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孩子有權享受「慢」的權利

2020-09-16 幸福律動


全文1962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之前,一個叫「量子波動速讀」的閱讀方法火了。它號稱運用HSP高感知力量進行量子波動速讀,通過超快速翻書的方法,在1-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甚至能蒙著眼睛就讀完。



這個有著許多荒謬漏洞的速讀法,吸引了很多家長帶孩子前往報名,這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們陷入了教育焦慮之中——希望孩子再聰明一點、學得再多一點、跑得比別人再快一點。



1

孩子你要「快一點」


各位寶爸寶媽,你們可曾有過以下行為?


  • 快、快、快……起床都半個小時了,還磨蹭,早飯涼了又熱,還不趕緊洗漱去!
  • 快、快、快……有得吃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一碗粥竟然喝上二十分鐘,怎麼這麼磨嘰!
  • 快、快、快……別玩了,寫作業要專注,這麼東張西望的,不出錯才怪呢?


很多父母都喜歡像上面的爸爸或者媽媽一樣,時刻提醒著孩子你要快一點,有的時候還會親自上陣為孩子解決這樣或那樣的「困難」。


也許,你認為這是督促,是幫助,是愛。


可對於孩子自身呢?


你這些所作所為,不但沒有讓事情變得順利,還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創造力,剝奪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阻攔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


其實,孩子天生就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只要準備好了,無須我們逼迫,他自己自會不斷嘗試,做好自己的事情。媽媽們不妨放鬆一下,讓孩子享受一點「慢」的權利。



2

沒有「慢」權力的孩子


有的家長是覺得孩子做事磨蹭或者不專注讓孩子快一點,而有的家長在教育中希望孩子多學一點多聰明一點,不論哪種情況,絕大多數在過度「催促快」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並沒有達到父母希望的那樣。


並且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1、扼殺孩子的主動性


家長的急功近利,一味地催促孩子快,不給孩子慢慢探索和體驗的機會,不但扼殺孩子的興趣,還會使孩子缺乏主動性,對家長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


回想一下,你的孩子是不是沒有你的催促就不願意主動寫作業了?


2、影響孩子性格


你的言行,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有的家長自身焦慮,總是催促孩子,潛移默化中,孩子也可能變成像家長那樣容易焦慮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婚戀、事業方面都可能受到負面影響。


3、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家長喜歡用「又快又好」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如果總是達不到,會產生自卑心理。長此以往,孩子可能變得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對學習任何知識都提不起興趣。



3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


「 教育孩子,是一種慢的藝術,需要耐心和耐性,來不得半點兒急躁,帶不得半點兒功利。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要讓孩子享受『慢』的權利。」


除了讓孩子學會時間觀念,教會孩子的自主性學習之外,家長更應該做的就是先放下自己的焦慮情緒,讓孩子生活的慢一點。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


「慢養」,並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夠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成長。


  • 別怕孩子走彎路,接受孩子。

我吃的鹹鹽,比你吃過的米飯都多。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

……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就著急指出,看到孩子做的慢就立刻催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事情,要孩子自己去體驗嘗試。


  • 別把「快點」掛在嘴邊。


家長不要總催促孩子,老指責「你怎麼這麼磨蹭」。要坦然接納孩子的慢速度,大人和孩子的生活節奏、生理節奏、心理節奏都不相同,家長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


  • 慢養,我們更注重過程。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家長除了教孩子讀書,更要和他們一起遊戲,鼓勵孩子進行探索與嘗試,分享他們的快樂、困惑、憂傷、以及獲得的人生經驗。


我們鼓勵讓孩子的天性得到自由的成長,但這並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家長應該對孩子的成長進行積極正確地引導。


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興趣,並不是說孩子可以不好好學習,而是要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同時,讓他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然而,每個孩子成長的速度是不同的,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多給予孩子一些時間和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更好的自己。



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長,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不難發現,孩子在不經意間會向我們大人展示生命中那難能可貴的、最初的、最美好的一面。


最後送給大家龍應臺的那句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相關焦點

  • 奶奶爺爺太溺愛孩子,父母有權拒絕他們探望孩子嗎?
    二老以自己是小黑的祖父母,有權利探視孩子為由,不予理睬。後,白小姐訴至法院,要求終止二老對孫子的探望權利。那麼,祖父母與外祖父母對孫子女與外孫子女是否有探望權?律師說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6條規定:「未成年子女、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對未成年子女負擔撫養、教育義務的法定監護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權的請求
  • 父母在美國公立學校享有15項權利:從確保孩子安全到捍衛自由
    老師打孩子是合法的嗎?您能確定不教授神創論嗎?移民是否有權接受免費的公立學校教育?在美國公立學校中,很難找到有關父母的權利和孩子的權利的這些以及其他問題的答案。從聯邦政府建立就有嗎?沒那麼早。美國的開國元勳並沒有要求聯邦政府擁有公共教育權。1791年,按照《憲法》第10條修正案的規定,他們將教學,閱讀和算術(以及紀律!)
  • 孩子罹患重病,父母理賠被拒,保險公司:賠不了,法院:有權拒絕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保險諮詢、索賠維權,請私信好買保,專業索賠專家有問必答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整個世界,父母都會為孩子做長遠的打算,讓孩子無後顧之憂,但是唯獨疾病,是父母不能為孩子承擔的,只有孩子自己來承受,因此父母都會很重視自己孩子的生長發育以及營養的補充,尤其是為孩子購買保險
  • 誰有權決定孩子的姓氏?
    誰有權決定孩子的姓氏?根據我國《民法總則》有關規定,公民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幹涉、盜用、假冒。因此,對於成年的公民來說,想要改變姓氏,自己就可以決定。但是,父母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在孩子未成年時,決定孩子姓氏的權利在父母手中,這個決定權是父母共同的權利,父或母一方不能單獨行使。
  • 民事權利之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形成權
    債權請求權、物權請求權、佔有保護請求權區分債權請求權:要他人東西的權利。物權請求權:要自己東西的權利。佔有保護請求權:要自己佔有東西的權利。總結:物權請求權與佔有保護請求權在權利的內容上並無差別,其區別在千「 請求依據「是「 物權」 還是「佔有" 。
  • 別讓你的管教方式,扼殺孩子的未來!聰明父母必知5大要領
    導讀:別讓你的管教方式,扼殺孩子的未來!聰明父母必知5大要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讓你的管教方式,扼殺孩子的未來!聰明父母必知5大要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學會傾聽,給孩子說話的權利,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你沒有說話的權利!…"這樣的話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如果你已經做了父母,有沒有曾這樣對待過自己的孩子呢?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會聽孩子說話,不給孩子發言權。尤其是當父母覺得孩子犯錯的時候,更是不允許孩子說話,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的解釋就是頂嘴和狡辯。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聽話,卻很難做到傾聽孩子的心聲。如果父母過於壓制,無異於扼殺孩子的天性。
  • 家長必知:青春期後期,怎麼能讓孩子多長高一點
    孩子的最後一個緩慢生長期就是青春期的後期,這時候孩子的生長開始緩慢了,形象的講就沒有了動力運動的物體,他的運動是隨著貫力可以繼續向前行駛一段距離,但是,他一定是越來越慢的,最後停止運動,人的生長發育也是一樣的。
  • 【世界兒童日】請一定告訴孩子:你有很多權利
    【世界兒童日】請一定告訴孩子:你有很多權利 2020-11-20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父母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但孩子也有維護一家團圓的權利
    同事的姐姐在外打拼時,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了一窮二白的姐夫,沒多久生下了女兒囡囡,姐姐做完月子就和姐夫一同外出打工,把女兒囡囡丟給姥姥撫養。直到女兒囡囡上小學,姥姥說,「自己可以幫忙照看囡囡,但是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
  • 被收養的孩子親生父母是否有權要回監護權和扶養權?
    有的網友認為女孩未免太過不近人情,應與親生父母相認;有的網友卻直呼痛快,認為該父母的遭遇並不值得同情,並且應因棄嬰而追責。   不經任何程序直接收養孩子是否合法,親生父母是否有權取回孩子的撫養權,被送養人是否對親生父母有贍養權和繼承權。民間收養中往往忽略了諸多法律問題,為日後的糾紛埋下隱患。
  • 【父母必知】兒童「冬咳」已到高峰
    【父母必知】兒童「冬咳」已到高峰 2020-11-18 14: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胡律師談《民法典》】: 「配偶權」是什麼權利
    雖然民法典沒有明確規定配偶權,但在第112條:「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係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第1001條,「對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係等產生的身份權利的保護,適用本法第一編、第五編和其他法律的相關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人格權保護的有關規定。」也就是說,無論有沒有獨立的配偶權,基於配偶身份產生的法律權力或權益,都受民法典保護。
  • 劉平易:父母哪些言行違反了《兒童權利公約》
    雖然,家長和父母所指向的是同一人,然後,在性質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父母,更多的是愛、責任和義務,而家長更多的是發號施令、高高在上、權利。如果父母把自己定位成"家長",在家庭環境裡常常以家長自居,那麼,這種角色的定位,就會在不經意間成為親子矛盾的導火索。有的家長把不尊重兒童權利當作了理所應當,錯誤的把不尊重當作是對孩子的教育。
  • 澳洲打工必知法律規定十大權利
    不管有沒有在澳洲打工,每個留學生都應該了解這個就業標準的相關信息,保障自己權益。  NES十大基本權利  第一, 每周最多工作38小時,加上合理的加班時間  第二, 要求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  學齡前兒童或者未滿18歲的殘疾兒童,其父母或看護可以要求改變工作安排,以便幫助照顧孩子。
  • 父母一旦允許規律外的「自由」,便剝奪了孩子規律內的「權利」
    父母對規律外的要求允許了,貌似給了孩子「自由」,可是同時,卻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在規律內的「權利」。,便剝奪了孩子三項權利現在的孩子不容易,從早到晚自由的時間沒有多少。但是,若在平時,除非作業寫不完孩子執意寫完再睡之外,我們不可以隨便延後睡覺時間。因為,我們若是同意孩子晚睡,允許了「規律」之外的這種自由,同時,我們卻剝奪了孩子如下三項權利:A.剝奪了孩子「充分休息」的權利同意孩子晚睡,卻無法允許孩子晚起。在這種前提下,如果依然同意孩子晚睡,便剝奪了孩子「充分休息」的權利。
  • 【父母必知】兒童塗氟小科普
    【父母必知】兒童塗氟小科普 2020-12-22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即使你已為人父母,也有享受自己生活的快樂的權利
    對每個媽媽來說,讓孩子生活得幸福快樂,讓孩子時刻感受到自己被愛和快樂所包圍,是寧願傾自己所有也願意為孩子實現的。從某些方面來講,孩子的幸福就是為人父母的幸福,當你忙碌天回家,看到孩子那張洋溢著快樂陽光的臉時,便會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 教子36計,計計有用,父母必知的教育法則!
    父母必知的教育法則文|任淑一(搜狐億萬自媒體,家庭教育撰稿人,親子育兒作家、《知音網》名家專欄作者,《蘭舟育兒那些事》微信創刊人。經常在搜狐、新浪、360doc個人圖書館、今日頭條等各大網站發布原創作品。)導語: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培養不同的特質。
  • 「還權於民」要返還人民群眾哪些權利?
    黨的十七大以來,新一輪解放思想的熱潮在全國蓬勃興起,以簡政放權、還權於民、還利於民為重點的各項體制性、機制性改革正在醞釀破題。這是黨心所向,民意所歸,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以筆者之見,「還權於民」就是要返還人民群眾以下六項主要權利:  一還「知情權」,讓人民「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