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醜化」中國人,賈樟柯頭上這頂帽子,我們有勇氣給他摘掉?

2020-12-16 皮皮電影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一個月前,導演賈樟柯在社媒發了動態,他呼籲應該考慮影院復工復產,100萬院線從業者需要吃飯。

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呼籲影院復工顯得十分政治不正確,所以在這之前演藝圈對這件事是集體失聲的,但賈樟柯卻能振臂一呼,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印象裡賈樟柯個子不高,其貌不揚,談吐溫文爾雅,書生氣十足,但他卻常常爆發出俠客的豪氣,仗義執言,為弱者發聲。

正如賈樟柯電影,畫質是粗糙的,情感卻是細膩的,故事是冰冷的,人物卻是鮮活而有溫度的。

今天皮哥就帶大家走進賈樟柯,領略他的電影風採和人格魅力。

01、

電影界的龐麥郎

2014年年底,《我的滑板鞋》走紅網絡

這首歌極具爭議,它的演唱者龐麥郎五音不全,他操著一口土味十足的地方口音,唱歌找不準節奏,據說錄音時這首歌他唱了上百遍,每個拍子都卡得不一樣,最後依靠強大的調音師東拼西湊才湊成了一首歌。

可另一方面,這首歌旋律簡單卻傳遍網絡,歌詞直白卻直擊人心,演唱者業餘的唱法卻讓歌曲更真摯動人,那句「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更是點睛之筆,許多人聽這首歌聽得上頭,其中就包括賈樟柯。

2015年1月16日,賈樟柯還就此專門發了一條動態,他說:《我的滑板鞋》把我聽哭了。時間,時間,會給我答案。多準確的孤獨啊

聽完《我的滑板鞋》,再去看賈樟柯的電影,你就會發現兩者描寫的是同一個人,讓人感動的點也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音樂表達,一個用影像抒發。

賈樟柯無非就是把《我的滑板鞋》拍成了電影,當他聽到《我的滑板鞋》這首歌時,看到了另一個自己,自然是心有戚戚焉。

有人如此評價龐麥郎:他如果寫十首《我的滑板鞋》這樣水準的歌曲,那他就是這個時代獨特的音樂大師。

可惜《我的滑板鞋》之後,龐麥郎再也沒有發表出有力量的作品,熱度過去後,他負債纍纍,又過上了窘迫的生活。

而賈樟柯,他拍出了十部《我的滑板鞋》,成為了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

有時候藝術就是這麼奇妙,賈樟柯和龐麥郎,看似一步之遙,卻相隔千裡之外。

02、

「討好西方的投機分子」

2013年,賈樟柯攜犯罪題材新作亮相多倫多電影節,在映後交流會上,一位留學生站起來指著他的鼻子罵道:

「我們國家是存在這些問題,但是你為什麼只拍窮鄉僻壤,離開了煤礦你會死嗎?」

這樣的指責,這些年不絕於耳。

事實上從第五代導演開始,許多導演就被扣上了「為討好西方而醜化中國人」的帽子,比如拿著《菊豆》去奧斯卡的張藝謀,這種指責到了賈樟柯這裡達到了頂點。

一大原因就是賈樟柯電影在國內幾乎都是「叫好不叫座」,他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於海外版稅,有錢有閒的歐美人就愛看中國人糾結擰巴的生活,賈樟柯似乎剛好投其所好,他鏡頭下的中國是千瘡百孔的。

《三峽好人》 裡,他關注了移民的生存問題。

《小武》裡,他講述的是一個小偷和舞女的感情。

《站臺》裡,他描寫了縣城文工團裡一群演員的愛恨掙扎。

《世界》中,一群北漂的農村青年,渴望探索世界,卻深陷於現實的泥淖之中。

《任逍遙》裡,他講述了小鎮青年的殘酷青春物語。

而在現場被罵的這部電影裡,他將四個尖銳的新聞事件改編成電影,拼湊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中國。

賈樟柯電影是典型的「鄉鎮電影」,關鍵詞是愚昧落後和痛苦掙扎,演員清一色的樣貌猥瑣加面容模糊。

即使請了廖凡這樣的影帝,拍攝了《江湖兒女》這樣的大戲,用到了「江湖」這樣的大詞兒,他眼中的江湖還是那個昏暗的城鎮,裡面的江湖人物還是說著那一口土渣子山西話的城鎮男女。

如果像那位留學生說的,賈樟柯也去拍拍商業大片,拍拍主旋律電影,他確實不再「醜化」中國人了,但那還是我們熟悉的賈樟柯嗎?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賈樟柯,他為什麼聚焦偏遠地區,關注邊緣人物,因為那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沒有話語權,聚光燈下沒人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

賈樟柯要用自己的電影為他們發聲,為了這個目的,他必須背負著醜化中國人罵名孤獨前行,這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

03、

愛寫物理論文的寵妻狂魔

如果你因此覺得賈樟柯整天苦大仇深,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他是個特立獨行的主兒。

他的電影雖然是現實主義,但影片中常常出現超自然現象和荒誕處理

比如《世界》中穿插的FLASH動畫,比如《三峽好人》裡的升起的火箭,再比如《江湖兒女》裡出現在新疆的飛碟。

你能看到他的厚重,你能感受到他的皮。

賈樟柯不滿足於只討論一城一隅的故事,他試圖跳脫出來,站在更高的視角上,思考人類和宇宙的關係。

為此他經常進行天馬行空的想像,他中學的物理只有17分,卻寫出了天體物理學論文,建立了自己的「賈樟柯宇宙」。

在《十三邀》裡,他甚至饒有興致地讀起了自己的論文,甚至對VR技術「大放厥詞」:

有可能人類世界也是一個虛擬世界,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自生自滅...我們被另一個系統觀看,我們可能是別人的AR...

評論完後他還笑著說:我不怕別人笑話,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賈樟柯還是著名的「寵妻狂魔」

從2000年《站臺》開始,他的長片女主角就全是舞蹈老師趙濤,2011年兩人結婚後也更「穩固」了這種合作關係,網友調侃「流水的男主角,鐵打的趙濤」

其實影視圈寵妻的導演很多,比如姜文捧老婆周韻,比如王全安捧女友餘男,但像賈樟柯這樣寵妻的還罕有對手。

因為他的電影人物都是灰頭土臉的,老婆趙濤穿梭其中好看是好看,但充滿了違和感,許多影迷甚至用「含濤量」來定義賈樟柯電影。

可即便飽受爭議,賈樟柯依然將趙濤使用到底,認定了就再也不會接受其他人。

所以說,賈樟柯絕不是普度眾生的佛,他是活生生的人。

04、

跳霹靂舞的汾陽小子

山西是個神奇的地方,一方面給人以封閉保守的印象,一方面卻輸出了各種類型的導演。

中國最好的商業片導演寧浩,來自山西太原。

中國最好的犯罪片導演曹保平,來自山西大同。

而中國最好的文藝片導演賈樟柯,來自山西省呂梁市汾陽縣。

說來也巧,皮哥的老家也在山西呂梁,離賈樟柯長大的汾陽只有70多公裡,所以賈樟柯的成長環境和我幾乎是一樣的。

作為縣城青年,我也和賈樟柯當過同樣的文青,做過同樣的電影夢,當我騎著車行駛在縣城的街道上,我常常感到無比的孤獨,似乎鄉村和縣城就是夢想的絕緣體。

後來當我看到賈樟柯電影,我感到無比的真實,電影中的人物我在現實中幾乎都能找到原型,我看到了這些小人物的掙扎。

過去我在生活中目睹他們只覺得他們是被抽乾靈魂的軀殼,現在通過賈樟柯電影,我明白了每個普通人內心都裝著豐富的宇宙。

最美的風景不在遠方,而就在你家的後花園,我比賈樟柯缺少的只是一雙敏銳的眼睛。

賈樟柯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裡,靠著僅有的養料,一步步走出了縣城,他開始受第五代導演的影響,張藝謀和陳凱歌的《黃土地》剛好描繪的是他從小生活的黃土高坡,他明白了電影不只是拍攝英雄人物,也可以拍攝普通人的生活。

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讓他意識到,幾個青年兵荒馬亂的青春,也可以變成不竭的創作源泉。

他以23歲的高齡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他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小山回家》在宿舍放映時睡倒了一大片同學。

拍攝《小武》時,他只有30萬的預算和21天的拍攝周期,為了節約成本他使用了快淘汰的16mm工藝,現在回看《小武》依然能看到拍攝的瑕疵。

賈樟柯就是靠著這一步步逼仄的路走到了今天。

賈樟柯喜歡跳霹靂舞,他的電影中也經常有那種癲狂的舞蹈和聒噪的背景音樂,這個跳著霹靂舞的汾陽小子,一步步走出了山西,走向了國際舞臺。

05、

青年導演的最佳模板

賈樟柯成功的意義還在於給青年導演提供了現成的模板。

青年導演有才華沒錢,出路在哪裡?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攝農村題材的小人物,然後衝擊國際電影節,博得獎項和名聲,然後反哺自己的電影事業,一步步做大做強,這是賈樟柯趟出來的路子。

許多青年導演都是這麼走出來的,比如《hello!樹先生》的導演韓傑,比如《光棍兒》的導演郝傑。

張藝謀曾經也是這麼走出來的,但功成名就之後他玩起了商業大片,和資本越綁越緊,唯有賈樟柯依然深耕於這片土壤之上,誓要守住這份底線。

為此賈樟柯有段時間還特別「看不起」張藝謀,為表心跡甚至把《三峽好人》安排與《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日上映,當然最後結果必然也是「以卵擊石」前者票房31萬,後者3億,創下內地院線票房新紀錄。

但不管怎麼說,賈樟柯這股悲壯的堅持都值得我們起立致敬。

即使踽踽獨行二十多載,即使作品最高票房僅有6950萬,但今日的他也早已是第六代導演裡無可爭議的領軍者11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就足以證明其成就。

最後皮哥想說,一個好的時代應該歡迎張藝謀的《英雄》,推崇李安的《臥虎藏龍》,也應該用勇氣去接納賈樟柯的《三峽好人》。

當中國電影高歌猛進的時候,張藝謀和李安是油門鍵,而賈樟柯就是那個剎車鍵,他提醒每一個電影人,前進得慢一點,等一等那些四五線城市的人群,他們或許才是中國真正的未來。

但現實中,扣在賈樟柯頭上的那頂「帽子」,我們真有勇氣給他摘掉嗎?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鄭若麟:是時候摘掉我們頭上這頂「選舉原罪」的帽子了
    【演講/鄭若麟】不久前,我和歐盟駐華大使談話時,他告訴我說,中國的一位官員高官告訴他,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因新冠疫情工作不力而被撤職的各級官員約有3000人。那麼歐洲是多少呢?我先在這裡給大家留一個懸念。
  • 中國人頭上這頂「選舉原罪」的帽子,摘不掉?
    【演講/鄭若麟】 不久前,我和歐盟駐華大使談話時,他告訴我說,中國的一位官員高官告訴他,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因新冠疫情工作不力而被撤職的各級官員約有3000人。更應該警惕的是,新冠疫情以後,西方對我們的敵視,甚至可以說是仇視,大大加深了。 很多朋友和我過去一樣,可能也曾經盲目崇拜選舉體制。這些朋友也許會說,就算你說的西方問題都是真的,但是你看凡是有選舉的國家,都是發達富強的,所以我們應該學他們。這就引出了我下面這個觀點。
  • 怎麼摘掉寶寶頭上的髒帽子?
    只有我們了解了寶寶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病理表現及護理要點,我們才能保障寶寶健康成長。所以接下來我將根據寶寶成長的不同階段來寫一些護理要點,裡面會結合臨床上很多新手父母的常見提問進行解答,從中醫、西醫、兒童保健護理方面儘可能多的讓大家更了解自己的寶寶。
  • 「6頂帽子」思維法
    我們想像把帽子戴上,然後一頂頂換上,就會很輕易地做到集中思考注意力,並對想法、對話、會議討論進行重新定向。傳統性思維模式是把問題、事件、知識、研究所涉及的因素考慮得越複雜越是感覺萬無一失。「6 頂思考帽」突破了傳統邏輯思維的單一模式,使我們將思考的不同方面分開進行,取代了一次解決所有問題的做法。
  • 為啥顧城總戴那頂奇怪的帽子?
    隨手摘幾組答案來看看:1.顧城的名字有個「城」字,帽子的形狀也很像個「北京城」,他在海外飄泊,很想家,想念北京城,所以戴著它,緩解思鄉之苦。2.有一種說法是,顧城覺得這頂帽子很像蘇東坡的帽子的式樣,這是他的煙囪,有氣就從頭頂上冒了。3.因為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
  • 海賊王中有著深刻含義的帽子,喬巴為了紀念,而這三頂代表著命運
    海賊王的人物創作都是各有特色,對於角色的裝扮尾田也是深藏伏筆,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帽子一樣,我們都知道海賊王裡面有許多戴著帽子的角色。我們都知道帽子就是用來裝飾自己的,可是他們的帽子不僅僅是為了裝飾自己,在帽子的背後更有深刻的含義,有三頂帽子更是代表了他們的命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些這些意義深刻的帽子吧。路飛頭上的草帽看起來十分的普通,但是卻被路飛視作珍寶一樣的存在,要知道這頂草帽是香克斯交給路飛的,同時也代表著路飛嚮往自由的決心,也承載著羅傑和香克斯的信念與精神。
  • 多倫多Day5|賈樟柯希望中國人十年後生活更輕鬆
    賈樟柯首次詳細公布了自己拍攝《山河故人》的初衷是因為媽媽給自己的一串家門鑰匙勾起的鄉情,他希望藉由自己的電影祝福十年後的中國人生活更輕鬆,「想跳舞就跳舞,想愛上一個年齡大的女人就去愛。」  這是多倫多電影節開幕以來的第五天,本屆既有以賈樟柯作品命名的「站臺單元」,又有他的新作《山河故人》特別展映,賈樟柯可以說是本屆多倫多電影節上最受關注的華人電影人之一。
  • 韓國網紅權律二,說中國小孩不好看,媽媽罵中國人,卻來中國直播
    近日,權律二第一次在微博進行了直播,視頻中的她,帶了一頂大草帽,吃飯的時候都沒有摘掉,看上去還挺可愛的。但令人意外的是,這次直播的反響卻不是很好,不少網友表示:「沒有以前好看了,感覺長成了小胖子」「太做作了,吃個飯還一直把這麼大頂帽子戴著」,甚至還有不少網友稱:「滾出中國」,這也讓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感到一頭霧水。
  • 貓和老鼠手遊:角色的頭上多了一頂帽子,看起來挺別致,不像bug
    本期內容在機器鼠回合開始前,玩家需要有一個等待的時間,此時的雙方玩家要麼炫耀自己的皮膚,要麼互相交流,以達到對自己對局有利的地步。最近演說家在開局前的等待時間裡,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己方的2個隊友頭頂竟然有帽子,從畫面上來看,並不像bug。在貓和老鼠手遊中,角色的皮膚並沒有屬性加成,只能算得上是錦上添花。
  • 中國人忌諱的綠色帽子,被西方人戴著快樂過節
    歌詞裡唱著「黑的白的紅的黃的紫的綠的藍的灰的」,可當有人給你推薦帽子顏色的時候,卻幾乎不會提到綠的。國內市面上,有各種綠色的單品,唯獨綠帽子不見蹤影。當然,不排除個別潮牌能看到那麼一兩頂吧。雖然綠色這兩年極為流行,但綠色的帽子卻不見得有人追捧,這還跟文化有關。綠色,在國內一直沒什麼地位,要是放在頭頂上,就更是談綠色變了。
  • 李敬澤對話賈樟柯:我們所信的、所期待的,構成了江湖
    賈樟柯 羅曉光 攝 「那些最基本的指引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依然還覺得有意義的東西,我們所信的東西,我們所期待,同時也期待著別人的東西,我覺得就叫江湖。」 著名批評家、散文家李敬澤日前在與著名導演賈樟柯的一場對談中如此形容自己心中的江湖。 這場「江湖與柏拉圖——李敬澤、賈樟柯對談《會飲記》」日前在朝陽大悅城曉島舉行,李敬澤與賈樟柯就「江湖與柏拉圖」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哲學與世事的思考。
  • 王者榮耀;這9頂帽子是峽谷中最有個性的,最後一頂是誰的呢?
    第一頂帽子看起來像是牛仔的專屬,主要是因為這頂帽子的周邊會翹起來,不過中間的十字架又是代表什麼?而且頂部還有兩個小孔,是用來透氣的吧!第二頂帽子比較有個性,不過一看就知道是印度人,不過峽谷中似乎沒有印度過來的英雄吧,你認識這個英雄嗎?第三頂帽子不僅有個性且還比較時尚,就像我們興寧文化廣場那些跳街舞的年輕人,經常都是帶這種帽子,看來這個英雄也是搗蛋鬼。
  • 李易峰穿警服拍宣傳片,帽子被摘掉那一刻,這發量我酸了
    最近李易峰被偶遇拍攝一則宣傳片,他穿著一身警服,面容嚴肅,看起來非常嚴謹帥氣,這個造型不僅讓人想到了他在《隱秘而偉大》中的扮相,不過「顧耀東」是鐵憨憨,而現實中的李易峰卻是一個型男,非常有型有氣質的,可見什麼李易峰演顧耀東是本色出演,演傻子太像了是完全不成立的。
  • 「勤勞是讓我摘掉貧困戶帽子的訣竅」
    「勤勞是讓我摘掉貧困戶『帽子』的訣竅。」這是買買提·孜亞吾東常掛在嘴邊的話。
  • 差點被一頂帽子毀掉的美國國會大廈
    這難度就如同在一座普通平房上面直接加蓋二樓、三樓。 沃爾特的解決方案非常巧妙,他採用了鑄鐵製造穹頂。其實,是中國人最早利用鑄鐵製造東西,而鑄鐵的第一個工業應用是為新型蒸汽機製造零件;到18世紀末,鑄鐵作為建築材料開始在英國廣泛使用。19世紀初,熱風爐的發明大大降低了鑄鐵的生產成本,很快鑄鐵就像後來的鋼、鋁和塑料一樣風靡一時。
  • 一頂帽子倆帽簷戴出不同風格,這帽子要火
    細看宣儀當日的外套,也是那種非常個性前衛的印花款,袖子上胸前都有不一樣的印花圖案,在袖口位置還有一個類似口袋的設計,讓這件飛行員外套有了幾分工裝的趕腳~肥大寬鬆的oversize款也是今年的時尚必備哦~然而這次要說的可不是宣儀的外套,而是頭上戴著的這頂棒球帽!
  • 優秀習作--那頂帽子
    我爸爸老家給我唯一的紀念是那頂黑藍交錯的帽子。「柯辰,你看這頂帽子好看嗎?」有一次我爸帶我走進一家商場,用手指了指掛在牆上的那頂帽子。我爸平時買東西總是挑便宜的,這時他好像是下意識地摸了摸口袋。不用說,它癟癟的,但還是幫我買了。我問我爸:「為什麼一定要給我買頂帽子?」我爸沉默了一會兒,微笑著對我說:「給你留作紀念。」我看看我爸爸,又看看手上的這頂漂亮的帽子,說:「爸爸,你很缺錢,真的用不著給我買這麼貴的東西。」爸爸說:「偶爾一次啦。我過幾天就要走了。」「去哪?」「去外面打工。」
  • 原來戴帽子還有這麼多的講究,特別是這個地方對帽子尤為重視
    玻利維亞有句俗語,戴上你的帽子,不然,你的頭會熔化的。那裡的小孩可以光著腳走路,卻不可以不戴帽子。玻利維亞有些地區,帽子被視為一種神聖的招魂工具。比如,一個人不小心,把頭重重地磕了一下,人們便會認為這個人的魂已被撞跑了,離開了人體。於是他們便藉助帽子,到出事地點招回撞跑的靈魂,讓靈魂重新附體。帽子還被視為主人的尊嚴。
  • 為什麼廚師頭上都要戴白帽子,原來是這樣,這麼多年的飯算白吃了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有一部分人已經不再講究高學歷高文憑,而是更加看重一門手藝,學一技傍身,後顧無憂。在這麼多門手藝當中,很多人都偏愛廚師這一類,不僅工資較高,而且煮出一道好菜不僅能滿足客戶的胃口,也能讓家人享受更美味的佳餚。
  • 這頂「帽子」我是戴還是不戴?
    李媛驚駭的望著他。這還是六年前說愛我1萬年,那個王賀嗎?!六年前,李媛和王賀在一個單位。李媛是窈窕淑女,單位的廠花。追求她的男朋友有一個連了。之所以讓王賀追到手,王賀是副科長,算是年輕有為。李媛是文員,經常要寫一些廠裡的材料,送到他眼下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