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大程度上,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2020-12-15 新京報

採訪整理 | 楊小風

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經過去了四十餘年。四十年前,人們以巨大的熱情與憧憬擁抱它的回歸。後來,高考也曾因 「應試教育」的模式引起諸多爭議,毛坦廠中學、衡水中學等被稱為「高考工廠」的學校被人們奚落詬病。但進入其中的學生們仍然如火如荼地將青春奉獻於此,將高考看成是他們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實現階層流動的起跑線與入場券。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高考只是一次尋常的考試,沒有必要過分看重。

一千個考生心中 ,有一千個高考故事。但無論如何,高考都註定是我們生命中難忘的記憶。今天,書評君將目光投向講述高考記憶的你們。高興的、驚險的、平靜的、遺憾的......這些高考記憶,將我們一次次拉回奮鬥的青春,同時也令我們更能看清楚自己。

@哆啦A夢,湖北,2016年高考

「天都要塌下來」的困難也不算什麼

2016年高考前兩天,學校為了讓我們調整好狀態,放了兩天假。放假的下午,和同學在圖書館學習,偶爾說說笑笑,晚上回到家吃飯。一切都正常,甚至心裡都沒有一點緊張的感覺。然而,意外就發生在第二天。6月5號早上起床,睜開眼,發現嘴巴張不開,以為動兩下就會好,過了好半天還是張不開。我心裡開始慌了,我把在一旁準備早飯的媽媽叫過來,她給我熱敷冷敷,按摩都無效。不爭氣的我開始慌亂的哭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媽媽怎麼勸我不要慌,調整好狀態都沒用,我一直在旁邊哭。她說:「你這樣怎麼考得好」?我當時隨口說了句「那就不考了」。這樣一句話,讓我媽媽瞬間眼神黯淡。按照以往的脾氣,她可能都要打我,但這兩天,她都儘量順著我,給我買我想吃的。家裡親戚也都打電話來鼓勵我。下午,她帶我去醫院,醫生說嘴巴都張不開看不了,只能喝點消炎藥撐過這兩天。晚上,吃完晚飯,媽媽帶我去散步,儘量安撫我的心情。

紀錄片《高考》劇照。

7號、8號平靜地參加完考試,考試的難度較往常容易,自我感覺還算好。考完的第二天回家就去了大醫院,醫生說:「這要儘早治,不然張不開,刷牙都不行,牙齒都要爛掉」,要我去武漢的口腔醫院。這把我媽嚇住了,回家的路上,她看著車外,我看到了她眼裡的淚水。又等了兩天到周一,去醫院看,醫生很快診斷出是顳下頜關節錯位,在臉上打了一針,嘴巴張開了,但是要每個星期都去複診打針。畢業的暑假沒有像別人一樣能出去玩,連續四個星期都去武漢打針治療,雖然不能完全根治,但也基本不受影響。

成績下來,分數還算好看。當年考試比我們平時做的題難度小很多,大家都考得很好,也沒什麼競爭優勢。沒能如願去自己想去的學校。有時候想,要是沒生病,考的是啥樣,會不會好一點。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以為天都要塌下來的困難也不算什麼,總會有辦法,親情真的是永遠的精神支柱。

@霍嘉,河北,2011年高考

高考前,我和班主任「互毆」

高中時,我是那種成績好,被寄予厚望的學生。那時候,樓道裡掛著我的照片和「名人名言」,照片旁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目標學校——中國人民大學」。我很喜歡我的班主任,他愛開玩笑、偶爾還會跟學生插科打諢。學習壓力太大的時候,他會帶著我和班裡成績最差的那幾個學生,一塊去打撞球。

我很挑食,身體比較弱。因為是住校生,所以從飲食到睡眠,幾乎全線崩塌。我有好幾次,都是打著點滴考試。高考前最後一次模擬考試。由於再次生病,我考得很差。那時候我已無力面對高考、身體狀況、心理等帶來的多重壓力。在一次晚自習後,我的情緒徹底失控了。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晚自習下課後,還在教室裡學習。班主任看見整棟樓只有我們班亮著燈,就過來看看。結果發現我一個人,一直在修改模考試卷。他過來說:「唉,回去睡覺吧。」我說:「你別管我了,我一會就走。」他像往常一樣,走到我身邊,在我腦袋上「啪」,輕輕打了一下,說:「快走快走,學啥啊學。」他這一下,把我惹毛了。「你幹嗎打我,你沒看見我在改題啊。」他沒想到我反應這麼強烈,有點意外。然後,丟臉的一幕來了。我哭著控訴他:「你打我幹嗎啊,你咋這麼煩人啊,你不知道我這次考的有多差嗎?」「你這不是發燒了嘛,有啥的,高考沒問題。」「發燒,你還提發燒,我都要氣死了,為啥別人都壯得跟牛似的,我這小風一吹就感冒,一不喝水就發燒,我是不是有什麼病啊。」這時,班主任抬腿蹬了我一腳,吼了一聲:「瞎說什麼,什麼得病不得病,看看你那慫樣兒。」當時我抬起腳就蹬回去了,說:「我都這樣了,你居然還欺負我。我?看誰!」

接下來就是我哭著,他笑著,互相「蹬」彼此。沒堅持幾個回合,我突然笑了。因為我覺得我倆就是神經病,班主任看我笑了,趕緊跟我說:「別耍脾氣了,趕緊回去休息。」我負面情緒發洩完,心情大好,屁顛屁顛地去寢室了。

今年6月份,我碩士畢業,距離高考結束已經8年。雖然沒能進入人大,但如今回想起那段時光,很幸福!尤其我的班主任,現在是我生活中的好兄弟、老大哥。偶爾一起喝喝酒,吹個牛,都挺好!

最後,河北的高考,每年都下雨。所以一定要記得帶傘,別淋感冒了。我當年高考,兩天都被淋成落湯雞。不過,我現在發現,其實真正困難的不是高考,而是高考後,你面對周圍環境的心態。

@在陽光下,河南, 2018年高考

最後15分鐘改對9分,最成功的一次改題

我是河南省會城市周邊縣市農村的學生,平時成績在縣裡高中年級排前十。高考正常發揮,與一測二測成績都比較符合。儘管平時就很注重考場模擬,把日常考試當高考,但考試還是有點小激動。因為畢竟是高考,有儀式感和新鮮感,再加上全社會都比較矚目,所以比較激動。但上考場前就調整得不錯了,最後高考648分,考入C9北部工科學校。

我記得考語文的最後15分鐘,作文還有1/3沒寫,選擇題都沒塗,淡定地告訴自己能寫完,於是淡定地奮筆疾書,寫完之後淡定地塗卡,改了三道選擇題,結果都改對了,9分到手,應該是最成功的一次改題了。其實還是有些忐忑的,我一直都比較擔心數學和理綜,好在考得比較簡單。不過有點不甘心,物理錯了15分的選擇題,是很簡單的題。我本來理想是北大,最後沒去成。也不覺得遺憾,這都是平時努力的結果,也不期待有多大的突破。

雖然目前還沒有工作生活,但我覺得與身邊的同齡人相比,高考確實能影響人的命運。我想對今年參加高考的同學們說:高考考場上你們就是將軍,放平心態,正常發揮,來一次人生獨一無二的體驗,一張素紙結秋華。

@在陽光下 考場門口

@荒島 ,河北省,2014年高考

如果自己也在考場上,會怎樣寫那篇作文呢?

沒參加過高考。

如果不離開學校,我應該是2014年參加高考。那年在家養病的我在朋友圈裡「參加」了高考。依然記得那年的作文題目(河北省,全國一卷)是寫信。高考當天朋友圈裡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寫了三年的議論文你最後卻考了一封信。我在想,如果自己也在考場上,會怎樣寫那篇作文呢?

我記得高考當天,一直到考完之後的一段時間,作文題目中故事主人公被人肉,遭受了網絡暴力。當時的作文題目是關於小陳舉報自己父親開車打電話的事情。舉報父親這事是當年的一個新聞,沒什麼熱度。命題老師把它選做作文題目以後,6月7號當天晚上,小陳的微博下面就不對勁了。我記得我的一個朋友考完說了一句:那個小陳帶竅的了。(帶竅的了,是我們這兒的方言,就是說一個人傻的意思。)

對於我來說,高二因病離開學校至今,我一直遺憾沒能參加高考,缺少了大多數人在青春期都能體驗到的東西。高考前的緊張應當是青春期不可或缺的一種經歷,沒有大學校園生活也是我的一個遺憾。同樣的電影《全城高考》或者《老師好》,對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可能是回憶,但對我而言是渴望。渴望經歷一次緊張的衝刺。

如果我參加了高考大概會考一個二本院校,可能不是一個好二本。參考當時和我成績差不多的幾個同學,他們大概就是高出當時的二本線二十分上下。我會一如既往地按部就班上大學,參加工作,回我們縣裡考一個體制內的崗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每天和醫院打交道,看這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在二十歲的年紀就思考生死的問題。不過當時也由不得我選擇,我的身體狀況根本不允許,就算有選擇,以我當時的心理狀態也沒有心思去想這些事情。

我想對即將高考的同學說:不要有太大壓力,高考是很重要,但也沒重要到決定你人生的地步。平常心就好。經歷過就是你的財富,一生的財富!

@荒島 備考記憶

@一隻熊 ,安徽省,2018年高考

我做不出嘲諷六安毛坦廠中學的事情

作為一個農村的學生,有時候看到其他人對高考和應試教育的批評,我不能認同。正如白巖松對毛坦廠中學的學生所做的評價一般,誰不想改變命運呢?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甚至一個卑微的家庭的孩子,你拿什麼與富二代官二代競爭。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以背水一戰的精神,才有可能與命運角力,才可能有出頭之日。無論如何,我做不出嘲諷六安毛坦廠中學的事情。

我很慶幸中國有高考制度,正是因為高考,我才可以僅僅憑藉自己的努力學習去到更高的平臺,縮小與別人之間的差距,擴展我的視野。高考是一次機遇,對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在高考的前一個晚上,我們一班人聚在一起。老師買了橙子和西瓜,預祝我們考試鴻運當頭、心想事成。我們坐在一起,吃著西瓜、橙子,說說笑笑,隨意討論著一些與高考無關緊要的事情。高考的第二天早上,老師要求我們一起在校園門口集合,還沒有到校園門口就看到了同學的招手、老師的微笑,心裡暖暖的。然後和同學們一起加油鼓勁,走向考場。……高考的每一幀,每一幅都令人難忘。

英語是我最喜歡的一科,考的時候比較放鬆,並且考完就可以放假了。在高考的那兩天沒有也儘量不讓自己去想考不好會怎麼樣。我一直在心裡默想我就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取得令我滿意的成績。

作為一個18年的高考生,我想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同學們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心態的平衡。不要去想那些不開心的事,在心裡默想我就是最棒的。合理地搭配飲食,保持睡眠,切忌熬夜複習。

@萃穎,浙江省,2011年高考

為了高考養成了一些迷信的習慣

我學的是文科,文科的數學沒那麼難,但是要細心,懂得轉換思路。數學考試前一天,我把所有模擬考、比較重要的考卷題目全部複習了一遍,心裡走了好多遍思路和解法。複習一遍之後就覺得聽天由命了,大題如果解答不出來,就是十好幾分,前面別出錯就行。那天數學考試的時候覺得自己特別淡定,思路特別清晰。坐在考場上,一直盯著黑板下面一塊木板的紋路,一條紋路一條紋路數著,讓自己冷靜專注一點,等著考卷下發。

數學最後148 分。考完那天,數學老師就來跟我說了。他們收了試卷在批閱組看了幾張,翻了一下我的,大概全對。就到班裡跟我說:你有可能滿分哦。當時又放鬆又開心。最後知道有步驟沒寫扣了2分。

其他科目是多少分我都不記得了,比自己預估的分數要低。尤其英語考得不好,聽力錯了不少題,最後只有120多分,其實我平時的英語還不錯的。所以,總體成績的分數不滿意,覺得自己可以考更高分。但是在排名上還行:班裡第四,全校第四,全省220。本來想考人大復旦,但還是差了幾分。

我覺得高考和其他所有的人生關卡一樣,都會改變、推動人生的軌跡,但並沒有更重大。除了花費的時間長,因為沒有哪項關卡需要像高考這樣投入三年,甚至小學、初中十幾年。生孩子還只要10個月呢。

不過,為了高考養成了一些迷信的習慣,比如每天吃個蘋果,每天左手刷牙。

@小馬兒 ,河北省,2013年高考

我不敢想,如果去了一個「差」學校會怎麼樣

我是2013年高考,在河北石家莊,當時我在的學校是分班制,如果成績年級大排名在100名以後,就要去第二等級的班級。我高一是在最好的班,後來高二考了一次全年級倒數,當然也是班級倒數第一,就被分到了第二等級的班,我當時真的覺得是世界末日,老師叫我家長去談話,我本來以為媽媽去了以後會很不開心,但是她和班主任聊得很好,回來還安慰我,給我做好吃的。到了高三,我又到了最好的班級。那個時候備戰高考就要每周休息半天,媽媽就每周六給我送飯,周日中午接我回家。那個保溫飯盒我家現在還留著,就這樣一年過去,終於要高考了。

2013年的6月7日,下了好大的雨,天都是烏黑的,中午學校有車接我們,下雨積水已經到了膝蓋。上午考語文,作文我真是頭一次審對題,說來慚愧。最開心的,可能就是我作為一個文科生,數學考得出乎意料的好,只扣了一道題的分,我那時候感覺高考的意義就在於,你戰勝了自己。

高考結束我真的沒什麼感覺。那天是工作日,我自己坐公交車回家,爸爸媽媽還很奇怪我為什麼這麼平靜。到出成績那天,爸爸在電腦面前等到12點,看到我的分數很開心,不知道手往哪放的開心。以前我以為自己只能考過一本線,到最後還是有一點點提高。雖然最後我沒有能去985院校,但是高考無愧於心。一直記得高中語文老師說過的那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也送給所有的2019年高考生,你們都是最棒的。

高考對我的改變真的特別大,我不敢想如果我去了一個差一些的學校會怎麼樣。但是我本科學風和氛圍特別好,在那種環境下耳濡目染也會督促自己。所以這一切都是需要高考作為前提的,高考可以說是人生中,最公平的時刻了。

現在我時常都會想起來高考的情景,尤其是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被認可,沒有被看到的時候。想想我高考時,寫了一本又一本日記才終於「修成正果」,現在的困難是肯定能被克服的,努力也是可以被看到的。這是我現在做很多事的動力。

@小馬兒 ,高考日記。

@不曉,湖北省,2011年高考

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復讀

我是實打實地參加了兩次高考。

高中三年在外地上學。第一年高考那兩天下大雨,一出寢室門,鞋和褲子都溼透了,腳泡在水裡一天。當時覺得自己真是太慘了,別人都有父母在身邊,自己一個人好孤獨。第二天考完後,我爸和我哥開車來接我,車停在學校的操場上。我知道自己考得很差,看到我爸下車,突然很傷心,抱住他大哭:我不復讀,絕對不復讀!我爸當時還安慰我:不復讀,不復讀。

成績出來後,沒有上一本。爸爸不願看我選的學校和專業。我記得整個暑假,爸爸的話都很少,總是在陽臺上抽菸。有一次我媽悄悄說:他想讓你去復讀。言外之意是:你自己還沒同意,也不好逼你。後來說服自己去復讀,跟爸媽提的要求是,要在離家近的學校,要住在家裡,並且要九月正式開學之後再去復讀(我們那兒的復讀班,是高考後二十天就開始上課)。

2011年6月7號,幾輛大巴車把學生送出校門,校長穿著一身紅色的衣服在校門口朝著我們揮手。車裡的幾個同學在說,自己穿了新的紅色衣服,吉利。我低頭一看,自己穿的是粉色,心下想想:沒事,這是我最喜歡的衣服。

進考場前,班主任和每個同學一一擊掌。我站在一圈同學的最外邊,我以為他沒看見我,心裡想:班主任是不是把我忘了,要是沒跟班主任擊掌是不是就得不到好運氣呢?沒想到最後一刻,班主任轉過來和我擊了掌。我突然底氣十足,心情瞬間陽光了。我不知道如果當時班主任沒有和我擊掌,我會不會把消極的情緒一直帶到考場上。我也不敢去揣測消極的後果。所以每每想到那一刻,我都會覺得很驚悚,甚至會害怕。

考完第二天大早,表妹去樓下給我買了一份《楚天都市報》對答案。我一直默默地在對,我爸默默地在陽臺上抽菸。對完我說估分580左右吧。我爸鬆了口氣。

現在時常做夢夢到自己在高中的課堂上考試或者在參加高考,要麼是最擅長的地理題一道都不會,要麼是最不擅長的數學題一道都不會,然後從夢中驚醒。大概我的高考記憶就是一個很驚險的過程。

高考或許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當時還是覺得有點不甘心,所以選擇去復讀。那要是我第一年就選擇上大學會怎麼樣呢?到不一樣的地方,認識不一樣的人,做不一樣的選擇。這些都沒法想像。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復讀。

其實很懷念高考,那是唯一一件,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實現目標的事情,會做與不會做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因為越長大越發現,還有好多事情,不是永遠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也並非努力了就會有結果。

採訪整理:楊小風

編輯:徐悅東 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整容可以多大程度上改變一個女人的命運
    當她躺上手術臺問醫生兩隻眼睛一共要縫多少針時,醫生算了算,說「大概四十針」,她立馬在心中咆哮「一年前我生孩子側切才縫了四針。」儘管整容是高風險手術,卻並不影響越來越多的女孩對此趨之若鶩,但整容真的可以改變一個女人的命運嗎?Lens曾採訪的一位整形醫生揭示說「整形所帶來的外貌改變,有時並非想像中那樣巨大,很多情況下都不易察覺。而一次讓整形者滿意的打造,有「70%到80%是靠我和她交流談話完成的,剩下的才是藉助手術」。
  • 我們被「高考改變命運」忽悠了多久?
    我們談到學歷的時候發現,印度人博士在讀,另一個中國人是雙碩士、雙學士,我作為亞洲人的後腿只有一個學士學位,而澳洲人都沒上過大學。但這並不妨礙這兩個澳洲人寫代碼、當領導,幹得風生水起。我們的CEO也就比我大兩三歲,但他一直是「學歷無用論」的鼓吹者,考取了大學都沒去上,至今都只有高中學歷。
  • 大學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命運丨單讀
    隨著時光的推移,以及對學生畢業後境況的跟蹤,我深刻意識到,中國二本院校的學生,從某種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來到繁華的都市後,他們對改變命運的高考充滿了感激,並對未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們來到大學的路徑,完全依賴當下高考制度提供的通道。在應試教育的機制裡,他們一律經過了緊張的課堂教學、題海戰術、千百次考試的淬鍊,從高考中艱難突圍,就這樣一步步來到大學的校園,來到我的課堂,並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溫良、沉默的性子。他們的去向,更是在嚴酷的擇業競爭中,有著觸目可見的天花板。
  • 大學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決定我們的命運丨單讀
    隨著時光的推移,以及對學生畢業後境況的跟蹤,我深刻意識到,中國二本院校的學生,從某種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 來到繁華的都市後,他們對改變命運的高考充滿了感激,並對未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們來到大學的路徑,完全依賴當下高考制度提供的通道。在應試教育的機制裡,他們一律經過了緊張的課堂教學、題海戰術、千百次考試的淬鍊,從高考中艱難突圍,就這樣一步步來到大學的校園,來到我的課堂,並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溫良、沉默的性子。他們的去向,更是在嚴酷的擇業競爭中,有著觸目可見的天花板。
  • 高考改變命運?錯!改變命運的是一本
    不論什麼樣的家庭都把這句話奉為信仰:農村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上大學,將來有知識有文化能成為人上人,城市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原生家庭的固有階層,將來成為行業精英待在社會中上層,有錢人的孩子當然不止高考一條路走,他們有錢,可以很小就出國,可以曲線考名校,沒錢的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指望在高考這件神器中變魔法。
  • ...性格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造就命運?《斯通納》告訴我們,是百分之一百
    歲的威廉·斯通納進入州立密蘇裡大學學習農學,斯通納成為了一名大學老師,他很享受指導學生的滋味,可自己的教學生涯卻遭到惡毒的系主任的扼殺;他戀愛了,結婚了,可是不出一個月就意識到夫妻關係很失敗;他疼愛女兒,可是後者卻轉而逃避自己;一段婚外情讓他嘗到了猝不及防的新生活,可是最後卻發現這份愛情脆弱不敵外界的紛擾,就像學院不敵世俗世界……在讀小說或者看影視劇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種上帝視角
  • 高考改變命運,渣男也可以
    高考,的確是決定命運的考試。一個農村孩子或者小鎮青年,可以通過一卷定勝負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從而在城市找到體面的工作,告別父輩們的生活模式。從多個層面上來說,高考是非常公平的,一次定勝負,沒有附加條件,沒有額外機會,不論是家庭背景、往期成績,都很難左右考試的結果。
  • 高考改變命運?
    今日高考,各大熱搜充斥著有關高考的新聞,明星和網紅也擠破了頭,刷著「高考加油」的消息;我也來蹭蹭熱度作為一個已經高考結束9年的人,想說些我的感受,關於高考,以及我的高中同學們,大家現在怎麼樣了。,我的分數是學校第三,但是9年後,我們不會再有什麼成績評比,9年前的高考成績也並沒有就此拉開我們的「水平」;所以,我覺得,高考雖然重要,但並沒有老師和家長口中的那麼重要,人生漫漫長路,每一天都可以改變,何時開始改變也都不遲;為什麼老師和家長那樣苦口婆心的教導孩子們好好學習
  • 2020年高考的思考,高考依然是改變命運的最佳和最快的途徑
    這句話的意思是十年寒窗只為高考這一日?不敢苟同,回顧自己的高考,真正決定命運的其實並不是高考,而是高考後的選擇,還有高考前的選擇。歸根結底,高考只是一個篩子,將很多人分出不同的層次,繼續自己的人生升級打怪,繼續選擇。重要的不是高考,重要的是你想要怎樣的人生,並拿出多大的決心和毅力來支撐自己的這個選擇。或者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這份內驅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 高考可以改變命運嗎?
    改變命運真的只有高考嗎?高考真的能改變人的命運嗎?也不 能這麼說吧,畢竟如果是對於那些貧困 山區的人 來說,那確實是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畢竟一但能夠考個好學校,他們未來就有可能找到份好工作,只有他們肯努力,那命運也可以隨之改變。但對於那些家境還行,就是一般家庭來說,高考並不能決定一切,他們即使高考失足,也可以在其他方面有所發展。
  • 高考,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努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對高考都表示痛恨,但實實在在的說,高考是大多數人改變命運的通道,至今看來,幾乎沒有什麼考核方式比高考更為公平。不用看你長相,不用看你家富不富有,更不用看你爸媽是誰,比的只有成績。高考,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努力當年,最開始的時候,俞敏洪只是想考一個地方上的師範學校。第一年高考,他英語考了33分,人家分數線38分;第二年,他英語考了55分,人家分數線變成了60分;第三年,俞敏洪本人都打算放棄了,他的媽媽卻要求他堅持。
  • 高考——改變命運的轉輪
    小時候家長和親友都鼓勵我好好讀書,要「書包翻身」,意思就是通過讀書來改變收入和階層,跨出農門,改變命運。雖然我在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農村,從小沒有種過地,但是畢竟也在農村,長輩們對我是一樣的期許。 後來隨著大學擴招,也就是大學生通貨膨脹的機遇,通過努力,我考上了省內的一所211學校,當時考得並不是太好,也算是初步達到長輩的期許。
  • 高考,還能改變命運嗎
    高考兩個字,在國人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分量。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高考是一次甚至是唯一一次改變人生選擇、命運的機會。高考被賦予極大期待,也因此承載了更為複雜的情緒:有人欣喜於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有人執念於未能把握高考錯失更好的機遇,有人感慨好不容易走過獨木橋但選錯專業又招致更大的遺憾,但也有人更為幸運。而其實,在高考之外,還能有更多選擇機會可以重來。
  • 高考不能改變命運,但WTO能
    延續千年的科舉總是給我們一個錯覺,仿佛高考成功,就等於鯉魚跳龍門,貧寒子弟考上個好大學,就能飛黃騰達,娶上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 不得不悲哀的說,有很多人對高考的認知,還是停留在1977年高考恢復的那一時刻。說句良心話,從1977年到1997年,這二十年,高考確實給很多窮人家孩子改變命運的機會。
  • 能改變命運的從來不是高考
    學生們迎來了長達四個月的寒假,課堂上的學習變成了新式的網絡線上直播課程。老師們變成了一個個的網紅主播,教授這些「苦逼」的學生們知識。上班族,在家裡悠哉悠哉地線上辦公。釘釘,也變成了所有人吐槽的軟體,評分低至了1分左右…… 這一連串的事情,好像都發生在了2020年,這個特別的一年。我們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欣然面對。
  • 社會科學:一個人的性格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改變?
    比如宜人性背後的共情能力,神經質背後的情緒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基因決定了一部分,後天環境的影響塑造一部分。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這五個維度的打分去衡量自己的性格,不過打分並不代表絕對,而只是一種概率。大五人格理論雖然至今是國際上認可度最高的一套性格模型,能夠幫我們更加準確和深入的認識自己,也同時認識他人。但是,這套模型依然默認一個前提假設,那就是性格是天生加上後天的長期養成,是很難去改變的。這個假設給了我們很多洞見,比如不要想著去改變一個人,不如去適應一個人。
  • 我的高考故事:高考是改變我命運的跳板
    正是因為高考,我的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生涯,才得以改變。說起來,我很感謝我那已故的父親。我有幸被父母繼續供我去上學,自然加倍努力了,當時我們家也不富有,家裡三個孩子在上學,姐姐在上高中,弟弟也快考初中了,我父母跟我們說的是,你們只管努力學習,不要有心理負擔,家裡即使賣穀子,只要你們能一直往上讀書,我們都會供你們去讀。後來我初中畢業,經過努力考上了中專,那時農村人很樂意讀中專的,因為既可以跳出農門,又不用家裡負擔太重。
  • 高考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十幾年寒窗只為高考一戰,高考成績是走進大學校門的敲門磚,高考分數的高低決定上哪個層次的大學。大多數成功人通過高考改變命運。阿里巴巴創始人、網際網路風雲人物馬雲,他三次參加高考,目的就是走進大學校園,後來在杭州師院學院當老師,經過多次創業最後才成功創辦阿里巴巴。
  • 高考,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
    有人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上大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之類的話。並且有的人還會用比爾蓋茨從大學退學創造了享譽世界的「微軟公司」的神話來加以證明。雖說這些話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在我看來,高考對於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而且還是一次最公平的機會。所有考生無論貧與富,都是一視同仁的考試。我有一個表哥就是這樣: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 2020年高考開始了,你對高考改變命運怎麼看?
    現在社會上一直都在說「高考改變命運 ,要抓住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我贊同這個說法,有人說你太迷信了,都什麼年代了?還相信命運?考不上大學的人也能成才,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人多了去。首先,要堅信高考可以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