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灘顧問
引言:上海徐匯濱江地處黃浦江南段,藉助2010年世博會的契機實現片區更新升級,逐漸從「近代民族工業搖籃」發展到今日的「上海文化新地標」、「上海科創新地標」。目前,圍繞「西岸文化走廊」、「西岸傳媒港」、「上海夢中心」、「西岸智慧谷」等項目建設,徐匯濱江正在結合工業遺存、當代藝術與未來科技,打造對標巴黎左岸、倫敦南岸的世界知名濱水區,打造與美國矽巷、倫敦東區比肩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新地標。
上海徐匯濱江地處黃浦江南段,背依徐家匯,隔江眺望世博和前灘,岸線長約11.4公裡(外環內9.4公裡)。
這裡曾經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20世紀初—2010年),集聚了包括龍華機場、上海鐵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碼頭、上海水泥廠等眾多工業設施和重要的民族企業,是當時上海最主要的交通運輸、物流倉儲和生產加工基地,承載了中華百年民族工業歷史。
徐匯濱江西岸地區位於上海土地資源稀缺的中心城區,是上海中心城區尤其是沿江地帶僅存的可供大規模、高起點、成片規劃開發的地區之一;整個濱江西岸地區規劃用地面積約731公頃(區域總面積9.4平方公裡);其中,城市道路、龍華港、春申港和澱浦河面積約56公頃。
整體具有成片開發的土地優勢:從土地性質看,現狀工業、倉儲和住宅用地總量佔該區域土地面積的50.5%;土地利用率相對較低,具有可供大規模、成片規劃開發的土地資源優勢。
人才要素:
集聚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學院等科研院所100多家、26個國家級、部級重點實驗室,長期在徐匯工作的和生活的兩院院士近100名,並擁有上海圖書館、上海大舞臺、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體育場等一批文化、體育設施,上海80%的實際文藝院團落戶徐匯。
由生產性岸線向生活性岸線轉移,聚焦城市活力的營造,更多的關注公共利益,更新的過程也加強公眾的參與。
油罐藝術公園效果圖
小企業創業基地:
該基地通過對舊廠房的重新設計與改建,打造「都市創意人的城市棲息地與創業庭院」,搭載「體驗性創意文化產業」,吸納一批高成長的設計傳媒創意企業共同成長,營造適合創業團隊的集約型辦公空間,持續服務具有高成長性的小企業,為其提供產業集聚、互助發展的平臺,並與西岸創意園實現協同發展。
包含西岸設計聯盟、「設計之友」文化、傳媒企業共享服務平臺,提供設計行業高管沙龍及論壇的組織,設計人才服務平臺即高校設計專業實習基地平臺構建,以及設計培訓及進修功能。
業態構成更趨多元化:
徐匯濱江採用「一站式」經營模式,整個園區內包括一個體驗式消費的現代商業街區——雲錦路商業街,一個由眾多展示館、美術館、演藝中心組成的戶外藝術展區,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上海夢中心,多座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酒店,這些板塊的設置融合了片區內文、商、旅的各項資源,使得片區內達到了功能上的聚合發展。
上海徐匯區積極打造面向全球、面向未來的創新經濟和服務經濟集聚帶,由徐家匯—楓林「創新核」、徐匯濱江「創新極」和漕河涇開發區「創新帶」組成了「一核一極一帶」的科創空間格局。
舉辦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以「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為特色,展示智造、交通、健康、金融、教育、零售、服務等7個AI+深度應用場景,圍繞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打造世界頂尖的人工智慧合作交流平臺。
打造全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創新策源地。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帶動了一批全球人工智慧創新項目在上海籤約落戶,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8個AI創新中心(實驗室),騰訊、華為等8個AI創新平臺,微軟、亞馬遜等3個AI研究院,1個百億人工智慧產業基金。
下面再簡單介紹3個落戶徐匯濱江的人工智慧項目——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騰訊華東總部、商湯科技上海人工智慧超算中心。
1)微軟公司和儀電集團合作籤署「微軟上海研究院暨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致力於為微軟和儀電在人工智慧方面的聯合研究活動和項目提供支持,為當地企業提供基於微軟技術的人工智慧研發平臺服務和培訓服務,提供工作與學習的機會。
2)騰訊公司與徐匯政府合作籤署「騰訊人工智慧創新平臺」,並設立騰訊華東總部。騰訊將推進在上海人工智慧產業的布局,加強在機器學習、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醫療AI、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