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個高智商預兆,家長卻常當做「壞習慣」,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2020-08-20 親子密語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又聰明,但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寶寶嗎?孩子的世界自成一體,有時候對於寶寶的行為,我們往往會做出錯誤解讀。

儘管我們也經歷過幼兒時期,但父母卻常常以成人的思維,去解讀孩子的行為,有時候寶寶的一些舉動大人看不慣,卻正是聰明的表現。

媽媽憂心寶寶的「壞毛病」,老師卻直誇「真聰明」


軒軒今年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媽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時,特意與老師囑託:「我家軒軒特別淘氣,有許多壞毛病,還望老師多多費心。」

過了幾天,幼兒園老師果然把軒軒媽媽叫住了。正當軒軒媽媽以為是兒子闖了禍,準備接受老師的責備時,沒想到老師卻開始誇起孩子來。

老師笑眯眯地說:「這些天我著重觀察了軒軒,軒軒確實存在像您說的愛搞惡作劇、愛說話、甚至有時候自言自語的情況。」

「不過在我看來,這恰好說明軒軒聰明,只要加以引導就好,您精神負擔不必這麼重。」軒軒媽媽一頭霧水,這怎麼就能看出聰明呢?

別把寶寶高智商的預兆當做壞習慣


幼兒時期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有些行為的出現並不代表孩子養成了壞毛病,反而是智力開發較好的表現。

只不過這些表現不太符合「乖孩子」的標準,因此媽媽常常將這些預示高智商的行為當做壞習慣來糾正,得知真相的媽媽會不會後悔呢?

孩子有這三個舉動,家長偷著樂吧


1. 吃手

2歲之前的寶寶很多都有吃手的習慣,哪怕是懂事後偶爾也會含著大拇指。對此媽媽們覺得很髒,吃了一肚子的細菌,常常制止。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吃手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

4~7個月的寶寶手腦協調快速發展,手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新奇的玩具,是了解自身也是探索世界的開始。

在寶寶2歲前,媽媽應該支持寶寶吃手,橫加制止打斷寶寶,寶寶反而無法順利度過口欲期,在長大後也會依賴吃手。

2. 話癆

如果寶寶說話較晚,那麼媽媽肯定會非常擔心,但有的寶寶語言系統十分發達,以至於一說話就停不下來,甚至自說自話,每天提各種問題。

教育學家認為,語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智力的發展,語言作為思維工具,可激發和反映想像,這樣的孩子通常強於記憶。

「話癆」寶寶的媽媽通常是不勝其煩,納悶怎麼一天有那麼多問題,甚至會制止,然而寶寶的話語反映思維,愛說話的寶寶通常也愛思考。

3. 愛搞惡作劇

2~4歲的寶寶已經擁有了靈活的行動力,也能進行簡單思考,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認知。然而有些寶寶過於淘氣,常做些惡作劇讓媽媽頭痛。

德國漢堡心理學家託馬斯·卡爾博士的解釋是,一個小孩想出惡作劇,肯定動了不少腦筋,其用腦強度顯而易見,7歲的孩子做家庭作業也不過如此。

在做惡作劇的過程中,寶寶要考慮到設計方案,避開他人注意,還要動手實施,想像預期效果,對一個孩子來說,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傑作。

愛搞惡作劇的孩子通常具有超出常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執行力也會更強,儘管惡作劇會讓媽媽暴跳如雷,但也是很多人求不來的福氣。

當發現孩子有「壞習慣」時,家長應如何應對


1.排除病理性因素

當發現寶寶出現以上這些特點時,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排除寶寶病理性因素導致的行為異常。確定只是孩子性格問題,而不是由疾病導致。

2.給予充分理解

家長之所以看不慣孩子這些行為,是因為超越了成年人行為界定範圍,因此難以得到家長的認同。

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會對自身及他人造成傷害和困擾,父母就要支持他「越界」的天性,讓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思維得到長足發展

3.及時進行引導

尊重孩子的創造力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父母的職責就是教會孩子社會規則,對他的行為及時進行引導。

比如孩子喜歡表達,但不可以學髒話,孩子喜歡畫畫,但不可以搞破壞,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起到指正規範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寶寶三個高智商預兆,家長卻常當作「壞習慣」,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正確的把握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每一個階段的表現特徵,才能更好地開發寶寶潛能。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又聰明,但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寶寶嗎?孩子的世界自成一體,有時候對於寶寶的行為,我們往往會做出錯誤解讀。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是智商高的表現,糊塗家長還當做是壞習慣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高智商,但智商在人群中是呈正態分布的,絕大多數人都屬於普通水平,只有少數的人特別高或者特別低。而那些高智商的人,則多半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有所表現,所謂的「神童」,也就是這麼來的。
  • 3歲前寶寶,有這6個「壞習慣」,寶媽別急著糾正,是高智商的表現
    相信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寶寶成長為一個聰明的孩子,就是我們父母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關於家裡寶寶的教育,我相信每個新手媽媽都會感到頭疼。特別是家長覺得孩子有一些壞習慣的時候,怎麼都糾正不回來,就很令人頭疼了。但是有些媽媽不知道,這些習慣並不是壞習慣,而是自家寶寶智商高的體現。
  • 還在阻礙孩子的這些壞習慣嗎?其實是高智商表現,家長不要扼殺了
    作為大人,我們總喜歡用自己的片面的認知來要求孩子,甚至武斷的將有些孩子的行為視為「怪誕」「壞習慣」。行為一:撿東西吃小寶寶啥都該往嘴裡送,家長認為孩子小啊,不懂事啊,可是有些都已經一歲,兩歲了,還有這樣的習慣,父母著急了,這孩子這壞習慣得改啊,
  • 寶寶有這2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寶寶成長發育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變化。有些寶寶本來特別的乖巧懂事兒,但是突然變得很糟糕,脾氣差,不願意跟小朋友分享,有時候還會打人。讓家長們特別的頭疼,恨不得揍他一頓!其實這些讓人頭疼的「壞習慣」,很可能是寶寶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們千萬別去盲目的阻止,以免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 寶寶這4個壞習慣,多半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不要盲目糾正!
    3歲可以說是孩子成長的「分界線」。3歲以後,寶寶將逐漸進入學校生活。3歲以前,寶寶的思維和語言能力較弱。許多家長認為照顧孩子最困難的地方就是,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尤其是當父母看到孩子有一些壞習慣時,家長想要教育,但孩子卻聽不懂,讓他們自己說也說不明白。
  • 寶寶睡覺時有這4種行為,多數是高智商表現,家長別誤認成壞習慣
    翻身、踢被子家長們應該會有這樣的發現,小寶寶睡覺時既不哭也不鬧,但還是不老實,偶爾會踢被子、在床上打滾,其實這樣的表現也是智力發育好的預兆。所以家長們可以結合寶寶的這個特點,在孩子10-19個月時,把握和提高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引導孩子做些語言上的練習。
  • 寶寶這5個小舉動,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你家寶貝佔了幾個?
    有時候,在大人眼裡寶寶某些變得「奇怪」的行為,其實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趕緊看看你家寶貝佔了幾個吧看到孩子專注玩玩具,看電視啥的,有的家長甚至會問「寶寶在玩什麼呀?」「寶寶餓不餓啊」來打斷孩子。「寶寶能把這個積木搭好嗎?」
  • 這些「壞習慣」是寶寶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們別埋沒了
    ​現在出生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每個寶寶都是一個家庭最被呵護的人,都希望把寶寶培養的聰明健康,所以寶寶一出現任何不好的行為,家長們都希望能夠及時的糾正。但有時候一些在我們成年人眼中的「壞習慣」卻正是寶寶他們智力發育的表現,所以當你遇到以下這幾種情況的話,千萬別著急去糾正,這是寶寶在自我鍛鍊,智力正在發育。
  • 寶寶有這3個特點的,恭喜你,你有個高智商孩子
    寶寶有這3個特點的,恭喜你,你有個高智商孩子!說話總愛誇張孩子們說話都是童言無忌的,但有些孩子說話的時候就喜歡加點誇張的成分。比如說自己多勇敢,看到一個小偷於是就上前教訓了他,不少父母覺得這是個會撒謊的壞習慣,就非常抵制孩子說這種不符合實際的話。其實這樣的孩子通常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比較強,如果家長一味的制止孩子,可能會讓孩子想像力變差。
  • 孩子讓人嗤之以鼻的壞習慣,暗示「高智商」,需要更加注重培養
    孩子很多讓家長頭疼的壞習慣或者壞行為其實暗藏孩子是高智商,家長給予指導和培養長大後必成龍成鳳。1、3歲前愛哭的孩子,特別是嬰兒時期愛哭的孩子暗示高智商孩子愛哭總是讓很多寶媽頭疼,其實應該高興。孩子在嬰兒期語言能力有限,不能完全且正確的表達自己,只有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孩子哭得越多,說明內心想法越多,說明寶寶在思考。會思考的孩子才會有自己的想法。那些不愛哭,無欲無求的孩子,自己的想法真的是會少很多。四川話:「過場越多的娃兒越聰明」。
  • 高智商的孩子,都會有這3個「壞習慣」,媽媽別瞎糾正
    高智商的孩子,都會有這3個「壞習慣」,媽媽別瞎糾正在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小孩子也是,有時候小孩子會有著一些「壞習慣」,但是在父母的眼中,這就是不好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強迫孩子們去糾正,殊不知這是「高智商」的一種表現,但是因為父母的無知,導致孩子變笨了,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聰明,但是孩子不敢表達的時候,卻不去尋找孩子為什麼變笨了的原因?
  • 「腦力超常」的孩子,通常有3個「壞習慣」,家長不要急於糾正
    家長都希望孩子有高智商,這樣的孩子不僅聰明學習好,還會讓人感到特別懂事受人喜歡。不過往往越是「腦力超長」的人越有一些「壞習慣」。但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點,而是強迫孩子改正過來,家長這樣的做法其實就是在「扼殺」天才的誕生。
  • 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其實預示著他的高智商!注意將其引導上正途
    引言在育兒路上,有太多的知識值得我們去了解去學習,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個聰明的寶寶,而當孩子有以下五種「壞毛病」時,就暗示孩子智商高,超越同齡人,家長們不要誤以為是壞習慣然後橫加指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行為比較「霸道」,總是對其他小朋友吆三喝四的,什麼事都想著表現一下自己,出出風頭。孩子的這些行為在很多家長眼裡就算逞能、愛表現的壞習慣,然後教導孩子虛心靜氣,不過孩子的這個所謂壞習慣其實也從另一方面代表了孩子具有很強的表現欲、領導欲和組織能力,而這些能力是一種天賦,代表著孩子將來可以成為一位出類拔萃的領導者。
  • 高智商寶寶才有的9種表現,測測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好奇,我的孩子,具有「高智商」的特質嗎?ta未來能考上名校嗎?其實高智商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從細節裡顯露出不少特質,父母可以從找尋這些特質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高智商」的可能性。笑被認為是測量智慧和感情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研究發現愛笑的寶寶往往比較聰明,你的寶寶愛笑嗎?
  •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成為高智商的天才?
    ,要想孩子成為高智商的小天才,父母得培養孩子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專注力,模仿力和不斷的創造力。倘若家長從小就習慣著追著孩子餵飯的話,那孩子的專注力在一開始就落後於同齡人起跑線了。原因很簡單,邊玩耍邊吃飯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被允許一心兩用,習慣了該行為模式後,孩子在學習上就很難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現上課左顧右看、交頭接耳的現象。很多家長以為這是孩子上學後染上的壞習慣,殊不知,隱患早已埋下。
  • 孩子有這3種「壞習慣」,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但是部分家長卻把這些當做孩子的壞習慣,導致孩子的天賦被白白浪費不說,還變得越來越叛逆。很多時候剛買的新玩具到家之後,直接被寶寶拆成了零散的碎片,遙控器一旦讓孩子拿到,用不了半小時就拆開了,更讓家長們無語的是拆完之後還能重新拼回去,其實孩子這種表現恰恰說明他動手能力強。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壞習慣,是聰明的表現,父母不要隨便地糾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高智商,你的智商不僅跟先天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還與後天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而幼年的孩子常常會出現一些父母眼中不能容忍得「壞毛病」,但有些家長沒有發現,其實這些「壞毛病」可能是孩子聰明的表現,不應該被爸媽輕易改造。
  • 高智商孩子的表現,你家寶寶是不是高智商?對照這4點來自測
    作為父母如果想知道自家寶貝的大腦智力是否發育良好,不需要專門的檢查,我們可以結合孩子在日常中的行為表現得出結論。如果您的寶寶身上具備有這四種表現,請提前向包爸爸媽媽表示祝賀。你的孩子基本上可以稱得上是個聰明寶寶!高智商孩子會有這幾種表現,家長看過來,你家娃中了幾個?
  • 寶寶的這幾種行為,說明孩子是高智商,你們家孩子佔了幾樣
    寶寶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以下幾種表現,說明你們家寶寶的智商很高的,不要著急去批評或者說教孩子,多點耐心觀察孩子真的很有必要的。其實孩子活潑不是一件壞事,不僅僅是說明孩子的身體健康的指標是達標的,有這樣行為的孩子一般都是高智商的。相信孩子將來也會比較有成就的。2、孩子有「拆家」的欲望如果孩子在家就是閒不著,看到什麼都想搗鼓搗鼓,有這樣行為的孩子都是智商比較高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