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創造愛的空間群分享:石頭爺爺的故事

2021-02-07 共同創造愛的空間

溫守明,科學工作者

由於兒子上學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自女兒出生以後,開始和妻子一起學習探索新教育:

蒙特梭利-孫瑞雪「愛和自由」的教育體系

施泰納-華德福教育體系

自我成長課程

開始重新認識生命和愛,對自己、對孩子、對人、對世界都有了更多的認識,尤其是結識了德國藝術教育家Johannes (約翰內斯,我們叫他「Johani,或石頭爺爺」),多次接送和在家招待食宿,與石頭爺爺結緣較深,受他的影響和啟發較大。現在依然是藥物研發工作者,同時也和妻子一起是自我教育和親密關係的踐行者。


大家好,謝謝石頭媽的介紹,我是溫馨爸。石頭媽讓我分享一下石頭爺爺的故事。我覺得這個在這次全球疫情的特殊時期,分享石頭爺爺的故事呢,有它特殊的現實意義。但是非常可惜,因為我最近工作比較忙,一直沒時間做準備,我前兩天先是給群裡邊兒發了一點前期的資料,因為覺得時間有限嘛,我也沒有時間準備,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分享的很詳細,就發了一點兒石頭爺爺的相關資料,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瀏覽?我剛才臨時趕快找了找過去的資料,就找到一些照片兒,根據這些照片線索把石頭爺爺的故事簡單分享一下。

我分享主要是這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石頭爺爺的生平簡介;

二是我跟石頭爺爺相處的經過,我們共處都發生過哪些故事?這裡邊呢從他那兒獲得的一些收穫。

第三就是石頭爺爺帶給我的收穫和啟發,就是從他那兒學到了一些什麼。大概是這些內容吧。

石頭爺爺呢,他的全名兒是約翰內斯·瑪提森(Johannes Matthiessen),在《康復大地》這本書裡邊,他為當時出版中國版,補寫了第一章叫「我的人生路」,基本上相當於他在世時候的自傳,介紹他自己的生平。我前面已經給大家轉發的那些資料裡邊兒也說到了石頭爺爺的介紹,估計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再簡單說一下。

石頭爺爺,他是1946年出生在德國南部的一個叫卡爾夫的地方,那邊兒有一個叫黑森林的村莊。他小時候就經常去森林裡邊兒玩兒,跟那裡邊的這些小動物為伍。他的祖母是一個畫家,認識了人智學的創始人,叫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我翻譯成施泰納,她就很崇拜施泰納。施泰納後來在斯圖加特市創辦華德福學校,她的祖母就把石頭爺爺的父親送進去了,成為這所學校的第一屆學生。當然,後來石頭爺爺出生以後,到了六歲半,也把他送到了這個學校上學,後來包括他的兄弟和他的兩個兒子,都是這個華德福學校的畢業生。

石頭爺爺中學畢業以後,進大學讀的建築系,畢業以後先做了建築師。他後來發現自己不喜歡設計這些冰冷堅硬的東西,就去接受了華德福教育的師資培訓。然後就在維也納和海德堡華德福學校擔任藝術教師,一共做了20多年的教師。後來他又覺得華德福教育裡邊也有很多比較規範化的東西吧,他不習慣,他更是一個自由的人,所以就從學校出來了,成了一個自由職業者和景觀設計師,到世界各地幫助華德福學校建設和一些自然景觀的修復。

石頭爺爺小時候呢,他在森林中跟那些動物,他說還有小矮人兒,他是真的能夠看到那裡面有很多小矮人兒,就是自然精靈了,一起玩兒,所以他從小對大自然是非常的喜愛。他六歲半第一次到斯圖加特這個城市裡邊,看到人類的這些建築和廢墟,以及廢墟裡長出來的那些野草,他就極為震驚,他覺得和小時候所經歷的印象就是自然風景,反差太大了!奇怪人類社會怎麼是這樣?就非常震驚。他看到廢墟裡邊兒那個野草的生命力,他自己就立志:一定要給這些廢墟注入新的生命力,也就是讓地球和人類重獲生機。他把這個志向做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標。

他上大學以後呢,受到了老師Joseph Beuys(約瑟夫·博伊斯)影響是很深的,而且Joseph Beuys又是施泰納的弟子,Joseph Beuys說:「每一個人都是參與構建地球的藝術家,而地球將成為我們共同的藝術品。」Rudolf Steiner說:「大「地之母至今還在承受痛苦而收縮,我們的使命就是通過雙手的工作使她自由,並將她轉變成一個美好的藝術品。石頭爺爺受這些師承的影響極大,非常虔誠的踐行這些老師們的教導,帶著很多年輕人到世界各地找那些戰爭或者工業……把那些自然景觀給破壞了、能量都很差的地方,就帶著他們把這些個景觀再重新修復,變成有療愈能量的場所。在國外叫「能量場」,在中國咱們叫「風水」,說一回事兒。他還請那些風水先生去看,測試修復前後這個能量,是非常不一樣的。他把這些工作呢也都記錄在他的著作裡。

 

這是石頭爺爺到世界各地幫助修復那些被破壞的自然景觀。

 

這個是石頭爺在奧地利修建的「閱讀自然的精神主題公園」。

 

石頭爺爺來中國以後呢,曾經受到成都一個愛思網(愛思英語)的採訪,這個網上有一個視頻。記者周玉亮這樣描述他在裡邊有解說:

石頭爺爺到底是誰?裡面有對他的描述:

他是一個德國人,但對老子和道德經卻很有研究;他是一個歐洲人,但是看到了亞洲的興起歐美正走向衰落;他是一位長者,卻選擇與年輕人一起行走天下、康復大地;他是一位教師,卻把課堂選擇在教室以外;他是一個夢想者和理想主義者,用盡一生去實踐理想,把夢想照進現實.

大家可以看看那個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yNjczNDk2.html。

從2007年秋天開始,Johannes老師經過中國華德福的引領者Ben爺爺(有人知道叫班傑明老師)的介紹,來到了中國華德福,中國成都。後來一共來了八次中國。7次到的成都華德福學校其間還來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其他的地方,舉辦藝術教育講座、幫助華德福建設、帶著一些家長還有學員一起做藝術活動。這些家長和老師都非常喜歡他。因為他特別喜歡石頭,總擺弄石頭,還有他腦門兒上長了一個很高的包兒,孩子老敲那兒,叮咚叮咚的。後來我就給他起名兒叫「石頭爺爺」吧,大家和孩子們就開始都叫他「石頭爺爺」。

 

石頭爺爺2014年4月最後一次來到中國,回去以後呢,就被確診了多發性骨髓瘤,就在德國療養,後來就再也沒來中國了。在這期間,受到了國內很多朋友的關懷和捐助。到2015年8月1日他就完成了在地球上的使命,回歸了源頭,成為了一個精神的存在,去世了。他的精神繼續鼓舞著我們。

 

第二部分接著說一說我跟石頭爺爺相處的經歷吧,還有發生了哪些事兒。

2007年。他第一次來成都的時候呢,石頭爺爺帶大家修建校園的竹林、大草坪、池塘啊……學校裡邊的景觀。那時候我還沒到成都,沒見到他,第二次2008年來成都,我才第一次見到他。

這是他2008年來成都做康復大地工作坊,我第一次見到石頭爺爺的情況,他給我們講人體跟自然的關係,一起做這個植物生平的石碑。

 

和石頭爺爺在一起呢,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對自然有了一個真實的了解和親近,以前覺得這個天地自然都是一個自然存在在那兒,跟它接觸並不多。通過他來講,才知道我們跟自然之間的關係就是,人是自然之子,土地供養著我們人類,是我們的父母。

 

人和自然有特別多的關係。土、水、火、風,在人的身上都有體現。這個圖就可以看到。比如人的身體就是土的部分;生命力呢,就是水的部分,也叫乙太體;情緒就是這個火的部分;還有思想思維、意識就是風的部分。人類和自然界有直接的聯繫,自然的所有一切會影響到我們。

 

這是石頭爺爺當時帶著我們一起刻那個叫植物生平的石碑。就把一個植物的一生,雕刻到一個石頭上。從植物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到最後又重新變成種子。這個是歌德最開始觀察的叫植物變形學,它和人的生命周期是一樣兒的,每一個階段都代表人的不同年齡和行為。

同樣的,人的所有活動也會影響到自然,咱們後面可以再說一說。

後來2009年到2010年,石頭爺爺每年都有兩次來中國做藝術教育活動。我就不一個個的去說了。這都是當時石頭爺爺帶著大家做的一些個藝術活動:

繪畫、泥塑、雕刻,等等。

 

 

還有這個雕刻十二生肖石柱,中國的子鼠醜牛寅虎卯兔這些屬相。

 

在學校裡邊竹林邊上。那個穿紅衣服的就是石頭媽。

 

2009年的秋天,我把石頭爺爺帶到了北京,第一次結識了當時立品圖書公司的黃明宇老師,那時候他正在辦共生小書院,就是後來的北京南山華德福學校的前身。在那兒也給他們做藝術活動和雕刻植物生平的石碑。

 

2010年,一個特別重要的事件,就是我們幫他出版了一本書《康復大地:和自然的藝術對話》。這本書原來是他的德文版著作,裡邊記錄了他到世界各地修復那些自然景觀的一些經歷。後來,他把這本兒書給我,我就拿到了立品圖書跟黃明宇老師談出版事宜。後來他們就給找人翻譯,出版了這本書,請石頭爺爺又補寫了第一章「我的人生路」,把他的生命經歷寫上,還有最後一章「中國成都:校園裡的水域和竹園」,介紹在中國成都做的一些康復大地和藝術活動。

 

同時,這次在北京還舉辦了幾次公益演講,在中科院、清華大學……舉辦了一個叫《神聖的風景》圖片展。當時在北京颳起了一股「石頭爺爺的旋風」,當時很轟動的。辦得很好,一下子就把他這個康復大地的理念,同時也是康復心靈的理念傳播開來。

也就是說,人和自然是相互的鏡像關係:通過雙手把環境如果修復的很美,有療愈的正能量,那麼人的身體和心理也會相應得到益處;反過來,如果從人的心裡邊來修復的話,把心靈修復的很美好,那麼環境也會自然受到影響,這是一個相互的作用。

2010年,石頭爺爺又來到成都,為成都華德福學校設計小學校園。

 

其中建築方案 為秦強設計小學校園的一個設計圖。

現在的這個成都華德福學校——東蜀華德福小學,學校的校舍的建設,包括池塘,全都是按這個設計圖來建的。

 

當時石頭爺爺和老師及家長們多次討論這個設計圖。他很重視這個大家的意見,最後形成了這個方案,最後落成現在的學校,校園修建的還是很美的。

那次石頭爺爺還到了成都的三聖鄉,和這些社區的家庭見面。因為他不只是倡導康復大地,而且他還倡導人智學社區或者叫華德福社區的建設,這個「社區」不是說非要住在一起,而是通過一些共同的理念,能夠把一些人聯繫成一個虛擬社區,一起成長和生活。

石頭媽專門問我說,當時那次他講社區建設的時候,我留有什麼資料沒有?我也來不及找了,只有這麼一張圖片,當時我那手機照的不是很清楚.當時晚上他給我們播放了影碟,介紹他去別處兒參加華德福社區建設或者人智學社區建設的一些經歷和經驗,包括埃及在沙漠裡邊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建出來特別好的一個人智學社區,自己播種有機的農業,然後辦學校,還有一些手工業,一些非常美好的生活的狀況吧。

 

2010年,石頭爺爺來了成都,建了這個全球第一個「全球-孩子-協作-樹圈」,這是他的一個創意,來給大家看一下這個圖片。

 

除了建設成都華德福校園以外,還修了一個樹圈,就是用12棵樹圍成一個有開口的圓圈,這十二顆樹,當然可以代表12個星座、或者12個生肖等等,等樹長大了以後就成了一個類似像樹屋(treedome)一樣,孩子們在這裡邊活動,可以有一些特殊的能量的保護。通過這個培養孩子愛護自然和地球、全球團結合作的這麼一個主題思想。

 

 

後來在世界各地,包括上海、奧地利、美國、非洲等等,陸續的修建這樣的樹圈兒,然後再成立一個網際網路,樹圈相關的各地的孩子們,通過這樣樹圈兒和這樣一個網絡進行文化和藝術交流。

這是當時修建華德福小學的時候的情況。(石頭爸也是主力之一)

到了2011年四月份石頭爺爺來成都,參加了華德福小學的校園落成儀式,還有這個樹圈的落成儀式。然後回國,回國以後就生病了,晚期癌症;生病了以後呢,就再也沒有來中國了。

 

第三部分,我再簡單說一下我跟石頭爺爺相處有哪些收穫和啟發。

簡單說,有三個方面:

一個就是剛才說的對天地自然的認識,石頭爺爺特別喜歡中國的經典文化,比如老子、「天人合一」的這些理念。他認為,人就是自然之子,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和自然就是母子關係。我們平時也說「大地媽媽」,以前只是一些概念,缺少真實的感受,通過跟他一起相處那麼長時間,總是去做這些親近大自然的事兒,就能真實地感受到這種關係,這個人呢真的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一切(土、水、火、風、空氣、陽光、雨露)都影響到人,人也影響了自然。

石頭爺爺手邊總是拿著一本《老子》,跟我講什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些事兒,他也很喜歡去研究陰陽和氣。大家看到那樹圈裡邊,他做的中心那個圓圈,不是陰陽兩個部分,而是三個部分,因為他知道「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就是萬物不是一個簡單的陰陽的問題,而有一個第三者,就是要有一個「和」,來連接陰陽,將對立變成統一。所以呢,不是只有天地,還有一個人,人是天地之心,連接土地萬物;所以這是三者的聯繫,就像有父母、有夫妻,然後還有一個孩子,必須通過愛來連接。

那麼通過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家對自然可能有了更多的體會和了解吧,礦物、植物、動物和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須得尊重自然、愛護自然、和自然和睦相處,人類才能和平。那些野生動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維持著自然的某種平衡狀態,很珍貴的。你非要去吃它,然後把自然平衡打破了,就會使自然界不平衡,就會產生災害,不平衡的人就是疾病,人體裡邊兒不平衡,陰陽不平衡也就是疾病。所以這些都是跟自然直接相關的,災害和疾病提醒人類更加尊重和愛護自然、和諧共處。

第二個就是加深了對教育和藝術的認識,包括對孩子的認識。

石頭老爺爺本身就是一個華德福資深教師,他一直在實踐教育。我跟他接觸比較多,很多次來中國也住我家,平時聊天兒也說這些事情。有一個詞叫做「教育如樹」,孩子就像一棵小樹一樣,它本身要是楊樹就是楊樹,要是柳樹就是柳樹。

我們成人呢,總是期待孩子應該是怎麼樣的,就是總想把楊樹變成柳樹,這個就離的很遠。再有,生命它本身花開花落自有時,什麼時候開花結果,我們只能靜待花開,你拔苗助長那就不是教育如樹了。所以我們只能施肥和澆水,養育和幫助它成長。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施泰納有一段名言,在華德福學校所有的家長接送卡上面都印著這個名言:

懷著崇敬接納孩子,帶著愛教育他們,護送他們邁上自由之旅。

石頭爺爺一直說:「孩子是人類的未來,是人類的希望」。因為孩子代表人類的未來,我們上一輩只能作為孩子的基礎,就像那個樓梯的臺階兒一樣,是孩子底下的墊腳石,他是在我們的肩膀上一階一階的往上走,人類就是這樣進步的;家長不應該是孩子的上一級臺階,總壓著孩子。所以成人一直要崇敬和接納孩子,孩子就是一個生命,他也是自然之子,是一個來自自然的一個生命;而且,他是楊樹就是楊樹,是柳樹就是柳樹,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的,所以呢,只能給他愛,滋養他長的更加茁壯茂盛。

施泰納還說到真正的教育實際上就是自我教育,成人就是要給他提供合適的環境,孩子自然會協調他自己的命運。咱們中國人也說這個: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就是每個人,他有各自的命運和使命的,所以主要就是給他提供一個環境,如何去幫助他實現這個使命,這是我們家長和老師需要做的事情。有一本書《養育孩子是一場溫暖的修行》,實際上,養育孩子是一個家長自我教育的過程,通過孩子來帶出我們的很多東西,包括愛、接納、信任、平等、允許、支持等,帶來很多成長。

還有一個想說的,就是石頭爺爺的學生叫盧安克,有的人可能知道這個人,他是來自德國的一位志願者,來廣西來支教很多年,後來柴靜採訪他,上了電視臺,使他名聲太大,後來很受影響。他是很早就參加了中國華德福教育的推廣,有一次來我家也聊教育這個事兒。他說,「在我這裡沒有什麼華德福教育或者別的什麼教育,包括蒙特梭利教育或者什麼什麼教育,我這裡只有教育。」我開始困惑,這是什麼意思呢?後來逐漸明白,有些人把教育說成有很多種形式,比如:我們是華德福教育,你不是華德福教育……把教育做成了某一種固定的形式或模式,其實本身呢,這個形式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本質。真正的教育理念和本質,就是剛才說的,帶著愛教育孩子,你如何提供最合適的環境給他。就像給植物施肥、澆水,讓它能夠長大。這是一個最關鍵的點,不是一個具體什麼樣子的形式化的教育。當然,在華德福教育中也有很多以藝術的方式,比如:泥塑也好、繪畫也好、音語舞也好,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輔助手段,但不是關鍵。

石頭爺爺講「不是只有繪畫等才是藝術活動;教育本身就是藝術,生活也是藝術;每個人都是藝術家,要把這些藝術滲透到教育和生活裡邊去。」通過跟他一起參加這些藝術活動和其他各種活動,體驗到確實是這樣,生活中的藝術是無處不在的,包括做飯、做家務、或者是跟孩子相處、我們成人之間相處等,本身都是藝術,藝術貫穿在自我教育的整個生命全過程的,這就是我對教育或者和藝術的一些理解。

第三個收穫和啟發,就是對人和生命的認識。因為石頭爺爺是人智學者。有的人可能知道人智學是什麼,有的人可能不太知道。人智學算是魯道夫.施泰納創建的一門學科吧,或是叫哲學也行,應該叫哲學,而不是宗教,其中很注重的,就是「人的研究」——研究人的物質身體、人的生命力、人的情感、人的思維意識……所謂叫人的四元構成、七元構成、九元構成、十二元構成……就是人有不同的組成部分,都是怎麼共存和互動的?

 

在石頭爺爺生病了以後,他曾經出版了一本書叫《癌症的筆跡》,是他在生病的過程中,還一直在探索著生命,就是人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他說「通過這次患病,持續的疼痛和身心靈掙扎過程中學到了很多,對我的心靈是永久的轉化和淨化,我感恩這次患病,它不僅是我個人的。我們通過受苦所轉化的東西是為整個世界的。」所以他一直在探索著生命,裡邊有很多很深入的東西,內在的發生,情緒、思考、感悟等很多東西,就是去觀察這些東西。

他在患病過程中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活動,是美國一個朋友叫巴特,和他一起康復大地的合作者,後來去採訪他、看望他,共有七天的時間,他們每天都有一個訪談,並錄了視頻(這些視頻我都有),談論自然、人生,講的特別好。其中有一段兒視頻,我已經上傳到網上「Johannes老師(石頭爺爺)給中國朋友的信息201309」,把那個連結放到咱們這個群裡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EzNTA4MzAw.html)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在這個視頻裡,石頭爺爺講到,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Golden seed,就是一個金色的種子。這個種子是什麼呢?他並沒有說這種子是什麼,因為我和他在一起的經歷體會和對自我的認識,我自己的理解:這個種子就是信望愛、真善美,每個人生來都有。這個「信」是一個真信,是對生命的信任、對孩子的信任、對自然的信任,永遠帶著希望,永遠帶著愛。或者說這個「愛」,中國人也叫「仁」,是人的一個本質的東西。因為我們說「桃仁兒、杏仁兒」啊,各種仁兒啊,就是核心。

仁者,人也。

人的本質就是仁愛、仁慈;「仁」字是「二+人」組成,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仁者愛人。

所以東西方文化是相通的。王陽明講「良知」,知善知惡的那個良知,都是一個內容。人類的文化,不管是宗教還是各國不同民族的文化,等他們逐漸往上走,升到了某一個階段以後,上邊兒是一個共通的東西,就是這個信望愛和真善美。

那麼,我們生下來就是這樣,就帶著這個本質。但是呢,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生活中很多現實不是這樣。那怎麼辦呢?它不是一個概念,專門說我去拿這個概念去套什麼、做什麼,我要去做真善美啊。實際上,真正要做的事,中國聖賢給出了一個特別好的途徑,就是「反求諸己,或者反觀自己」。就是你的每一個思言行、每一個念頭、一舉一動,都要去看自己是什麼,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善的還是不善的?美的還是不美的?,我是信的還是不信的,愛的還是不愛的?

我們所謂的「愛」,比如說伴侶夫妻之間,很多是依賴和控制,你是離不了他/她,而且要控制他/她;我們所謂的「愛孩子」,經常說「我們是為了愛你才怎麼怎麼的,才管你之類的」,實際上很多都是為了控制,想讓他變成你期待的樣子。你是依賴他,依賴於對孩子的控制才做的,這個本身不是愛。就是觀察,人生中的很多言談舉止,是不愛的、不仁的,不信的、懷疑的,不真的、不善的、不美的,所以每次看到這些,只要能看到,它就像一個泡泡一樣,「啪」就破了,就化解了,假的、惡的、醜的、不愛的等外殼破了,真愛就顯露出來了.時間長了,自己就會逐漸向這個真善美的方向去移動,去轉化。

當然,這個還要自己去生活中,就是在一言一行中,慢慢的去做,這不是一個概念。這次我們在這個新冠病毒肺炎整個疫情中,真實的體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有信望愛和真善美在,看到那些醫護人員的勇敢和奉獻,真的是把人類和同胞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連接在一起,「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真實的存在,不是一個概念。所以,通過這樣的一些天災包括地震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那種突發情況,生命的本質凸顯的時候,一下子打開了那個能量狀態,那種愛就出來了,生命之花就綻放了,好美。

平常感覺愛這個東西不出來,因為沒有遇到這樣的環境。有了這個環境和能量以後,人就會突然激發了心裡邊兒那個那金色的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所以呢,我們平時可以在每一個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去培育這個金色的種子,這個真善美、信望愛的種子,去讓它發芽、開花、結果,這樣就把我們的社會變成了一個人間的天堂。

 

對了,石頭爺爺還出版了三本兒書,我簡單補充一下,第一本兒是《康復大地:和自然的藝術對話》,剛才前面說過了;第二本兒是《癌症的筆記》,也說過了;第三本兒是《向大自然學習智慧》,這本來是他在病中寫的的德文書,後來朋友稍過來,並來信說:「我想這本書很容易理解,會喚醒許多人的興趣,幫助我們人類重新與自然連接。這本書在中國會有幫助,喚醒父母、教師、政治家等新的意識——與自然界合作、而不是對抗的重要性。自然界為人類承受了許多(苦難),現在有一半人生活在大城市,不知道地球是一個生命,一個活生生的、有意識的、智慧的有機體。請幫助在中國傳播這種理念.」

我們就給他翻譯出版了中文版《向大自然學習智慧——與瑪特拉的52日神秘之旅),全書共有52章,內容包括未來的種子、蝴蝶的蛻變、太陽的力量、人類的有機體、演變的河流、衝突的老鷹和鴿子、雄偉的山脈、蓮花的秘密、宇宙的生命之樹、螞蟻的集體智慧、人類和地球共同的生命傳記、水和生命的循環、鯨魚的語言、外部和內在景觀、關鍵是敬畏之心等,是石頭爺爺無私地奉獻他畢生工作和生命探索的經驗和智慧。

這三本書已經脫銷了,網上有二手書賣,第三本書也有電子版,感興趣者可以看看。

好吧,我想就手邊臨時找到的一些照片材料,分享石頭爺爺的這些故事。拉拉雜雜的實在是沒有準備,非常抱歉哈,有些可能也不一定是在群裡聽的朋友想得到的東西。就先講到這兒,石頭爺爺和石頭他們一家都有特別深的淵源和友誼,可以補充分享一些內容,下面我們來聽一聽石頭媽的分享和討論。謝謝大家。

 

石頭媽,你主持下面的內容。

劉晏均的分享:

我聽溫馨爸爸的分享,真的覺得特別的高興。我覺得請溫馨爸來分享石頭爺爺的故事,真的是找到了一個最最恰當的人。因為我,我可能更側重於感性的方面,對我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和石頭爺爺的感情,我們一家人和石頭爺爺的感情。如果是我來分享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語無倫次,然後沒有辦法非常理性,客觀,而且很整體的給大家介紹石頭兒爺爺的的理論,他的想法。還有他的所作所為,等等。

這張照片我把它叫做三個石頭

 

因為我們家兒子呢,他的小名兒就叫石頭。爸爸呢,就正好,那就自然就叫石頭爸爸。結果沒想到尤翰尼,他的中文名字是石頭爺爺。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巧合吧,但是對我來說真的很棒,他就是我的精神之父。我覺得在精神上,他就是石頭的爺爺。

跟石頭兒爺爺在一起的日子是真的是帶著光的,非常的幸福,開心,喜悅……

他給我很多很多的鼓勵……他也一直誇我畫的畫兒好,在他最後一次來中國的時候,有一天他來我們家吃飯,和遠斌一起。走的時候我記得非常非常的清楚。他跟我說:他說你要把你的畫裱起來,我們要一起開畫展,我的畫跟你的畫掛在一起,我們一起開畫展!我說好的,我一定把它裝裱好,我等著你。然後他走的時候,他已經走在樓梯上了。我跟他說,我說:我想送給你一首唱誦,印度人給遠行的人送祝福的一種唱誦。曾經在印度,有人送我離開時為我這樣祝福過,我被感動得哭了一路。這是我知道的最聖潔的祝福。

我非常非常虔誠,認真的唱,那種共振充滿全身。而他也非常非常虔誠認真的聽。我不知道是誰給我的提示,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在他都要走了,我都要關門了,我忽然就想唱給他聽。然後我也沒有想到,這個就是我們永遠的訣別……

我把畫都裝裱好,然後等著他,結果他就再也沒有來了……

我每天晚上會打坐,在他生病期間我有一天在打坐的時候,忽然就非常非常的想念石頭爺爺,很惦記。然後我就在心裡對著石頭爺爺喊,我說:你現在怎麼樣了?你好嗎?我很想念你我想知道你現在怎麼樣……

我只是在心裡說,我從來沒有跟別人表達過,但是第二天石頭爸回到家裡,第一句話就跟我說。他說我遇到了米凱拉(石頭爺爺的同學、朋友、華德福教育家)了,她剛從德國來,然後我們兩個聊了一會兒,然後她就特意告訴我,她說「我剛從石頭爺爺那兒來,石頭爺爺現在很好,怎麼怎麼樣。」把他的近況講了一遍給我聽。我當時覺得,太奇妙了!我非常相信心靈感應,我相信是石頭爺爺通過石頭爸爸來向我轉達,他現在很好。

所以包括像他說他以前在森林裡能夠看到各種花兒啊,草啊,這種自然的精靈,還有小矮人跟他一起玩兒。他的額頭鼓起來的那個包實際上就是他的第三隻眼,他是可以看到的。我是非常非常相信的。因為,他的描繪,他所說的這些跟阿夏說的都是一模一樣的。他們的說法都是非常一致的。所以我也很相信他可以聽到我,而且他也可以回答我。

然後我一直很關注石頭爺爺的身體情況,然後有一天傳來一個消息,就是說石頭爺爺最近情況很不好。然後我那天就很特意的給他做遠程療愈。因為我學過能量療愈,這個是可以遠距離給別人做療愈的,而且能夠感受到對方身體的情況。我就非常認真的坐下來,專門兒給石頭爺爺做了一次療愈。我的感受非常非常的清晰,我能夠感受到石頭爺爺的所有身體感覺。我能夠感受到,體內有一個,就是我們的意識吧,然後就是在體內像個泡泡一樣,飄來飄去,然後慢慢的往上飄,然後,最後是到頭,然後從頭頂出去了。我當時很震撼,因為我給別人做療愈的時候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只是說比如這個人是某一個地方,比較痛啊,或者是哪一塊兒能量比較堵。療愈的能量上去之後他有什麼樣的運作,他的身體在起什麼樣的變化等等。

但是我從來沒有這樣的體會,我就覺得非常奇怪,後來,朋友們告訴我,石頭爺爺就是在那個時候離開的。我是非常非常傷心的,但是我同時在傷心之餘,我也有一點點慰籍,因為我知道,實際上,從頭頂離開意味著一個人的精神體是一種很好的、很殊勝的離開方式。石頭爺爺他做了這麼多對人、對孩子、對大地這麼多療愈的,充滿愛和美的事情,是完全有資格以這種非常好的方式離開的。

記得有一次他講課,他說:(我知道他是特意告訴我的,當時我正受困於畫畫沒有意義的想法,我永遠也忘不了這句話)

美彰顯著愛 愛蘊含著美


他的書我也都有,時不時的會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特別是我們做這個群是阿夏的理念,然後也是一直在呼籲大家重返自然,回到真正的創造中來。就像阿夏告訴大家的宇宙法則中的九個字:

使生活環境變得完美


我覺得石頭爺爺的十個字和這九個字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也非常非常想借這個機會給大家來介紹一下石頭爺爺,因為他是我對社區,對自然的認識的啟蒙者。

群友討論:

我應該是2011年左右的看到《康復大地》這本書,如獲至寶,特別喜歡,當時很想了解自然,景觀又與藝術和靈性結合起來的設計,翻遍圖書館也沒找到幾本。看了《康復大地》,就很想去經營創造一塊土地。前兩年還想知道他在國內有沒有傳人,因為知道他2014年左右去世了。

守明老師回覆:

 還有一本《康復大地》的續篇英文書《HEALING OUR SACRED EARTH》,我本來想在找人翻譯出版,後來沒成功。這本書前三分之二是和《康復大地》內容一樣,後三分之一是補充新的內容。

 

石頭媽,你記得不記得這是2010年11月。你們一家和我們一家和石頭爺爺一起去成都文殊院。這是石頭爺爺拿那個銀杏樹葉兒照的一張相,我特別喜歡這張,石頭爺爺也特別喜歡銀杏樹。他說,銀杏樹帶有陰性和陽性兩個能量,因為它既有那個闊葉的陰性能量,也有針狀葉兒的陽性能量。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爆炸以後,大多數生物都滅絕了,只有銀杏樹活了下來,所以它是非常堅強和堅韌的,他很喜歡銀杏樹的性格。還曾經和我去雍和宮撿了很多銀杏樹的種子,回家就種上了,長得挺好。

劉晏均:

@守明Bright 是啊,回憶那時好幸福……這張照片還是石頭爸照的呢。

石頭爺爺帶著光和愛,可以照亮他身邊的人……

 雖然他不懂中文,但他知道我們在想什麼。

 

溫馨爸:石頭媽和我建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石頭爺爺約翰內斯》,前幾年發了一些文章可以瀏覽,可惜後來沒時間繼續寫和發了。

是的,剛才石頭媽說了,石頭爺爺可以看到自然精靈,自然環境的能量走向(風水),也可以看到每個人身體的氣場顏色和形狀。

這是石頭爺爺病中在德國寫給中國朋友的信:

 

相關資料:

石頭爺爺JOHANNES的愛與智慧分享會小結

09年和石頭爺爺一起的康復大地工作坊

石頭爺爺一路走好----謹以訃告

西南交大出版社《向大自然學習智慧》入選——2015年中國好書榜年榜

網上有兩個石頭爺爺的視頻:

愛思英語:

石頭爺爺 約翰教授的專訪全紀錄(優酷視頻):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M4MjE4NjQ0.html

Johannes老師(石頭爺爺)給中國朋友的信息201309(優酷視頻):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EzNTA4MzAw.html

還有以下這些石頭爺爺相關的網絡資源:

立品圖書-生命泉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obebooks

致良知邁向華德福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aihongqiao2010

瀾扣兒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yclovegirl

一滴水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hislightinoneself 

朝聖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pilgrimoflife

北京道心慧教育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ozhihuiedu 

天地之愛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ngfudadi

守明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astralworld

@劉晏均俄羅斯謝琴寧學校和聚落訪問 感謝給我這個機會,再次回憶和緬懷石頭爺爺,感受他的能量!也謝謝大家的參與!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聆聽!

謝謝@守明Bright 老師的分享

大家晚安

                                         劉晏均根據2020年3月10日共同創造群語音分享整理

                 下次分享時間:

          2020年03月17日晚七點半

邀請若臘:

若臘 本名文梅 80後重慶女子 植物素食主義者

自然美學傳播者 詩意棲居踐行者 靈性生活倡導者

詩性療愈康復者 詩性美育終身探索者

熱愛植物、詩歌、新世紀音樂等靈性事物,曾因「都市自然缺失症」曾兩度患上重度抑鬱症,通過詩詞療愈、音樂療愈、花草種植、心靈寫作、心靈繪畫、棄葷茹素、冥想打坐、抄讀佛經等靈性事物自我療愈而完全康復,希望帶領更多同頻共振之人沐浴在自然之美裡詩意棲息,踏歌而行;探生命之美,尋靈性究竟!

目前和夫君在福建三明尤溪一鄉村半農半手工,建設植物美學工作室,打造家園。

分享內容:

和靈魂伴侶精一相識相知相戀的故事

敬請期待!

想聽分享的夏友,歡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加我入群!

歡迎聯繫我們,加入共同創造 愛的空間 夏友群:

                               聯繫人:劉晏均

                           電話:19950186157

                           微信:QS13689034109

                          

相關焦點

  • 石頭爺爺JOHANNES的愛與智慧分享會小結
    李澤武老師帶領高中同學正在遊學的路上,得知這個消息,他在香港機場特地寫來紀念石頭爺爺的文章《與JOHANNES約翰內斯交往的瑣事》,表達了對石頭爺爺的思念之情和深厚友誼,也收錄在紀念專集之中作為代序。書後還附有一張《石頭爺爺的視頻》光碟,收錄了11個石頭爺爺的視頻(另有美國BART老師與石頭爺爺對話視頻25個,因空間不夠,沒收進去)。
  • 石頭爺爺微課堂 愛和自由教育在家庭中的實踐(上)
    石頭爺爺:大家好,我是石頭爺爺,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探討兒童教育和家長成長的話題。
  • 招生 石頭爺爺成長園開始報名啦!
    坐落在中國荷都微山湖畔的石頭爺爺成長園,園內環境優美,芳草萋萋,綠樹紅花,交相輝映,佇立於鬧市卻安然幽靜。推開大門,走進院子,撲面而來的自然氣息沁人心脾,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意境,這確是滋養生命成長的絕佳之地。
  • 石頭爺爺的中文新書《向大自然學習智慧》出版啦,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一個教育家.一個景觀設計師.一個關愛地球.一個關愛孩子,一個與生死共舞的長者用自己的生命寫的一本書,值得我們一讀,會觸動我們內心,去聯結自然之愛,宇宙之愛。相信大朋友及小朋友都喜歡。感恩石頭爺爺!祝福石頭爺爺身體早日康復!
  • 石頭爺爺微課堂 愛和自由教育在家庭中的實踐(下)
    還有一次我們帶石頭去童車店,打算給他買輛自行車。結果他對自行車毫無興趣,看上了一輛白色的四輪電動汽車,我說爺爺不同意,因為我們家有兩輛了,所以爺爺不同意。石頭的反應當然是哭了,所以我抱起他,對他說:「我知道你很失望,你要想哭就哭會吧,爺爺愛你。」抱了一會,很快就好了。
  • 經典故事 石頭小豬 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石頭小豬》  1、幼兒園閱讀:石頭小豬 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  今天陽光明媚,小豬的心情特別的好,跟往常一樣,又高高興興的去散步了。就算有石頭掉下來,bangbang幾下,就用它堅硬無比的身體擊碎了  ▼哪怕再大的石頭對他來說都是小事,他再也不怕了!  ▼就算龍捲風颳過來,也不會被捲走。  ▼就算雷劈下來,也毫不在乎。真厲害,太厲害了,石頭小豬!  ▼哈哈哈哈哈,小豬開心極了!!
  • 韓國浪漫的蜜月島,據說摸摸石頭爺爺,還能求子多福
    宅家雲旅遊,這裡是我的旅行分享,歡迎關注,每天分享旅遊攻略,宅家帶你看世界。今天,帶你走進韓國濟州島,探秘這個風多,石頭多,女人多的濟州島。來韓國濟州島旅遊的人,你會經常會抱個笨重的「石頭爺爺」回來。殊不知,這「石頭爺爺」不僅是濟州島的吉祥物,更已越過五洲四洋,儼然當起了韓國的形象大使。 然而大多數人卻不知道最初創造石頭爺爺的目的卻是為了生殖崇拜,濟州島號稱「韓國夏威夷」。島上有著名的「三多」說法,即石頭多、風多、女人多,其中石頭是指一種獨特的黑灰色火山石。
  • 故事爺爺的「童話書」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有一位愛講故事的老人,可他講的故事卻不是寫在書裡,而是刻在一塊塊石頭上,保護好一個個刻在石頭上的故事,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是「故事爺爺」最想做好的事。晚上10點,伴著夜色,鐵木爾薩那結束了一天的巡護。
  • 豆瓣9.2《海蒂和爺爺》:愛與「忘我」往往能創造奇蹟
    寒冬凜冽時,雨雪紛飛,陰風怒號,最容易讓人情緒低落,這種時候,推薦你看《海蒂和爺爺》這部影片,在阿爾卑斯山的壯麗風光裡,海蒂和爺爺的故事,滿溢著善良與美好,能將你內心的陰霾驅逐乾淨。除了海蒂的純真與善良,我還感受到影片帶我們的啟示:愛與「忘我」往往能創造奇蹟。
  • 給白崎爺爺回封信,寫下對他的愛和思念
    沒有白崎爺爺可能就沒有石頭的今天,讓我倍感欣慰的是今天的石頭沒有偏離當初白崎爺爺為他設計的路,更重要的是石頭成為了一個懂得感恩樂於助人的小夥子。今天的文章裡,石頭寫下了他對白崎爺爺的敬佩和思念,他放上了小時候和白崎爺爺的對話,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我們也放上了白崎爺爺在以琳搬遷之際為我們寫下的祝福和教誨,還有香香老師對神奇的白崎老師的愛與思念。「愛+專業」,才能幫助到孩子們和家長們,這是白崎爺爺第一次來的時候留給我們的寶典。一路走來,我們手捧他留下的葵花秘籍,不敢停步,不敢自滿。
  • 一本講述一塊「非同一般」的石頭的繪本故事《一塊有魔法的石頭》
    兜兜山上有一塊黑色的石頭,這塊石頭是有魔法的,會像芝麻開門一樣,說一聲芝麻開門,就會有寶物在裡面嗎?這個有點異想天開,不過這塊石頭肯定也是非同一般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繪本故事《一塊有魔法的石頭》吧!
  • 快來聽,《猛獁爺爺》給我們講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的人的故事
    艾佳:……好了,孩子,現在我們一起看《猛獁爺爺》吧,讓猛獁爺爺告訴我們很久以前的人的故事吧……這是一本簡要而不簡單的人類簡史。猛獁爺爺是書中的主人公,在書的開頭就告訴我們,這本書第一頁是猛獁爺爺自己的故事,之後的故事都是他的子孫們發生的事情,穿越層層時光,直到現在的我們。這是一本歷史科普書。
  • 《猛獁爺爺》——聽猛獁爺爺講爐邊故事
    溫暖的壁爐,熱騰騰的圍爐,大大的毛毯,呼嚕嚕的貓咪,一張搖椅……所有的意象都是溫暖的,靜謐的,閉上眼睛,在這溫暖、靜謐的空間裡,什麼都不存在了,卻一定有一本書。故事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猛獁爺爺》是在適合不過的爐邊讀物。
  • 破圈:商業、設計、藝術共同創造的再思考
    不久前,由原境界美術館與設計上海@新天地設計節共同發起的論壇活動「破圈:商業、設計、藝術共同創造的再思考」於原境界美術館成功舉辦。包括旁邊的一家化妝品店,也把它二樓的VIP空間提供出來,變成了我們的workshop。我們聯動起了整條安福路,甚至於我兒子的學校也被我們動員了。Retailers、餐廳、運營者、設計師,共同創造了一種特別親密的社群感。因此,『破圈』不僅是破『專業圈』,還是打破社區邊界的一種途徑。」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一起來聽故事爺爺的「童話書」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有一位愛講故事的老人,可他講的故事卻不是寫在書裡,而是刻在一塊塊石頭上,保護好一個個刻在石頭上的故事,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 睡前閱讀《我愛洗澡》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我愛洗澡》  1、睡前閱讀《我愛洗澡》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  有一個小腳鴨,特別喜歡爺爺奶奶。這天,爺爺奶奶到家裡做客,給她帶了不少好吃的,晚上的時候想和爺爺奶奶一起睡覺,卻因為自己身上臭烘烘的,遭到了拒絕,最後有沒有和奶奶一起睡覺那?  小腳鴨纏著爺爺、奶奶講故事,還要和他們一起睡覺。可奶奶說:「你身上有味道,我的鼻子可受不了。」小腳鴨沮喪極了。  鴨媽媽說:「只要你洗乾淨了,就可以跟爺爺奶奶一起睡了。」
  • 《石頭湯》:看似簡單分享的故事,成人卻看到更多的本質
    作者說,《石頭湯》的故事是源自歐洲的民間傳說。可以是石頭、也可以是釘子、斧頭、紐扣等等,其實講訴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從苦難中去尋找幸福書中開篇便講的是三個和尚福祿壽,年齡也是老中少,決定去一個飽經苦難的村莊尋找幸福的故事。當村子裡的人們一生經歷了饑荒、洪水和戰爭這些天災人禍之後,人的求生欲和防備心理會變得非常強烈。
  • 永遠的感恩和懷念—徵集關於石頭爺爺的圖文資料 紀念一位為中國新教育事業努力的國際老人
    石頭爺爺一共出版了三本中文著作《康復大地——與自然的藝術對話》、《癌症的筆跡——111幅昏迷的繪畫和結結巴巴的詩文》和《瑪特拉——向大自然學習智慧》,記錄了他對自然和生命的部分探索、體驗、理解和感悟,為了更多的得到和傳承石頭爺爺的智慧和精神,我想收集和整理他來中國主辦工作坊的演講記錄和各種活動的圖文資料,印製成一本紀念圖文集分享給大家。所
  • 猛獁爺爺:遵循爺爺講故事的法則,譜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
    額,於是開篇第一個故事,兒子便以另外的形式進行思考和探索。後面的故事場景在圖畫裡一一展現,猛獁爺爺雖然講的都是人類的大事件,卻跟大人們理解的簡史是不一樣的。平時我們說的講故事,要有人物時間地點事件高潮,需要準確描述事件的經過,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 【晚安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
    丸子媽媽講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加】菲比·吉爾曼 /文·圖宋珮 /譯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