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就是教師節,這也是老師們一年中唯一屬於教師的節日,但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到底該不該給老師送禮?究竟應該送什麼禮物好?
在豆瓣上看到類似的一個議題,看下面家長的評論基本上有兩派:
其中一種態度說,千萬別送,送了就要年年送,並且一個同學送,所有同學都要送。
另一種態度是,送,但是要送一些稀奇實用的小禮物,這樣大概率會被儲藏著。
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家長,我傾向於第二個觀點,教師節一定要送禮物。
因為誰都渴望自己的付出被看見,自己的身份被重視。
老師,當然不例外,特別是好老師,他們真的值得家長用心準備一份禮物。
很多家長教師節送禮物,會有這樣的誤區,認為送禮物是為了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有特別的照顧。
要是有這種思想,這禮物就不好送了,因為你送得多,總有人會比你送得更多,更貴。
在這樣的攀比效應下,家長們都會苦不堪言。
當然,如果這樣想,就真的是曲解教師節送禮物的初衷了。
從小到大,我們一定遇見過一些好老師,他們對學生有滿滿的愛,工作方面兢兢業業。對學生雖說做不到100%一視同仁,但最起碼大面上都過得去。
當然也許會有一些不太讓人滿意的老師,但絕大多數老師還是有師德的。
給老師送禮,其實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表達對老師身份的尊重,以及對TA們
工作的肯定。
曾經我也做過一段時間培訓學校的老師,真心覺得老師每天挺辛苦的,面對全班六七十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真的是分分鐘會有無力感。
每天站著在講臺上講課➕板書,課後要改作業,在群裡處理家長提出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需求,雖說把做老師是體力活來形容不太合適,但確實非常耗費體力。
單是看到老師的這份辛苦,家長們就該提前一兩周去著手準備教師節禮物這件事,雖說沒有工作賺錢養家重要,但作為一個學生的家長,這也是分內的事。
學校裡就像是個小型的社會,而孩子背後的家庭就是大社會的縮影,每家的財務狀況都不同,有些家長認為,只要是有錢,什麼事情都能解決。
所以,就會出現動不動就送海參魷魚、大牌護膚品,或是上千上萬的購物卡等,這樣的行為無疑就是在考驗人性。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有一份相關的規定,《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的規定》的文件明確了6條&34;:
1、 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
2、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的可能影響考試、考核評價的宴請;
3、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支付費用的旅遊、健身休閒等娛樂活動;
4、嚴禁讓學生及家長支付或報銷應由教師個人或親屬承擔的費用;
5、嚴禁通過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生活用品、社會保險等商業服務獲取回扣;
6、嚴禁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其他行為。
歌德曾經說過:所有罪惡的念頭我都有過,我只是沒去做。人性中都有黑暗面,經不起頻繁的考驗。
老師也是平凡人,家長們不要誘導老師犯錯,更不要用世俗的心,去度老師的意。
其實給老師送禮物這件事,要適當跟孩子商量商量,因為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老師,因為喜歡,所以好好學習,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很常見的現象。
不管是動手和孩子一起做個精緻的小手工,還是給老師準備一個拿粉筆的卡套,或是送老師一罐能夠潤喉的茶葉,這些都是對老師實際有用的東西,或是能夠展現出用心程度的。
禮物不用太貴,要麼有趣,要麼有用,要麼夠精緻。至於老師會怎麼處理這些禮物,真的就不用家長們操心了。
畢竟只要你的心意表達到了,剩下的事情就跟我們無關了。
有些老師是堅決不收禮的,因為這就是她們的底線,請不要隨意批判老師是不是清高,只要尊重她的個人意願就好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高贊文章,作者是一位教齡11年的老師,她說她就是那種沒有收過老師禮物的人,她的理由有以下幾個:
老師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印象,也會自己擬定教育和培養這個孩子的大致方向,而家長送禮這件事,就會打亂老師原本的節奏,也就是老師本身失去了教學的掌控感。
通過拒絕家長這個行為,提醒家長,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課堂。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環,父母的溝通方式,陪伴時間,教育方法,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
雖說多數家長送禮都是為了表達感謝之情,她只會接受這份感恩之情,禮物大小她都會悉數退回,對孩子好是出於真心,沒有別的奢求。
遇見這樣的老師,家長真的是要感恩戴德了,教師節送禮不用擔心了,那麼就更應該把省下的時間,放在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上了。
這樣的老師不是清高,他們只是想擁有自己的節奏,想堅守自己的原則,因為原則一旦被打破,之後再想堅持,就是非常困難的事。
允許老師有自己的選擇,收小禮物或是不收小禮物,家長只要接受現狀就可以,別抱怨,也別惡意揣測老師的意思。
送老師禮物,有一個萬全之策,這份禮物他們絕對不會拒絕,還會非常心滿意足的接受,那就是家長積極配合她們的工作。
我嫂子是個初中化學老師,孩子在上初中。之前跟她一起探討過過年過節要不要送老師禮物,具體應該送什麼的話題?
她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原話我不太記得了,大意如下:
如果學生上課認真,領悟能力強,老師就會很喜歡,即便家長從來不送禮物,這部分孩子也依然會是老師關注的重點。
因為在這些孩子身上,老師看到了自己的教學成果。
如果孩子成績不是那麼好,但比較聽話,能夠安安靜靜的,老師大概率也不會煩。
如果孩子成績差,還特別調皮,經常擾亂教學秩序,這部分孩子就算是送很貴重的禮物,老師也愛不起來。
聽完這段話,其實就明白父母應該努力的方向了,就是花大力氣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說有禮貌,尊重課堂秩序,保質保量完成作業。
另外,作為父母,其實也應該思考一下,自己可以輔助老師做些什麼,畢竟小學老師的負擔也不輕,打掃衛生,做黑板報,組織家長活動等。
看自己手頭有什麼資源,哪些能夠跟老師的工作對接上,能幫的多幫一把,老師也會記得家長的好。
老師的工作進展順利了,自然在上課的時候,心情會更加愉快,對孩子們的包容度也會更高一些。這是會讓所有孩子受益的事。
需要提醒的是,為學校貢獻力量這條路可不能走偏了,要知道自己的初心,是為了孩子在學校更有歸屬感,是為了給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開關。
之所以認為教師節一定要給老師送一份禮物,並不是為了給我們做父母的吃一顆安慰劑,而是實實在在的想表達一份感謝之情。
教育孩子這事,更多時候責任還在父母身上,老師還是輔助角色。
不過雙方的目標是統一的:就是通過合作,一起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在未來的路上能夠披荊斬棘,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