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為什麼總說量子力學很奇怪?

2021-03-01 環球物理

如果宇宙真的是受到量子定律的支配,那為何我們還會覺得這些定律是奇怪的呢

答案或許就在於我們對「奇怪」的定義:量子力學似乎看起來很奇怪,是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直覺背道而馳。我們發現的用來描述量子系統的行為的定律(比如薛丁格方程等),並不像我們用來描述日常物體的物理法則(比如牛頓的運動定律等)。在我們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情況,都只與遵循牛頓定律的事物相互作用,這便定義了我們對事物「應該」如何行為的直覺。當量子物理學表現出「離經叛道」時,它在我們眼裡就變得奇怪了。

但為什麼定義了我們直覺的日常物理法則與量子法則之間存在這樣的區別呢?哥本哈根詮釋的思路似乎基本上想表達的是「現實就是如此」,試圖在量子法則適用的微觀尺度與經典法則適用的宏觀尺度之間強加一個絕對的分離,但這一立場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薛丁格著名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就精準地表達了:宏觀世界的貓的狀態,與微觀世界的原子的狀態,以一種超出哥本哈根詮釋的設定界限的方式糾纏在了一起。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Philip Anderson 於1972年在《科學》期刊發表的《多而不同》(More is different)一文。| 圖片來源:Science

換句話說,就是適用於宏觀物體的法則和適用於微觀物體的法則之間並不存在真正的區別——宇宙在每個尺度上都是量子。我們看到的「經典法則」只是將量子物理應用於宏觀事物時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只是物理學家 Philip Anderson 提出的「多而不同(More is different)」的觀點的另一應用。正如 Anderson 所指出的那樣,當我們研究大量物體的集體行為時,通常會發現個體間的相互作用可用一些簡單的法則描述,而大的集體行為則能用另一組簡單的法則來描述,並且這一法則未必與原始的個體相互作用的法則有關。這種從低級法則湧現出高級法則的想法造成了科學中的等級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ciences)——化學是有著很多原子的物理學,而生物是有大量分子的化學等等。

○ 科學中的等級結構。| 圖片來源:Max Tegmark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事實:當將量子力學應用到一個由足夠多的粒子組成的可見物體時,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都受到量子法則的支配;但是集體效應為我們提供了一副有著不同面貌的「經典」法則。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就是當所有這些量子屬性模糊在一起時發生的事

在有些情況下,這種轉變相對比較容易看到。如果我們對一個單一量子粒子的行為進行觀測,會發現我們無法隨時對它明確的位置和動量進行經典地軌跡追蹤。這就是導致一些標誌性量子現象出現的原因,例如物質粒子像波一樣幹涉。

儘管如此,大量關於位置和動量測量的平均結果能完全反應牛頓定律的期望。從某種意義上說,當我們追蹤一個經典物體的軌跡時,例如一個正在飛行的高爾夫球,我們看到的正是構成那顆球的大量原子的平均位置。

還有一些標誌性量子行為的消失就比較難理解了,例如能量的離散性。如果觀測原子中一個電子的行為,會發現它非常的不經典:它的能量只能在不同軌道之間的躍遷才能改變。但如果觀察導體中的宏觀電子行為時,就不會看到這種離散性:當對導體施加電壓而產生電流時,電子移動的方式看起來就非常經典——它們的平均速度似乎在平穩增加,沒有出現任何不連續的躍遷。

那麼,躍遷去哪兒了?其實它們哪都沒去——導體中的單個電子仍在不同的能級間躍遷。只是隨著粒子的增加,能級的數量也變得越大,能級間的能量差就變得越小,直到它們開始一起運作時,原子中清晰的能級就變成了固體中的能帶。它們並非真正的連續能帶,但是在宏觀尺度下,它們徹底地模糊在了一起,真如一體一般。

當然,僅因量子定律融入進經典定律並不意味著量子法則就完全消失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仍可以找到一些暗示基礎量子特性的微小行為。導體中的電子會以非常經典的方式移動,但絕緣體不會——這代表的是帶隙的存在,這轉而成為了電子波動性的證據。我們也可以設定讓大量的量子物體相互獨立作用,因此量子性不會被抹滅的情況,就能得到受激原子明亮的光譜線(預示著離散的能態)以及光電效應(光的粒子性質)等現象。這也正是我們最早知曉量子物理的原因——追蹤物體從日常行為走向奇異的量子世界的線索。

再次說明,這並不是在說量子詮釋不能解決有趣的問題,也不是說量子物理並不奇怪。然而,鑑於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的宇宙受量子物理學支配,所以退一步思考——「作為量子世界中的我們,為何會對量子物理學感到驚訝」,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文:Chad Orzel

譯:二宗主

原文連結:

原文首發於 https://www.forbes.com/sites/chadorzel/2018/03/21/why-do-we-think-quantum-mechanics-is-weird/#693168694b66,略有增刪。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

往期精彩回顧

低學歷者發財的概率有多大?結果很吃驚

謬證大全:1+1≠2的n種可能

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敢來挑戰麼?

理科和工科的區別,你了解了嗎?

物理太難學?掌握這16種思路,讓你秒變學霸!

再這麼玩下去,中國的科研就真沒戲了

數學和物理的搞笑差別

      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以激發學習者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目標,分享物理的智慧,學會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為大家展現一個有趣,豐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諮詢電話:010-56143955   010-56143855

投稿請聯繫 145110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名商大廈1101環球物理

參加物理集訓營撥打諮詢電話,短期高效提高物理!歡迎撥打諮詢電話:13581994719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總說量子力學很奇怪?
    今天我們來改變一下思考方向,不去詢問量子物理學有何奇怪之處,而是問——對我們而言,它為何奇怪。如果宇宙真的是受到量子定律的支配,那為何我們還會覺得這些定律是奇怪的呢?答案或許就在於我們對「奇怪」的定義:量子力學似乎看起來很奇怪,是因為它與我們的日常直覺背道而馳。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這很物理,既然不確定,為什麼還說量子力學是精確的?
    量子力學是對物質行為包括行為細節描述的一種物理學理論,尤其是對發生在原子尺度上的事件的精確描述。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不確定的,怎麼量子力學卻是精確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要了解物理學家們是如何對微觀粒子進行測量的實際問題。
  • 物理教育-量子力學(9)
    原子物理和化學任何物質的化學特性,均是由其原子和分子的電子結構所決定的。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許多物理學分支的基礎,包括電磁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宇宙學的部分內容。量子力學也是化學鍵理論、結構生物學以及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量子力學主要是用來描述微觀下的行為,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經典力學詮釋。
  • 物理教育-量子力學(7)
    它是20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大飛躍,量子力學的發現引發了一系列劃時代的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重要貢獻。19世紀末正當人們為經典物理取得重大成就的時候,一系列經典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一個接一個地發現了。德國物理學家維恩通過熱輻射能譜的測量發現的熱輻射定理。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從18世紀到19世紀末,發現已有的經典物理理論,無法解釋一些重要的現象,通過這些問題的認知,在20世紀初創立了量子力學。這些現象主要有:氣體吸收並發射特定頻率的光,稱為原子光譜。這是一個謎,對此沒有已知的經典物理解釋。
  • 從零開始讀懂量子力學
    ——吳嶽良(中國科學院院士,前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量子力學是當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市面上已經有了很多對量子力學的「戲說」,我們現在更需要像本書這樣的「正說」。希望讀者能從本書中得到知識和樂趣!
  • 量子力學為何如此詭異?
    但奇怪的是,確定性的薛丁格方程,卻有一個概率性質的波函數,以至量子力學從它誕生之日起,就陷入了無法自洽的困境,由此引發的各種怪異問題層出不窮,讓科學家傷透了腦筋。薛丁格為什麼要引入一個「非定域性」的波函數,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薛丁格方程的建立機制,以及它所描繪的物理圖像至今沒人知道,這些無疑都是量子力學詮釋的關鍵。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所以如果想學理論物理就要先定個路線,思考一下以後要做什麼。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
  • 為什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無法兼容?
    「相對論是科學,量子力學也是科學,為什麼兩者不能互相解釋呢?誰更科學?」,這個問題要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一些,我們來一層層得地看。首先,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統一了時間和空間,認為它們不是分立的物理量,並提出了四維時空的世界觀。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統一了能量和質量。
  • 量子力學簡史
    經典力學、經典電動力學、經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形成了物理世界的三大支柱。它們緊緊地結合在一塊兒,構築起了一座華麗而雄偉的殿堂。        人們也許終於可以相信,上帝造物的奧秘被他們所完全掌握了,再沒有遺漏的地方。
  • 走進量子力學的世界
    他指出,平常大家總認為可以不必幹涉所研究的對象,就可以觀測該對象,但從量子理論看來卻不可能,因為對原子體系的作何觀測,都將涉及所觀測的對象在觀測過程中已經有所改變,因此不可能有單一的定義,平常所謂的因果性不復存在。對經典理論來說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質在量子理論中卻成了互相補充的一些側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其他量子力學結論也可從這裡得到解釋。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近年來,量子力學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火爆詞彙,「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成為了科普作品評論區幾乎必備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量子力學,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一、什麼是量子力學很多小夥伴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都會感覺太科幻了,簡直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其實,量子力學在我們身邊是非常常見的。我們知道,物理學分為兩大部分。以牛頓、伽利略為代表的,我們已經研究透徹的經典物理。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也許您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也沒學過量子力學,更沒聽說過神馬薛丁格方程,但是您一定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嗯,就是那隻又死又活的貓。在這裡小編插播一下,對這隻貓進行一下說明。其實這隻又死又活的貓是因為薛丁格沒有理解波函數的真正物理含義——統計的概率解釋。也就是說,這隻貓或死或活的概率都是50%,這是一個大量樣品的統計結果。
  • 量子力學很詭異?從十個方面全方位探索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
    他指出,平常大家總認為可以不必幹涉所研究的對象,就可以觀測該對象,但從量子理論看來卻不可能,因為對原子體系的作何觀測,都將涉及所觀測的對象在觀測過程中已經有所改變,因此不可能有單一的定義,平常所謂的因果性不復存在。對經典理論來說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質在量子理論中卻成了互相補充的一些側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其他量子力學結論也可從這裡得到解釋。
  • 吳金閃的《零基礎量子力學入門》課程推出
    其中,尤其突出,為什麼經典概率論對應的2×2矩陣只有對角元而不需要非對角元而量子力學需要(如圖1):因為量子現象的要求。整個課程最主要的關注點,就是體現量子現象哪裡比較奇怪,為什麼(一般的)經典理論不能解釋,然後稍微展示一下,只需要引入允許非對角元的密度矩陣,就可以解釋量子現象。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對於家庭這種由少數幾個量子(人)組成的體系,說清楚馬王家到底幾口人添了幾個孩子才恰當。大家這感覺到了吧,量子的概念及關聯的思維不是多麼邪乎,它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或者定義了一個物理量的量子,就是量子化。量子力學裡量子化了什麼物理量呢?首先被量子化了的是能量,具體地,先被量子化的是分子的動能。
  • 量子力學都不懂?還在說你知道量子科技?
    即便如此小編也覺得自己還只是學了點皮毛。」可是這「量子」的概念還真的沒有深入人心呀!去年我們在五道口做過一個採訪,採訪了路人「什麼是量子力學?」。可以來看看大家的回答。採訪問題:什麼是量子力學?來源:曹則賢老師2020跨年科學演講ppt量子力學可以說是近代物理最有成就的學科之一了,創立於 20 世紀初,也有人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稱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