥投資論壇上,當時創新藥投資熱潮才剛剛興起。國內雖然已經有不少本土創新藥企,但大部分都還在中早期階段。這樣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藥企,在市場中顯得格外亮眼。一家「走向國際的本土創新藥企」,這是記者當時對百濟神州的第一印象。
  • 百濟神州投資人電話會實錄 高層批駁惡意做空報告
    吳曉濱:吳曉濱駁斥了有關百濟神州產品銷售的一些荒謬言論,並詳細介紹了在中國的整個銷售過程。「新基公司會把產品運輸給百濟神州。百濟神州接收之後,將它進入庫存。接著,百濟神州把產品賣給經銷商,也就是華潤醫藥。一旦百濟神州把產品賣給華潤,我們將確認這筆營收。隨後,我們的經銷商網絡把產品分銷給各大醫院和藥店。
  • 超過20家生物製藥公司港股上市,如何走出破發怪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vb動脈網近日,國內的生物製藥企業百濟神州對外公告,將尋求在A股科創板上市,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此前,百濟神州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分別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科創板上市成功後,百濟神州或成為首家在三地上市的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