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州臨海市老年大學,有這麼一個英語班:班裡的學生,是一群上了年紀的離退休老人;他們的老師,則是來自台州學院充滿青春活力的在校大學生。每周四下午,老人們都會聚集在老年大學的教室裡,在「小老師」一對一的輔導下,努力學英語。
從2003年開始,來學英語的老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教英語的老師每兩年也會換一茬新面孔,但這個英語課堂卻風雨無阻,堅持了10年。
學幾句英語,出國旅遊方便很多
臨海的老年大學在洪池路,進了大門走到一樓最西頭的教室,就是英語班的教室。站在門口,記者便聽到裡頭的朗朗書聲,老人們的發音不算標準,但念起來格外認真。
坐在靠近門口處的是70歲的邱來鳳,退休前她是語文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如今在班裡當班長。邱來鳳的桌子上放著一本點名冊,下午到場的10多個學生,都在冊子上打了勾。一本《初級美國英語教程》,被邱來鳳仔仔細細地用玻璃紙包了封皮,讓記者忍不住回憶起小學年代包書皮的習慣。翻開課本,裡頭寫滿了筆記,工工整整。
「當了一輩子老師,1999年退休後一時間閒不下來,總想找點事兒做。」邱來鳳笑說,「我學英語已經有8年了,一來對加強記憶有好處,二來學幾句洋文,出去旅遊也用得上。」
邱來鳳告訴記者,前年去澳洲旅遊,在超市裡找不到廁所,團裡別的遊客都團團轉,自己用平時學的英語單詞囫圇湊一起,問了句「where is the toilet?」,還真問清了路。
如今,邱來鳳已經會唱好幾首簡單的英文歌,現場還給記者哼了幾句經典的《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她告訴記者,老師們教得認真,自己也學得開心,真應了句老話,活到老學到老。
耳朵不靈光,志願者靠寫字教學
老人們的英語老師,都是來自台州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志願者。對於他們來說,儘管老人們學得用功,但因為大多老人英語基礎幾乎為零,記憶力也不好,加上語言和聽力上的障礙,不管是學生和老師,都非常吃力。
念大三的志願者餘瑛今年二十出頭,她輔導的學生是81歲的周葆森老人。周葆森從英語班開設最初堅持學到現在,是這裡的第一批學生。他學習成績非常好,但耳朵有點背,因此餘瑛和他交流,雙方都是用筆將句子寫在本子上。
記者試著與老周對話時,需要很大聲對方才聽得清,交流起來非常困難。餘瑛見狀,讓周葆森用英語作個自我介紹,周老來了興致,從姓名、年紀、住址、愛好等等,像個孩子似的認真地介紹了一遍,末了還不忘加上一句「I like learn English」。
老來學英語,為和出國的子女好溝通
記者了解到,老人們學英語,並非純粹為了打發時間和活絡腦子,除了外出旅遊,大多還是想和家人交流。台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志願者協會會長伊柳青告訴記者,這裡的老人們,很多都有子女或兒孫在國外,為了能減小和兒孫們的交流障礙,他們學得非常用功。
杭州姑娘來雅麗這次教的學生,是臨海的馬阿姨。她的教材是一本小學生用的看圖說話,上面有圖畫、中文和對應的英語單詞,馬阿姨把單詞能聯繫到的句子記在邊上,然後回家反覆念熟。
馬阿姨告訴記者,女兒和女婿兩年前定居紐西蘭,平時和他們交流都是通過網絡視頻,女兒儘管儘量和自己說中文,但還是常常夾著英語。到明年,馬阿姨也將到紐西蘭去和女兒同住,因此現在用功學英語,以免到了國外不適應。
和馬阿姨一樣,83歲的王林華老人是衛生局的退休老幹部,孫子在國外留學,老人也打算學一些簡單的英語,打算在網上視頻時給孫子一個驚喜。
有近2000人次的學生來過這裡教學
伊柳青介紹,從2003年到2013年,10年來台州學院的志願者畢業了一批又一批,但這個英語班,卻由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繼承下來,到如今已經有近2000人次的學生來過這裡教學。而對於學生來說,教老人們學英語,不僅是付出,許多英語系的學生畢業後打算考教師資格證,在這裡的教學,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和鍛鍊。
「老人們社會經驗豐富,我們在教他們英語時,他們也會給我們說說為人處世的道理,出了社會後該注意些什麼,工作後怎麼和同事打交道等。」伊柳青說,「那是我們在學校裡學不到的。」
志願者來雅麗告訴記者,看到老人們,就像看到自己的爺爺奶奶,有時候只教過他們一下午,他們下次就拎來一袋水果給同學們吃,真的令人感動。
臨海市老年大學校長助理呂沈生說,志願者們在這裡獻愛心、做好事,同時也鍛鍊了自己;老人們活絡腦子,學了知識,還充實了閒暇時間,這10年來的老幼互惠的教學,非常值得堅持下去。
在小老師的指導下,老爺爺、老奶奶都學得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