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一大早,100多名移民熱熱鬧鬧地參加了白鶴灘水電站會東縣野牛坪遷建集鎮居民點首批交房儀式,即將喬遷新居的父老鄉親笑逐顏開。按計劃,今年12月底前,會東縣將有3000餘戶移民群眾將拿到新房鑰匙。
會東縣溜姑鄉甘田壩村,30歲出頭的崔國成家「一臉滄桑」,黃土牆,青瓦片,四間臥室,圍牆被雨水常年衝刷後顯得破敗不堪。「這房子已經20多年了,是該換換了。」
樹挪死,人挪活,必須得搬!可搬出去之後如何穩得住?
「走,帶你們去看看我的新家!」崔國成帶著記者來到他家門口。「我們五人戶的修了4層,現在正在抓緊裝修,爭取早日搬進新家」。崔國成看著已經要裝修完成的房子,認真地說:「以前在外面做了10年的裝修,以後就在家裡面開一個裝修公司,好好發展。」
故土縱然難離,但更多的人則是像崔國成一樣渴望改變。「今天特意來看了新房,對於房屋質量、構造那些都很滿意。」年近72歲的大爺範有林說,以前住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經有些破爛了,現在就期盼著新房早日建好,能夠早點搬進新家。
「白鶴灘在建電站,鄉親準備把家搬,金東大橋連川滇,甘鹽井是新家園。」在採訪過程中,範有林還哼起了自己創作的歌曲。他說,自己是鄉上龍燈、花燈的傳承人,搬新家後,想把集鎮上熱愛文藝的村民都聚集起來,組建一支文藝隊,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據了解,野牛坪遷建集鎮位於會東縣溜姑鄉金東村臺地緩坡平臺部分,臺地地形較開闊,規劃安置人口規模為2258人,規劃總建設用地面積為22.34公頃。
搬出來不容易,接下來怎麼生活?
會東將立足實際,充分利用兩大平湖、三大高速、民用機場帶來的新機遇,科學規劃、提早布局,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統籌全縣12個安置點地理區位、氣候特點、土地資源等實際,發展特色水果、冬季康養、商貿物流、高峽平湖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帶動移民產業轉型升級、生產生活持續改善,全力做好移民搬遷「後半篇」文章,解決移民群眾後顧之憂。(肖順暢 記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