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製造業數位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2020-12-22 第一工程機械網

數位化戰略已成為全球先進位造業創新發展的前沿,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成為催生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筆者在分析數位化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剖析我國製造業數位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通過數位化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支撐製造業數位化發展的 工業網際網路快速推進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支撐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公共服務節點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企業外骨幹網絡和內外網改造加快推進。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全國已經有11個二級節點實現上線運營,標識註冊量突破5300萬,二級節點布局範圍涉及機械製造、汽車製造、物流、食品生產、供應鏈管理、大數據、紡織、線纜、安全等行業。

網絡平臺應用推廣不斷深化。各類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蓬勃發展,數量已達數百家,其中既有傳統工業技術解決方案企業面向轉型發展需求構建的平臺,如航天雲網、海爾、樹根互聯等;也有大型製造業企業孵化獨立運營公司專注平臺運營,如徐工、TCL、中聯重科等大型集團企業通過剝離整合內部資源,注資成立聚焦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業務的獨立運營子公司。各平臺圍繞行業生產特點和企業發展痛點,創新服務能力,形成了一批創新型解決方案和應用模式。

各地積極出臺相關政策舉措。我國已初步興起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熱潮,上海、廣東、江蘇、山東、雲南、湖南、湖北等省份積極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制定出臺政策措施。

我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發展 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工業網際網路專業化供給服務不足。我國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基礎比較薄弱,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商業成熟度不強,缺乏龍頭企業;工業製造業應用複雜,工業網際網路定製化研發、精細化製造的支撐能力相對不足;示範應用的成功案例有限,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可複製性不強,影響了大規模推廣應用的範圍和進度。

二是企業數位化轉型意識和主動性不強。企業本身對以數位化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認識不夠,影響了企業的數位化進程;企業對數位化路徑不清晰,對企業上雲上平臺持遲疑態度;企業本身的數位化改造能力不強,缺乏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團隊。

三是專業人才缺乏。製造業數位化對製藥流程和網絡設計、創新應用有非常高的要求,當前在工業製造業領域數位化專業技術人才非常短缺;高校專業內容設計方面在相關領域研究基礎薄弱,基礎技術研究人才不足;工業網際網路設計等專業人才知識機構和技能水平要求很高,很難通過短期的快速培訓完成。

四是網絡信息安全隱患突出。製造業數位化後的網絡信息系統實現了虛擬空間和實體經濟的交織,使網絡安全隱患延伸到製造環節,必須進行網絡安全技術的創新;很多工業系統涉及國家戰略資源、生產安全,使得應對基礎信息網絡的攻擊延伸到關係國際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風險評估、安全防護的技術儲備不足。

政策建議

健全數位化公共服務設施,鼓勵企業上雲上平臺。一是進一步推進4G網絡的深度覆蓋,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IPv6的全面應用,為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大範圍應用提供基礎設施支撐;二是做好各地區數據中心的摸排工作,統籌用好各類數據中心和雲設施,引導企業圍繞數據的應用服務上雲上平臺,助力企業工作效能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優化改善。

樹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標杆,推進典型行業示範應用。如總結工業製造業領域數位化轉型的經驗教訓,分類分行業遴選出工業網際網路的典型應用和解決方案,以專項資金進行支持培育;選擇一些應用深入、成效顯著的行業進行先行先試,打造一些典型行業的網際網路平臺,在全國特別是西部等起步較晚的地區進行應用推廣。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專業供應廠商。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製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數位化轉型,助力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二是加大對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等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投入,支持創投、風投等基金和社會資本投入,積極培育專業化的工業網際網路供給服務廠商;三是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加大智能製造等領域領軍人才、工程師等人才培育和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完善政策法規和安全保障體系,確保數據安全。一是推進依法治理,繼續加強數字經濟基礎性立法,完善數據安全防護等制度;二是建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態勢感知系統,保障工業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建立重要敏感數據洩露的風險防範機制;三是加強工業網際網路能力建設,健全重大網絡安全事件的應急機制。(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責任編輯:Shine

  該內容由行業企業、終端個體、第三方機構提供,本網僅起到傳播該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問請與轉載來源機構聯繫解決,感謝支持。如發現侵權,本網編輯部將協助進行處理或撤稿。

相關焦點

  • 數位化轉型是我國製造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
    隨著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湧,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其中,積極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先進位造和智能製造,是各國普遍採取的重要舉措。 我國製造業規模龐大、體系完備,但大而不強問題突出。尤其是傳統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生產管理效率較低。
  • 把握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
    當前要認清我國製造業面臨的新發展形勢,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形勢,既要客觀看待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困難挑戰,又要用好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技術革命、全球格局變化的重大機遇,更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市場優勢、規模優勢、人才優勢和配套優勢,以必勝的信心和勇氣堅定不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
  • 新發展格局下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新發展格局下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各個行業都面臨了一次「大考」。
  • 23.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人大第二次會議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矛盾和問題主要有:    一、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增長的內生動力尚待增強    我們目前面臨著十分複雜的國內外形勢。
  • 中國製造業加快數位化轉型 塑造發展新優勢
    與會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製造業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塑造了高質量發展新優勢。2020中國企業數位化峰會暨賽意信息用戶大會主論壇在廣東佛山舉辦。 程景偉 攝  今年以來,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實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引導企業開展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強化5G、人工智慧在智能製造中的典型應用,加快培育製造業新模式新業態。
  • 行業觀察|數智化如何支撐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但是,我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仍然是制約我國製造業發展的短板。那麼,如何通過推進數位化轉型和智能製造支撐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本文進行深入探討。     2020年11月18-19日,由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和達索系統公司主辦,全國增材製造(3D列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的「2020中國製造業數智化高峰論壇」在古城西安成功舉行。
  • 華為洪方明: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加速發展製造服務業是...
    今天,10月28日,在「智美蓉城·進而有為 華為成都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指出,當前,「5機」協同正促進數位化轉型走向智能升級,政府和企業智能升級重點關注云邊端融合、行業知識、生態協同三大重點,在製造領域,中國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加速發展製造服務業是關鍵。
  • 中國智能製造發展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分析
    在生產勞動力、土地成本等各類生產要素成本快速上漲的背景下,傳統製造業成本競爭優勢不斷減弱,企業迫切需要通過發展智能製造,推動傳統製造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以重新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總體來看,我國智能製造發展仍處於應用普及階段,企業的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有待進一步提升。並且,面向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客戶需求,單一的智能製造裝備應用已無法滿足市場發展需求。
  • 製造業全鏈數位化業務轉型實踐
    國內,國家在政策層面積極支持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2019 、2020年相繼出臺了《「5G+ 工業網際網路」512 工程推進方案》和《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明確了我國要由工業大國發展邁向工業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快推進「網際網路 + 製造業」、「5G+ 工業網際網路」 的融合創新。2018、2019 年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增加值規模分別為 9808 億元、15953 億元。
  • 我國工業軟體發展面臨三重機遇與三大挑戰
    在CAM、CAD、CAE、EDA、PLM等細分市場之上,90%以上的份額都被達索、西門子、新思科技等國外企業所佔據,市場和技術也都被它們所壟斷,這給我國產業發展以及本土企業的崛起帶來了巨大阻礙。  在這一形勢下,我國工業軟體發展所面臨的三大挑戰不言而喻:  其一是高端製造關鍵工業軟體正被國外「卡脖子」。
  • 長三角(杭州)製造業數位化能力中心揭牌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浙江新聞12月15日電(記者 張煜歡)日前,2020(第五屆)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暨未來智造大會在杭州市蕭山區舉行,研討工業網際網路及未來智造發展模式。會上,長三角(杭州)製造業數位化能力中心(下稱能力中心)正式揭牌,該中心將面向全球引進一批優質的數位化服務資源,成為服務長三角地區製造業數位化的「策源地」,輻射長三角10萬家企業數位化轉型。
  • 智能時代粵港澳大灣區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芻議
    問題與挑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貿易保護主義不斷蔓延,對全球價值鏈、產業鏈和供應鏈形成衝擊和破壞,加上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引起的產業革命,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正在加速重構,對灣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三方面嚴峻挑戰。  一是「雙循環」新格局的挑戰。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賦能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方法論
    「新基建」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在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工業網際網路協助提升製造業數位化水平,支撐工業萬物互聯互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新基建」的熱潮下,工業網際網路必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釋放更多潛能,加快推動「中國製造」提質增效。
  • 中國信通院王超賢等:後疫情時代我國數位化轉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
    總體來看,對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的研究還較少,且不夠系統深入。為彌補現有研究缺口,本文聚焦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把疫情對數位化轉型的研究從短期視角延伸到長期視角,深入研判未來數位化轉型的發展路徑,試圖揭示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並在此基礎上,給出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可持續發展的針對性對策,從而為企業轉型、政策制定等提供參考。
  • 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傳統製造與智能製造,工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成為驅動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在生產成本上升、工業用地規模製約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尋找新路徑、新動能解決新環境下的發展問題。在目前形勢下,建立數位化體系將成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踐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客觀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也深刻分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2012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比去年回落3.9個百分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均值低於歷史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我國製造業整體上增速減緩。雖然近期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回升,但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必須做長期應對困難的準備。三是三大需求動力減弱。繼續提高投資率已經沒有空間,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進口和出口的增速都有所回落。
  • 長三角(杭州)製造業數位化能力中心正式揭牌
    ,共同研討「工業網際網路及未來智造發展模式」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實踐。此次大會上,由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蕭山區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長三角(杭州)製造業數位化能力中心正式揭牌。「能力中心」由浙江省圖靈網際網路研究院主導運營,是專門服務傳統製造業數位化改造的「問診」平臺。
  • 嘉興市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轉型評估標準
    本標準版權歸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所有。引言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從起步建設,到製造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再到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逐步進入以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為核心特徵和重要模式的新階段。數位化轉型就是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將產品製造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採用數位化手段進行表達,構建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反饋的閉環,是製造企業走向智能製造的起點。本標準遵循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發展方向,參考了兩化融合評估框架、智能製造和智慧企業等架構框架,為打通製造全要素、全環節、全流程數據鏈而制定的框架性、規範性指南。
  • 全球製造業「斷鏈」壓力如何緩解?GMIS峰會:卡奧斯數位化方案加固...
    作為全球製造業的國際盛會,GMIS峰會由阿聯能源工業部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主辦,為全球製造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交流平臺。會議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加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國環』」為主題,邀請卡奧斯COSMOPlat、上海振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遠大科技集團等中國製造業代表性企業參會並分享其在抗疫及復工增產方面做出的應對之策。
  • 全球製造業「斷鏈」壓力如何緩解 GMIS峰會:卡奧斯數位化方案加固...
    第三屆全球製造業與工業化峰會(簡稱GMIS峰會)線上直播自9月啟動以來,吸引了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餘名政府、國際組織和企業嘉賓出席,全球收看觀眾已超過15000名。作為全球製造業的國際盛會,GMIS峰會由阿聯能源工業部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主辦,為全球製造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