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姐是個做事要求十全十美的人,不僅嚴於律己,也嚴以待人。(這裡的人,主要是指她身邊關係比較親密的人。)而對於不熟悉的人,能忍則忍,不能忍的時候,也會讓她十分抓狂,欲罷不能。C小姐經常對男朋友的生活習慣,行事風格進行指點,毫不隱晦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不準十點後才回家。「」不要喝冰水,對腸胃不好。「」不要用手摳痘痘,會結疤。「」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不要說話,不要吧唧嘴,不要很大聲音,非常不禮貌。「」早上起來要先喝一杯溫水,清洗一下腸胃。「」能不能不要一直躺著看手機,起來走動一會兒。「
可以看出,C小姐是典型的控制欲重症患者,這類人在處理與別人的關係時常犯的錯誤是越界幹預。然而他們往往深不以為然,樂此不疲。當他們的越界行為被其他人發出黃牌警告的時候,還會打出情感牌來粉飾自己的行為。
比如:
」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我愛你才會這樣啊!「」我不管你誰管你啊!「
而被控制欲操縱的一方,是如何評價這種行為的呢?
」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錯的。「」他試圖掌控我的一切,我就像是他的附屬品一樣。「」她總是疑神疑鬼,翻我的手機,打探我的隱私,要我隨時向她報告行蹤。「」她可能沒有安全感。「」他不信任任何人,除了他自己。「」我快要瘋了。「
不難看出,受控制欲困擾的雙方都並不好過。控制欲的施加,如果沒有把握住度的話,容易走上毀滅性的極端,輕則毀掉關係,重則毀掉性命,讓人不禁唏噓,不得不慎重審視這種行為以及該行為的施加者(以下用控制方代替)。
三問控制方:
01一問:是你認為的』為你好』,對方這樣認為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判斷標準。
如果針對未成年人,那麼OK,你可以告訴他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前提是你的結論和自己踐行過程中的表現邏輯自洽,言行合一,而不是雙標。
如果針對成年人,那麼你認為的,和他/她認為的,恐怕就不能強行劃上等號了。
你認為對他好,他如果直接提出異議,那麼你們需要坐下來好好談談,分歧點在哪裡,如何解決?你認為對他好,他似乎是認同的,但是仍然產生厭煩和討厭的情緒,那麼這時候,是否應該自省一下自己說話的方式,表達觀點的情緒,是否讓對方感到不適。
所謂的叛逆精神,潛伏在每個人的不同人生階段,有的被激發出來了,有的沒有還表現出來而已。
問問他,也問問自己,不要只是你覺得。
02二問:愛的方式那麼多,你為什麼偏愛這一種?
DU小姐的男朋友每天都要給她發很多消息,打很多電話,無非是問問在做什麼,在哪兒,什麼時候下班,晚上吃什麼這種非常瑣碎的信息。
一次DU小姐要去看望剛生寶寶的閨蜜。出門前她男朋友就不停地叮囑她,帶好鑰匙、錢包、手機,怎麼坐車,在哪兒買花;出門後繼續手機遠程遙控,詢問到哪兒了,買到花了嗎,買的什麼花,幾點一定要到之類的。這讓DU小姐非常的崩潰,自己一大活人了,在她男朋友眼裡,感覺像個不經世故的小孩子,讓她感覺喘不過來氣。
DU小姐知道這是她男朋友表達愛的方式,當她受不了的時候也會這樣安慰自己,但是自己一點都不快樂,也不敢跟她男朋友講,擔心那樣可能會打消對方的積極性,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然而愛的方式有很多種,DU小姐的男朋友只是選擇了他認為的,也是自己擅長的那種方式而已。
對方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對於控制方來說,他會認為這是默許、接受、認同,於是他們繼續以這種方式愛著。但是如果某天DU小姐忍無可忍,終於向對方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她男朋友才有可能真正反省自己的行為,並作出調整和改變的可能,這也能對雙方的關係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DU小姐終於受夠了,又為了不傷害對方的自尊,選擇了逃避而分手,那麼這段關係就可惜了。
所以,控制方,你知道對方接受你愛的那種方式嗎?不妨觀察一下他,或者直接問問他的想法,說不定對你們的關係有幫助。
03三問:你不管他,你能管誰?
」因為我是你的孩子,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人,所以你管不了別人,只能管我。你把我當做你的附屬品,你沒把我當做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你始終想要掌控我,佔有我。「
小孩子的天性更自由散漫,而現在的小孩子不是被繁重的功課壓抑著,就是被父母的教條壓制著。甚至在中學階段,叛逆期與更年期的激烈碰撞,不可磨合的矛盾衝突達到峰值。姑且不談家庭背景和父母修養,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哪個父母不希望望子成龍,都願意把一切好的條件或者最大能力範圍內能給予的,都統統給孩子安排上。而故事並非總是按著父母的意志來發展,一旦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表現產生了偏差,他們就會伸出那雙邪惡的控制欲之手,嚴加管控。
你必須…你要...你不能...你不準...…
如果小孩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並進行自我調節,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如果一旦小孩對父母的行為和言語產生了牴觸,越管越要對著幹;還有的小孩受不了父母的管控,選擇離家出走,甚至自尋短見的案例常年屢見不鮮。
那些控制欲旺盛的父母,是否應該自問:
如果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會怎樣?如果孩子對你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反抗情緒,這將威脅到你們的親子關係,你會怎樣?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也像新聞上看到的那樣,離家出走或者永遠離開,你會怎樣?可能你管他,是因為他只是個孩子,只是你的孩子,只會聽你話的孩子。而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選擇權。如果孩子長大成人以後,不能自主獨立,仍然需要你來管,你會怎樣?這不是沒有可能,這是十多二十年,從一出生開始就被你所操控的事實。不管是孩子也好,伴侶也好,未成年也好,大人也好,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每個人也都是社會的人。需要自己學會去完成成長的蛻變,需要自己經歷社會的善惡,光明和黑暗,需要自己去融入社會,與他人建立聯繫並立足社會、獨當一面。這些都是你操控不了的,即使你能操控他的行為,但也無法操控他的思想和靈魂;即使你能暫時操控,也不可能永遠。
總之,強擰的瓜不甜!
關於控制欲,更多閱讀請點擊:
為什麼你身邊的人總想控制你?
被管控的人應如何實施自救?
如果你也被控制欲所困擾,請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