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精薈》:清熱涼血:生地

2021-02-06 中草藥家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地黃在《本經》中也叫地髓,為玄參科植物懷慶地黃或地黃的根。主產於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等地。懷慶產者質量為佳,也是中藥「四大懷藥」之一。地黃入藥有生地黃與熟地黃之分,生地又可分為鮮地黃與幹地黃。入藥不同,功效也有所區別。

一、功效應用

生地黃味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其特點善於清熱養陰,乃滋陰清熱之要藥。

常用於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知絳煩渴,津傷便秘,咽喉腫痛等證的治療。

張景嶽則把地黃評為中藥「四維」之一,其中沒有石膏,張景嶽言:「參地如良相,附黃如良將」,可謂比喻形象。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痺,填骨髓,長肌肉。做湯,除寒熱積聚,除痺,生者尤良。」

《別錄》:「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

《日華子本草》:「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暈。助筋骨。」

《長沙藥解》:「涼血滋肝,清風潤木,療厥陰之消渴,調經脈之結代,滋風木而斷疏洩,血脫甚良,澤燥金而開約閉,便堅亦效。」

《本草備要》:「滋陰退陽,涼血生血。治血虛發熱,勞傷咳嗽,痿痺驚悸,吐衄尿血,血運崩中,足下熱痛,折跌絕筋,填骨髓,長肌肉,利大小便,調經安胎。」

《醫學衷中參西錄》:「鮮地黃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熱、涼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熱下血;幹地黃即藥房中常用之生地,經日曬乾,性涼而不寒,生血脈,益精髓,聰明耳目,治骨蒸勞熱,腎虛生熱。」

二、配伍應用

1.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口乾、舌絳或紅等證。生地有清熱涼血與養陰之功。治熱入營分證,常配伍玄參、水牛角、連翹、金銀花等,以增強清營養陰功效,即清營湯。

若治溫病後期,餘熱未盡,陰津已傷而致發熱、夜熱早涼,以及陰虛內熱所致的潮熱證,常配伍知母、青蒿、鱉甲等,即青蒿鱉甲湯。

2.用於熱在血分,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證。生地能涼血止血。治以上諸證,常配伍側柏葉、生荷葉、艾葉等,即四生丸。

若治血熱毒盛,發疹發斑而斑疹紫黑之證,常配伍水牛角(或李可犀四味)、丹皮、赤芍等以涼血消斑,即犀角地黃湯。

3.用於熱病傷陰,舌紅口乾,或口渴多飲,以及消渴證煩渴多飲等證。生地能養陰生津,實為要藥。治以上諸證,常配伍麥冬、沙參、玉竹等,以養胃陰、生津液,即益胃湯。

若治消渴證,常配伍葛根、天花粉、五味子等,即玉泉散。若配伍生黃芪、生山藥、淨萸肉等,即滋膵飲。

若治腎陰不足,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證。常配伍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等,即滋補腎陰名方六味地黃丸。

若治腎陽虧虛所致的小便不利、消渴等證,可於六味地黃丸中再配伍炮附子、肉桂,以溫補腎陽,利水消腫,即《金匱》名方腎氣丸。

張錫純言:「方中以黃芪為主藥,為其能助脾氣上升,還其散精達肺之舊也。《金匱》有腎氣丸善治消渴。其方以幹地黃為主,取其能助腎中之真陰上潮以潤肺,又能協同山萸肉以封固腎關也。」

4.用於熱甚傷陰劫液而致腸燥便秘。生地既能清熱,又能養陰生津,故善治腸燥津虧便秘之證。常配伍麥冬、玄參等,即增液湯;若燥結熱實,可再加大黃、芒硝,即增液承氣湯。

黃元御言:「地黃者,準陰之兵,多多益善,而究非主將也。仲景於地黃,無作君之方,無特加之法。腎氣丸用之治消渴淋癃,君附子以溫腎氣,地黃滋風木之枯燥也;薯蕷丸用之治虛勞風氣,君薯蕷以斂腎精,地、膠、歸、芍清風木之疏洩也;炙甘草湯用之治經脈結代,君甘草以補中氣,地、膠、麻仁滋經脈之燥澀也;大黃土蟲丸用之治勞傷幹血,君大黃、土蟲以破積,地黃、芍藥潤經脈之枯燥也;黃土湯用之治便後下血,君黃土以收血脫,地黃、阿膠清風木之疏洩也;膠艾湯用之治胎阻下血,君膠、艾以回血漏,地黃、歸、芍清風木之疏洩也」。黃氏對仲景應用地黃經驗,認識頗深,更對後人臨症不辨陰陽虛實,而亂用地黃者,訓斥有節,足堪人師。

相關焦點

  • 生地的功效與作用 生地的食用方法
    生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什麼是生地。生地其實是一種植物也屬於一種中藥材。那麼生地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生地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生地治療什麼疾病。什麼是生地生地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具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
  • 生地豆腐滾生菜湯的做法
    生地豆腐滾生菜湯的做法2011-10-19 09:30:13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食譜原料:  主料:豆腐(北)250克,生菜(團葉)640克  輔料:生地黃20克  調料:鹽3克生地放清水中洗淨待用;  4. 煲滾適量水,放入生地、豆腐和生菜;  5. 繼續煲滾片刻,以細鹽調味,即可飲用。
  • 生地綠豆豬大腸湯
    中藥生地煲綠豆豬大腸有潤膚滑腸之功,還有消除體內燥熱、皮膚瘙癢等作用。中藥生地性寒、味甘、微苦,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別錄》說它能「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綠豆清熱解熱;豬大腸潤腸治燥。合而為湯,則養陰清燥、滑腸潤膚。  材料:生地50克、綠豆150克、豬大腸1副(約500克)、陳皮1/4個、生薑3片。
  • 皮膚幹癢,服石斛生地黑豆湯
    血虛易生風生燥,欲熄風涼血,除了養陰生津外,還要配伍養血、活血和涼血治風的藥物。患者除了使用皮膚外用藥,還可以試試食療方——石斛生地黑豆湯。取石斛30~40克、生地40~60克、黑豆200~300克,黑豆洗淨浸泡一晚,取石斛、生地略衝洗,浸泡半小時後,上述材料放進煲中加水煮至豆爛,根據個人口味調味飲用,適量吃豆。方中,石斛味甘,性微寒,可養胃生津、滋陰除熱,善治津液虧損、陰虛內熱。
  • 生地和熟地本質都是地黃,兩者的功能,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中藥裡面有許多的種類,許多東西都是可以當作中藥來熬製的,其中生地和熟地其實就相當於是一種藥材,但是因為其製作方法不同,所以人們就稱之為生地和熟地,其功效也是有許多的不同的。生地和熟地其實都是草本植物地黃的黃色地下塊根,生地主要就是烘培到八成幹左右就製成的。
  • 具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等功效的美麗花朵
    益氣補虛,清熱涼血。木美蓉乾貝鮮木芙蓉花2朵,水發乾貝100克,雞脯肉400克,豬肥膘肉、熟冬筍、水發香菇、胡蘿ト、生薑各35克,雞蛋皮1張,玉米粉10克,黃酒30克,味精2克。芙蓉花切成長絲,水發乾貝去老筋,加鮮湯、黃酒、蔥白白、姜、蒸熟,去蔥姜,留原湯汁,乾貝搓碎碎。
  • 清熱解毒藥之鳳尾草,是清熱利溼,解毒止痢,涼血止血的良藥
    鳳尾草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清熱解毒藥,其藥性苦、寒,歸於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止痢、涼血止血的功效。此藥在臨床上可以用來治療熱毒或溼熱痢疾、腹瀉等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血熱導致的尿血、便血、痔瘡出血等疾病。此外,對於熱淋、溼熱黃疸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 清熱涼血消食健胃 油柑子青欖燉瘦肉
    原標題:清熱涼血消食健胃 油柑子青欖燉瘦肉   原標題:油柑子青欖燉瘦肉   推薦: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   主要功效: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推薦人群:咳嗽、喉痛、口乾、消化不良、腹脹等人群。
  • 這5種清熱涼血中藥材,知道1種以上算你贏!
    《本草綱目》-彩色圖譜,清熱涼血中藥材:地黃、玄參、牡丹皮、紫草、赤芍。地黃有養陰,清熱涼血,生津。對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內熱消渴,骨蒸勞熱,衄血,吐血,發斑發疹有療效。玄參有瀉火解毒,涼血滋陰。
  • 生地泡水長期喝可改善失眠?不一定
    原標題:生地泡水長期喝可改善失眠?不一定   生地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那麼生地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作用呢?服用生地有什麼要注意那?   生地泡水喝好處多   增強身體免疫力:生地以很好的提高體內淋巴細胞的合成,這樣細胞的免疫能力也就可以獲得大大的提高,有效的保護身體健康。曾經有報導表示,生地中所含有的一些物質進入身體之後而已很好的促進體液免疫能力下降,這樣就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了,有效的提高人體免疫力。
  • 清熱涼血藥--錦香草
    功效清熱涼血,利溼。主治用於熱毒血痢,溼熱帶下,月經不調,血熱崩漏,腸熱痔血,小兒陰囊腫大等。錦香草Phyllagathis cavaleriei(Levl.et Van.)Guill。野牡丹科錦香草屬。草本,高10-15cm。莖直立或匍匐,逐節生根,近肉質,密被長粗毛,四稜形,通常不分枝。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於疔瘡腫毒,毒蛇咬傷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於疔瘡腫毒,癰疽發背,丹毒,毒蛇咬傷。 《中華本草》 苦、辛;寒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清熱燥溼,涼血止血的松林小牛肝菌
    【功能主治】能清熱燥溼,涼血止血。用治水腫、痔瘡、腸風下血。1.劉波《中國藥用真菌》:「追風散寒,舒筋活絡。」2.楊雲鵬《中國藥用真菌》:「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
  • 熟地與生地有什麼區別?從4大方面來辨別,得謹遵醫囑
    我們在去看中醫的時候,經常需要用到生地或者是熟地這兩味藥材。但是,很多人都不太明白這兩種藥材有什麼不同,生地是不是就是生的地黃,熟地就是把生地炒熟了呢?它們的作用又有哪些不一樣?
  • 舌尖上的藥材|秀色可餐,清熱涼血——木槿花
    中醫認為,木槿花性味甘、淡、涼,入脾、肺經,有清溼熱、涼血之功,適用於痢疾、腹瀉、痔瘡出血等,外用治瘡癤癰腫,燙傷。《本草匯言》認為其「能除諸熱,滑利,能導積滯,善治赤白積痢,乾澀不通,下墜欲解而不解,搗汁和生白酒溫飲」。
  • 原來藕這樣吃具有清熱止血的功效,很適合常流鼻血的人群食用
    在本方中茅根味甘性寒,長於涼血止血,尤其善於止尿血;荸薺能清熱生津,潤燥止血,藕節與之結合,對口渴尿赤,血熱妄行的運動性血尿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根據中醫「脾統血」的理論,本病宜注意調養脾胃,可常食紅棗、黑棗、桑椹、桂圓、荔枝等補養脾胃的食品,同時還應選食清熱補血、涼血止血和加強毛細血管功能的食物,比如蘿蔔、薺菜、茄子、花生、黑木耳等。
  • 美食:木耳菜,清熱涼血,能預防多種上火症狀的發生!
    木耳菜全株可以入藥,它的種子與葉片全部都是難得的中藥材,它們入藥以後味甘,微酸,而且性質冷滑,能散熱,也能利尿,更能清熱涼血,平時人們食用以後預防多種上火症狀的發生,同時也能潤腸通便,預防便秘,經常食用對減肥瘦身也有很大的好處。
  • 紅燒排骨蓮藕健脾養胃清熱涼血
    2、蓮藕有清熱燥熱的功效,非常適合長痘痘的人食用。3、蓮藕可健脾養胃、清熱涼血,而且還能改善睡眠質量,要注意的是蓮藕性涼,腸胃消化功能低下,以及腹瀉者要注意少吃蓮藕。
  • 清熱涼血、補虛,主治咳嗽、虛弱、痔瘡出血
    清熱涼血,補虛。主治咳嗽,虛弱,痔瘡出血。【用法用量】3~5錢。《中藥大辭典》性平,味淡。清熱涼血。《中華本草》酸;辛;微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收斂生肌;止咳。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燙傷;痢疾;熱淋;血熱出血;肺熱咳嗽【歸經】肝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