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戰略已成為全球先進位造業創新發展的前沿,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成為催生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筆者在分析數位化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剖析我國製造業數位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通過數位化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支撐製造業數位化發展的 工業網際網路快速推進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支撐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公共服務節點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企業外骨幹網絡和內外網改造加快推進。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全國已經有11個二級節點實現上線運營,標識註冊量突破5300萬,二級節點布局範圍涉及機械製造、汽車製造、物流、食品生產、供應鏈管理、大數據、紡織、線纜、安全等行業。
網絡平臺應用推廣不斷深化。各類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蓬勃發展,數量已達數百家,其中既有傳統工業技術解決方案企業面向轉型發展需求構建的平臺,如航天雲網、海爾、樹根互聯等;也有大型製造業企業孵化獨立運營公司專注平臺運營,如徐工、TCL、中聯重科等大型集團企業通過剝離整合內部資源,注資成立聚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業務的獨立運營子公司。各平臺圍繞行業生產特點和企業發展痛點,創新服務能力,形成了一批創新型解決方案和應用模式。
各地積極出臺相關政策舉措。我國已初步興起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熱潮,上海、廣東、江蘇、山東、雲南、湖南、湖北等省份積極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制定出臺政策措施。
我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發展 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工業網際網路專業化供給服務不足。我國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商業成熟度不強,缺乏龍頭企業;工業製造業應用複雜,工業網際網路定製化研發、精細化製造的支撐能力相對不足;示範應用的成功案例有限,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可複製性不強,影響了大規模推廣應用的範圍和進度。
二是企業數位化轉型意識和主動性不強。企業本身對以數位化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認識不夠,影響了企業的數位化進程;企業對數位化路徑不清晰,對企業上雲上平臺持遲疑態度;企業本身的數位化改造能力不強,缺乏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團隊。
三是專業人才缺乏。製造業數位化對製藥流程和網絡設計、創新應用有非常高的要求,當前在工業製造業領域數位化專業技術人才非常短缺;高校專業內容設計方面在相關領域研究基礎薄弱,基礎技術研究人才不足;工業網際網路設計等專業人才知識機構和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很難通過短期的快速培訓完成。
四是網絡信息安全隱患突出。製造業數位化後的網絡信息系統實現了虛擬空間和實體經濟的交織,使網絡安全隱患延伸到製造環節,必須進行網絡安全技術的創新;很多工業系統涉及國家戰略資源、生產安全,使得應對基礎信息網絡的攻擊延伸到關係國際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風險評估、安全防護的技術儲備不足。
政策建議
健全數位化公共服務設施,鼓勵企業上雲上平臺。一是進一步推進4G網絡的深度覆蓋,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IPv6的全面應用,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大範圍應用提供基礎設施支撐;二是做好各地區數據中心的摸排工作,統籌用好各類數據中心和雲設施,引導企業圍繞數據的應用服務上雲上平臺,助力企業工作效能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優化改善。
樹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標杆,推進典型行業示範應用。如總結工業製造業領域數位化轉型的經驗教訓,分類分行業遴選出工業網際網路的典型應用和解決方案,以專項資金進行支持培育;選擇一些應用深入、成效顯著的行業進行先行先試,打造一些典型行業的網際網路平臺,在全國特別是西部等起步較晚的地區進行應用推廣。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專業供應廠商。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製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數位化轉型,助力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二是加大對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等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投入,支持創投、風投等基金和社會資本投入,積極培育專業化的工業網際網路供給服務廠商;三是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加大智能製造等領域領軍人才、工程師等人才培育和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完善政策法規和安全保障體系,確保數據安全。一是推進依法治理,繼續加強數字經濟基礎性立法,完善數據安全防護等制度;二是建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系統,保障工業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建立重要敏感數據洩露的風險防範機制;三是加強工業網際網路能力建設,健全重大網絡安全事件的應急機制。(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Shine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繫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