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讓製造業「機器之心」「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11月28日,以「構建數字經濟體系,助推產業健康發展」為主題的第九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在深圳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緊跟發展趨勢,深度聚焦工業網際網路+、智慧互聯等數位技術發展,為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的發展貢獻智慧。

  本屆論壇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指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深圳市提升企業競爭力戰略諮詢委員會支持,深圳工業總會、深圳商報、深圳廣電集團財經生活頻道聯合主辦,國家相關部委領導,製造業界,工業網際網路、數字科技、智慧互聯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知名研究機構、業界標杆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數字經濟時代製造業如何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立數位化體系將成企業轉型必由之路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引擎城市和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被賦予了新的重大歷史使命。在數字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產業轉型升級迎來重大突破口之際,數位化技術越來越多地深入製造業領域並帶來深刻影響。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席團主席、全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工業總會會長吳光權在致辭中表示,工業化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製造業為全球經濟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新工業革命帶來新挑戰,同時也激發了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傳統製造與智能製造,工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成為驅動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在生產成本上升、工業用地規模製約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迫切需要尋找新路徑、新動能解決新環境下的發展問題。在目前形勢下,建立數位化體系將成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踐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南南工業合作中心主任郭力在致辭中表示,數字經濟是數字科技價值實現的嶄新形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數字經濟有效對衝了經濟下行的壓力,展現出強勁的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深圳充分發揮製造業和科技產業的優勢,在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7%,反映出深圳在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的實際成果。

  第五屆深圳工業大獎啟動

  「深圳工業大獎」有著「深圳工業界奧斯卡」的美譽,是深圳工業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由深圳工業總會和深圳商報聯合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旨在弘揚工業精神,營造重視實體經濟的社會氛圍,表彰深圳工業企業和工業家的突出成就,樹立深圳工業界高質量發展標杆,充分發揮深圳工業企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的重要作用。自2013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四屆,共有40家工業企業和36位企業家獲得「深圳工業大獎」。

  第五屆「深圳工業大獎」共設兩大類各三個獎項,分別是深圳工業大獎企業類:大獎、提名獎、鼓勵獎。深圳工業大獎工業家類:大獎、提名獎、鼓勵獎。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環節,第五屆「深圳工業大獎」在各位領導的見證下共同啟動。

  緊貼時代趨勢

  深剖數字科技落地路徑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正改變著傳統「兩化融合」的思路,成為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工業大數據等的重要載體。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國內外的傳統製造業正加速推動轉型升級。

  論壇現場,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題為「新格局下工業經濟的新使命」的主旨演講中指出,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要推進工業持續發展。因此,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還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在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明顯的情況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著複雜深刻的變化,後疫情時代工業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針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劇烈變化,要因勢利導做出戰略調整,將擴大內需戰略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推進工業持續發展。」李毅中說。

  同時,李毅中表示,堅持創新驅動是推動大循環的不竭動力。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尤其要注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科技創新要產學研用相結合,在成果轉化、產業化上下工夫;資源環境是新發展格局的自然基礎,工業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減碳減排;網際網路經濟下要堅持守法誠信。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王曉明研究員圍繞「以數字科技為核心,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特徵,數字科技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推動力量。

  因此,他建議,要在我國未來數位化轉型、數字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明確數字科技作為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涉及主體和自身的支撐,包括要素支撐、政策支撐、和數字科技相關的設施支撐。不能忽視龍頭企業在數字科技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要深化數字科技科技領域產學研合作,強化數據要素使用的法律標準保障,強化數字人才的培育體系,完善數字科技產業化的政策體系。

  行業專家領袖齊聚

  暢談工業網際網路與數位化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和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數位化轉型走在全國前列,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標杆企業。本屆論壇,多個行業的企業專家、領袖齊聚一堂,分別結合各自企業實踐案例,就5G+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測評、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生命數位化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及數位化運營管理整體構想與規劃等內容,深入剖析行業發展趨勢,助力製造業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的實踐應用。

  深圳電信信息化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倪凌以「5G+工業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創新探索」為題,就國內工業數據採集現狀及問題,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對網絡環境提出的新挑戰展開論述。「以數字為核心,工業網際網路對於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起到作用,一是企業側,在工廠內部要做它的工業內網和工業外網的改造升級;二是由政府主導,由各級的企業共同參與;三是應用,通過數據的價值體現幫助工業企業建造成快速感知、敏捷響應、動態優化和全局智能化決策的工業應用完整體系。」

  他認為,目前很多企業面臨種種難題,要通過網改來實現產業升級,5G和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帶來明顯的價值。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必須堅持SA網絡的支持;單純的5G難以形成錨點,5G必須配合邊緣計算、應用形成一個融合的能力才是落地工廠園區的關鍵所在。

  騰訊雲工業雲總經理李向前在題為「騰訊工業網際網路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演講中說,工業網際網路到2020年可以達到三萬億以上的規模。

  如何定位工業網際網路?李向前說,要肯定其作為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連接器作用,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一定要朝著「智能+」疊加數位化的技術,為企業插上數位化的翅膀才有可能在行業內立於不敗之地。

  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劉健以「創新智造引領生命科技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在演講中,劉健詳細介紹了華大智造在精準醫療、精準農業和精準健康等國計民生領域,提供實時、全景、全生命周期的全套生命數位化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

  他表示,隨著科技進步,生物科學和生物產業的意義越來越重大,正成為世界多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級。疫情期間,以華大智造為代表的生命科技企業的出色表現,印證了生物科學和生物產業對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鼎捷軟體數位化管理專家張俊傑在「數位化賦能,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專題演講中,圍繞數位化轉型的方向與本質,分享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方向和管理議題。

  「疫情加速了整個數字經濟和數字時代的到來,未來,企業將實現從傳統的信息化到數位化,到智能製造,再到產業網際網路的邁進,在這個邁進的過程中,我們怎麼樣去理解數位化?」張俊傑說:「對於企業的經營情況,永遠是從降本提質增效的維度來看,這是我們企業內部的數位化應用。由此再到產業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我們稱之為『透明協同』,我們建立了協同供應鏈和透明供應鏈,助力企業加速實現數位化轉型。」

  比亞迪集團信息中心副主任張佐華在題為「產業賦能暨數位化運營管理思考與實踐」的演講中,全面解析了比亞迪在數位化運營管理方面的整體構想與規劃,並就拉通流程,完善信息鏈與信息共享對促進業務協同運作帶來的成本效益作了詳細解讀。

  「智能製造分好幾個層次,一是我們以生產製造管理系統和倉庫管理系統為核心,緊密打通這兩個系統的數據,真正實現拉動式的智能製造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與外圍系統、外圍業務進行緊密關聯,使我們的業務運作更具綜合性;我們會涉及到設備,要實現數位化工廠或者黑燈工廠,要求我們的設備高度自動化、智能化;此外,我們在用戶感知這一塊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分享數位化實踐經驗

  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作為長期專注於製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其當選的標準是產品市場佔有率在全國第一、全球前三。整體上,技術創新能力強、市場地位領先、質量效益和抗風險能力突出、具有帶動引領作用,是中國製造業各細分領域的第一梯隊。

  自2016年啟動評選以來,前四批深圳共有7家企業和10項產品獲得「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這17家企業成為引領深圳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本屆論壇,深圳第一批獲得並通過覆核的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技術官陳超、第四批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TO李曉甫分別參與專題演講和對話論壇。陳超以「研祥工業網際網路實踐」為題,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研發、應用分享了研祥工業網際網路的實踐。

  我們傳統的工業企業還存在哪些不足?陳超認為,在整個工業體系當中,傳統的工業企業數據產生還不夠,很多傳統的投資仍然存在,原有的設備並不能夠為企業提供有效的數據。與此同時,互聯的廣度不足,在數據融通領域,要實現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橫向集成,這些集成之後,互聯才能達到一段比較寬廣的程度,數據才能在這個網絡中進行融通。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當通過原有的數據產生高效的數據流通,使這些數據為我們工業企業反哺到工業運行的過程中。比如說AI技術手段、數據分析手段、大數據手段等,如此我們的工業系統才能夠更高效地運行。」

  他提出,工業網際網路的特徵有幾個基礎是非常關鍵的,一是設備物聯基礎,也叫邊緣計算,這個部分要實現設備之間的連接;此外就是數據部分,數據部分產生價值通過智能分析的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陳超表示,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一是要實現人機物的融合;二是數據融合驅動;三是應用引領。「我們在做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考慮能不能為企業解決相應的問題,運行能不能更加順暢並節約成本,所以我們要抓住企業的實際需求做出相應的應用。」

  讓製造業「機器之心」與「數字之心」完美融合

  「數字經濟」作為新興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已成為普遍共識。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和2020年,數字經濟3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網際網路+」也自2015年起連續6年被寫入,「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關鍵詞也分別被寫入4次和3次。

  在由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成員、深圳商報總編輯丁時照擔任主持人的對話論壇上,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TO李曉甫攜手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發副總裁李安寧、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製造研究院院長廖妍、鼎捷軟體數位化管理專家張俊傑,圍繞「構建數字經濟體系,助推產業健康發展」展開探討。

  如何讓製造業擁有「數字之心」,讓製造業的「機器之心」與「數字之心」完美融合?李曉甫說,說起「轉型」,數位化對於工業基因很深的企業來說,更多的是「賦能」。當前企業在認知到數位化的時候應當怎麼做?他認為,「連接」和「收緊」是兩個關鍵詞。

  「工藝流程越複雜、牽涉的資源和環節越多的企業,我認為數位化最能帶來變化,企業的線條越長,數位化就可以迅速縮短與資源、客戶的連接,通過數位化構建整個企業的分析能力、未來的想像力或者服務轉型。」

  廖妍表示,「大處著眼和小處著手」這句話非常適用於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此外,她的第二個切身體會就是「整合」。「做數位化經濟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情,而是越來越多的會面向從政府到行業協會,再到企業,甚至到公眾、個人整體的資源和技術的整合。」

  談到數位化,李安寧說:「先健科技的產品非常微小,放在人體中治療心臟病和血管病,因此,對數位化應用的需求會比較迫切。我們想要做成數位化,對於病人的治療效率將大幅提高,未來可能需要底層醫院和網際網路,構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進而形成一個產業鏈。」

  張俊傑對數位化轉型提出了三點建議,他說,在數位化浪潮裡面,我們要知道企業為什麼要做數位化,是為了企業加快運作管理數位化還是做數字工廠,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數位化是什麼,對於不同業態的客戶,不同行業對數位化的定義不同;對於數位化來講,它的深度不同,所需要的方案不同,企業要有一個完整的診斷過程。

  他把數位化到智能化分成四個層級:可視、透明、可預測、自適應。對此,張俊傑提出了兩個關鍵:實現「機器之心」和「數字之心」的融合。「IT與OT的融合是首要的,此外,企業要把管理知識、管理機制、車間的工業機理封裝到軟體裡來,變成為我們所用。」

  隨著「數字經濟」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工業網際網路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深入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攜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及5G通信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千行百業生根開花,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

  眼下,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引擎城市和先行示範區的綜合改革試點,再一次進入新的歷史關口,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位技術融入傳統製造業,將為經濟產業鏈的轉型發展注入新動力,也將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驅動力量。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2019 WAIC之機器之心很忙
    」合作媒體機器之心在現場主持以上活動,圖片右滑更精彩機器之心積極發揮全球化媒體與產業信息平臺的力量,向全球 AI 人傳遞 2019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智聯世界,無限可能」。而以「場景融合:AI 時代的數據競賽」、「人工智慧時代:重審」大教堂「與」集市「的價值與挑戰」為主題的 2 大圓桌論壇也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別開生面的主題討論。
  • 戲精大偵探機器之心全流程通關攻略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機器之心的通關攻略,本攻略是美好結局而不是完美結局請注意,這個還是比較難的,不過熱門度並沒有棲身和馬猴城堡這麼高
  • 《大都會》:純粹又無望的機器之心
    機器人說到底本質是代碼和程序,那些符號和數字本沒有好壞之分,可如果加入了人類的野心,就會變質。可以設身處地地想像《大都會》中並不遙遠的未來,大部分普通人對機器人的態度很可能同健一伯伯一樣,像對待忠誠的寵物,它完全服從,不離不棄,甚至以保護人類為第一位,雖然它沒有情感,但人類有,對這樣的機器人很難無由地產生憎惡,它們完全融入了社會生活,帶來更便捷舒適的體驗,如果人類安心於此,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科學家、學者、作者去質疑那樣美好的未來,代碼和程序組成的機器之心是純粹的無害的
  • 機器之心2015閱讀計劃
  • 機器之心宣布完成Pre-B輪融資
    近日,機器之心宣布完成Pre-B輪融資,本輪由百度風投領投,聯想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後,機器之心的媒體、數據及產品、產業研究及服務等業務將迎來更快發展。聯想創投集團總裁、管理合伙人賀志強表示,聯想創投堅定地相信智能網際網路將全面升級各垂直行業,希望機器之心可以在AI和產業間構建起更通暢的信息橋梁。聯想創投董事總經理王光熙表示,機器之心一直堅持為從業者提供高質量內容和深入的產業服務,相信未來將會為產業上下遊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對接,從而服務各行各業轉型。
  • 戲精大偵探機器之心攻略_18183手遊門戶
    戲精大偵探是一款擁有海量各色劇本的燒腦劇本殺遊戲,機器之心怎麼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戲精大偵探機器之心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開始選擇就不說了,我選擇嫁禍的是保安,然後編號輸得是清潔機器的編號。 迷宮圖片
  • 一周美劇收視:《機器之心》開局良好
    總的來說,《機器之心》的開局還是非常不錯的  搜狐娛樂訊 (文/iCraig)1963年11月22日,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總統遇刺科幻題材的新劇《機器之心》【觀劇】兩晚聯播,收視起伏不定;《海軍罪案調查處》創造金氏世界紀錄;《權力的遊戲》第四季拍攝結束。下周四就是感恩節了,預示著美劇冬歇期馬上就要到了。《生活大爆炸》【觀劇】、《實習醫生格蕾》等劇集,甚至《頂級廚師》等真人秀節目都播出了感恩節特集。
  • 機器之心年度獎項出爐,DataVisor斬獲AI「雙料獎」再獲行業認可
    近日,前沿科技媒體和產業服務平臺「機器之心」發布第二屆「Sy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 Awards」年度獲獎名單,DataVisor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寒武紀等企業一同入選「全球30大最佳AI
  • 公告| 機器之心完成 Pre-B 輪融資
    近日,機器之心完成 Pre-B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百度風投領投,聯想創投跟投。對於本輪融資,百度風投 CEO 劉維表示,機器之心專注於 AI 領域,在洞察國際人工智慧學術前沿、積累人工智慧學術和產業圖譜、連結科學家與商業場景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信息積累,並逐步由專注人工智慧的媒體發展成為「自我 AI」的人工智慧深度信息平臺。機器之心將連接科學家、創業公司、產業巨頭、投資公司等全產業鏈,發揮平臺效應,產業貢獻和商業價值潛力巨大。
  • 靈雲疫情防控智慧機器人加入入駐「機器之心」 - 金評媒
    機器之心最新上線「智能戰疫方案精選」系列,逐場景解讀目前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市場現狀,剖析各類主流方案性能指標及適用範圍,縱覽優質供應資源。捷通華聲靈雲疫情防控智慧機器人憑藉技術和服務優勢,以及在戰疫期間的卓越表現成功入選方案精選名錄。
  • FOX取消《機器之心》 粉絲熱捧收視慘澹
    《機器之心》正式被砍  搜狐娛樂訊 (文/cici)Fox臺要終止《機器之心》了。【第一季觀劇】  《機器之心》中,卡爾-厄本(Karl Urban)和麥可-伊雷(Michael Ealy)飾演兩名在未來打擊犯罪的警察,並且其中一人是機器人。  這部周一晚播出的新劇收視一直不佳,最近幾集平均有5百6十萬觀眾,在18-49歲觀眾群中的隔夜收視率只有1.5。
  • 2016,那些被機器之心記錄的人物和公司
    機器之心原創作者:老紅2016 年,機器之心連續更新 365 天,共發布 1484 篇文章,總字數超過 612 萬,約等於 15 本由 Ian Goodfellow、Youshua Bengio 和 Aaron Courville 合著的Deep Learning。
  • 深圳:「機器之心」託起智能產業
    聶衛平、柯潔等圍棋高手講解騰訊AI「絕藝」對弈。當AI能從圍棋進化到不完美對稱博弈系統,也就是能處理現實中更常見的不確定性問題時,想像空間非常巨大。」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AI Lab負責人姚星表示。   這是深圳AI產業別具活力的最好體現。AI的歷史可溯源至1956年,隨後幾番起落,並沒有真正發掘出顛覆人類生活的功能。直到2011年,計算機「大腦」算法的突破,也就是深度學習,讓AI出現拐點。
  • 德陽「智慧之心」是什麼樣?快點進來看看……
    德陽「智慧之心」是什麼樣?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8億元的德陽「智慧之心」項目已於上月底正式啟動「鳳翥湖數字小鎮」位於生態智谷核心區壽豐河畔壽豐河從小鎮中蜿蜒而過規劃面積2平方公裡
  • 理想的人類存於「機器之心」 | 朵雲·輕書評
    理想的人類存於「機器之心」 | 朵雲·輕書評 2020-09-16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機器之心完成新一輪融資 將繼續深耕內容
    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科技媒體機器之心近日完成Pre A 輪融資。 機器之心2月22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本輪融資由今日頭條領投,源碼資本、訊產投和晨興資本跟投。此後,機器之心將與這四家戰略投資者以及此前的天使投資方聯想之星Comet Labs 一起,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內容、投資、產業服務、項目孵化和技術研究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 機器之心開放人工智慧專業詞彙集(附Github地址)
    作為最早關注人工智慧技術的媒體之一,機器之心在編譯國外技術博客、論文、專家觀點等內容的過程中,在內部積累了一整套人工智慧專業詞彙中英對照表。近日,機器之心把這套詞彙對照表在GitHub上開源,可以為大家寫論文、中文博客、閱讀文章提供幫助。本文轉載自「機器之心」。
  • 完成A輪融資後,機器之心即將推出全新的信息化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機器之心成立於2015年4月,於2015年10月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2017年2月,完成1000萬元Pre-A輪融資,今日頭條、源碼資本、晨興資本等投資;2017年8月,又拿到了來自第四範式等數百萬元戰略投資。
  • 機器之心獨家對話百度 NLP:先解決語義理解,再談機器翻譯取代人類
    機器之心原創作者:虞喵喵9 月 28 日,Google 在 Research Blog 中介紹其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系統(GNMT)進展,譯文質量的大幅提升引發業內極大關注。據稱,在雙語評估者的幫助下,通過對維基百科和新聞網站的例句測定,在多個樣本的翻譯中谷歌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系統將錯誤降低了 55-85%甚至更多。
  • 《機器之心》收視率過低 FOX將取消第二季的拍攝
    原標題:《機器之心》收視率過低 FOX將取消第二季的拍攝   國際在線專稿:據美國《娛樂周刊》報導,有消息稱,Fox將取消美劇《機器之心》(Almost Human)第二季的拍攝。從本周一的收視上可以看到,該劇的評價並不樂觀,在年齡為18-49歲的通宵觀眾中只得到了1.5的評分,最後幾集的平均觀眾人數為560萬。