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生活中怎樣保護好口腔健康

2020-12-22 海南日報數字報
  病從口入,說的是飲食問題,但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口腔健康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口腔是人體健康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海南省口腔醫院院長車道闖認為,學會保護好自己的口腔,對預防口腔疾病至關重要。

  ■ 本報記者 王黎剛

  

  常見口腔疾病危害健康

  口腔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口腔健康,也很大程度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口腔潰瘍、牙周病、牙髓病、磨損、上頜前突、青少年牙周炎、舌病、唇病、齲齒、唇裂、四環素牙,單純性牙周炎,口腔念珠菌病,顎裂等都屬於常見的口腔疾病。

  車道闖表示,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長出的牙齒,其牙齒周圍的牙根炎症。因牙齒無法完全長出,部分還覆蓋在牙肉之下,牙冠與這塊牙肉之間便有間隙,而形成一隻「垃圾袋」,滯留食物殘渣及滋生細菌。時間一久,這塊牙肉(牙齦瓣)便會有急慢性發炎現象,有時便會有膿液形成。隨著病情的加重,發炎會向耳後擴散到耳部、喉部及口底,更為嚴重的是,病人常會出現發熱、全身倦怠等。此外,病人不能咬頜,且有口臭味。這種痛苦對於處在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孕婦身上,常常會無法忍受。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口腔潰瘍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潰瘍成周期性反覆發生,醫學上稱"復發性口腔潰瘍",可一年發病數次,也可以一個月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

  齲齒俗稱蛀牙。齲齒不及時治療,會引起牙髓炎,即會出現牙痛,牙髓炎進一步發展會引起牙槽膿腫。甚至2—3歲幼兒就開始蛀牙。齲齒是由牙菌斑中的致齲細菌引起的。含糖食物是有利於致齲菌滋生的營養物質,富含蔗糖的粘性食物,如蜂蜜、糖果、餅乾、麵包等。如果粘附於牙面幾分鐘後,就會被致菌利用。發酵、產酸,使牙釉質脫鈣,這就是齲病的開始,進而形成齲洞。如果經常食用這類食品而沒有及時刷牙、徹底刷牙,齲病就會加重並迅速擴展。由於齲病是一種慢性病,在早期無明顯自覺症狀,而一旦感覺牙痛或牙齦腫痛、流膿,則治療就較為複雜、麻煩。因此每半年到專科醫生處檢查一次口腔健康狀況是十分必要的。

  有一些人牙齦經常出血,對此,車道闖認為,這是牙齦炎在作怪,牙齦炎是牙垢、牙石刺激所致;牙垢、牙石的形成是沒有經常徹底清除堆積在牙縫和齦袋中的食物碎屑和鈣質所引起。刷牙漱口是清除這些病因的最有效方法。慢性牙齦炎是沒有正確、經常地刷牙漱口的結果。預防牙齦出血的好辦法是: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運舌按摩鼓漱保健口腔

  出現口腔疾病,大部分是由於飲食不衛生、不健康所致。比如,不少人喜歡吃油炸、酸辣食物,這都會損害口腔健康。如果刷牙的方式不正確,同樣也會引起口腔問題。刷牙方法不正確造成的牙齒過敏佔大多數。日常生活中,人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口腔?車道闖介紹了幾種簡便易行、效果較好的保健方法:

  運舌方法  用舌頭在口腔裡、牙齒外、左右、上下來迴轉動,等到唾液增多時鼓漱10多次,分一口或幾口咽下。運舌對防治老年性口腔黏膜病,舌體萎縮有效,能刺激涎液分泌增加,滋潤胃腸,有助於脾胃功能,並能防止口苦口臭。

  用食指作牙齦按摩  漱口後,將乾淨的食指置於牙齦黏膜上,由牙根向牙冠作上下和沿牙齦水平作前後方向的揉按,依次按摩上下、左右的內外側牙齦約數分鐘。通過按摩牙齦,增加牙齦組織血液循環。有助於組織代謝,提高牙周組織對外界損傷的抵抗力,減少牙周疾病的發生。

  鼓漱方法  咬牙,用兩腮和舌做動作,反覆多次,漱口時口內多生唾液,等唾液滿口時,再分幾次慢慢下咽,初時可能津液不多,久了自然增加。鼓漱主要是為了使口腔內多生津液,以助消化並可清潔口腔,鍛鍊四周肌肉,兩腮飽滿。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年紀輕輕為何「老掉牙」?
    海南日報記者走訪海南省口腔醫學中心和海南口腔醫院發現,中青年缺牙在口腔門診中同樣佔據了很大比重。  根據最新一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35歲-44歲中青年齲病(齲齒,俗稱蟲牙、蛀牙)患病率為88.1%,25歲至44歲的中青年人群中,每4人就有一人缺牙。  到底是誰在「謀殺」年輕人的牙齒?日常護齒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近11萬名學生接受口腔檢查
    本報海口1月5日訊 (記者張惠寧)海南日報記者1月4日從海口市衛健委獲悉,海口市2020年為民辦實事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幹預項目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聽婦產科「男神」說說心裡話
    他們是婦產科男醫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保衛著婦女同胞們的健康。  海南日報記者日前走訪調查發現,我省婦產科男醫生數量雖只佔到婦產科醫生總數的10%左右,但他們中卻有不少人擔任著醫院的婦產科主任或產科主任,是女性患者的健康保護「男神」。那麼,這些婦產科「男神」們日常工作中都有著怎樣的酸甜苦辣?他們又是怎樣讓女患者對他們敞開心扉的呢?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色健康生機勃
    3月18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在全省領導幹部大會上為海口重罰汙染行為撐腰鼓勁,強調「誰破壞海南生態就依法依規罰他個傾家蕩產」。  海南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頂住誘惑、頂住壓力,呵護海南的綠水青山。如今,「生態」「環保」「綠色」已經成為海南人關注的熱詞,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環境保護合力集聚形成,綠色發展底色日益亮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古風情話竹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謝振安 王儀   通訊員 張琳 實習生 王歡歡  在海南,竹笠很常見。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非牙齒問題的口腔疾病 該怎麼辦?
    在大多數人看來,口腔醫院就是治療牙齒相關問題的醫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今年37歲的邢少戀是海南本地人,從小在椰風海韻的文昌市長大。近年來,在海口做外貿生意的她偶然注意到,隨著健康生活的理念漸入人心,外地許多打著「海南島」旗號售賣的椰子油產品銷路非常好。於是,2016年,她返鄉創業,註冊「三禾椰娘」商標,開始專注海南本土高品質椰子油產品的生產。短短兩年多時間,椰子油年銷售額達300餘萬元。
  • 海南日報數字報-「願海南與花蓮常來常往」
    在這一濃鬱的懷舊氛圍下,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專訪。連日來,帶著攜手前行的心願,傅崐萁偕同花蓮縣議長賴進坤,率縣政府一級主管及縣議會團隊一行40餘人來我省參訪,學習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及推廣經驗。  「走在『1942民國街』上,我仿佛看到了70多年前的中國。」傅崐萁認為此次到海南可謂不虛此行,他希望類似馮小剛電影公社的觀光旅遊可以在臺灣落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使船員是怎樣煉成的?
    ■ 本報記者 王黎剛  為了參加7月份開賽的2019至2020賽季克利伯環球帆船賽,海南日報女記者孫婧日前到達英國樸茨茅斯
  • 海南日報數字報-如何與室友友好相處?
    大一新生們離開父母,走進大學宿舍開始集體生活。宿舍是大學生離開父母后的第二個「家」,室友就是朝夕相處的「家人」。如何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係,成為大學新生必修的「開學第一課」。  宿舍矛盾多由瑣事引發  不少大學生認為,大學過得舒不舒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室友好不好相處」。要找到情投意合的室友有多難?有網友笑稱:「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來好室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獻的活目錄」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他久居臺灣,卻從未有一刻忘記海南故土,以特殊的方式,展露著赤子之心、桑梓情懷,他被人稱為「海南文獻的活目錄」,他叫王會均。這麼多年來,僅他捐給海大的圖書已近千冊。
  • 海南日報數字報-「醫療+健康+旅居」模式吸金有力
    本報北京4月17日電 (特派記者徐一豪)「政府搭好臺,企業唱大戲。
  • 海南日報數字報-那些「藏」在海南高校的博物館
    在海南,除了大家熟悉的公共博物館,海南高校博物館數量也不少,不僅免費對外開放,更有不少「看家」展品,如:三亞學院的相機博物館陳列了500餘臺不同時期的相機;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南海文化博物館承擔起部分公共博物館的社會職能;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收藏展出種類豐富的瓊北地區火山石生產生活用具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小齲齒不可小覷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關注口腔健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手握微信,讀懂海南
    文\見習記者 劉夢曉 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陳美辰  數位化時代,微信已經成為「手機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在暢享手機通訊便捷的過程中多少都會把玩兩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封感謝信牽動醫患情
    老人名叫朱克珍,是一位60多歲的河南籍退休幹部,前幾年來到海南居住。2012年因口腔上頜左側的一顆大牙缺失,右側一顆大牙疼痛,到一家醫院就診。據朱老回憶,當時又檢查又拍片,得出的結論卻是左側缺失的磨牙處牙槽骨高度不夠無法做種植牙,只能做烤瓷牙,而烤瓷牙卻要求將周邊健康牙齒的牙冠磨低,對牙齒的損害極大。右側的那顆疼痛的牙齒,檢查後得出的結論是牙根斷裂,必須立刻拔掉。
  • 海南日報數字報-老鹽檸檬水
    我家鄉中原,人們約著在飲品店坐著閒聊的場面,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中原人以苦為美,以苦為樂,熱愛辛苦、勞苦等跟「苦」相關的詞,休閒一詞,就顯得不那么正經其事。海南的飲品店卻是極多,諸如「水吧」「茶吧」「coco」之類,幾乎每穿過一條街道就可見到一家。甚至僅一個生活廣場「王府井」,便可有兩三家!剛剛來到這裡的我,就如同鄉下人進城一般驚奇,畢竟這種情況在中原可是基本上沒有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全瓷牙:讓笑容沒有缺陷
    牙齒美容顧名思義,就是把你不健康、不美觀的牙齒通過牙科醫生的專業技術變得美麗淨白,而全瓷牙以其更為人性化的設計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秋飲烤蔗汁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俗話說「秋日甘蔗賽過參」,眼下正是果蔗豐收的季節,甘蔗汁多味甜,營養豐富,被稱作果中佳品,從這一句俗語可見一斑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陶瓷千年窯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蔚林 實習生 李丹  「配料調色細且精,塑形繪影藝超群。方知日用尋常品,曾費勞工無限心。」捧起或粗樸或精緻的陶瓷器皿,謝覺哉的詩句總會縈繞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