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熱愛生命》欲望與生命的對決 傑克·倫敦系列(一)

2021-01-07 循山萬事屋

最近的推送有點不太走心,關注的讀者應該也有所察覺。其實是這幾天生了一場小病,不過今天已經完全ok啦,一口氣可以爬個十樓吧。所以從今天開始循山萬事屋又要回到正經的全力日更了。

生病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自從為了每天的更新四處搜刮靈感,我也開始對一些細微的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連一場病也不願意放過。

生了病,再到痊癒。從食不知味到活蹦亂跳,很難讓人不去想著珍惜健康,熱愛生命。人如此,萬物是否皆是如此呢?

今天不妨就來談談熱愛生命吧。

《熱愛生命》。

不是汪國真的詩,也不是蒙田的隨筆,而是一本薄薄小冊子,不到一釐米的厚度。很適合隨手拿去反反覆覆的讀。直讀到紙頁泛黃,書角微卷。也還是覺得百讀不厭。

傑克·倫敦,就是這些充滿野性和生命力故事的締造者。而寫出這些故事的人,必定也有非比尋常的生活經歷。

8歲,為了謀生,他不得不到一個畜牧場當牧童。

10歲,他開始在舊金山附近的奧克蘭市當報童、碼頭小工、帆船水手、麻織廠工人等。

13歲,他曾經隻身駕駛小船穿過暴風雨中的舊金山灣。

16歲,他失業了,不得不在美國東部和加拿大各地流浪,住在大都市的貧民窟裡,並曾以「無業遊蕩罪」而被捕入獄,幾個月以後才重獲自由。

17歲,他上了一捕獵船做水手,經過朝鮮、日本,到白令海一帶去獵海豹。

……

辛酸艱苦又充滿挑戰傳奇的童年像是傑克·倫敦一生的縮影,在成為作家並出名之前,生活對他來說雖然顛沛流離,卻也是他創作故事,汲取靈感的優秀養料。

正是因為經歷過殘酷的資本勞力壓榨,驚險的航海捕獵以及反反覆覆的流浪和週遊,在他的筆下總是能找到一些赤裸裸的東西,好比生命,好比野性。比起現在許多矯揉造作的「雞湯文,」傑克·倫敦的故事像是一鍋不加調味的野味雜燴,字裡行間都藏著些新鮮宰殺的動物血味和隨之而來的硬朗粗糲感。

沒有類似的體驗,是難以完全領會傑克·倫敦文字中的生命力,但這不妨礙我讀他,喜歡他,並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

傑克·倫敦的青年時代趕上了美國西部淘金的最後一股熱情,然而《熱愛生命》中的淘金只是提供了一個故事背景。

他所做的是在追求財富的大背景下思考生命和欲望的矛盾、糾纏,通過描述兩個淘金者在歸途遇到的種種磨難和各自的抉擇來展開故事。

故事從比爾拋棄我開始,比爾和我是淘金夥伴,然而此時我們彈盡糧絕,疲憊不堪,肩上沉沉的金子是最後的慰藉。帶走金子,從荒野返回文明,就能輕鬆的富貴餘生。不幸的是,我在渡河時扭傷了腳腕,試圖叫下超前的比爾等我,卻沒有任何回復。

比爾此時已如同行屍走肉,只求活下去,而扭傷腳的我無疑是一個累贅。被比爾拋棄的我拖著受傷的腳踝,絕望又無助的站在渾濁的河水裡,看著比爾漸漸遠去的身影。

接下來的日子是在飢餓和恐懼中度過的,沿著模糊的方向走下去,幸運的到達補給站卻幾乎一無所獲。吞食無味的漿果、鮮活的野雞崽,徒勞的搜尋一切能填補飢餓感的東西。一切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活下去。

遠離文明的荒野中,財富變得像一個夢境,我開始出現幻覺,為了活下去,我一點點的放下口袋中沉甸甸的金子。一邊為比爾的拋棄憤怒,一邊又執著的求生,直到看見一具白花花的人骨架。

那時比爾。直到最後,比爾都沒有拋棄一丁點金子,他死在這片荒野,和他的貪婪與冷漠一同被埋葬。

餓到極點的我沒有選擇啃食比爾的骨頭,雖經歷了種種磨難,但總算回歸到文明世界。

為了更方便理解,我用第一視角大致複述了一下故事。而在傑克·倫敦的筆下,故事是從第三人稱視角開展的。

一場求生之路,卻圍繞了生命、欲望、道德等眾多本質問題展開討論。

尤其是比爾和我的選擇,兩人從開始就註定不同的結局。無情的比爾將欲望看的比生命重要,因此丟了性命,也自然沒有實現欲望。抓住生命這一本質的我最終活了下來,最後的關頭也沒有拋棄人性,啃食同伴。

經歷過生死考驗,仍舊保持為有人性的人。或許是最為難得的。

這篇文章的選段也在舊版的教科書中出現過,或許也有不少人讀過原文,你又有哪些別樣的思考和收穫呢?

END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傑克·倫敦(下)——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熱愛生命》北方的奧德賽淘金夢碎的傑克·倫敦回到了奧克蘭,這時他的繼父已經去世。當工作餬口和繼續寫作這兩個選項擺在他面前時,他只能在心裡選擇後者,然後不得不再次為了生計而奔波。美國此時的經濟還沒有好轉,所以工作並不好找。
  • 傑克·倫敦的短篇小說: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傑克·倫敦小說選》中譯本這部傑克·倫敦的短篇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版),共收錄有《寂靜的荒野》、《為趕路的人乾杯》、《一千打》、《熱愛生命》、《女人的剛毅》、《黃金谷》、《有傷疤的人》、《北方的奧德賽》、《荒野的呼喚
  •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熱愛生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發表於1907年的中篇小說。作者傑克·倫敦家境貧寒,早年當過童工、水手、裝卸工、流浪漢,後來到加拿大淘金。正是這些坎坷的生活經歷,為他日後潛心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源泉,最終寫出了代表美國精神的小說《熱愛生命》。列寧曾在病榻上請人閱讀這部小說,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 《熱愛生命》∣讓孩子感悟生命的博大,感悟勇氣和信念的力量
    文/慢羊我讀傑克·倫敦所著的《熱愛生命》是在大學一年級,女兒讀這本書則是在小學三年級。讓我相當意外的是,孩子的閱讀感受與我18歲時如此相似,我們都收穫了一份相當珍貴的感動,也在不同年齡段對人生對苦難有了不同尋常的認識。
  • 熱愛生命作文(精選五篇)
    篇一:熱愛生命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都是寶貴的。
  • 要熱愛生命,對一個女生跳樓的思索
    她說生命不過是一個過程,人早晚都得死,早死晚死都一樣。活著受不少折磨,挺累,早死了可能更輕鬆。這個高中生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生活很優越,對這一獨生女關愛倍至,而她身體、相貌都很好,學校也是重點校,學習成績中上,那麼,這高中生又為什麼有輕生的念頭呢?震驚和疑惑逼著我思考,因為中國有許多家庭,有許多這樣的青少年。
  • 《熱愛生命》讀後
    有人說:「我們雖然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怎樣發揮到極致?這是每一個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熱愛生命,做有思想的、有道德、有尊嚴的人,堅守自己的人生信條……學習世界聖賢先哲關於人生的三篇短文,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從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啟迪?請從《短文三篇》中任選一篇,結合自己的實際和社會現實,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讀後感。
  • 教育視角:熱愛生命
    所以我們要去熱愛,要熱愛生命。 老師們,作為教師,師愛是師魂。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這種愛是神聖的,發自於內心深處,熱烈滾燙。學生是在被愛的感情中,「親其師」,而「信其道」。正是在這一愛的過程中,教師實現教育的功能,教書育人。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愛是教師的智慧,是教師的魅力,愛讓教師美麗。 同學們,作為學生,愛是成長。
  • 小記者走進婦幼保健院——探究生命奧秘 尊重熱愛生命
    本臺訊 (九江廣電全媒體記者 王家成)生命是神奇的,又是脆弱的。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生命誕生的奧秘,感受母親的偉大和白衣天使的辛苦。今天上午,九江市廣播電視臺小記者團走進九江市婦幼健康促進教育基地,參觀科普展覽廳、但福德劇場(兒童電影院),通過科普講座、體驗式教育、視頻影視播放等形式,向小記者們展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知識(人體結構、生命起源、兩性教育、生長發育、專科保健、智力開發等)理念,讓孩子們對生命的來之不易有全新的認識,從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
  • 【童書推薦】生命勵志繪本: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熱愛生命
    生命勵志繪本推薦:以「兒童生命教育」為核心主題,以樸實卻真誠的故事、不討巧卻有表現力的圖畫,為孩子、也為所有的成人描繪生命中的喜怒哀樂,讓孩子學習認識自己、理解他人、熱愛生命。 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於以智慧尊重他者與自己的生命,大概涉及四個命題: 1、人與己:認識自己、欣賞自己、愛與接納自己、勇敢、信心與盼望 2、人與人:人活在關係中、尊重他人、愛人如己、明辨是非 3、人與環境:欣賞自然、愛護環境、面對環境的挑戰、社會關懷 4、人與生命:欣賞生命、生死尊嚴、宗教信仰與人生
  • 《新生命史》:跨越時空,探索自己|書評
    這些關乎生命本質的問題,二百多年前,達爾文曾試著給出答案;近三十年前,《生命簡史》也曾嘗試著給出答案,而現在這本《新生命史》正試著給出更新的答案,但也許這些都不是完美的答案,或者說從來就沒有過完美的答案。那些曾經稱霸過地球的龐然大物,也許只是偶然的出現。除了得到關於生命演化的科學研究新結論,我們更多的可以了解到如何通過有限的信息來得到更加合理的推測。
  • 在書香氤氳中感受生命的脈動!2020獅山藝術節23日線上開幕
    文法學院通過組織系列讀書分享會、每日閱讀分享打卡、學院班子參與班級讀書會等活動,讓師生在閱讀中汲取精神力量,傾聽生命的聲響。資環學院的「名家薦讀」「悅享經典」「共沐書香」等系列讀書交流活動,在「雲端」品經典,用青春礪人生,引得不少師生前來參與。
  • 熱愛生命——人生第一課
    培養孩子對萬物生命的尊重。讓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明白萬物都要受尊重的道理。那我們做為家長,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保護生命是每位家長的職責,因此我們要讓孩子都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面,生命究竟是什麼?又該如何教會孩子熱愛生命,避免自殺呢?
  • 關於熱愛生命的名言名句
    關於熱愛生命的名言名句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晉——陶淵明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三國·曹植   三萬六千日,夜夜當秉燭。
  • 熱愛生命 感恩生活——【育華中學南校區國旗下講話系列(59)】
    為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心態,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促進同學們之間的心理交流,並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心理調節方法,本周我校舉行了以「熱愛生命,感恩生活」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二(22)班的李燦,我演講的題目是《陽光心態,健康人生》。
  • 新學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敬畏生命2020年這個史上最特殊的一年,在這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有的人可能馬上就想到了——生命。是的,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沒有命在誰還能做什麼?
  • 教育要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讓生命更有意義
    在蔡元培先生看來,這三者都沒有超軼政治,是「現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世界觀、美育主義,「為超軼政治之教育」,是「實體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義在於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關注人的發展,著力培養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學一宗門之教義梏其心」,促進人思想獨立、精神自由,這才是教育的「最終之鵠的」。
  • 熱愛生命,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
    法一蒙田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愛和賞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負荷,在壓力下白白虛度此生,那只能怪我們自己了。我對於某些詞語賦予特殊的含義,就拿「度日」兩字來說,當天色不佳,心中充斥不快的情緒時,我將「度日」看作「消磨光陰」;而風和日麗的時候,我就不願浪費,慢慢賞玩、細嚼美好的時光。壞日子,要它飛快消逝;好日子,要停留在生命中長久,細細品味。
  • 重溫經典散文|蒙田:熱愛生命
    但到頭來才發現,一日復一日,明日不復存,那些「昨天」仿佛是從未利用的甘泉,白白蒸發流逝;而我們所期待的「明天」誰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每個人對生命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法國作家蒙田對生命的理解,一起來欣賞散文《熱愛生命》。蒙田以博學著稱,他的語言平易通暢,不加雕飾,開創了近代法國隨筆式散文之先河。
  • 名人名言:關於生命
    我敬愛生命,敬愛生命的真實和生命的偶然,以及瞬間即逝的美。——屠格涅夫唯有工作和創作,才會使生命充滿了趣味。——米凱朗尼我們得到生命的時候附帶有一個不可少的條件,那就是我們應當勇敢地保護它一直到最後一分鐘。——狄更斯生命是一篇小說,不在長,而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