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點臺北, 侯孝賢的天堂電影院

2020-12-19 SZNEWS

◎ 深圳特區報駐臺記者 葉紅梅 文/圖

在臺北做一個藝術電影的粉絲是極度幸福的,三百多萬人口的城市,純以放映藝術電影為主的影院就有四家,一些多廳影城在放映主流商業片的同時,也闢出小廳常年放映小眾藝術片,因此,不同主題的舊片回顧展、各大電影節的獲獎影片,以及名導名演員尚未得獎的藝術片新作,都有可能在影院看到。比如當下、2016年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片正在光點、誠品、真善美、國賓長春等多家影院上映,一年大熱的奧斯卡提名影片展映亦將鋪開。在某個影城的深夜場或早場,經過數碼修復的黑澤明、楊德昌等大導演的經典舊片正等著你來偶遇。

在世界範圍內的藝術影院都生存艱難的大背景下,臺北的藝術影院有的從廢墟中崛起,有的應新浪潮而動,有的屢關屢開,他們是如何「活」到今天的?深圳特區報駐臺記者走訪此間業界人士,將個中的成敗得失、困擾和喜悅都一一分享給業者和讀者,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在深圳享有自己的藝術影院。第一篇,就從侯孝賢的光點臺北之家開始。

中山北路二段18號

在各國文青的臺北行程上,中山北路二段18號是重要的一站。這裡,是侯孝賢的「天堂電影院」——光點臺北之家。

在五星級飯店及大牌名店林立的中山北路,這是一個僻處在橫巷間、一不留神就會錯過的安靜院落,只在門外張望,你或許會以為這座主體為兩層高白色小洋樓、有著希臘式廊柱、四周草坪環繞樹木婆娑的庭院,只是一家有情調的咖啡館,或者一處有設計感的小酒店。甚至,即使你知道這裡是大名鼎鼎的光點電影院所在地,仍要費點工夫,問問優雅和善的服務員,才能找到只有82個座位的放映廳,它的入口,是一扇窄窄的門。

站在二樓的廊道上,侯孝賢導演跟記者講起了光點電影院的前世今生。

「早年我在歐洲很多地方跑來跑去,尤其是電影節的時候。他們有很多這種藝術電影院,放映的電影就不是那種純粹商業電影,而且他們的政府也會補助這種藝術電影院,有咖啡廳,有展覽,非常舒服的一種觀影經驗。回來以後,有了辦個藝術電影院的想法,但是,很難。」侯孝賢說。

契機出現在上世紀末。建於1926年的這座美麗的西式庭院,1979年後關閉丟荒已久,後被定為臺北「市定古蹟」。到了1999年,時任臺北市文化局長的龍應臺希望能將它活化改建成一家藝廊,找到了侯孝賢,侯孝賢遂率領他擔任理事長的臺灣電影文化協會,將此變身為以電影文化為主題的藝文空間,於2002年11月10日正式開館。

不止培育電影,還滋養創意產業

「光點,是電影的最小分子,我們就用它來命名這個電影文化空間。」光點臺北之家行政總監吳方渝告訴記者。名字的另一半,「臺北之家」則意味著,這裡不僅僅是電影院,還為藝文工作者提供一個聚會場所,一個創意碰撞迸發的地方。

一樓連著草坪的咖啡廳,就是2013年明星雲集的張震大婚現場,更多的時候,這裡是各國電影人往來交流的據點。咖啡廳的對門,是文創商店,出售各國經典藝術片DVD、與電影相關的書籍和創意衍生產品。走上二樓,一半是通向大露臺的酒廊,另一半,是不時舉辦電影主題講座的演講廳。

「在有光點以前,臺北並沒有這種藝術沙龍式的電影文化空間。光點附近一帶也是蠻荒涼的。光點的出現,帶動了周邊文創產業的聚集,帶旺了地方,連地價都漲了好多。」吳方渝告訴記者,「許多本土設計師最先是把創意產品放在光點出售,慢慢獲得認可,就在光點旁邊開設自己的創意小鋪,現在這種鋪子越開越多,咖啡廳也越來越多,雖然成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還是樂見其成。」

光點開設的一個重要初衷是推動本土電影。「當時,臺灣本土片缺少放映場所,新影人新影片見不到觀眾,光點就為他們提供放映的場所。其他影院排片都要看上座率,即使排上了片,上座率不夠就果斷撤下,但光點不會,我們都會給足15天的放映期。」吳方渝說,「別人不放的片,我們放。」

除了本土片,「別人不放的」還有各國的藝術片,特別是一些內容艱澀的藝術片。「每年四檔不同主題的藝術片展,我們負責把多元的藝術選擇提供給民眾。這就是光點的核心價值所在。」吳方渝說。

光點不僅是普通影迷接觸商業片以外豐富多彩的各國藝術電影的窗口,也是專業電影人學習觀摩的「黃埔」:「像林依晨、言承旭就經常來,侯導自己也常來看片。」

生存之道:「沒有別的辦法,就是去做」

今時今日的光點臺北之家,不僅來「朝聖」的影迷絡繹不絕,各國電影人也以能到這家「侯孝賢的電影院」放映為榮。吳方渝清晰記得,2013年10月,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攜獲得當年坎城電影節「 評審團大獎」的新片《我的意外爸爸》(又譯《如父如子》)到這裡放映,興奮得如同小粉絲,說道:「我的電影能在與景仰前輩有關的電影院放映,我非常高興。」放映次日又專程到光點轉悠,冀與侯導「偶遇」。

吳方渝於光點創辦的2002年進入臺灣電影文化協會,2008年正式出掌光點臺北之家的行政總監,說起光點十五年間經歷的艱難與歡喜,不免百感交集:「開頭6年,非常艱難。沒有知名度,沒有觀眾,並且,沒有錢。到第7第8年,經營才勉強持平。」

光點興起於廢園中,開業前臺積電文教基金會出資6000萬新臺幣將舊建築復原,後續經營就全靠侯孝賢團隊籌措資金。

「侯導很有個性,不會主動募款,帶條件的資助更不要。」吳方渝介紹,光點開業前十年,曾獲得臺灣地區文化主管部門每年資助數百萬元用於辦影展,但這筆經費逐年被削減以至於無。而運營光點,除了場地不花錢、人工水電還有支付影片版權費,都是不小的開支。「目前主要靠餐飲部分掙錢,文創商店是賠錢的,還有就是靠電影協會的同仁競標一些有資助的文化項目比如各地的影展等,來『貼補家用』。」

堅守藝術影院的理想不易,但「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去做。」吳方渝說,「原來以為影廳只有82個位子,坐滿不難,其實還真不容易。」當年臺北也是商業片的天下,觀眾沒有看藝術片的習慣。光點就面向高等院校和藝術團體重點推介,在組織主題影展時,也注意跨界借力:「比如法國的陽光劇團來臺演出,我們就請他們來光點舉辦沙龍,同時配套劇場主題的影展,吸引觀眾的關注。」

每一個影展都會配合映前或映後的講座和交流活動,幫助觀眾欣賞藝術片。主講者有知名電影人,也有研究電影的學者教授。

經過十五年的耕耘,目前光點擁有的繳費會員近2000人(年費500新臺幣),其社交媒體帳號粉絲10萬+。「一些概念很超前的藝術片放映專場,像2014年「聲音的痕跡」主題展,放映了阿巴斯的《希林公主》、哈佛大學官能人類實驗室出品的《朝向靈魂的行進》等11部實驗性很強的電影,竟然連場爆滿,連我都覺得不可思議。」吳方渝說。

「我注意到,來光點的觀眾,很多都是一個人來的,他們是真的愛電影。不像別的影院,觀眾大多是成雙成對,或者是幾個人一起來,看電影也許只是談戀愛或社交的方式。」能為這樣的真愛觀眾堅守一方藝術天地,吳方渝感到很有價值,雖然近一年,經營遇到困難,因為周邊咖啡館越開越多,光點餐飲部分的客源被分流,而年輕人看電影的媒介改變,來電影院的少了,「我們在想辦法做一些針對年輕人的推廣。」近日英國導演西門·艾布新片《貝拉的奇幻花園》上映,光點電影院外就變身為一處夢幻花園。

自2012年11月起,光點在臺北又多了一家姐妹店——「光點華山電影館」,該館坐落在由酒廠改建而成的華山文創園區,有兩個放映廳,分別有175和133個座位,周邊配套新潮時尚,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光點雙子星,見證了「天堂電影院」版圖擴大,成為臺北市重要的文化地標。對此,侯孝賢禁不住對記者笑言:「還不錯!」

相關焦點

  • 我在臺北光點華山看了一場《天堂電影院》(附新版臺北文藝影院不完全指北書)
    今年4月的時候,臺北光點華山電影院的網頁上,打出了這部電影25周年修復版上映的通告,在這部電影上映27年後,呆在臺北的我,有了一次神奇的,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影史名作的機會。,是因為這兒是男神張震舉辦婚禮的場地,光點臺北(臺北之家)原本是美國駐臺辦事領事館,一座漂亮的洋式小白樓,現在委託由侯孝賢導演擔任理事長的「臺北電影文化協會」經營。
  • 看完才知道,原來這才是真正的臺北小資地圖!
    除去旅遊團常去的紀念館、士林夜市和西門町商圈,還有哪些是真正值得慢遊的「臺北味」小去處呢?今天就從臺北市區及周邊的幾個區域說起,一路走一路逛,陪你一起搜羅最地道的臺北生活:侯孝賢自助的小眾電影院、設計範兒十足的轉角咖啡館、它們隱藏在街巷與樹蔭間,只在口口相傳中為那些資深旅友所知道,有些甚至連臺北本地人都不曾發現。
  • 臺北生活 Vol. 5 | 臺北市電影院哪家強
    我之前最喜歡的電影院是光點華山電影院,直到我去了誠品電影院,它是我心中的No.1。誠品電影院應該是整個臺北最多文藝電影的地方,它的選片和別的影院不一樣,有幾十年前的老電影,也要有幾年前的電影或者紀錄片。
  • 疫情期間臺北電影院,是影迷的經典電影節
    要是能搞那種三片聯映零晨進場早晨出來的活動,我的失眠夜就有救了六月中旬後,上映的舊片更多了;甚至連《萬花嬉春》《卡薩布蘭卡》那麼老的片都拿出來重映,排老片的電影院也越來越多,見獵心喜,開啟了我坐捷運滿臺北跑看老片的行程
  • 品味臺式生活情懷 慢遊「臺北味」
    有人說,臺式生活的精華在臺北,而臺北生活的精華在舊街小巷裡。除去旅遊團常去的紀念館、士林夜市和西門町商圈,還有哪些是真正值得慢遊的「臺北味」小去處呢?今天就從臺北市區及周邊的幾個區域說起,一路走一路逛,陪你一起搜羅最地道的臺北生活:侯孝賢自助的小眾電影院、設計範兒十足的轉角咖啡館、它們隱藏在街巷與樹蔭間,只在口口相傳中為那些資深旅友所知道,有些甚至連臺北本地人都不曾發現。一、中山捷運站附近的小巷子——轉角遇到愛中山捷運站附近的臺北味是不可比擬的。
  • 臺北小資地圖:12個隱秘小去處
    帶上這份小資地圖,走遍角角落落,讓你的「臺北一頁」更多一份情調與不同~  作為臺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臺北固然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景點。但除了各類紀念館、流行商圈西門町和美食小吃街士林夜市之外,還有哪些「臺北味」十足的小去處?  中山捷運站附近的小巷子  中山捷運站附近的臺北味是不可比擬的。
  • 失敗的人文之旅&我在臺北買了什麼?
    最終我制定的計劃是人文之旅,不去太多商業化過重的地方、只去幾個遊客少至或者有一些人文色彩的地方:明星咖啡館、光點電影院、眷村&富錦街……可惜在臺北的那幾天白天實在太熱、舉步維艱,雖然來了颱風,但太陽威力依舊不減。最後連臺北故宮都沒去成(臺北故宮雖是景點,卻是人文之旅不可缺少的),整趟旅行可以說從根本上已經不成立了。
  • 張震臺北甜蜜新婚 嬌妻秀價值15萬婚紗(圖)
    原標題:張震臺北甜蜜新婚 嬌妻秀價值15萬婚紗(圖) 張震(右)今日完婚,新娘莊雯如穿著白婚紗亮相。(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1月18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37歲的張震今日和相戀4年的圈外女友莊雯如完婚,兩人包下臺北光點電影院1、2樓及戶外花園招待賓客。張震表示:「心情很緊張,想辦一場很溫馨的聚會,跟親朋好友們分享我們結婚了。沒有要很盛大,光點是侯孝賢導演投資,選在這裡剛好也跟電影比較多(有)關係。」
  • 21年前的侯孝賢和賈樟柯
    我夢遊般從電影院出來,想搞清其中的原因。我跑到圖書館,開始翻看所有有關侯孝賢的書籍。侯孝賢在他的訪談裡多次提到了沈從文,提到了《從文自傳》。他說:讀完《從文自傳》我很感動。書中客觀而不誇大的敘述觀點讓人感覺,陽光底下再悲傷,再恐怖的事情,都能以人的胸襟和對生命的熱愛而把它包容。他說:我突然發現看待世界的角度,視野還有這麼多、這麼廣。
  • 《5月天諾亞方舟》臺北首映 侯孝賢蔡康永出席
    「演唱會之王」五月天的第二部3D演唱會電影《5月天諾亞方舟》將於9/19於上映,昨(8)日在臺北微風廣場舉辦全球首映,活動除串連臺北、臺中、高雄3個城市,同時還透過網路直播,讓全球觀眾同時收看,這也是在臺北辦首映,內地視頻網站現場直播的首例。
  • 有生活 臺北最值得逛的10個隱秘小去處
    光點電影院這個「文化地標」的存在就意味著附近不少的小巷裡藏匿著臺北市最好的設計工作室、咖啡館和餐廳,隨便走走逛逛,都會遇到驚喜。 小器食堂地址:臺北大同區光能裡赤峰街  光點電影院地址:臺北市中山北路位於中山北路上的光點電影院,又名臺北之家,原為美國駐臺北領事館。臺北之家由光點電影院、誠品書店、光電咖啡時光、光電生活創意商店、紅氣球餐廳等部分組成。
  • 吳念真侯孝賢回春!最美"臺北物語"隔30年重映
    除此外,《青梅竹馬》侯孝賢、蔡琴回春樣貌也跟著這次重映一起曝光!經典的《一一》由現在最會說故事的導演吳念真以及金馬獎女配角金燕玲演出,描述喜歡拿著相機拍人後腦勺的小男孩洋洋,以他的視角來看大人們的世界,拍攝家人看不到的『背面』。城市中的人們看似接近,但都各自有著無可逃避、必須面對的苦惱,面對人生的提問,答案或許沒有這麼複雜,卻總是不完美。
  • 天堂電影院觀後感
    他說,他不允許他的朋友沒看過這部電影這大概就是,一部電影最高的推動力我很感謝,他推動我看了這部電影這篇觀後感來遲了,但我依然鼻酸天堂電影院這是一個少年的成長史,幼年到中年他叫多多,他從小對電影痴迷,他是小鎮上年紀最小的電影放映員,直到他服兵役之時,他都是天堂電影院不可替代的那個位置。
  • 這三個臺北新去處,是你沒見過的文創臺灣
    光點臺北·侯孝賢再造荒廢建築「光點臺北」前身為美國領事館官邸,坐落在遊客扎堆的新光三越旁邊。這座建築本已荒廢20年,經過重新改造裝修後開放,由臺北市文化局委託給侯孝賢導演領軍的臺灣電影文化協會經營,成為以電影文化為主的藝文空間。
  • 二輪戲院、資料館和院校......臺灣電影院地圖
    相比嶄新的誠品電影院,由前美國「大使館」改建而來的「光點臺北」,是一座循環播映著《上岸的魚》及《火花》兩部電影的歷史建築,除去咖啡館、紀念品商店和辦公室外,大樓裡就有一個88座的單廳影院。光點電影院1979年,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後,這棟有著明顯美國南方維多利亞風格的白色洋樓曾荒廢了20年。直至2000年,才在臺北市政府和臺積電文教基金的合作下,將其整修為「臺北之家「。
  • 二輪戲院、資料館和院校...臺灣電影院地圖
    如若那扇堆著枯萎花朵的房門打開,會不會走出侯孝賢《最好的時光》中漂亮的軍官和淑女?別擔心,你不必非得花260新臺幣,才能步入這些過去的時光。不買電影票,也可以坐電梯上到四樓來,在28單車、擔仔麵桌和眷村「克難」屋前,裝成張震和舒淇,擺造型自拍。
  • 今日電影推薦《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電影如天堂,天堂非電影。《天堂電影院》導 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編 劇:吉賽貝·託納多雷、Vanna Paoli類 型:劇情片,於1988年11月17日在義大利上映。薩瓦特利·卡西歐主要獎項1990年第62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1989年第42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1990年第47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劇情簡介在40年代義大利南部小鎮姜卡爾多,童年的小多多沒事就跑到電影院喜歡看電影
  • 大城小店 臺北慵懶又溫馨的16個小去處
    光點電影院這個「文化地標」的存在就意味著附近不少的小巷裡藏匿著臺北市最好的設計工作室、咖啡館和餐廳,隨便走走逛逛,都會遇到驚喜。1、光點電影院位於中山北路上的光點電影院,又名臺北之家,原為美國駐臺北領事館。臺北之家由光點電影院、誠品書店、光電咖啡時光、光電生活創意商店、紅氣球餐廳等部分組成。
  • 天堂電影院--熱愛永不褪色
    抱著這個問題,我又重溫了一遍《天堂電影院》,加長版。許多人把這部電影奉為人生嚮導,也有許多人對其不屑一顧,電影裡的價值觀至今都被許多人所津津樂道。朱塞佩·託納多雷:「天堂電影院並不僅僅是間放映廳。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奇特的、文化與社會啟蒙的地方,一代義大利人曾在這裡受到薰陶。影片中的天堂電影院就好像是為塵世中的人們構建的『天堂』,在那個戰爭肆虐的年代,人們可以在這裡體現一切美好的事物,讓人們忘掉生活中的種種困擾和不如意,沉浸在藝術的歡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