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的生產線 成都日報攝影部供圖
何為標識解析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通過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標籤等方式賦予物品唯一身份。「標識」是產品、設備的「身份證」,記錄其全生命周期信息;「解析」指利用「標識」進行定位、查詢。就像身份證一樣,通過掃描二維碼,後面的生產環節就可以知道關於產品的生產規格等各種細節,中央系統也可以全程追蹤它的生產進度和生產品質。
成都發展現狀
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成都)節點作為四川省唯一的區域性綜合節點,於2019年11月30日正式啟動上線,經過近一年的運營發展,在家具、電子、食品、環保等多個行業領域迅速推廣標識應用,標識註冊量突破5.4億條,標識解析超過4100萬次。
經濟學界有個形象的說法叫「微笑曲線」:這條曲線高高翹起的兩端,分別是設計和銷售環節——它們被認為是製造業擁有最高附加值的部分,而曲線的波谷位置留給了工廠端,也就是生產製造環節。
在過去的五年裡,伴隨著新一代技術的演進,不少像新希望乳業、明珠家具、通威股份這樣的成都製造企業已經不甘於繼續扮演這條經典曲線中的「底部支撐」角色。通過工業網際網路賦能,利用一枚小小的二維碼標識解析,生產中的實物流轉化成了信息流,人工智慧取代了枯燥的崗位,線上的數字管理系統取代了紙質的記錄……
本期「對話工業網際網路產業一線」特別報導,將對話成都幾家企業的信息技術負責人,回顧「十三五」期間工業網際網路給企業帶來的改變。
生產之變
實物流對應信息流 生產不再「盲人摸象」
下午2時30分,成都崇州市的明珠家具生產車間,工人李師傅抬起頭瞥了一眼工位正前方懸掛的平板,再次複習了下一個生產步驟的要點,便又埋頭開始手中的板材切割。除了工人的生產狀況,記者還在平板上看到,當天的生產任務、目前的生產進度、每道工序的生產效率都一清二楚。
「別小看這塊屏,它讓我們的生產不再『盲人摸象』。」明珠家具信息化中心總監張浩解釋說,「現在就好比『給每個員工裝上了一面鏡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生產進度、質量,同時還能看到別人的,管理人員則可以看到整個工廠的生產狀況。」雖然受到疫情帶來的衝擊,目前公司的產值已經與去年全年持平。
流程看似簡單,過程卻需要花費很大精力。傳統製造企業進行工業網際網路改造時,遇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設備本身。為了讓生產中的信息流對上實物流,明珠家具引入標識解析打造數位化車間。「標識」是產品、設備的「身份證」,記錄其全生命周期信息;「解析」指利用「標識」進行定位、查詢。「例如,從倉庫送出來的原料會先來到開料的生產程序,根據訂單的需求被切割成不同形狀的板件。」張浩向記者介紹道,切割完的每一塊板材都會被自動分配一個號碼來統一管理。
就像是身份證一樣,通過掃描這個二維碼,後面的生產環節就可以知道關於這塊板材的生產規格等各種細節,中央系統也可以全程追蹤它的生產進度和生產品質。在張浩看來,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量也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趨勢,原有的管理辦法無法適應新的需求,必須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對信息的數位化管理,讓生產中的實物流對應上信息流。
此外,四川品勝電子有限公司已通過為每個產品賦予唯一標識碼,將生產、質檢、倉儲物流、營銷、質保、售後、安裝服務等分散信息打通關聯,實現面向防偽溯源、防竄貨、售後保障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
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基於標識解析,實現了產品原料、生產、質檢、物流、銷售等信息的全網追溯,並深入應用於產品防竄貨、冷鏈路徑優化、精準營銷,進而促進食品飲料行業生態系統的完善。
車間之變
24小時運轉 不需多人值守的「無人工廠」
通過遠程運行維護、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綜合手段,新希望華西乳業的智能車間變身一座24小時運轉卻不需要多人值守的「無人工廠」,這也是新希望乳業在全國14個工廠中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一個。新希望乳業數字科技部總經理鄒尚岐表示,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這次疫情對於遠程、移動、智慧方面的產業和應用是契機。「如果還像過去傳統的靠人工操作,不僅出錯率高,萬一有人感染,整個班組都要被隔離,這對現場生產帶來的衝擊就非常大。」
如果說,疫情催化之下,「上不上」工業網際網路是企業態度的「變化」,那麼「大膽上」則是工業網際網路讓企業在「智變」中嘗到的甜頭。「以閥門控制為例,智能化改造前,生產線上有1600個閥門,需要配備8個生產管理人員進行日常操作。」如今智能化的設備包辦了這樣單一重複但衛生安全要求極高的工作。每一次制奶完成後,罐體和管道還會進行自動清洗。每條產線只需要2至3名工人流動檢視。
在記者1個多小時的走訪過程中,全程看不到一滴奶,就連在車間作業的工人也接觸不到一滴原奶。原奶進廠後被裝進「巨無霸」密封儲奶罐裡,經由彎彎曲曲、粗細不一的管道進行處理,標準化生產避免了牛奶與人及空氣接觸,並以此保證環境的無菌化。鄒尚岐表示,在全面實行數位化轉型戰略之後,2017-2019年內,工廠的人工效率(單人的產量)提升約19.2%,設備運行效率提升約13.5%。
工業網際網路給企業帶來的改變不止於此。「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依託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打造了國際領先的智能製造生產線,其智能製造應用水平已經成為國際上太陽能電池生產製造行業的標杆。」通威股份信息總監周勇介紹道,應用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技術,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截至2019年底,通威太陽能連續3年成為出貨量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全球市場佔有率為11%。
此外,通威股份還建立了以移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一體的智能水產養殖系統,實現了水產養殖的智能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需求。周勇指出:「原先農民離不開池塘,現在基於雲和大數據,遠程對池塘的PH值、水溫進行控制,達到告警值系統自動處理,還能自動投餵食物。」
產業之變
成都節點標識註冊超5.4億條解析超4100萬次
記者了解到,為企業使用標識解析提供支撐的是「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成都)節點」(以下簡稱「成都節點」)。該節點由成都市軟體產業發展中心建設運營,作為四川省唯一的區域性綜合節點,已於2019年11月30日正式啟動上線。
成都節點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近一年的運營發展,成都節點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行業應用持續拓展,在家具、電子、食品、環保等多個行業領域迅速推廣標識應用,標識註冊量突破5.4億條,標識解析超過4100萬次。下一步,成都節點將持續提升節點的服務能力,完善節點運營機制,將成都節點打造成立足成都、服務四川、面向西南的綜合性標識解析服務樞紐,實現跨地域、跨行業、跨企業的信息查詢和共享。
同時,日前印發的《成都市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特別提出要支持企業進行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例如,我們將圍繞『5 5 1』重點產業,充分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優勢平臺和專家資源,每年支持不少於100家工業企業開展應用問診和數位化改造諮詢,引導50家以上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成都同時還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培育行動,組織專業力量為重點項目提供全程顧問服務,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省示範項目,每年評定工業網際網路十佳解決方案、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十佳案例,編制行業數位化轉型指南、工業網際網路創新項目範例,組織現場會、成果發布會、巡迴分享會等進行宣傳推廣,以典型示範帶動行業整體提升。
【對話專家】
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戈鵬:
標識解析節點建設等 將助力成都高端製造業
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戈鵬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為成都工業發展創造了新機遇,「工業網際網路 智能製造」為成都引領西部產業崛起,實現工業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抓手。
戈鵬認為,特別是日前印發的《成都市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看準了成都市工業發展的優勢與機遇。標識解析節點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業軟體生態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合作平臺建設進一步發揮成都區位優勢,打破工業企業的供應鏈邊界,補要素、聚能力、聚人才、聚金融、聚數據,必將加速成都成為西部高端製造核心生態區。
(成都日報記者 程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