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國不需要「反智主義」

2021-03-04 人民論壇網


   編者按:


隨著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持續走低,就業難的不爭事實似乎在告訴我們大學教育的現實產出正在貶值,「讀書無用論」的說法開始慢慢抬頭;但是當高達七成的網友贊成不讀大學,這種蔓延開來的集體情緒,除了「從眾」的群體心理,應該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反智主義了。似乎,我們要思考的是什麼導致了「反智主義」的市場。我們該如何應對?

   讀書無用論與反智主義 

讀書無用論:龐大的教育成本置換來較低的回報

在現階段,因為「讀書貴、就業難」,就業低起薪遭遇「寒流」和其他各種原因和目的,社會上特別是大學生群體中流行了新「讀書無用論」,這實際上指的是龐大的教育成本,置換來相對較低的回報,造成人們對讀書的現實功效的一種否定與懷疑。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與嚴峻的就業現實存在較大差距,所學無處用,所用非所學,是造成此現象的普遍原因。

讀書無用論是某些人或群體在評價社會現象時,因為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讀書無用論,自我難以理解或難以改變,而對讀書(或教育、知識、學習)所持有的一系列否定態度和觀點。

反智主義:懷疑知識、質疑知識分子

反智主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於智性、知識的反對或懷疑,認為智性或知識對於人生有害而無益。另一種則是對於知識分子的懷疑和鄙視。

權威的英文版在線大英百科全書給「反智主義」下的定義是:「反智主義描繪的是一種態度,它敵視,或者說不信任知識分子和對知識的追求。它可以通過許多種途徑表達,比如攻擊科學、教育和文學的價值。」中文版在線維基百科更直接認為,「反智主義是一種存在於文化或思想中的態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論。」反智主義思潮表裡一致的表現是:既然對知識都反感,更不用說把自己的態度表達為系統化的知識、理論了。

  是什麼在製造「反智主義」的市場 

教育與現實銜接的「不確定性」

現實原因十分複雜:教育在產業化,教育投資的多少是「不確定」的;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銜接程度是「不確定」的,包括了大學生招生人數太多,超出社會需求,出現嚴峻的「畢業等於失業」,也包括由於大學生人數太多,令其工資收入和社會地位下降,不少大學生的待遇更低於中專生甚至學歷很低的農民工;更有一些民眾和家長由於對高等教育事業的失望,出現「知識改變不了命運」的思想。事實上,在今日的中國社會,知識多確實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唯有金錢和權力才能改變命運。相信在上述這些中國教育領域的不正常環境下,才出現了「知識無用論」的思潮。

「父輩就業時代」: 官二代富二代佔據社會資源

種種權力潛規則的存在,讓高素質者能否順利向上流動是「不確定」的;我們的社會遠沒有營造出一個不同社會階層合理流動的機制,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遠沒有形成。目前,大學生就業率為80%,不少人處於就業不穩定狀態,這意味著「蟻族」群體將有擴大的趨勢。官二代、富二代可以「拼爹」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窮二代卻只能感覺命運不濟,這無疑是不正常的。

一個社會階層固化的社會,人們通過自身努力難以改變自身命運,只會加大社會各階層的對立,於社會的和諧可謂害莫大焉。尤為可悲的是,貧困家庭因貧困的代際傳遞而產生窮X代現象,令貧困家庭子女陷於「貧困陷阱」不能自拔。就社會來說,這種一成不變的社會階層固化現象,何嘗不是文明社會一道急需消弭的傷疤?(大眾網)

自動化和全球化導致中層的「空心化」


一些西方經濟學家認為,後工業化時代,人類社會的特徵不是對受教育者需求猛增,而是中層的「空心化」:中層工作被智能機器所消滅,而高層工作增長緩慢。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學者則認為,計算機時代自動化所產生的主要後果不是藍領工作的消失,而是所有工作都將變成一種例行公事。美國大學生們曾經所做的工作如今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轉移到海外。雖然像泥瓦匠和卡車司機這樣的工作無法轉移到海外,但是電腦程式員這樣的工作還是可以在海外完成。這就意味著受過高等教育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反智主義者」


中國古代不僅有哲學上的反智主義者(老子),也有宗教上的反智主義者(慧能),還有政治上的反智主義者,他們就是秦始皇和漢高祖。秦始皇這兩類都佔了,他討厭知識,特別是書本知識,所以「焚書」;也討厭知識分子,特別是儒生,所以「坑儒」。

   警惕思想上的「殺傷性武器」 


「讀書無用論」是一個偽命題

未來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它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具備豐厚的知識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一個不好好讀書的人,或著不想去讀書的人,是很難鍛造這方面能力的。一個人的成長,如果不與讀書相伴,他所失去的不僅僅是他手中的那份工作,更將失去他立足社會的根本,讀書,不僅讓他獲取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也讓他懂得如何在社會中扮演好屬於自己的那個角色。

「讀書無用論」,永遠都只是一個偽命題,不管是在戰亂時期,還是和平時期,一些名人的人生經歷,都在告訴這個時代的我們,讀書,是一門永遠都不可放棄的人生必修課。晚清重臣曾國藩,戎馬一生,在金戈鐵馬之時,也依然是手不釋卷,一生只為讀書為第一要務。國學大師張中行先生在極其艱難的「文革」時期,在牛棚中,把一本本國學名著和一摞摞古典書籍都一一看完。(來源:長沙晚報)

知識落差過大影響整體社會的長期穩定

中國農村的貧困,收入貧困只是表徵,其中還包括人力貧困與知識貧困。讓農民承受過重負擔去供孩子到城裡念「難以致用」的高等教育,倒不如直接擊中目標,到農村去發展與其環境配合的高等教育,把精英留在農村學以致用,或許那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城鄉人民知識落差過大,會直接影響整體社會的長期穩定,也影響整個中國國民素質水平的提高。

對「後悔」上大學與新「讀書無用論」不加以正視,後果很嚴重。作為擔負著培養人才重任的大學,作為國家人才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教育,理應從「後悔」上大學與新「讀書無用論」的社會現象中「清醒」過來,反思大學的辦學宗旨與大學精神,反思大學教育的得失。同時,整個社會也應從中反思如何使用人才、選拔人才,給大學生提供用武之地。

開放程度和受教育程度越低的社會,反智主義越容易成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一般來講,我們不能反沒有的東西,而是反那些過分的東西。因此,越是知識分子,越需要反智,反智反而會讓他迷失在知識裡的人性復歸。如果讓沒有知識的「草根」反智,他如果反的是知識,他將永遠做「草根」;他如果反的是知識分子,他必須投入一場政治運動,否則,他的反智毫無意義。

因此,美國社會可以反智,因為它是一個高度開放,高度教育化的社會,反智第一不會形成固定的官方意識形態,或暴烈的革命意識形態,第二不會妨礙人們受教育。當前的中國,則要警惕反智主義。我們的基礎教育還沒有完全普及,像盲山那樣的遠離現代生活的村莊還在愚昧中掙扎,許多失學兒童還在渴望回到課堂,我們的政治體制還沒有開放到可以隨機吸納各種社會思潮……這種情況下的反智主義,無異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會把更多的人滯留在初級勞動水平上,會誘發社會對立,激化社會矛盾,會把個別事件和零散的不滿情緒匯聚為社會群體意識,這對於處於脆弱平衡狀態中的改革社會來說,是抱薪救火,而不是普降甘霖。

(吳稼祥/文,中國需要反智主義嗎?  來源:《中國青年報》)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知識是人生攀越的階梯」,從培根中我們得知,沒有知識,我們的人生之路,只會是一片黯淡。

   結語: 

在「反智」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在裝糊塗了,務必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理性地分析成因,積極地尋求對策,才不至於在若干年後感慨「讀書無用」。

本期責編:韓冰曦

相關焦點

  • 獨家 年度思潮:「反智主義」傾向在中國大陸抬頭
    今天就請大家隨思響哥來看一看,反智主義究竟如何「抬頭」。來源 | 人民論壇網作者 |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研究員 黃嚴中編譯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唐磊反智主義,是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一種對知識分子和智識追求充滿敵意的態度,並非指某種理論或思想。對學者和學術不信任在中國並非新鮮事。
  • 認為美國「反智主義」愚蠢,才是愚蠢
    美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從思想到觀念,為反智主義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唐納·川普總統的「反智」行為(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美國大眾的心理。當前,美國的「建制派」處於「在野」地位。「建制派」都是「知識精英」,其行為方式和特點是按部就班,以「知識」作為行為指導,「規矩」明顯。但是反智主義卻要反其道而行之,目中沒有任何人類精神文明成果,不講任何「規矩」。
  • 反智主義為何成為一種突出政治文化現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全世界,使得在反智主義思潮下的反智主義行為成為一種突出的政治文化現象,甚至成為一種特別的政治經濟操作。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一思潮以及在此思潮影響下的國家和民眾行為,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 西方「反智主義」的本質特徵
    自從由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於1962年出版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一書提出,反智主義概念就進入了人類社會意識層面。而大面積進入中國社會意識,主要是最近這次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期間,西方人的反中國人的「常識」以及一些非理性的舉動(這次疫情期間的「反智」特點主要體現在「常識」層面。因此也可以看出,西方人的「常識」與中國人的「常識」有些不同。自然,不同的「常識」可能接近真理的程度也不同)。
  • ...因為說「美國登月是真的」而被狂噴,中國也開始反智主義泛濫了?
    歐陽自遠在一個採訪節目中為此闢謠,解釋國旗為什麼會在月球上抖動,列舉了幾個證據證明美國登月是真的,然後就讓有些中國網友不樂意了。這幫人堅持美國登月就是假的,認為是歐陽是在替美國人說話,是美粉,收了美國人的錢。
  • 黃鵬:美國反智主義興起的政治原因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從拒戴口罩、拒絕封城的任性而為,到「炒掉福奇」、調查比爾·蓋茨的情願抗議,美國社會上下出現的種種反智言行令人瞠目。在促成反智主義流行的諸多因素中,政治原因尤其值得關注。
  • 嫦娥之父因為說美國登月是真的被狂噴,中國也開始反智主義泛濫?
    就在嫦娥五號回來的前幾天,中國「嫦娥之父」之一的歐陽自遠竟然被一些槓精給噴了。事情的大概經過是這樣的,這不是嫦娥五號最近比較火嘛,「美國登月是假的」這個陰謀論就又被翻出來了。比如為什麼國旗會抖動這種問題.......歐陽自遠在一個採訪節目中為此闢謠,解釋國旗為什麼會在月球上抖動,列舉了幾個證據證明美國登月是真的,然後就讓有些中國網友不樂意了。
  • 李公明︱一周書記:反智主義與……權力的謊言
    應該說,字數限制和標語與反智都沒有必然的邏輯,實際上作者在這裡指的是網絡寫作與閱讀互為因果的弊病——很容易拒絕有深度的、需要思考的和必須通過一定的篇幅才能完整闡述的文章,尤其容易拒絕那些需要運用概念、需要對每一個論點給出事實證據、對每一種試圖建立的因果關係都要從邏輯上予以論證的文章。正因為這樣,極少字數的字符格式限制成為反智的天然屏障。
  • 餘鵬鯤|西方高校瀕臨破產:教育產業化是主因,反智主義是助力
    這兩項對於學校而言,原本就賺不了多少錢,相反還節約了水電費開支,但加入教育產業化之後就不一樣了。 中國大學的本科學費,一般不超過1萬元/學年。這樣的學費,有人認為高了,應該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補貼,有人認為不高。但不論是認為高還是不高,都是著眼於中國收入偏低的家庭的承受能力。 如果和高等教育產業化的這些國家相比,中國大學的學費相當低。
  • 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社交媒體興盛也助長反智主義
    楊宇東:社交媒體興盛助長了反智主義,我們需要專業內容2020年9月22日,「專業的力量·2020第一財經內容平臺化戰略發布會暨第一財經研究院重點智庫揭牌儀式」在上海舉行。會上,第一財經總編輯楊宇東以「專業的力量」為題作主題演講,描繪和闡述了第一財經內容平臺化戰略的圖譜。
  • 理察·霍夫施塔特《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
    此時,知識分子被摒棄為「蛋頭」、怪胎,被不需要他或者根本不理解他的黨派所左右;知識分子也成了替罪羊,從所得稅到珍珠港偷襲,一切都是他的責任。「反智主義,」施萊辛格論述道,「長久以來就是商人的反猶主義……知識分子……在今天的美國社會中猶如喪家之犬。」在新政府運轉之後,所有這些情況似乎都得到了充分證實。
  • 疫情下的反智主義 讓新冠流行更嚴重?
    但川普當選絕對不是 「黑天鵝」:在眾多原因下,反智主義是不可忽視的推手。反智主義的根源是什麼?實際上,共和黨很早就清醒地意識到拉攏反智主義群體是籠絡人心的絕妙戰術。在這裡,尚且不去定奪川普是否和裡根一樣,居心叵測地扮演一個文化金字塔底層的角色,還是如假包換的真情演出。除非川普在公眾面前接受智商測試,所有的爭論最後也只是徒勞,改變不了各持己見的局面。但反智主義在美國社會的勢力可見一斑。我曾經讀到一個極端的反智主義例子,塔拉·韋斯託弗 (Tara Westover) 的自傳體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 美國面對「反智主義陷阱」
    反智主義並非川普當政的獨特產物。美國人對政治精英、專業人士的懷疑和敵意,可回溯至18、19世紀的民粹主義大覺醒時期,但直至上世紀中葉理察·霍夫斯塔德的著作《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問世,反智主義才真正成為觀察美國社會和政治的經常性鏡頭。
  • 反智主義盛行:坑了多少中國人.
    幾乎所有文化都有反智的一面,中國也概莫能外。「讀書無用論」典型的諸如:數學滾出高考 !買菜需要微積分?我又不出國,學什麼英語?反智主義一般是出現在那種大家都不願意學習的環境下然後就這麼幾個人學習特好,所以會有人歧視。這種反智主義是對知識的輕視和對學習的嗤之以鼻。認為事無巨細追根朔源的求知精神是可笑的,奉行極端實用主義。
  • 李公明|一周書記:會傳染的反智主義病毒與專家……之死
    (序)問題是,這種「愚蠢」究竟是專家的認知錯誤還是反智主義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和悲劇?尼科爾斯反覆強調和力圖說服人們:不是所有觀點都是對的;在民主社會中的每一張選票和每個人的自由權利以及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但人們所持有的觀點因為有對錯、知識因為有真假因而不可能是平等的,正因為如此才需要討論、鑑別和糾正錯誤的認識和觀點。這個道理其實並不複雜,但是看起來許多人很難承認或者不願意承認。
  • 西方高校瀕臨破產:教育產業化是主因,反智主義是助力
    對於中國的大學而言,疫情期間學生通過網絡上課,減少的收入只有住宿費和食堂的承包款。這兩項對於學校而言,原本就賺不了多少錢,相反還節約了水電費開支,但加入教育產業化之後就不一樣了。  中國大學的本科學費,一般不超過1萬元/學年。
  • 《華氏451》:在「反智主義」的強壓下,人性本能的掙扎
    雷的創作具有很強的現實前瞻性,他幻想世界是一個受「反智主義」支配的世界。他的設想甚至比「反智主義」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的時間還要早了十年。「反智主義」首次出現是在美國歷史學家理察·霍夫施塔特的書《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當中。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在1964年獲得歷史學普立茲獎。
  • 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某些政客的反智主義
    從「新冠肺炎疫情是場騙局」到「病毒很快就會消失」,從「注射消毒液防止病毒」到「口罩金屬條是5G天線」,從「福奇的專業建議是阻止川普連任的陰謀」到「比爾·蓋茨打算通過疫苗接種將數字身份晶片植入人體」,從「新冠病毒源於武漢實驗室」到「中國向世界輸出病毒」,美國政客拋出一個又一個挑戰科學、挑戰常識、挑戰人類認知下限的言論,為美國本屆政府打上了反智主義的鮮明烙印。
  • 餘鵬鯤|西方高校瀕臨破產:教育產業化是主因,反智主義是助力
    這兩項對於學校而言,原本就賺不了多少錢,相反還節約了水電費開支,但加入教育產業化之後就不一樣了。中國大學的本科學費,一般不超過1萬元/學年。這樣的學費,有人認為高了,應該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補貼,有人認為不高。但不論是認為高還是不高,都是著眼於中國收入偏低的家庭的承受能力。
  • 來論丨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是某些政客的反智主義
    從「新冠肺炎疫情是場騙局」到「病毒很快就會消失」,從「注射消毒液防止病毒」到「口罩金屬條是5G天線」,從「福奇的專業建議是阻止川普連任的陰謀」到「比爾·蓋茨打算通過疫苗接種將數字身份晶片植入人體」,從「新冠病毒源於武漢實驗室」到「中國向世界輸出病毒」,美國政客拋出一個又一個挑戰科學、挑戰常識、挑戰人類認知下限的言論,為美國本屆政府打上了反智主義的鮮明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