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Day5|賈樟柯希望中國人十年後生活更輕鬆

2020-12-12 搜狐網
當地時間9月14日下午,《山河故人》在多倫多首映

賈樟柯首次公布自己拍攝《山河故人》,是因為媽媽給自己的一串家門鑰匙勾起的鄉情


  搜狐娛樂訊(森月/文)當地時間9月14日下午,中國影片《山河故人》在多倫多威爾斯公主大劇院上映,導演賈樟柯、主演趙濤和張譯與坐滿兩層劇院的觀眾共同觀賞了電影,並在映後與觀眾見面。賈樟柯首次詳細公布了自己拍攝《山河故人》的初衷是因為媽媽給自己的一串家門鑰匙勾起的鄉情,他希望藉由自己的電影祝福十年後的中國人生活更輕鬆,「想跳舞就跳舞,想愛上一個年齡大的女人就去愛。」

  這是多倫多電影節開幕以來的第五天,本屆既有以賈樟柯作品命名的「站臺單元」,又有他的新作《山河故人》特別展映,賈樟柯可以說是本屆多倫多電影節上最受關注的華人電影人之一。《山河故人》以一個普通中國家庭在近十五年來的巨大變化講述了富裕起來的中國仍然面臨著種種現實問題。賈樟柯介紹說,想拍這個電影,最重要的契機是有一次從北京回到汾陽看望媽媽,臨走前媽媽給了他一串家門鑰匙,賈樟柯說:「這時我才發現,我沒有自己家的鑰匙,下了樓之後我很難過。」賈樟柯還反思自己與母親之前的相處方式就是往家送錢,以為錢能夠讓母親生活愉快,然而直到他自己警醒「居然連我都這樣想,以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他將母親接到身邊共同生活,進而開始反思這十幾年來全新的價值觀、快速的生活方式對中國人的情感的侵蝕,他想要拍一個富裕背景下的中國。

《山河故人》英文名「Mountains May Depart」套用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前半句


  他還解析了電影的中英文片名,中文「山河故人」四字講的分別是「我們生活的土地」和「我們的老相識」,英文片名「Mountains May Depart」則套用了中文俗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前半句,整部電影都聚焦在對故人、故土的情感上。這番表白得到了在場華人觀眾的熱烈掌聲,賈樟柯認為中國人一直在飄蕩,從小城市到大城市,從大城市再到國外,追逐著幸福和自由一步步遠離自己的故土,而不能忘記自己的山河和故人。最終他希望在未來的十年裡,中國人不論在哪裡都能夠生活得更輕鬆,想跳舞就跳舞,想愛就大膽愛。

  主演趙濤和張譯分別在片中跨越了青年、中年、老年的不同時代截面,從1999年一直演到2025年,對此張譯頗有些「不安」,他希望觀眾能夠接受自己的老人形象,「我到現在都不太清楚我演的這個老人的狀態到底合不合適。」趙濤也曝光自己在拍戲期間一直故意聽悲傷的音樂醞釀情緒,整日板著臉不與人交談:「對我來說表演中最大的困難是導演的敘事方式是截面型的,只有青春中年老年,這中間空缺的部分需要我自己去填充。」

  這場《山河故人》的上映顯然打動了挑剔的觀眾,在放映結束後的觀眾選擇獎投票中,很多觀眾特別是華裔觀眾將選票投給了《山河故人》。據記者獲悉,這次的多倫多之行賈樟柯和趙濤也是只身前往,沒帶助理和其他工作人員,相當低調。在當地時間15日上午,賈樟柯還將參與本屆電影節的大師班講座,將在多倫多電影節上分享《山河故人》的拍攝過程以及自己多年導演生涯的心得和經驗。

yule.sohu.com true 搜狐娛樂 http://yule.sohu.com/20150915/n421190293.shtml report 4419 當地時間9月14日下午,《山河故人》在多倫多首映賈樟柯首次公布自己拍攝《山河故人》,是因為媽媽給自己的一串家門鑰匙勾起的鄉情賈樟柯攜愛妻趙濤亮相,趙濤也是《山河

");}

相關焦點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評價 賈樟柯通過作家講述生活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評價 賈樟柯通過作家講述生活  新華社柏林2月22日電 中國導演賈樟柯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21日在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全球首映。賈樟柯在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時隔十年再拍紀錄片,他希望藉此「尋找歷史的證人」。
  • 被罵「醜化」中國人,賈樟柯頭上這頂帽子,我們有勇氣給他摘掉?
    可惜《我的滑板鞋》之後,龐麥郎再也沒有發表出有力量的作品,熱度過去後,他負債纍纍,又過上了窘迫的生活。而賈樟柯,他拍出了十部《我的滑板鞋》,成為了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有時候藝術就是這麼奇妙,賈樟柯和龐麥郎,看似一步之遙,卻相隔千裡之外。
  • ...觀眾對英文對白頗有微詞 賈樟柯稱該片是"人生成績單" – Mtime...
    時光網訊 賈樟柯備受矚目的新片《山河故人》繼今年5月亮相坎城主競賽後,一直未停止「行走」電影節的步伐。影片之前宣布內地定檔10月3日,賈科長表示「我欠觀眾一個賈樟柯的大銀幕作品」,幾日前更有消息爆出《山河故人》已申請代表中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也可以看出賈樟柯對他這部最新力作可謂十分自信。
  • 《半邊天》首映 賈樟柯:孕育過程像「十月懷胎」
    共7張 1905電影網訊 5月2017年,國家電影局和外交部啟動拍攝首部金磚國家合作影片《時間去哪兒了》,第二部合作影片在去年再度啟動,賈樟柯繼續擔任監製,五部短片匯聚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五國女導演,首次以女性為主題打造電影篇章,將於5月10日母親節到來之際全國上映。
  • ...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
    攜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來柏林參加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的中國導演賈樟柯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說。《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是賈樟柯時隔十年再次創作的紀錄片。該片追憶了已故作家馬烽,並通過賈平凹、餘華、梁鴻三位作家對個人生活及記憶的講述,反映中國人的真實生活。賈樟柯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談論過去到現在的鄉村經驗,片中選取的作家具有鄉村和小城鎮經驗。
  • 賈樟柯電影的十板斧
    賈樟柯認為,這些音樂,是他的電影中,除了愛情和命運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核心。從80年到90年,這個十年充滿了變化與動蕩,人們對音樂的選擇是對一種生命態度的選擇。音樂寫照了現實,詮釋了現實。   從拍電影伊始,賈樟柯就有意做時代的見證和記錄者:「我在拍《小武》之前,看了無數的中國電影。我有非常不滿足的地方。從這些影象裡面,我們看不到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狀態,也看不到當下中國社會的狀態,幾乎所有的人都迴避這個問題。我想十年以來,一百年以後,當人們再看中國電影的時候,他們看不到這個時代真實的面貌。」
  • 19年後新片再次亮相柏林電影節!賈樟柯《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全球首映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中,當地時間2月21日下午,著名導演賈樟柯的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電影節進行全球首映,導演賈樟柯、腳本作者萬佳歡等主創出席了紅毯儀式及映後見面會。首映禮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們也被電影中的情緒所牽動。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原創
    幾個月後,《紅高粱》在國內上映,引發全民狂歡。從集中主義生活走來的中國人,瞬間被影片中濃烈揮灑的色彩、張揚豪放的個人精神所感染,包括剛成年的山西小子賈樟柯。儘管彼時的他,還不明白張藝謀在柏林電影節上的那句話對他意味著什麼,但那首《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還是隨著鞏俐晃動的花轎和姜文高大的身軀,唱進了小鎮青年賈樟柯的心裡。
  • 賈樟柯亮相大師班:主演《不浪漫》今冬或復拍
    開幕當日的第一場大師班活動,請來了中國導演賈樟柯向觀眾分享創作體會。大師班上,除了暢談疫情給電影人創作帶來的改編,賈樟柯還透露了接下來的工作計劃:由他導演、監製的6部影片正等待上映,他主演的電影《不浪漫》則因為拍攝環境的需要,有可能在今年冬天正式復工。今年2月,賈樟柯執導的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
  • 賈樟柯的「自我凝視」:少年子弟江湖老
    對中國人來說情懷滿滿的「江湖」,對外國人來說卻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因此,賈樟柯最後和英文字幕翻譯者決定,不用英文翻譯江湖,就用江湖的拼音:「雖然翻譯很難,影片故事背景也很難理解,但裡面人的情感所有人都會理解。對我來說,江湖一方面是傳奇的世界,一方面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
  • 河北大學一教師論文確係抄襲被撤稿,這理由賈樟柯聽了都想笑
    據第30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公布,在將於2011年10月14日——24日舉行的電影節上,除了張藝謀導演的《山楂樹之戀》獲選為開幕影片外,中國著名導演賈樟柯當選為本屆電影節「焦點影人」,電影節除將舉行賈樟柯最新作品《海上傳奇》的美國首映看點式以外,還將設立「向賈樟柯致敬」單元,放映賈樟柯的成名作《小武》和短片代表作《河上的愛情》,以向賈樟柯近十年來傑出的藝術成就致敬。
  • 和賈樟柯一起蹦迪
    他說,「如果你有那個生活的背景,你就會知道它在當時年輕人的生活裡有多麼多麼的重要……它是很多人解放自我的象徵。」《山河故人》的演員張譯生於1978年,比賈樟柯小8歲。他18歲就去當兵了,年輕時完全沒有進過迪廳。他對迪廳的認識和更廣泛意義上的「舞廳」類似。2006年,張譯被一群朋友「押著」,第一次去了舞廳。他當時已經快30歲,坐在舞廳門口的石臺階上,無論如何都不進去。
  • 作家梁鴻、詩人歐陽江河談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導演賈樟柯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入圍本屆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得到國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距離上一次拍紀錄片《海上傳奇》已時隔十年,這一次,電影的「主角」是一群作家。
  • 20年過去,賈樟柯最負盛名的影片還是這部
    1998年,他這部北電畢業作品在柏林電影節首映,被譽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在《小武》的香港宣傳海報上,賈樟柯用了一句話:這是一部粗糙的電影。賈樟柯在片中特意選了當年「最俗」的幾首歌。如《心雨》、《霸王別姬》,像是社會情緒的一種反饋物質改變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文化變革。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的生活裡基本沒有娛樂。電影大部分都是宣傳政府政策的宣傳片,廣播聽到的也都是革命歌曲,電視機更未普及。
  • 賈樟柯任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少說多做,更多話留在課堂
    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在舉辦,賈樟柯尚沒有參加任何一場論壇,他說,更重要的是多做一些事情。6月14日晚,在賈樟柯的暖流電影公司小範圍酒會上,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宣布賈樟柯受邀將任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賈樟柯受邀將任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圖片來自網絡賈樟柯表示,希望為正在迅速增長的電影產業輸送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
  • 和賈樟柯一起蹦迪-虎嗅網
    他說,「如果你有那個生活的背景,你就會知道它在當時年輕人的生活裡有多麼多麼的重要……它是很多人解放自我的象徵。」《山河故人》的演員張譯生於1978年,比賈樟柯小8歲。他18歲就去當兵了,年輕時完全沒有進過迪廳。他對迪廳的認識和更廣泛意義上的「舞廳」類似。2006年,張譯被一群朋友「押著」,第一次去了舞廳。
  • 雲觀影丨賈樟柯直播:我的電影江湖
    縱觀賈樟柯這25年來的電影歷程,他的創作軌跡從敘述自身經驗的小鎮青年,轉變成鏡頭下能夠容納整個中國乃至更龐大世界的導演。他的電影從來都是自己創作劇本並執導,從民工小山開始,陸陸續續構建起一個「賈式宇宙」。在他鏡頭下的城鄉,頹敗和光鮮並存,猶如一出魔幻現實主義戲劇,串聯起中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些被大城市的高樓大廈所擋住的中國面貌在此終於得以呈現。
  • 李敬澤對話賈樟柯:我們所信的、所期待的,構成了江湖
    賈樟柯 羅曉光 攝 「那些最基本的指引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依然還覺得有意義的東西,我們所信的東西,我們所期待,同時也期待著別人的東西,我覺得就叫江湖。」 著名批評家、散文家李敬澤日前在與著名導演賈樟柯的一場對談中如此形容自己心中的江湖。 這場「江湖與柏拉圖——李敬澤、賈樟柯對談《會飲記》」日前在朝陽大悅城曉島舉行,李敬澤與賈樟柯就「江湖與柏拉圖」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與世事的思考。
  • 從杭外劍橋到多倫多,牛娃家長十年經驗總結
    大家看到, 我們有很多學員, SAT和託福輕鬆拿下1500+和110+, 他們自然配得上「 牛娃」的稱號, 但是在這些成績背後, 一定跟他們從小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正所謂培養牛娃要趁早.一個學期其實才3個月的時間, 而暑假就有2個月, 你用3個月的學期和別人5個月PK, 家長不得不感慨: 能不落下嗎?
  • 賈樟柯院長寄語溫影新生:你們是疫情後的一代,必將寫入電影史
    昨天下午,在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406劇場,面對隔座而坐的40餘位現場師生和在線連線的109名學校新生,以及嗶哩嗶哩網站上數萬名觀眾,院長賈樟柯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生歡迎會,他說,「我們口罩已經基本摘下來了。現在我們應該學習電影,通過電影把我們對人、對社會的理解,誠實地、勇敢地、自由地講述出來,因為歷史選擇了你們,你們是更年輕的一代,你們是疫情後的一代,必將寫入電影史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